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不少人现在才开始后悔当初为何不跟他们一块种,他们的小麦现在也都才从地里出芽。
  开春后大家种完了小麦后,村长召集人开始建学堂,挑的是一个比较安静的位置,离甜甜家也不远,走过去三分钟左右。
  等学堂快要建好的时候,甜甜就开始四处打听那有教书秀才,还是要那种寡一人的,不然带家庭的,全都让村里人养着,是她也不愿意啊。
  第332章 农家一拖二16
  还别说她运气不错,没打听多久,就听说了镇上有个秀才,叫董文生。
  家里就他一个了,父母早几年就去世了,妻子也随他去参加举人考试,长时间没在家中,也因病去世了。
  他们家比较穷,当初他本是不愿再继续往上考的,但妻子说她愿意支持他考下去,所以拿出了全部家当,让他去参加。
  没想到他这次并没有考上不说,回到家里听说了妻子去世了,更是让他打消了继续科考的想法。
  他也是刚回镇上没多久,现如今也是没啥事,闲在家中的,甜甜打听后,不少人都说这个董秀才为人很不错,她才喊了村长,提上礼物上门去请。
  董秀才打开门见着外面的两人,疑惑他们的到来,但还是客气的问他们来此找谁。
  村长也是直来直去的人,直接把两人的来意说了,董秀才考虑了几天后,也就答应了两人。
  他把镇上的小院收拾好,拿着包袱就离开了这个满是他和妻子回忆的小院。
  到了村里后,董秀才也慢慢的开朗了起来,每天给村里孩子们教教书,他也不分男童女童,只要是送到学堂里的,他都是同样的教。
  村里先前不少人家都只送男孩子去读书,但后面见着甜甜把她小妹都送去了,回家想了想,女儿学会认字后,往后也能找个好人家。
  而且他们也不用出多少东西,所以好几户人家,就把家里比较受宠的女娃也送去学堂读书了。
  孩子们去读书后,甜甜也能放心不少,她平时也就做饭的时候会回家里来,其他时候不是在山里到处跑,就是在山下开荒地。
  时间又这样过了一年,她花银两买了半边荒山,准备着种上一些果树树林还可以用东西围起来,到时这里面养上一些鸡。
  她弟弟往后是要走科举这条路的,所以她并不打算再去做买卖。
  反正她现在就是在家也无聊,就想着弄点东西出来打发点时间,于是她花了二百多两银子,买下了离他们不远处的荒山。
  中间离的距离,是甜甜这一年里开出了的荒地,现在也已经全都种上了小麦。
  他们村的两季小麦也由村里的小媳妇们传了出去,现在在他们周边不远的村落里,大家都开始种起了两季小麦。
  如今每家每户的粮食都够吃了,那生活质量也慢慢提高的一些。
  就比如有的村子也学着他们村这样,修建学堂,请了个秀才来教村里的孩子们读书认字。
  但不一样的是,别村请老师的银两是村里要送孩子去读书的村民家平摊的,他们村则一直都是甜甜一人。
  村长听说后,也来找甜甜提议说,要不跟村里人说说,改成大家一块出。
  甜甜想着村长要是现在去跟村里人,那大多数人可能都是不愿的,而且建学堂是她先提出来的,但想着别村都是平摊的,就他们村这样也不行。
  于是她就对村长说道:“村长叔,要不先这样吧,咱学堂请老师的钱就先我自己出个三年,但咱现在就先给村里人说清楚,到时三年后大家要是还愿意送孩子去读书,那就大家一块平摊”
  她是想着孩子们这才开始读书一年,大多都还瞧不出成果来,三年后孩子们都会有一定成效了,到时村民们自然就知道了送孩子去读书的好处了。
  到时候大家一块平摊,愿意送孩子去读书的人肯定不在少数,到时一块算下来,一家也出不了多少,那样就比较容易让人接受。
  甜甜是不在意那一月一两的银子,但是村里要是一直不改,往后她弟弟开始参加科举了,到时她和妹妹那肯定是要跟着的,到时就会长时间离开村里。
  到时要是请老师还得她出钱,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现在先给村里人打了预防针,慢慢的改变,到了后面,就算他们家离开村子了,那村里的学堂还是能存在的,这样也算是给村里孩子一个读书认字的机会了。
