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江学工没有亲兄弟,关系最近的就是堂兄弟。长辈们活着的时候都有点势利眼,捧高踩低,大家的关系一般。反倒是长辈去世之后,堂兄弟们相处的还不错。
  有时候江学工会感慨,还好堂弟们没遗传到上一辈的缺点,都还是不错的人。
  赵凤霞跟宁安说:“可不是不错嘛,咱们家现在是被他们捧着的,谁闲着没事得罪你爸干嘛呀?”
  宁安听的频频点头,还是她妈比较有智慧。
  世人捧高踩低,那你努力成为被捧着的那个“高”就好了。她爸的堂兄弟们,除了他爸混的最好,需要捧着点,其他人都差不多,也就没有“踩低”的必要,所以大家相处的非常平和。
  每年冬天,她爸会给三个堂弟家每家送半袋碎煤。而且,还能再帮他们买一点煤。
  现在买煤是需要煤票的,寻常人家根本没处买去。江学工的堂兄弟们沾了他的光,冬天能烧上煤炉子,在整个生产队也是有点风光的。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当寒冰融化,小河淙淙流淌,青草开始冒出嫩芽,呈现出“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美妙,南飞的燕子陆续回来在屋檐下做窝,在田野间忽高忽低的飞翔,整个村庄就开始热闹起来了。
  春耕开始了。
  除了已经郁郁葱葱的冬小麦,社员们也要开始种植蔬菜和其他杂七杂八的粮食。家家户户都抓了新的猪崽、鸡仔,小猪的哼哼声和小鸡仔们的唧唧声到处都是。
  赵凤霞跟风抓了两只猪崽和六只鸡仔。
  可能是之前养兔子赚快钱的事到底还是刺激了她的经济头脑,她决定没事就养几只小鸡,养大了就让老江拿去卖掉。只要家里的存栏量不那么夸张,就没什么事。
  第19章
  70被抛弃的原配(18)
  宁安积极支持着母亲的勤劳致富行动。她仔细研究过了,这个世界对副业的管控真的挺宽松的,偶尔有个别人因为“投机倒把”被抓,是因为他们低价收购高价出售从中赚取差价,这种行为是被严厉打击的,农民自己养殖的东西拿去卖完全没有问题。被打击的,都是二道贩子。
  赵凤霞和江学工的身体都养的很好,俩人干劲十足,除了完成上工上班的本职工作,就是在副业上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俩人手脚麻利,总是眼疾手快的就把家里的活都干了,尽量让女儿少干点。
  麦收的时候,宁安又见识到了一种新的精神——“背篓精神”。
  据说是从京城传过来的,在农忙的时候,供销社工作人员挑着背篓下乡,将生活物资送到田间地头,方便老百姓购买。
  背篓精神传到各地,很多地方的供销社都要效仿一下。宁安所在的三唐公社供销社也不例外。
  考虑到现在很多大队都有了代销点,已经不需要“移动供销社”了,所以,他们将目光对准了那些穷山沟里的生产队。
  安德市是平原,但平原也不是完完全全一马平川的,也会有起伏的丘陵。有的生产队位于丘陵之间的洼地里,就相当于被山包围了,路况差、土地品质差,发展的就比较落后一点。这样的生产队是没有代销点的,正适合他们供销社发扬“背篓精神”去送温暖。
  在供销社举行的全员动员会议上,领导跟宁安说:“小江同志,你就留守后方吧。咱们不能所有人都下乡,也得留人照看一下门市。不然群众来买东西,咱们关着门也不好。”
  “是。请大家放心,我保证完成任务。”
  宁安答应的脆生生。
  留守后方多好啊!领导和同志们看她年龄小,照顾她,才会这样提议。原主每次都傻乎乎的拒绝,非得和老同志一样发扬精神,坚持要挑担下乡,回回累得要死,脚底板磨起好几个大水泡,脸都快晒秃噜皮了。
  领导看她答应了,也松了一口气。
  小同志工作认真肯吃苦是好的,但也要考虑实际情况不是?小江同志年轻,脸皮薄,下了乡并不能和农民兄弟打成一片。
  那些农村大娘大嫂们说话没分寸,嘴上没个把门的,什么话都说,炕上的事都能拿来吆喝,前两年小江跟着一起下乡,他们这些老同志不光要卖货,要和村里人打交道,还得分神照看她,说实话,他们是真的不想让她去。
  幸亏她今年自己想通了,开窍了。
  “行,那就这么定了。”
  领导赶紧拍板,生怕晚一秒她会反悔一样。
  她才不会!
