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对。头天晚上他抹上,第二天早上没问题,田小英同志才抹的。”
试用了几天,田小英就发觉自己的脸变得水水嫩嫩,摸着都比以前光滑了,作为武装部管后勤的人,田小英女士很有想法。
她跟宁安说:“你觉得,咱们开办个工厂,生产这种润肤膏怎么样?”
宁安笑道:“那当然好啊。”
她最初做这个,是因为郑卫国,一旦开始做了,当然就想办厂批量生产。成本不高,效果不差,还能造福广大老百姓。
武装部有自己的企业,目前有一个被服厂和一个制鞋厂,专门生产解放鞋,再加一个工厂也没问题。
田小英跟她说:“方子是你提供的,这个厂要是办起来,你的贡献最大,按照以前的老理,应该给你算分红,但是按照目前的情况,恐怕做不到这一点。我都给你记下,以后一旦有变化,再给你补上。现在,只能给发一份高级工程师的工资。”
宁安笑道:“婶,我是国家养大的孩子,这一次,要是没有这么多叔叔去帮忙,等着我的还不知道是什么呢,我只是拿出来两张方子,还是我捡来的,不值什么。”
要不是有政府和厂里给的补贴吊着,要不是有张部长每年去看望,原主能不能好好长大还真不一定。父亲走的时候她才5岁,想让一个五岁的孩子神不知鬼不觉的死亡简直太容易了。
田小英说:“你懂得感恩,这很好。但是也不用太谦虚,这两张方子要不是被你发现,可能就彻底消失了。你依然功不可没。这件事情就按我说的办。厂子办起来,先给你发一份工资,至于分红,就以后再说。”
主要也是这两张方子没有出处也没有署名,就算想追根溯源找到原创者都不可能。
接下来几天,宁安就跟田小英一起忙活工厂的事,需要购买什么设备,厂房要如何设计,产品用什么包装。虽然小作坊都可以搞,但是宁安和田小英一致认为,应该弄得现代化一点。
国家早就提出了建设四个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什么是现代化?没有统一标准,田小英觉得,就按照最好的建就对了。
一忙起来,就把郑卫国给忘了。直到今天郑局长来找她。
郑局长接过“蛤蜊油”,打开闻了闻,是一股清新淡雅的香气。
他疑惑道:“你们自己做的?”
“对啊。我和田婶都用过了,好用的。您看看我,是不是比之前好多了。”
郑局长心想,何止是好多了,简直跟大变活人一样。
“你这变化,是用这个的效果?”
他怎么那么不信呢!
“您想什么呢?当然不是!我是因为这半个月吃得好喝得好睡得好心情好,整个人从里到外都不一样了,也长胖了,再加上这个润肤霜的效果,才会这么明显。田婶那是正常变化。您看看她就知道了。”
郑局长这才反应过来,这丫头刚才说要正式生产,“你们要建厂生产这个?”
“对啊,已经规划好了,田婶最近忙得不可开交呢。”
她把手边的本子推给郑局长,说道:“您看看,以后我们的产品就用这种包装。”
郑局长一看,两个包装盒,一个写着“美颜润肤膏·保湿”,另一个写着“美颜润肤膏·增白”。他问道:“那我手里这两个是?”
“保湿的。先保湿,再美白。等用完了这俩,我再给卫国姐姐和唐婶做新的。我们这不是还没生产吗,得定做。”
郑局长笑道:“行,那我就替你卫国姐姐和唐婶谢谢你了。回头等她们用得好,让她们帮你做宣传。”
“得嘞。谢谢郑叔叔。”
郑局长拿着两个“蛤蜊油”走了,没有直接回家,转头去了武装部后勤,他好奇的很,想先看看老田到底有什么变化。
田小英忙得脚不沾地,哪有工夫跟他闲聊,一边协调工作一边问他:“什么事?”
老郑看了看她的脸,说道:“没事,我就来看看这个润肤膏的效果,现在已经看到了,那我就走了。”
“再见。”
郑局长:“……”
他又去了张部长那里,赫然发现老张的皮肤都变好了。
郑局长撇撇嘴:“没想到啊,你这浓眉大眼的家伙,竟然背着我们抹润肤膏!”
张部长:“……谁不让你抹了?”
