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还发现了一起恶性事件。
在某农场,出现了88名知青被迫害的情况,挨批、挨打、挨整。
新洲市委立刻将主要责任者移交政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最终,有2名迫害知青的首恶被判死刑,4人被判10到20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这次,通过大喇叭朗读报纸的,变成了大队长徐建功。其实这篇读不读都行,但是,知青事件既然始于他们徐家屯,最后自然也该给大家结个尾。
徐建功是宁安爷爷辈的人。所以,她还是可以听完广播就去大队部读报纸,让徐建功给她读。
这也是个很好玩的人,比她爷爷小两岁,还不到五十,据说以前嫉妒他爷爷徐建新个子高,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大个”。她爷爷瞧不上这家伙心眼子多,就说他个子矮纯粹是心眼多给坠的,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筛子”。
宁安管他叫“筛子爷爷”。
他们俩外号都比大名还响亮。叫着叫着,就习惯了。
徐建功每次听见宁安喊他“筛子爷爷”就一脸复杂,有一种想打人却打不着的憋屈,这就是徐建新死的早,不然他高低得跳起来揍他一顿。
而且这老家伙还开了起名不按辈分的先河。他们这一辈是建字辈,下一辈都是广字辈,孩子们名字中间都是广,偏偏他儿子起名叫佑军,后面广字辈的孩子有样学样,生了孩子都不按辈分起名了。明明下一辈是瑞字辈,但是根本没几个孩子叫瑞什么的。
徐建功是个传统人,跟徐建新不对付。
但是罪不及妻儿后代,他对徐佑军和宁安都是很不错的。
“筛子爷爷。”
徐建功:“……你直接喊我爷爷行吗?”
“不行。”
以上,为他们每次聊天必谈的三句话。这三句讲完了,才是正事。
徐建功明知故问:“……干嘛来了?”
宁安:“读报。”
“让你爸爸去邮局给你订一份报纸。”
“没钱。”
“让你爸爸多干点活,多挣点工分,一年到头,一天也别闲着。”
“爸爸累。”
“嘿!你还挺孝顺。”
宁安笑出一口小白牙:“孝顺的是好孩子。”
“行行行,你是好孩子,行了吧?”
“行了。”
徐建功拿出报纸递给宁安,又给她一只铅笔,“你自己读。我听说了,你自己认识不少字。你先读,不认识的字你就问我。行不行?”
“行。”
宁安拿铅笔划拉着,一句一句的读过去。字,她确实都认得差不多了,但是意思她都不懂。
“筛子爷爷,什么是批斗游行?”
“筛子爷爷,什么是捆绑吊打?”
“筛子爷爷,什么是侵犯人身权利?”
徐建功:“……你认字就行了,不用知道这是什么意思。等你长大了,自然就知道了。”
“哦。我知道了,你也不知道。”
徐建功:“……对,我也不知道。”
宁安问旁边坐着的徐广生:“广生叔,你知道吗?”
徐广生:“不知道。”
徐建功从抽屉里拿出一本连环画递给她,说道:“别看报纸了,看看这个吧,小画书,《小英雄戴碧蓉的故事》,人家11岁,救了三个小孩,自己受伤了,舍己为人,值得称赞。”
【图片】
宁安接过书看了起来,当她看到戴碧蓉为了救第三个孩子,左臂和左腿被火车的钢轮碾过,忍不住眼泪汪汪,说道:“她被轧了,一定很疼。”
徐建功:“……那肯定很疼。但是她很坚强,后来,她的左臂和左腿都做了截肢,但是即便这样,戴碧蓉也坚持学习,认真生活,是个非常勇敢乐观的小姑娘。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嗯。向她学习。”
徐建功跟她说:“不光要学习戴碧蓉舍己救人、积极乐观的精神,还要长教训。不要到危险的地方去,不要玩危险的游戏。否则有可能害人害己。知道吗?”
“知道了。”
徐建功想了想,又跟她说:“凡事量力而行。救人要紧,保护自己也十分要紧。你懂吧?”
