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当然钱肯定不是白给的,这不是开春了嘛,也该准备春耕了,正是缺劳动力的时候,干脆组织那些饿了一个冬天的吐蕃人到大唐来搞劳务输出。等他们挣了钱,不就能买得起我们的商品了吗?
这样虽说要投入成本,但是开垦出来的土地是属于玩家的呀!
吐蕃人的工钱还比大唐人便宜呢。
雁来每天刷着论坛,看到这样的发展,也是叹为观止。
果然还是基础太差了,不管想搞什么,最后都会变成种田和基建。
但不管怎么说,玩家们还是达成了雁来最初的期望,那就是让底层普通人知道大唐的生活有多好,从而在心态上更偏向于大唐。
所以虽然任务已经彻底跑偏了,她也没有去纠正。
从一开始,这款“游戏”,最吸引玩家的,不就是高真实度和高自由度吗?
也正因为这个世界的所有变化,都是玩家一点点达成的,所以他们才会对它报以特别的、深沉的热爱。
第265章 谁知道战争哪一天就会到来呢?
施青青对新活动没什么兴趣。
不管是挖煤还是经商,都不太适合她。所以她跟几个同样咸鱼的玩家组了个低保队,每天上线刷一轮挖矿任务,就该干嘛干嘛去。
不过施青青也没想到的是,挖煤还给她挖出了新事业。
煤矿附近有不少荒坡,土质相当不错——毕竟是成都平原的一部分——只是因为这里是两国交界之处,地广人稀,自然也不会有人来垦荒耕种。
施青青当即决定将这些荒坡全部拿下。
拿地倒是很方便。
虽说从朝廷的方面来看,耕地大量集中在有钱人手里,并不是一件好事,但天兵当然例外。毕竟天兵代表的就是雁来,就是朝廷,跟那些在当地繁衍生息、盘根错节的世家豪右不是一回事。
更何况天兵在种子选育、品种培养、肥料制作以及田地管理等方面都有优势,他们种的地,产量总是要比一般百姓种的高些。
不过准备开垦的时候,施青青就遇到了新难题,人力不足。
蜀中商贸兴盛,就代表大部分人不会被困死在土地上,都有自己的营生。
剩下那点人,这两年也都已经被瓜分得差不多了——到蜀中来开发新事业的可不止她一个,第五交响曲的工坊、游悠悠的茶园,甚至还有在长江上运货的船队,都很需要人手。
就连出高价雇佣玩家都没人来,一样是体力活,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去挖煤肝新活动。
就在这时,施青青在论坛上看到了玩家吐槽吐蕃牧民贫穷的帖子。
为了证明自己所言非虚,楼主还发了一段视频,让大家能看到吐蕃底层百姓的真实生活。
但施青青既没有注意到四处漏风的毡帐,也没有注意到面黄肌瘦的吐蕃百姓,而是第一时间看到了山上自由吃草的牛群。
牦牛……好像也可以耕地哈?
靠人工开荒,效率自然是没法跟畜力相比的。
玩家刚在西域落户,条件最艰苦的时候,什么马拉犁、人拉犁都经历过,牦牛好歹是牛呢!
后来她们的地盘越来越大,收了葛逻禄,又收了回鹘,手里的耕牛资源才日渐宽裕。但是牛的成长期长,还是跟不上玩家扩张的速度,而且要将那些地方的耕牛运过来,成本太高,所以施青青根本没考虑过。
现在看到牦牛,她才豁然开朗。
这才是更适合西川这片土地的牛牛啊!!
施青青当即打开面板,给自己认识的组建商队参加活动的玩家发了私信,让对方帮自己买采购一批牦牛。
有生意做,虽然是从吐蕃往大唐买东西,但行商玩家依旧十分高兴,爽快应下。
施青青正盘算着以商队的赶路速度,什么时候才能到货,对方又发来了新消息,问她,“你光要牛吗,要人不?”
“什么玩意儿?”
“啊,就是人啊,你不是说要开荒嘛,那肯定也需要劳动力吧?你是没看到那些牧民,也是可怜见的,家里已经没啥吃的了,饿得皮包骨头了都,反正你把牛买走了他们也没别的事干,要不一起过去给你种地得了。”
施青青一想也是,那牛再任劳任怨,它也不能自己拉犁呀,还得有个人在后面扶着。
那就来吧。
这不是正好人手紧缺的问题也解决了。
这笔交易很快被人发上论坛,其他行商顿时恍然大悟。
生意还可以这么做!