他接着嘚瑟道:“也对,你没有。这是宁安自己做的,量少,就给我和老田用了,还给你家卫国和老唐准备了,要不你跟老唐商量商量,看她能不能让你用点。或者,你就等等,等我们的工厂建起来了,产品进了百货大楼和供销社,你再去买。我们老田说了,不管男人还是女人,都得对得起自己这张脸。”
郑局长:“……”
他气哼哼的走了。
媳妇和闺女一人一个,他今天蹭媳妇的,明天蹭闺女的,一天也没落下。
现在商店里的护肤品普遍比较香,他一个大男人抹上都不好意思出门,走过去就是一阵香风,委实有点尴尬,宁安做的这个就很好,味道非常淡雅,又能滋润皮肤,男女通用!
第116章
被重生女主炮灰的小知青(14)
唐菁茹同志问他:“宁安是不是要去这个新厂工作?”
“我没问,有事?”
“我们妇联那边可以招个人,她要是愿意,可以去做个干事。”
“那抽空问问她。”
老郑接着感慨道:“我看那丫头离开那个家,整个人都脱胎换骨了。老张说她特别能干,有见识,懂得也不少。说是以前为了躲避家里的氛围,跑到废品回收站去看书学来的。你说这么厉害的孩子,怎么就被人欺负成那样呢?”
他听老张说完之后,因为职业病,还拐弯去了趟废品站问了问,确定宁安说的是真的。
废品站的工作人员对那个孩子印象深刻,没事总来废品站消磨时间,来了以后啥也不干,就坐到那堆废书边上看书看报,啥都看。走的时候啥也不拿走,可能是觉得不好意思,还帮忙整理东西,干点活什么的。
小桔子跟宁安说:“他竟然调查你!”
宁安表示:“这很正常,他毕竟是个公安局长,要是别人说什么他就信什么,那才有问题。”
也是宁安一下子转变有点大,老郑会条件反射的去核实是可以理解的。
而且她既然敢说,自然就不怕他查。
原主确实有去废品站看书的习惯。那是她之前郁闷又压抑的十年里最大的乐趣所在。她什么都看,哪怕看不懂,也照样看。
一开始,废品站是不想让她进的,她一分钱都没有,但是原主出示了一下自己的烈士子女证,他们就让她进去了。
那是原主随身携带的东西,是父亲给她留下的荣光,是她最宝贵的财富。她总是随身带着,但是平时并不会拿出来,那是唯一一次,原主用烈士子女的身份给自己换了点“特权”。
老唐说道:“周晓丽是她亲妈。你不知道一个母亲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尤其是懂事听话重感情的孩子,太容易被亲情束缚捆绑了,而且还是在她已经没了亲生父亲的情况下。她不是不懂反抗,也不是反抗不了,她只是看重那点亲情,不愿意轻易割舍。”
老郑其实有点不能理解,“那点亲情有那么重要吗?”
“那你让她怎么办呢?她已经没了父亲,母亲和同母异父的弟弟就是她在这个世界上仅存的亲人,是有血缘关系的,怎么可能轻易舍下?是,有你们这群叔叔关照她,但是你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又能给她多少关心?”
老郑:“……”
唐菁茹接着说道:“她还小,没有独立生活能力,跟家里断了关系能怎么办?来找你们?连亲妈都说她是累赘拖油瓶,你觉得她心里会相信你们能全心全意的接受她?她不会,她只会怕给你们添麻烦。这次也就是周晓丽的做法触碰到她的底线了,她才能奋力一搏,要是没有这回事,说不定她还在那个家里任劳任怨呢。”
老郑叹息。
唐菁茹说:“所以,咱们大家要尽量对她好点,重建她对这个社会的信任。我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受封建社会压迫的妇女有很多都没有办法觉醒,因为她们受压迫的时间太长了,思维完全僵化了,脑子根本转不过弯来。这不能怪她们!宁安也被压迫了十多年,受迫害程度是很深的。”
老郑说:“好在她年轻,我看脑子还挺灵活,应该很快就能完全转变思想了。”
虽然他觉得老唐说得对,但是宁安显然不是她说的这些情况。
第二天,唐菁茹就过来找宁安,为润肤膏的事情向她道谢,给她送了一条丝巾当回礼,还询问她愿不愿意去妇联工作。
“当然愿意!我淋过雨,愿意为别的女同志撑一把伞。唐婶,谢谢您想着我。”
唐菁茹笑道:“不用客气。还有,你这个想法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