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毕竟,赵建国的个人条件还是不错的。
77年恢复高考,赵建国想参加,人家也没拦着,但是所有行为都在岳父岳母和前面四个女儿女婿的监督之下,一点小动作也不能有,想通过高考回城,可以,必须带着媳妇孩子老丈人丈母娘一起。
后来,赵建国没考上,别人还没说啥,他自己先松了一口气,觉得没考上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事情,不然他就得带着一群人去上学了。
再后来,知青大规模回城了,他也想回去。岳父母一家还是没拦着,让大女儿大女婿陪着小女儿随他一起回城。
赵建国不得不同意,因为他还得指望岳父给他出钱买车票。
回到津市,来到原来的家,发现自己的房间变成了鸡窝兔窝,家里只有越活越年轻的老父母在。
四目相对,皆是无言。
过了一会,赵大志说:“你怎么回来了?找到工作了?”
“没有,回来看看。爸,我结婚了,媳妇孩子都有了。”
“挺好,好好跟人家过日子。”
赵建国的媳妇站出来,喊了一声“爸,妈。”
赵大志和于晓红这些年确实佛了不少,面对这种局面也是心平气和,不吵不闹。
于晓红跟赵建国的媳妇说:“我们是他父母不假,但是从他下乡开始,我们的关系就断了。他走他的阳关道,我们过我们的独木桥,井水不犯河水。我们不用他养老,也给不了他帮衬。”
赵建国还想跟父母好好掰扯掰扯,然而赵大志没有给他这个机会,他催促道:“走吧,这个家已经没有你的地方了,以后也不要再回来。你知道我在说什么,那些年你那样对我和你妈,我们俩现在还能好声好气的跟你说话,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你们不让我回来,以后谁给你们养老?”
他可是看到了,这个家除了父母,没有其他人生活的痕迹。
不说这个还好,一说养老,连于晓红都生气了,拿起扫把就开始赶人。
“滚!指望你这个白眼狼,我和你爸迟早被你磋磨死!”
赵建国还想再说什么,被大姐夫给拉走了,这人明显是干了什么事,让老父母失望透顶了,还在这儿叨叨叨,不嫌丢人的。
赵建国的媳妇和她大姐冲赵大志和于晓红点了点头,也走了。
本来赵建国就是入赘嘛。跟这边断了关系也没啥。
三个人带着赵建国回了农村,知道了他在城里可能有过让父母痛恨的白眼狼行为,一家人看他看的更紧了。
赵建国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不到五十就病逝了。
第79章
番外·赵建兰
1972年底,赵建兰的三胎出生了,一胎三宝,三个儿子。
赵建兰的婆婆哭的比孩子还大声,带动前面的四个宝也嗷嗷哭,声震屋瓦。
路过的人还以为出什么事了呢,纷纷跑进来询问情况,一问才知道,是赵建兰生了。
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妈呀!终于生了,她那肚子大得都有点吓人,比之前两回还大。
第二反应就是问:“男孩女孩?几个啊?”
赵建兰的婆婆眼泪哗啦:“三个儿子。”
大家:“……”
这要是别人家生了儿子,他们早就说上恭喜恭喜了,可是这家嘛,还真没什么好恭喜的。
大人孩子都在外面“要饭”,前头四个都瘦的跟火柴棍似的,要不是村里人心善,这家接济一口那家接济一口的,这些孩子能不能养得活还真不好说。
看看这破破烂烂脏兮兮的家,再看看这用稻草补起来的房顶,这两口子可真能将就啊,怎么就不知道弄几块瓦片呢?弄点稻草就完事了?也不怕刮风的时候给刮跑了!
虽然但是,片刻之后,现场还是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恭喜声,添丁进口整体上还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
赵建兰的婆婆也收敛好情绪,脸上挂上比哭还难看的笑容,言不由衷的说着“同喜同喜”。
突然,有人问道:“孩子爹呢?”
孙婆子都被问愣了,今天早上,小儿子跑去喊她,说媳妇要生了,她赶紧就跑了过来,她这小儿媳妇,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生孩子就跟下蛋一样简单,一压肚子,噗一下,孩子就出来了。
头胎还请了接生婆,第二胎就是她接生的,这一胎还是她接生。
是啊,她儿子呢?喊完她自己跑了?
