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要论市面上最火热的戏剧类型,在怀特和埃莉诺上演之后,毫无疑问是哥特类,最好女主角不是人类,不过,随着各种非人类的戏剧上演之后,不少人开始感到审美疲劳,想要一些“新的东西”,不少戏剧评论家在自己的专栏抱怨“主角就不能是个人吗?”
  然后就是《超人》的横空出世,充满噱头的演员,复杂的机械舞台设计,以及大胆的创意,几乎没有其他剧院能够追赶得上。单纯模仿剧情,也无法达到《超人》所带来的震撼效果。
  最后,来到了《拉维妮娅》,虽然说大部分人认为这部戏剧的成功得归功于小说引起的轰动,但不得不承认,这部充满了冲突和争议的戏剧,竟然比《超人》还要赚钱。光是从满座的持续时间来看,《拉维妮娅》简直是欢乐剧院最成功的戏剧作品。
  这就让剧院们更加难受了,要说模仿吧……很容易被观众围殴——每场戏剧被扔上台的“埃德蒙”布娃娃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而且这也不是那么好模仿的,至少,剧作家们一看剧本都皱紧眉头,他们甚至根本无法理解人物的脑回路,“这么……戏剧性的剧情,也有那么多人看?!”
  剧作家指望不上,购买作家的小说呢?看起来也十分困难,大作家们都有自己的风格,而小作者们则远远无法捕捉到那种让人又气又爱、在愤怒中充满吸引力的文字韵味。尽管某些小作者在剧情上做到了一些相似的描写,但无论他们如何铺陈语言,最终总是无法激起读者那种愤怒的火花,或者说,根本没有达到那么令人沸腾的程度。
  “主要是语言吧,”威尔斯听到经纪人朋友的抱怨,也试图分析这样差距的原因,“《拉维妮娅》的语言非常直白、通俗,短短一句话就能勾起读者的怒火。”
  就像露辛达的女仆去找埃德蒙帮助自己在茶会上被羞辱的女主人一样,只是简单地在路口喊一声,“埃德蒙先生,我的夫人她被一群夫人围着……”埃德蒙就会立刻抛弃拉维妮娅跟着她走。
  但其他作者写,那就会“尊敬的埃德蒙先生,我深感羞愧地向您报告,我的夫人今日下午在茶会上遭遇了一群女士的无理指责和侮辱。”然后埃德蒙一边走一边还和拉维妮娅交代:“亲爱的,我想我需要帮助这位夫人”……
  这种表述,根本无法引发读者的情感波动,反而让一切变得拖沓且繁琐,情感的冲击力直接消失殆尽。而如果想要模仿那么通俗的语言,又显得和其它行文格格不入。
  “全篇都得用这种通俗易懂的文字来描写,”威尔斯总结道,“但文字风格的转变可没有那么简单,更不用说整一篇都要保持这样的风格。”
  总之,现在的剧院经理们,都挥舞着钞票,但找不到满意的剧本,这也导致原本百花齐放的戏剧行业,现在居然显得格外萧条,仿佛所有戏剧的生机和活力都被欢乐剧院吸走了,无论是新鲜的创意,还是那些在观众中反响热烈的作品,都消失在这种压倒性的竞争局面中。
  而观众们呢?也对这样的市场十分不满,戏剧栏目的评论员曾直言不讳地呼吁剧院们找回自己的特色,不要一股脑地去追随欢乐剧院的脚步。
  但这位评论员的话却被认为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毕竟,在欢乐剧院推陈出新的过程中,他们所上演的那些“不跟风”的剧目,反而被观众们嘲笑为“过时的作品”。
  “欢乐剧院应该对此负责,”一位剧院经理,借着酒意在一群朋友面前抱怨道,“他们把卢恩顿的戏剧搞得一团糟。”
  “还好他们要去弗兰西了,”而他的朋友则是苦中作乐,“希望他们别回来了。”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人拿到好处,一些音乐厅、酒馆、甚至在客栈剧院演出的小团队,迅速地跟上了这场热度,深入研究着《拉维妮娅》的剧情,根据底层观众的反馈边演边改,先是将拉维妮娅从落魄贵族改成街头流浪的贫苦女孩,又将埃德蒙改成铁匠,而露辛达成了裁缝的女儿,至于情妇的剧情,也成了露辛达和其他人结婚,没钱的埃德蒙不得不娶同样没钱的拉维妮娅,转折点则改成露辛达的丈夫死后,她成为一个有钱的寡妇,埃德蒙正是为了她的身家追求她,拉维妮娅没有钱,也没有能力能够阻止。
  改成这样的《拉维妮娅》可谓面目全非,他们索性将拉维妮娅这个带着点贵族色彩的名字,改成了女孩们最常用的“莎拉”。
  不得不说,依靠着这部《莎拉》,音乐厅和酒馆都变得热闹多了,甚至欢乐之家音乐厅都开始上演这部戏剧,反响比原作还更热烈一些。
  “现在的情况太复杂了,”爱德华分析着现在的戏剧市场,也不免有些头疼,“观众对《拉维妮娅》已经有些抗拒了,他们抱怨着这部剧目让他们情绪波动太大。”
  “好吧,”艾琳娜遗憾地将《回家的诱惑》从脑海中划掉——她在写《无法原谅》的歌词时就一直在想这部电视剧,看样子是没机会搬上舞台了,考虑到卢恩顿人脆弱的神经,品如的衣柜一出,恐怕观众们就得被气晕过去。
  “《超人》我们之前也说过,今年不演了,”爱德华耸了耸肩说,“再来一部《午夜少女》?或者回归传统,看看莎士亚的剧目?”
