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实际上是回家精心打理自家的自留地。他们家的自留地里种了菜,种了红薯,还种了一小块红烟,每年也能换一些钱。
所以,虽然林家人看着不务正业,外人觉得他家日子肯定艰难,挣得少花的多,但实际上,过得还真不差,至少原主每天都能吃上鸡蛋。隔不了几天还能吃上肉。
为了不被人闻到味道,林家人还无师自通了“叫花竹鼠”的做法。这样,做的时候别人闻不到味,做好了拿到屋里关上门窗吃,别人还是闻不到味。
他们也不想以后,就专注于当下的享受。
比如,关于林和平娶媳妇的问题。他现在18了,在农村,已经到了该说亲的时候。林父林母就明确告诉他,想娶媳妇可以,彩礼给不了多少,娶完就得分家,儿子疼爱妹妹,儿媳妇可不见得会疼小姑子,甚至有可能处处找麻烦。他家乖宝干不了活,在别人眼里,那就是个累赘。他们不能不把这个隐患排除。
林和平自己则明确表示,他不娶媳妇。他们一家四口过日子就挺好的。没有一点烦心事。娶了媳妇,他还能干打猪草的活吗?想也不可能嘛!
儿子自己说不娶,林父林母也就彻底抛开不管了。心大的很。
至于小女儿,林父林母压根就没想过让她嫁人的事,嫁给谁他们也不放心。
宁安鸡蛋羹还没吃完,就听林和平说道:“一会哥去给你抓鱼,中午给你炖鱼汤喝。”
“不要!我今天不想喝鱼汤。”
她想看郑娇娇在河里喝鱼汤。
“行行行,不喝就不喝。”
林和平一贯宠着她,她说什么就是什么。而且,妹妹那么喜欢喝鱼汤,今天却不喝,一定是看外面下雨,舍不得让他出去淋雨。要他说,这点雨算什么呀?哪有妹妹喝鱼汤重要?
他又问了一遍:“真不喝呀?雨也不大,哥出去一趟没问题,保证中午让你喝上鱼汤。”
宁安摇了摇头。
“哥,你把我课本拿过来,我看会书。”
林和平是个好哥哥,上辈子他真的抓来了鱼,给原主熬了鱼汤。
这也是原主怨气重的原因,她的家人,她那么好的家人,就因为这样离谱的原因被人害死了,她心里如何能不恨?
林和平说道:“看什么书呀,累脑子,你吃完鸡蛋羹就歇会。”
“不嘛,我看一看,省得我以后上高中跟不上趟。”
原主今年15岁,上初二。理论上她今天也该去上学,但因为身体原因,每到一个新年级,林母就去给她请假:刮风不去,下雨不去,太冷了不去,太热了也不去。
基本上她想去就去,想不去就不去,老师根本就不管她。
而她能上初中,多亏了1969年和兴县的教育改革。
当时,根据两项最高指示——“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改革旧的教学方针和方法,是这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和“在农村,应由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者——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和兴县在全县办起了四百多个7年制学校,全部初中改由生产大队主办,高中由公社办,由贫下中农管理学校。
所以,林庄大队就有初中班,上初中不用离开村子。要是以前去公社上初中,她估计小学毕业就得家里蹲了。
这不,一听说她还想去上高中,林父林母就面面相觑。
林父说:“宝啊,高中得去公社,从咱们家走过去得一个小时呢,你这身体也受不了啊。”
林母说:“你爹说的对啊,虽说可以住校,但是那么多人挤在一起,又没人照顾你,我们哪能放心啊。”
宁安说道:“让哥哥陪我去啊,他正好也没上高中。”
林和平头摇的像个拨浪鼓,他坐不住啊,不想上。
“宝啊,现在又不高考了,还上高中干嘛呀。”
宁安说:“上高中光荣呀,我看那些知青,都以高中毕业为荣呢,说起来可自豪了,觉得自己特别了不起。”
林和平抽了抽嘴角,“别跟那些人学,都是些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的家伙。”
宁安说:“可是他们还能去学校当老师呢,不用下地干活了。我要是高中毕业,我也去学校当老师。”
第82章
70炮灰一家人(3)
林父林母若有所思,觉得这或许也是个不错的办法。
他们俩只想着让孩子现在过得好,但是以后呢?万一以后他俩没了,他们安安该怎么办呢?和平疼妹妹不假,现在也不想娶媳妇,但是万一他以后改主意了呢?
