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毕竟放眼四周,大唐的敌人似乎也就只剩下了一个吐蕃。
既然有了想法,能混进天兵的队伍里,蹭上了功劳才是正常的。
尽管心里已经在琢磨回头要怎么打儿子了,但李吉甫对上同僚们的视线,却还是下意识地露出了运筹帷幄的微笑。
不然难道要说“其实我什么都不知道”吗?
就算说了,别人也未必会相信,还不如就让他们认为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众人关注的焦点都放在了李德裕身上,至于天兵许诺出去的那些条件,反而没什么人在意了——不费一兵一卒,就在短短几天之内拿下一城,天兵想怎么安排都行。
比起大唐的羁縻,天兵能让他们将土地和人□□出来,已经是很大的进展了,何况这样安排,也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吐蕃守将主动来投。
既然大家都没有意见,雁来便写了批复,发下去让两省走流程了。
悉怛谋和他的父亲、部将的封赏,前往维州清点人口、丈量土地的人员,以及……王锷已经在解送回京的路上了,西川这会儿没有主事的人,虽说有天兵在,乱不起来,但朝廷也要尽快安排人过去接手。
除了主官,那些跟着王锷走的属官、部将留下的空缺,也都要补上。
这个级别的官员,需要由吏部和几位宰相共同推选,再将名单送到雁来那边,让她勾出最终人选。
所以回到政事堂,几位宰相就开始商量了起来。
说了几句,李夷简忽然感叹道,“朝堂上的风向,要变了。”
众人心有戚戚地点头。
本来,对于雁来当政这件事,尽管都知道是必然的结果,可是朝中虽然有人支持、有人反对,但大多数人其实都是中立的态度。
中立的原因有很多,有人不满意雁来的出身,有人不满意雁来的性别,也有人不满意雁来的行事,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利益。雁来既不能给他们带来利益,也没有侵犯他们的利益,所以他们保持中立。
但现在不一样了,光是一个西川,就空出了这么多位置。
雁来手中有了足够多的筹码、足够诱人的利益,自然就会有更多人倒向她那一边。
等天兵将全天下的藩镇都处理完,地方上的格局固然会大变,但朝堂又何尝不是也被梳理了一遍?
……
悉怛谋对天兵的雷厉风行又有了新的感受。
他这边好不容易才安抚好了下面的部众,又费尽唇舌说服了父亲相信自己的选择,天兵就已经将他的任命文书和各种官凭都带了回来。
算算时间,这会儿王锷的队伍估计都还没走出维州的范围。
悉怛谋看着手里的文书,总觉得上面的墨迹都还没有完全干透。
他很快就收起复杂的心情,朝长安的方向拱手道,“承蒙殿下不弃,悉怛谋敢不尽心竭力、为殿下效死?”
“不用效死,好好办事就行。”赵猫猫拍着他的肩膀说,“殿下可是很看好你的,她说了,只要你能拉来一个人,就会亲自前来维州,在这里设置天兵的复活点。”
说完之后她自己都囧了一下,总觉得自己在搞传销。
但悉怛谋很激动。
他深知首鼠两端是没有好下场的,投了大唐,那就要安心给天兵办事,所以虽然回来之后一直没空,但已经在心里打了好几篇腹稿,想着要怎么拉人了。
可是有了雁来这个承诺,维州的安全性大大提升的同时,他也更有把握去说服其他人。
当然也没忘了替其他人争取待遇,“若是有人愿举州来投,殿下是否也能驾临?”
悉怛谋反应很快,已经意识到这一条的价值才是最大的。天兵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那么能让天兵自由往来的复活点,当然也就具有了无可比拟的战略意义。
“当然可以。”赵猫猫给了肯定的回答。
这一刻,悉怛谋也感受到了跟天兵站在一边的快乐。
这种底气十足的感觉,别说只是给亲朋好友写信,就是雁来让他给赞普写一封信策反对方,悉怛谋都敢下笔。
他甚至顾不得招待赵猫猫,只再三表示晚上府中要设宴,请赵猫猫等人一定要赏光,然后就迫不及待地回去写信了。
不止他要写,悉怛谋决定发动全家人一起写,能拉来一个是一个。
这天晚上,悉怛谋在维州城里大开宴席,让城里所有天兵和自己麾下的部众都能尽情投入其中。而在长安城里,雁来也正在设宴,款待从洛阳赶来长安的丽正书院成员。
第251章 之前怎么没看出来,白居易和元稹居然也是一对卧龙凤雏?