大家都跟着她一起四下里寻摸,发现孩子爹孙四建正蜷缩在墙角蹲着,黢黑的脸,瘦骨嶙峋的身材,一脸的生不如死。
大家纷纷告辞,留下孙家人自己说话。
孙婆子对小儿子说:“以后你俩分开睡,要是再给我整出孩子来,我就彻底不管你们了!这些年我和你爹说是不管你,但是你每回拿着碗过去,也没让你空着碗回来,你哥哥嫂子们都有意见了。我和你爹不给你添麻烦,以后养老也不用你,你们两口子争点气吧。以后有7个儿子要养呢!”
“娘,我怎么争气啊?我现在一天也挣满工分了。但是我家里人口多啊,我有什么办法。”
孙婆子被这个事实噎的说不出话来。
她沉默了半天,说道:“别人家的媳妇,怀着孕也能下地挣工分,生完孩子背着孩子照样下地,挣不了多还挣不了少吗?她一个大人,下地干点活挣三四个工分能行吧?说是照顾家里,可是你看看她,把家照顾成什么样了?孩子们全都脏的看不出本来的模样了,那小脸黑的,一搓一把泥,都不知道多少天没洗脸了。还有那衣服,全都破破烂烂,露着屁股蛋子,她也不知道给缝补一下。”
“儿子啊,你们俩这样下去可不行,你们这不叫过日子啊。全靠你一个人下地挣工分,养活一大家子人。你家里以后大人孩子加起来有9张嘴了,你掂量掂量,你能行吗?你跟她商量商量吧。不行就把孩子全带到地头上去,老大老二都懂事,老三老四也听话,让他们照看着后面这几个小的。地里那么多干活的人呢,都能给你瞄一眼,他们也出不了事。你们两口子都下地干活,两个人干总比一个人干强吧。”
“我也知道,她一进门就怀孕,每次还都不是一个,肚子比别人大,又是城里来的,让她下地是有点难为她,所以之前我也没说什么。但是现在,我不说不行了!这胎生完,你们俩就别生了,等她把身体养好了,你们俩都下地干活去。孩子们风一吹就长大了。等孩子大了,能干活了,就好了。”
“你们真的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以后孩子们长大了,得上学吧?得娶媳妇吧?你们兄弟几个,好歹都念了几年书,认几个字,不是睁眼瞎,你这几个孩子,总不能一天学不上吧?那不就成了一代不如一代了吗?你好好想想吧。我先去给你媳妇倒碗水,再给她熬点小米粥喝。”
为了给小儿媳妇攒这点小米,她可是费了老鼻子劲了。
孙婆子说完就去了厨房,看见小儿子家这个样子,她也是心疼的。儿子瘦成那样,孙子们跟要饭的一样,就儿媳妇一个正常人,皮肤依然白,身上依然有肉,除了肚皮因为生孩子变成了面口袋,别的都没太大变化。
她一边在厨房里干活一边咬牙切齿,这个女人是把家里的吃食全吃到自己肚子里去了吗?
赵建兰的丈夫听了老母亲一席话,想死的心都有了。
想当年他在家里蹭吃蹭喝,日子是多么的逍遥自在,顶多看看哥哥嫂子的脸色,不痛不痒的就过去了,哪像现在?简直要了命了!
也不知道他哥哥嫂子们有没有后悔当初那么着急让他结婚,毕竟以前就养着他一个,现在可是要帮衬着他养一大家子。
他想的一点也不错,哥哥嫂子们可不是后悔死了吗?都不是什么真正的恶人,对着已经成年却啥事不干的小叔子他们还能横眉冷对,对着几个小土豆子一样的小孩子,他们连冷脸都摆不出来,更别说放狠话了。
这几个孩子都鬼精鬼精的,大的带小的,自从会走路,就满村溜达,这家吃一口那家吃一口,但吃的最多的,还是他们的三个伯伯家。
就这,孩子也只是饿不死。吃饱是不可能的,谁家也没那么多富余。
孙四建脑子里乱成一团。想来想去,觉得母亲说的有道理,等到这三个小的稍微大一点,就让建兰也下地干活吧。这日子确实不能这样过下去了!
他看着手牵着手从屋里走出来的四个孩子,大的还不到三岁,小的不到一岁半,刚刚会走路,四个人一个拉着一个,就跟年画上的糖葫芦串似的就溜达到了他面前,全都眼巴巴的看着他。
当爹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四个孩子嘴巴一瘪,也想跟着哭,吓得他赶紧哄道:“别哭了,以后爹再加把劲,让你们吃饱饭。”
四个孩子的眼睛都亮了,别看他们年纪小,但是已经知道了吃饱饭的含义。
儿子们凑过来围着他,有的抱胳膊有的抱膝盖,嘴里一直重复着:“吃饱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