  1971年6月15日,宁安比平时早了一个小时来到单位,帮着同事们整理好货物,目送他们挑着筐远去,然后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写东西。
  还不到供销社的正式开门时间。
  现在这个时间段,做什么事情都不方便。
  写文章发表?出书?没稿费!
  翻译书籍?别逗了,五十年代的确有一批职业翻译家,翻译稿的稿费比原创稿费还要高,据说有一位职业翻译家,月收入快要上千了,但是从“反右”开始,稿酬就开始走下坡路。在十年期间,一切稿费取消,翻译稿也算稿费,自然也就跟着一起取消了。
  部分职业翻译家被调去翻译供内部参考的所谓“黃皮书”和“灰皮书”,纯属义务劳动,毫无报酬。还有的被安排在政府成立的“编译所”工作,每个月领固定工资,一个月40—120不等,不会再额外支付翻译稿酬。
  宁安写东西投稿,并不是为了赚钱,也不是在搞文学创作,而是走“民科”路线。
  民科,在大部分时候,是个“贬义词”,充满了“不自量力”、“异想天开”的内涵,甚至还有“固执己见”、“反科学”的情况。
  但是,实际上,有一些非常有名的科学家,就是自学成才的民科。他们有的只有初中文凭,但是凭借着长时间刻苦认真的学习和钻研,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佼佼者,成为了真正的科学家。
  他们是民科出身,但是具备真正的科学精神。
  宁安也不是要做多么高精尖的事,她写的是“如何提高生猪的生长速度”。作为一个扎根农村的工人,在家里帮着身为农民的母亲养猪,刻苦钻研,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方法,这不过分吧?
  这年头,国家号召“大力发展养猪事业”,宣传“猪多、肥多、粮多、钱多”,还号召大力发展农牧副业。
  宁安来了半年多,对这些政策摸得一清二楚。
  她主要是从饲料配比方面入手,提出结合现有条件合理的喂食能够让生猪出栏时的体重提高40%。
  为了让自己的论证真实可信,这半年多的时间,她一力承包了家里的畜禽饲料的配比工作,积累了一手数据。这样养出来的猪、鸡和兔子,让她妈赵凤霞女士赞不绝口。
  而且,新养的小母鸡已经开始下蛋了,她家里的鸡蛋多的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宁安已经卖了第一批鸡蛋给供销社,现在鸡蛋3毛钱一斤,按个卖的话,按照大小,2分钱到5分钱不等,宁安选择按斤卖,省事,第一批卖了10斤,收获3块钱。她一个月可以卖3次,一个月就是9块钱。
  赵凤霞同志整天咧着大嘴笑哈哈,脸上的皱纹都变深了。跟宁安嘀嘀咕咕:“要不说母鸡屁股是老百姓的银行呢,哎呀,咱们之前不应该吃那么多鸡蛋,应该攒起来卖了,能多攒不少钱。”
  宁安看着钻进钱眼里的老妈,无语道:“那你闺女我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水灵灵的模样,该长成瘦干狼了。”
  赵凤霞看了看宁安饱满莹润的小脸,再看看闺女明亮清澈的大眼睛,心都快化了,赶紧说道:“对对对,你说的对,妈想岔了,哈哈哈。攒钱也是为了过好日子,可别为了攒钱再把我闺女的营养给落下了。”
  这会,赵凤霞同志也不考虑什么存栏量的问题了,一门心思靠鸡屁股银行发家致富。她自己又孵了一批小鸡。公鸡养大了卖肉,母鸡养大了下蛋。
  她还自己给自己找理由:“政策没说不让养,也没说让少养。我看大家都是被前些年的形势给吓坏了,有点放不开手脚。关键是,别人家粮食不够吃,没有多余的拿来喂猪喂鸡,但是咱们家没有这个问题啊。你爸一人就有60斤粮票呢。”
  “妈说的对。”
  “都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咱们还是得努力拼搏一下。”
  赵凤霞有一点冒险精神,但整体上还是挺谨慎的,她从不让人来家串门,也从来不散养鸡,都是关在笼子里,还分了两个大笼子,一个笼子六只母鸡养在前院,剩下的都养在后院。
  她自己也不去供销社卖鸡蛋,都是让宁安捎带着去卖。
  宁安让小桔子分神看顾着点她,确保她不会出什么事。
  虽然没有违反政策,怕的就是有人使坏,故意找茬。
  宁安写的是论文,有数据、有实例。供销社开门的时间到了以后,她就把文章带到门市去写了。
  今天门市没什么人来买东西,供销社要下乡的消息前几天就贴出去了,前两年,供销社全员下乡,一个人都没留,直接关门了。可能大家看到下乡俩字,就认为今年也会关门,根本没细看具体内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