按照雁来的计划,之后肯定是要整顿朝堂的,不过目前暂时腾不出手来,就暂时凑合着用。
所以就算她想从丽正书院挑人补入翰林院,其实也就只有两个名额。
而且她也觉得,现在这种长安做政治中心,洛阳做文化中心,扬州做经济中心的安排没什么毛病,完全可以继续保持。所以修书的事,以后多半还是会安排在洛阳。
反正她来回很方便。
但为了不厚此薄彼,雁来还是将所有人都召了回来。
好歹也是“摄政王”了,这样的喜事,还是应该让自己人都有一点参与感的。
再说,其中很多人的志趣其实并不是修书,只是将之当成一块跳板,现在朝中眼看要空出很多位置,雁来也就顺便给安排了。
不过安排归安排,能不能胜任、以后又能走到哪一步,就要看他们自己了,她只能保证,有才能的人不会被埋没,不会因为要给权贵子弟让路而被耽误。
雁来对此倒不是很担心,好歹都是名声在外的才子,实在不行也能继续回去修书、作诗、写文章。
接风宴上,雁来自然不会提起这些,先让大家高高兴兴乐一回。
只是到了长安,这些人的消息也灵通了。当下长安城里最受关注的就是西川的事,他们到底没有脱离官场,何况这件事还跟天兵有关,既然听说了,免不了就要议论一番。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话题便转到了这上面。
点评王锷本人的功过得失,预测西川的这次变故给各地藩镇带来的影响,再讨论一下接下来的藩镇军队改革。
自助餐的形式本来就很接近沙龙,大家既能在这里发现志同道合的人,也能够听到不同的意见。
只是难免会有些争论。
当谁也说服不了谁、反而有越来越多的人被卷入话题之中的时候,雁来这个宴会的主人,也就不得不站出来当裁判了,“怎么了?”
“在说藩镇的军队应该如何处理。”柳宗元解释道。
整个大唐的军队,如果连戍卒和辅兵也一并算上的话,怕不是有百万之巨。这么多人的去留安排,自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哪怕对天兵来说也一样。
在场都是自己人,自然要为天兵考虑。
有人觉得这完全就是个烂摊子,根本不该接手。也有人觉得正因为是烂摊子,天兵才当仁不让。更有人觉得,这个事情既然不好解决,那就暂时搁置嘛,放着放着问题自己就会消失的。
“大家都是一片好意啊。”雁来听完,笑着点评道。
她这么一说,刚才争论的众人便都有些不好意思。
其实他们都是同事,平日里抬头不见低头见,为一两件小事争论起来的情况也不少,大家都已经习惯了。今日一时不察,闹到了雁来面前,就有种一直以来维持形象崩塌了的羞耻感。
一句话给这件事下了定论,雁来这才道,“事情总要有人去做,若因为麻烦就丢开手,只挑拣容易的做,那我这个中书令也当得太容易了些。”
甩锅和摆烂别人难道不会吗?还用得着她?
听到这话,那些觉得不该接手的都惭愧低头,而觉得当仁不让的则抬头挺胸。
雁来见状又笑道,“事情虽然要做,可也不能没有底线。所以,既然要我来解决问题,那就全都得按照我的要求来。”
有机灵的人已经反应过来了,雁来说的是藩镇之事、是她自己,又何尝不是为官之道呢?
在某个官职上,总会遇到麻烦的、或者自己不想做的事,总不能就丢开不管吧?但若是事事照单全收,也会让人觉得你好欺负,变成所有的事都让你干,这时候,把握其中的“度”就很重要了。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自身的能力。
有能力的人,才有底气说出“都按我的来”这种话。
更有人听出雁来有让他们出仕之意,更是豪情顿生、踌躇满志,开始畅想自己该如何做出一番事业了。
雁来的注意力却是放在了第三种说法上,“放一放问题自己就会解决了,这话是谁说的?”
她虽然没有褒贬之意,可是听语气就知道不甚赞同,所以迟疑了片刻,白居易和元稹才站了出来。
雁来看到两人,有些意外,问道,“你们是怎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