  “莎比亚的剧目太有名气了,”原本艾琳娜并不考虑这部戏剧,但她想到那些抱怨将市场弄乱的声音,思考着说,“没准可以改编一下。”
  “我也觉得可以。”爱德华立即点头认同,“那些剧院经理们总是在埋怨,说没有给他们更多选择。也许,从莎比亚的剧目入手,会是一个不错的突破口。”
  艾琳娜主要是考虑到吸血鬼似乎很久没有登上欢乐剧院的舞台了,感觉只依靠一部《怀特的故事》,地位还不够稳固,“女主角还是吸血鬼?”
  “也不错,”爱德华点点头说。
  女吸血鬼可是现在戏剧的时髦元素,尤其是在刻画一些平时像普通人一样、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揭露自己真实面目的非自然生物时,女吸血鬼总是剧作家的第一人选。
  至于男吸血鬼……一整个查无此鬼。
  对于这样的“刻板印象”,艾琳娜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
  她想了想,拿着羽毛笔在纸上写写画画,决定将结合一下莎比亚的经典剧目,和“化蝶”这个故事,改成西方版“化蝙蝠”。
  ——等等,这个会不会有点可怕?
  她停下来,仔细琢磨着这个想法。其实,在她看来,尽管《梁祝》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分别源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却是惊人的。无论是相爱相杀的家族背景,还是因私奔和死亡所带来的悲剧结局,二者都有着某种命运的共鸣。
  艾琳娜她直接将朱丽叶改成了吸血鬼家族的成员,而罗密欧则是一个来自于秉持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吸血鬼猎人家族的年轻人。两人在一个偏僻的野外相遇,一见钟情,他们都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出于谨慎,朱丽叶谎称自己是普通人类,而罗密欧也没暴露自己是吸血鬼猎人。
  ——这个情节怎么越写越像《史密斯夫妇》了?
  “相爱的剧情好像确实可以参考一下,”艾琳娜点了点头,将这段剧情记在纸上。
  第363章 化蝶……化蝙蝠!
  “欢乐剧院的下一部戏剧”会是什么类型的?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剧院经理们的脑海中, 不乏一些业内人士,试探着询问爱德华……的父亲坎贝尔先生——他们还没蠢到在竞争对手面前打探对方的机密。
  但坎贝尔先生一副“家有大歌剧万事足”的样子,丝毫不关心欢乐剧院的动向, “我想,他应该在准备去弗兰西巡演的事宜吧。”
  说起巡演,同行们又有些酸溜溜的, 毕竟,那可不是任何剧院都能获得的机会。
  “不过, 仔细想想,他们肯定会缺席社交季的演出了, ”虽然打探不到什么有用的消息,但他们还是能安慰自己, “至少今年的社交季, 没有欢乐剧院压着, 我们应该能好过得多。”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欢乐剧院也让社交季变得格外热闹, 就像是当一个大片上演时,往往观众们在看完大片之后, 也会意犹未尽地看点同时期的小片,扩充了整个票房池,如果一个时段的戏剧都毫无吸引力,观众们并不会将就着看一部无聊的, 而是选择全都不看。
  “有利有弊吧,”同行们也只能表示,“他们神诞节应该会回来的。”
  巡演最多持续半年,三月份到九月份,赶上神诞节的演出季简直不要太充裕。
  与此同时, 爱德华也在根据艾琳娜给的信息提前为这部戏剧准备服装道具,吸血鬼的装备——獠牙、翅膀之类的,都有怀特上次用过现成的,至于吸血鬼猎人——“你上哪想的这么奇奇怪怪的名词?”不得不说,听到吸血鬼猎人这个身份时,爱德华都想说“这不是教廷的活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