还是得给安安仔细谋划一下。
知青都能去他们林庄学校当老师,他们安安凭什么不可以?没道理照顾外人不照顾本村人!
可是安安的身体不好啊,在村里上个学都三天两头的请假,这要是上了高中那还得了?
不对!上了高中也能三天两头的请假啊!让和平去好好学,回来教他妹妹。
两口子看了林和平一眼,把他看得脊背发凉!别看他啊,别让他去上学,他可以去给妹妹抓100条鱼,他用处大着呢!
林母撇开眼,跟宁安说道:“乖宝,现在还早,上高中得秋天呢,你先好好养身体,咱们先把身体养好了再说这些事。”
宁安乖乖点头。
林父又跟林和平说:“你愣着干嘛?去拿书啊。你妹妹自己看书累眼睛,你给她念。你也是初中毕业的。”
林和平:“……”
宁安吃完鸡蛋羹,就催着林父林母赶紧去休息,让林和平留下来给她念书听。她靠在床上,听着林和平磕磕绊绊的读书声,眼皮一会就耷拉下来了。林和平刚想停下,她又睁开了。
看着妹妹要睡不睡迷迷瞪瞪的样,他只好接着念,直到外面传来一些嘈杂声,林和平支棱起耳朵一听,就跟宁安说道:“有人掉河里了。不是,这天谁还去河边啊,这不是有病吗?”
宁安看了他一眼。
林和平自顾自的说道:“我去瞧瞧,回来讲给你听。”
“好。你别挨太近啊,小心被人赖上了。我听说,有的人掉到河里,谁救她她就赖着谁。”
林和平脱口而出,“这不是恩将仇报吗?”
“你明白就好。以后做事要三思而后行。”
林和平轻轻戳了戳她的脑门,“小屁孩,说话口气跟个小老头似的。你睡会,我看你困得眼睛都睁不开了,还坚持着不睡,是故意折腾我吧。”
宁安嘿嘿乐。
林和平说:“嘿!你还真是故意折腾我啊!”
宁安推了推他:“你快走吧,我都困死了。”
林和平等她躺好,给她掖了掖被子才离开。
宁安刚才跟小桔子一起看了直播。
郑娇娇掉进河里以后,拼命挣扎,越挣扎越往里,眼瞅着就要沉下去了,来了个八九岁的小屁孩,也不知道下雨天他为什么在外面跑。
他看了看在水里挣扎的郑娇娇,然后边跑边扯开嗓子大喊:“有人掉河里了,快淹死了。快来人啊。”
住在河边的社员听见动静就往外跑,最后,是几个会水的大娘大婶下去把她拖上来的。
此时,郑娇娇已经呛了一肚子水,闭气昏迷了。
住在河边的人几乎每年都能见到溺水者,有一些救人的土办法,大娘大婶们翻来覆去的把郑娇娇折腾了一遍,又是倒立控水又是击打腹部又是猛拍后背,还真把她给弄醒了。
郑娇娇刚醒过来的时候没有反应,过了一会就开始哭,鬼门关前走了一趟,吓坏了。
另外几个大娘大婶就把她送回了知青院。
林和平赶到的时候,事情已经结束了,他只能跟别人打听了一下情况,回来讲给宁安听。
宁安跟他说:“那么多人下水救她,她倒好,醒了以后连句谢谢都不会说,这种人一看就是人品不行,你千万要离她远点。”
“这还用你说,我平时都不搭理那些知青。他们跟咱们不是一路人。”
知青院。
郑娇娇虽然醒了,但是在水里待的时间有点长,肺部感染,很快就发起了高烧,知青们找到大队部,请大队部派牛车把她送去了公社卫生院。
安远之看着昏迷不醒,烧的小脸通红的郑娇娇,心疼坏了。
他还是通过这件事明白了自己的心意。
大队长林长民也担心知青在自己这儿出问题,就跟着一起过去了。
安远之一路上都在咬牙切齿的埋怨:“我们知青响应号召上山下乡,却在你们这儿出了事,要是娇娇有个什么闪失,我一定不会就这么算了。”
本来还担着心的大队长顿时就心如止水,到了公社以后,他没有跟去卫生院,直接就去公社领导那儿告状了。
“下雨天,生产队休息,建议大家在家里学习语录和思想。社员们都很听指挥,我们大队的知青却无所事事,不顾我们的警告跑到河边去伤春悲秋搞资本主义腔调,我们的社员下水把她救上来,结果有的人好赖不分,竟然想要栽赃陷害,说我们对知青照顾不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