  村长听后想了想也觉得可行,还好好的感谢了甜甜一番,才高兴的回去了。
  第二天他就通知村里都去他家,把这件事说了下,当时确实有不少人都在想着,要赶快趁这还免费的三年里,送家里的孩子去读书,三年后就不愿送了。
  甜甜也没去管这些,孩子们读书后,甜甜每天开始在地里和家之间来回忙碌着。
  弟妹的学习她也会在回家后,考教一番,最后也就是给两人煮饭。
  吴小弟还是比较聪明的,现如今刚进学堂里学习一年,就把三字经和千字文都背完了,写也是不成问题的。
  就连董夫子都说:“要不是他如今年岁还小,都该送去镇上书院学习”
  甜甜也觉得他还太小了,如今也才六岁多,送去镇上学院,那就要住宿在学院里,一个月也就一次休沐。
  弟弟还小,她并不想此时就让他去独自生活,所以想了下还是觉得让他再在村里学堂读上两年,等九岁后,再送去镇上学院。
  她此时也准备开始给弟弟准备书童了,先在家培养两年,到时也好在学院照顾下他的起居。
  于是她这天就去镇上,找了个牙房挑选了一番,选了两男两女,都给弟弟准备了,小妹也不能落下啊。
  这四人她挑选的是一男一女是七八岁,她准备带回去,亲自教些功夫,往后当给弟妹的贴身护卫,小的一对男女就是他们的书童和侍女。
  最后还带了一对中年夫妻,本来把甜甜是不打算要的,但这对夫妻女的秀活好,男的会识字会算账。
  甜甜虽然没准备从商,但是想着往后弟弟考取京都后,家里还是要有个管事的,早点准备上,也避免到时去了京城后,人生地不熟的再去找。
  买了六个仆人回到家里后,甜甜才想大家里的房间有点不够,但是面前挤挤也还住得下。
  还好她早早的就给香香打了张床,晚上几人挤挤都还是住得下的。
  回家后,甜甜把带回来给他们做衣服的布料都拿给秀娟婶子,让她带着另外两个小丫头,先给一人赶制出一套了换上。
  第333章 农家一拖二17
  第二天她就去找村长借了牛车,去镇上拉了几牛车砖块回来,然后又请了不少村民,在家后院建了一排屋子,院子也扩宽了不少。
  甜甜还把吴香香的房间加在了她房间的旁边,以前那边是一个棚,现在全都给改了,建了一间卧房,然后从一边去后院的小道。
  小道的右边靠着墙建了五间房屋,家具都是甜甜带着秀娟婶子的丈夫李二在几天时间打制出来的。
  房屋很快就建好了,秀娟婶子那给几人做的衣服也好了,几人也都洗了澡,换上了新衣服。
  甜甜等他们都换上了新衣服后,梳洗干净才把几人喊到堂屋里,带着弟妹好好的跟几人认识了下。
  刚带几人回来那几天,他们也只是简单的听甜甜介绍了下,这两位是家里的小少爷和二小姐。
  平时吴小弟和吴香香都在学堂读书,回到家里也是吃了饭就回屋做带回来的作业,隔壁没仔细的去管这几个姐姐带回来的人。
  而且这几天家里因为建房,人一天来来往往的,他们也不好现在问姐姐。
  现在家里全都安排好了,当然得把既然聚到一块,也好安排一下往后的事了。
  等人齐了,甜甜带着弟妹坐着,看着下面的六人说道:“我呢,买你们回来,就是希望你们照顾好小少爷和二小姐,往后你们也都是会被安排到他们身边服侍的”
  说完看了下下面的几人,见他们都低着头,一副受教的模样继续说道:“往后只要你们好好干活,我这个人也还算好说话,但要是你们背叛了家里,到时你们也别怪我不念什么主仆情谊”
  说完甜甜开始把给六人的安排说出来,先是对着小的一对男女说道:“你们两人,往后就跟在小少爷和二小姐身旁,主要是照顾他们的起居生活。
  你们两人呢,就先跟着我学习武功,等你们练成后,再回到他们身边当贴身护卫。
  秀娟婶和李叔,你们两位往后可能要累一些,家里的厨房和地里的农活,还得望你们两位跟着我一块操持”
  六人听了主子的安排后,都应声道:“是”
  甜甜看着对面年纪也不是很大的四个小孩,对他们说道:“你们四人想要读书认字嘛?”
  “小姐,奴婢们不敢”一个小姑娘回道
  他们在牙房的时候,都听说过,像他们这样的奴婢,别人家买回去,都是要干杂活的,要是自己有本事还能混到主子身边服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