第317章

  “我一向不讨你们喜欢,就不在这里碍你们的眼了,我和知微先走了啊。”
  萧谓中说完,带着向知微就走了。一路上和人打着招呼,高调宣布了自己已婚的事实。
  身后的萧博简长吁短叹,魏雪芳哭泣不止,姚海棠怅然若失。
  宁安听老杨说起这事的时候,还挺为萧谓中感到高兴的。他那个原生家庭对他一点帮助都没有,剧情里萧谓中也是全靠自己打拼。现在亦是如此。
  后来她又听说,魏雪芳在帮姚海棠介绍对象,她倒是认真负责,选的都是家庭条件还不错的,但是人家看不上姚海棠啊,姚海棠的来历大家都清楚,除了脑子不太好使的魏雪芳,别人谁看不透她那点小心机?
  相了几个,都没成。只好适当放宽条件,但是姚海棠不愿意,她在萧家住惯了,条件比萧家差一点的她都不满意,更别说这些差不少的了。
  她赖在萧家不走,萧博简和魏雪芳也说不出难听的话来赶人,那天向知微说的还不够难听吗?这都没走,比向知微那些还难听的,他们也不会说啊。
  事情就这么僵持住了。有那么点请神容易送神难的意思。
  72年初,汪齐光从军校结业,留在了京城军区,升了副团长。
  这时候,汪振华已经调到了总参担任参谋长。
  老刘也重新出山,成了军委副主席。
  李明德彻底摆脱了“副”字,成了财政部部长。
  宁安离开了报社,进入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工作,正式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她和汪齐光的婚事一直拖到了72年5月,婚礼就定在5月27日。
  郑敏和齐维桢在这件事情上特别坚持,她们俩反复翻看日历,发现从一月到四月都没有好日子,5月27日就是最近的一天了。
  汪齐光找了很多“宜结婚”的日子,被她俩统统否认,一定要“百无禁忌”才行。
  在这件事情上,他一个同盟也没有,亲爹和岳父都乐的看他笑话,连宁安都劝他听父母安排。
  汪齐光委屈,但是好哄。宁安亲他一下,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5月27日,宁安和汪齐光大婚。这时候形势已经好了很多,他们俩举办了一场像模像样的婚礼,两个家庭的朋友们都借此机会汇聚一堂,有的好久不见,一见面就激动不已,大家聊得十分热闹,连新郎和新娘都成了陪衬。
  不过宁安和汪齐光也不介意啦,相反,他们俩很为长辈们感到高兴。在他们聊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宁安和汪齐光跑回家白日宣淫去了。
  老刘跟大家伙说:“看看这俩,长不大似的。偷偷摸摸的就跑了,还以为咱们不知道呢。说不定他们还想着让咱们惊慌失措到处找人呢!”
  婚后一年,宁安生了一对双胞胎,哥哥起名汪清和,弟弟叫李诚晖。
  郑敏和小徐阿姨,再加上齐维桢和汪家的服务人员小赵,四个人带两个娃,还有沈含知和冯希孟时不时来凑热闹,再加上小桔子暗中保驾护航,宁安完全不用操心。
  她连自己的事业都不怎么需要操心,只要表现出自己的能力,再大概说说想法,李明德几个人就会想办法帮她安排。
  她从京城下放到地方锻炼,从副县长开始做起,一路高升至总理,汪齐光始终陪着她。
  她去哪儿锻炼,汪齐光就想办法把自己调到就近的军区,俩人从来没分开过。
  至于老人养老的问题,更加不用操心。他们家的老人都是由国家负责的,而且十分健康长寿。等到宁安和汪齐光年近四十调回京城了,他们还在坚持工作呢。
  他们是真的爱工作!
  第315章
  番外·(上)··
  1978年2月4日,立春。
  朋友们都去老杨家吃春饼。
  老杨做饭不行,但是烙春饼特别在行,而且对于吃春饼这事极其讲究,豆芽都要自己发,坚决不买现成的,发豆芽用的水还是西山的山泉水。
  因为爱喝茶,老杨专门找了个西山的农民兄弟帮他往城里运山泉水,他每个月给人家发工资。这两年环境越来越好,他在家里弄了个茶室,老朋友们偶尔在他这里小聚,喝喝茶什么的。
  早上吃过早饭,郑敏和齐维桢问李诚晖和汪清和,“你们是等爸爸妈妈一起走呢,还是和爷爷奶奶先走?”