他们不仅有样学样,还举一反三、推陈出新、因地制宜,很快就整出了更多的操作。
没有钱,就直接用手中的商品抵账,然后把人和牛带回大唐交给客户,再赚一笔。
像施青青这样需要雇佣大量工人的老板不多,劳动力市场很快就饱和了,他们干脆自己投资,买地开荒。
平原地带的荒地都被占得差不多了,他们就将主意打到高原山地,这地方种粮食不得行,但是种个果树什么的再合适不过,在现代也是拳头产品,而且距离吐蕃也更近。
对于这种种变化,一开始吐蕃人是怀着戒心的。
他们会答应玩家的条件,是因为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
或者说,原本没有任何办法,也能继续忍一忍,现在有了另一条路,就想试试。
但他们对大唐的了解毕竟不多,所以真正被劳务输出到大唐的,都是十来岁的半大孩子,还不能当成整个劳动力来用,偏偏又在长身体的年纪,吃得比成年人还多,留在家里也养不起,不如送给有钱的大唐人去做奴隶。
没错,吐蕃人根本没法理解、也不相信玩家画的各种大饼。
怎么可能有人这么好心,大老远带着他们进城去做活,又管吃又管住,还能领工钱?
就算世上真有这样的好事,也落不到他们身上。
所以他们觉得大唐人是用粮食、燃料和各种日常所需的小物件,交换了奴隶——在吐蕃,像这样的交易并不少见。
但即便只是去做奴隶,跟着好心的、富裕的大唐人,也比在家里饿肚子,长大一些就被东本征走去服兵役强。
所以他们警惕,却顺从。
也所以,玩家根本没有察觉到这种警惕,乐呵呵地把人领回来,就开始安排工作。
然后吐蕃人就发现,玩家画的那些饼,居然全都是真的!
大唐的百姓过的竟然是这样的日子,不、应该说,大唐的百姓竟然连这样的日子都不愿意过,才要从吐蕃招人。
意识到这一点,不少人人都偷偷哭了。
在过得最惨的时候,他们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惨,对自己的遭遇也是麻木的,不会为这种事哭泣,但现在从困境中走出来,看到了更好的生活,反而开始委屈。
委屈之后,就想着赶紧把自家的亲朋乡里都叫过来。
这期间自然也发生了一些波折和误会,不过随着玩家开垦的土地逐渐靠近吐蕃,更多的消息传到耳朵里,大家也不得不相信了。
就这样,原本沉寂的两国边境热闹了起来。
……
一开始,对于这样的变化,驻守在边境的将领都不以为意。
在一般人想来,一直在互相起冲突的两方势力,边境的百姓应该互相仇恨,见面就眼红掏刀子。
但实际上,大家住得这么近,免不了会有来往,有来往就会互相了解,了解之后,对方就不再是抽象的“敌人”,而是具体的、鲜活的人。
仇恨并不会消失,但对于活着就要用尽所有力气的人来说,也没那么刻骨铭心。
所以不打仗的时候,大家也很少剑拔弩张,人员往来和贸易都是很常见的。
哪怕尽管官方明令禁止。
何况现在两国结盟,吐蕃国中对于互市贸易是十分支持的,这些将领也同样需要从大唐贩运过来的各种好东西。现在不过是大唐的商队来得更勤了一些,吐蕃人去得也多了一些,他们自然不会阻拦。
等到他们反应过来不对劲的时候,这样的来往已经形成了潮流,让他们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处置。
逻些城的回复就是在这时候送到的。
但不是对于眼下这件事的回复,而是对维州城的悉怛谋投了大唐,还拉拢了十几个羁縻州这件事的回复。
话说这个消息还是尚黎谢上报的呢,所以回信也是给他的。
但上报的时候,尚黎谢还是吐蕃在南境的玛本、苏论,现在却已经是大唐的松州节度了。
所以吐蕃将领们拿到这份回复,一时都心情复杂。好消息是,这封回信里的态度,是让尚黎谢按兵不动,多多观察、刺探大唐的消息,倒是省去了他们的纠结。
照旧按兵不动便是。
至于大唐的消息,那可太多了,这段时间耳朵都快听起茧子了,写一份报告也很容易。
在这些将领松一口气的同时,逻些城里,尚黎谢也投了大唐,还将松州等五个节度当成礼物献上的消息,也终于在飞鸟使的快马加鞭之下送送到了布达拉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