宁安:“……懂。”
“懂了就行,玩去吧。”
小朋友的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宁安没一会就恢复了,变成了那个快快乐乐的崽。
1978年3月,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剧情里应该去大学报到的江明华,嫁人了。
不嫁不行,她不能一直当黑户。
江家父母曾经试着帮她找工作,但是人家一听她的名字就摇头。
让她回徐家屯?别说她自己不肯回去,就算她肯,徐家屯大概也不会收她。
而知青办也知道她的情况,催着她赶紧安排,不然就得再次下乡,这次可就不知道去哪儿了。
她现在的身份属于无故滞留城市的知青。
江明华怎么肯再次下乡?她现在不光在社员眼里不是东西,在很多知青眼里,她应该也不是个东西吧。
毕竟,因为她,那些抛妻弃子的付出了代价,打算抛妻弃子的不得不改主意了。这些人大概恨不得撕了她。
反正国棉六厂的知青家属们看她就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觉得她给知青群体抹了黑,给大家找了麻烦。给知青回城路添了不确定因素。
她平时不出门,在家里躲着,但是她家其他人还得上班、上学、生活,替她承受了不少社会压力。
家里人的意见也越来越大。
思来想去,还是得嫁人。
先把户口落实了,再说别的。
江家托了好几个人帮她打听,最后介绍来的,不是身体不好,就是家庭不好,总之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江明华都快要气哭了,这些人的综合条件连徐佑军都比不上,徐佑军除了是个农村人,没别的缺点。
她在家里摔摔打打、骂骂咧咧,江父跟她说:“不行你就回农村去,你要是回去了,复不复婚都没什么,你的户口应该还是可以落回徐家屯吧?”
江明华:“……徐家屯这个态度,你觉得可能吗?退一万步讲,就算他们收了我,以后我还能离开农村吗?”
最后,江明华矮子里头挑大个,选了个和徐佑军条件一样的,独生子,父亲早丧,家里只有一个寡母,本人在灯泡厂上班,正式工,长得高高瘦瘦,看起来也不错。
媒人说,他之前一直没有看中的姑娘,婚事就拖了下来。这回看中江明华长得漂亮,所以才不计较江明华嫁过人、生过孩子的事,也不计较她的名声。
江明华对自己的容貌一向自得,一听这话,自然就相信了,高高兴兴的嫁了过去。
第212章
八零小炮灰艰苦奋斗(17)
婚后的日子,可以说是过得相当精彩。
是那种过夫妻生活都要被婆婆监督的精彩。
两口子洞房,婆婆搬把凳子门口一坐,拿着家里的台式座钟给他们计时。超过十分钟就开始制造动静,超过十五分钟直接敲门提醒,说是时间太长了对男人身体不好。超过二十分钟就直接不依不饶了。
说话特别难听,话里话外都是江明华不要脸,各种脏词层出不穷。
这种事,江明华都不知道该怎么跟婆婆讲道理,她让丈夫吴家宝去讲。
吴家宝刚一开口,婆婆就开始抹眼泪,“我守寡那么多年,好不容易把你养大了,给你娶上媳妇,这才第一天,你就嫌弃我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还不如死了!我是为了我自己吗?我是为了你!你知不知道,这种事做多了对身体没好处!”
吴家宝:“妈,我没有这个意思,你想多了。我知道分寸。”
他活了二十好几岁,才第一次做,属实和多扯不上关系。
“你知道什么分寸?我问你,昨天晚上怎么样?”
吴家宝脸一红,磕磕巴巴:“挺,挺好的。”
接下来,吴妈又追问了一些夫妻生活的细节,儿子的体验,江明华的表现,最后得出一个结论:“骚狐狸。连你都被她迷得五迷三道的,她之前那个泥腿子老公还不定被她迷成什么样呢!”
吴家宝:“妈,那都是过去的事了,就别提了吧。”
他并不像媒人说的,以前没有看上的人。他之前谈过两个对象,条件都不差,他自己是很满意的,但是他妈不满意,在他这儿淌眼抹泪,只好分了。
人家都早已嫁人,孩子都会打酱油了。
只有他,一直单着。
这次,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妈看上江明华了。
他也没什么意见,能娶一个就行。他都这个岁数了,还挑啥?江明华只是自私自利,身体没问题,长相一等一,还曾经考上了大学,虽然没上成,名声也不太好,但这种不好是他可以接受的。
吴妈哀叹道:“不提就不提吧。老话说了,小家雀,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这话是一点也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