  宁安的孩子管李明德和郑敏、汪振华和齐维桢都叫爷爷奶奶。
  他们从两岁多点就开始跟着宁安在外地生活。
  小徐阿姨也跟着宁安离开了京城,帮她带孩子,郑敏和齐维桢每人一月轮换着过去帮她,有时候也把孩子带回京城和两个爷爷一起玩。
  宁安觉得这样太麻烦了,跟她们说,让两个孩子留在京城,每年过来她这边玩一阵子就可以了,省的她们俩来回跑。
  但是两位妈妈都说,孩子还是要和父母待在一起,反正她们俩也退休了,又不缺钱买火车票。
  前两天,宁安和汪齐光回京,两家人索性就都住到了他们俩的四合院里。
  汪家给汪齐光结婚准备的院子很大,三进的四合院,还带东西两个跨院,房间特别多,所有人都住得下。
  自从75年下放到地方锻炼,这还是宁安头一次回家过年。作为地方干部,过年的时候是最忙的时候,根本回不来。
  这次能回来,也是因为工作调动,宁安升职了,要到一个市里去做副市长。汪齐光自然也跟她一起。
  上面有人最大的好处就是,她的功劳绝对不会被抢走,她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会在第一时间被注意到,就没有怀才不遇的时候。
  职场上精明强干的老干部李宁安同志一回到家立刻恢复懒散,她从不把工作带回家,脑子里也不装事,没有这个必要。有小桔子这个全能助手,她的辖区有哪些资源、哪些问题,有哪些人才、哪些难啃的骨头,她都一清二楚。手下哪个人有能力,哪个人爱摸鱼,哪个人廉洁奉公,哪个人爱占小便宜,哪个人有问题,她也全都知道。
  没人敢在她这儿扎翅!
  想给她下马威、给她设障碍、想让她明白“强龙不压地头蛇”的,还没出手自己就出事了。
  李诚晖和汪清和都说:“我们跟爷爷奶奶先走。”
  现在是假期,去杨爷爷家聚会又没有具体的时间要求,妈妈还不知道要睡到几点呢。爸爸是早上起来陪他们锻炼完又回去陪妈妈了,他肯定会和妈妈一起。
  李明德说:“明智。你们妈妈惯会赖床。这两年在地方上工作辛苦,回到家里肯定要赖到日上三竿,你们还是跟我们走吧,你们刘爷爷也去,正好让他接着教你们练功夫。”
  “好哎。”
  两个孩子齐声欢呼。
  他们喜欢自己的爷爷奶奶,也喜欢杨爷爷和冯奶奶,还喜欢刘爷爷和沈奶奶。
  四个老人带着两个孩子稍微收拾了一下就走了。
  卧室里,汪齐光亲吻着宁安的耳垂,轻声说道:“他们走了。”
  不用担心小崽子会来敲门了。
  杨家。
  老杨和早到的老刘已经在喝茶下棋了,冯希孟和沈含知也在一边喝茶聊天,一看见这六个人,便问道:“安安和齐光呢。”
  “他们等会过来。”
  “杨爷爷,刘爷爷,冯奶奶,沈奶奶。”
  汪清和兄弟俩乖乖的叫完人,就冲到了老刘身边,一左一右挽着他的胳膊,说道:“刘爷爷,上回教的我们都练了好久了,您再教我们新的招式。”
  老刘一手一个,把他俩抱了起来,大家也都跟着转移到院子里,看着老刘教他们练功夫。
  这俩孩子是被橘猫大人投喂过的,聪明过人,一点就透、一学就会,是老师最喜欢的那种学生。
  他们活泼机灵,有点淘气,但又不会过分淘气,也是老人家最喜欢的那种小孩子。
  这个院子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
  宁安和汪齐光过来的时候已经十一点了。
  “妈妈,爸爸。”
  正在练功的孩子一看见他们就冲过来抱住。
  宁安挨个摸了摸脑袋,又贴了贴脸蛋,母子三个腻歪了一会,汪齐光弯腰把他们抱了起来。
  他们现在才四岁半,还是可以多抱抱。
  汪振华说:“你来的正好,我们正打算开几局,比一比。”
  汪齐光问:“比什么呀?”
  老杨说:“当然是比武啊!难道还跟你比美啊!”
  汪齐光:“……”
  宁安说道:“不是我吹牛,比美你们比不过,比武照样比不过。”
  汪齐光看着她笑,长辈们都在那里“啧啧啧”,然后又“嘘”了他们一通。
  老杨一拍桌子:“比!老刘、老汪,上,一定要让年轻人明白什么是天高地厚!”
  老刘说:“你说得轻巧,你上啊。”
  他又不是没比过,早就输过了。
  汪振华跟汪齐光说:“我只是告诉你,我们要开局了,你和安安正好赶上当观众。比试没你的份,你一边待着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