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高泠听到这没头没尾的话,连忙打开团队频道看了一眼,发现列表里一长串的人,不由有些茫然。好在其中还夹杂着几个熟悉的名字,她才确定自己没进错地方。
好在这时,第五交响曲终于开口说话了,“也不是非得找个现成的港口,我们可以自己建一个,大家觉得天津怎么样?”
这个提议立刻引来了热烈的反响。
“确实不错,就在幽州旁边,距离也近。”
“从这里出海往北走也比南方的港口方便,不过从无到有建设一个新的海港,这难度是不是太大了一点?我喜欢!”
“这个官方应该会支持的吧,不管是游戏里的还是游戏外的。”
“肯定的,但我们也不能只靠官方。”
“对对对,交给官方,那我们就吃不上肉,只能喝汤了。”
高泠听到这里,终于意识到第五交响曲拉自己进来干什么了,又是要让她帮忙找人手。
要说高泠为什么能认识那么多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的人,那就不得不提到她那个庞大的家族了。
在现代社会说家族似乎很奇怪,不过高泠的外婆生了八子一女,奶奶则是生了七个儿子,叔伯舅舅们各自娶妻生子,表哥表姐们也差不多都已经结婚成家,自然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亲戚网,也都是高泠的人脉。
就算亲戚里没有从事某个行业的,也能替她打听出来。
眼看第五交响曲cue了她,高泠就在频道里发了句“我试试”。
见她冒泡,不少人都出声打招呼。
高泠不认识他们,他们却都知道她的名字。
高泠不太习惯这种当面的热情,寒暄了几句,就道,“那你们聊,我先撤了。”
“你人还在成都吗,真不来跟我们共襄大计?”高富帅有些好奇地问。
高泠:不了,难得过来一趟,估计要多待几天。
“看来天府之国真是好地方。”高富帅玩笑道,“可惜我实在是不想赶路了,尤其不想走这种很难走的路,雁帅什么时候在那边开了复活点我再去。”
他这么一说,众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显然都想到了他之前去逻些城的经历。虽然确实很拉风,至今为止那条线都只有他一个人走过,但赶路过程中的辛苦、无聊和孤独也是实打实的。
眼看话题已经转到高富帅身上,高泠就默默退出团队频道,关上了面板。
一杯茶适时地被放在了她面前,对面的人温声笑语,“小娘子在想什么?”
“没什么。”高泠端起茶盏,战术性喝水。
然后她脸上的表情顿时变得精彩起来。
大唐的茶都是要加调料煮的,葱姜大枣、橘皮茱萸、酥酪花椒……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加不了。虽说味道有点过于丰富,但当成特殊风味的奶茶来看待,倒也不算难喝。
倒是自从陆羽写了《茶经》之后,文人士大夫就开始鄙视在茶水里加入大量调料的做法,认为这样反而影响了茶的本味。
但盐还是要放的。
所以薛涛端过来的,就是这么一盏加了盐的、飘着一层漂亮汤花的、符合大唐上流社会审美的茶。
“你那是什么样子?”薛涛眉一挑,面露嗔色,“这可是最顶级的蒙顶石花,一般的客人,我可不舍得用它招待,看你也不是个俗人,怎的却不识好?”
高泠干脆放下了手中的茶盏,“我只是不解,为何定要在茶水里加盐?”
按照陆羽的《茶经》,煎茶在这一时期,已经进入了挑剔木柴、水质、茶器的阶段,乃至连煎煮的火候、冲泡的缓急也都大有讲究,俨然后世日式茶道的滥觞。
明明是桐木做柴、砂壶为器,用山泉水煮出来的茶水,盛在白瓷盏中,色青沫绵,香清意雅,看起来跟高泠熟悉的绿茶已经没有太大的分别,结果一喝是咸的。
谁懂这种感觉啊!
薛涛还真知道。她手捧茶盏,一口饮尽,这才答道,“为了中和茶叶的涩味。”
高泠一愣。
薛涛又叹道,“最顶级的茶叶,都是选青春年少的采茶女,于朝阳未升、晨露未干之前采摘,即使如此,涩味也无法完全去除,须得加盐中和。”
“这么夸张的吗?”高泠有些惊奇,她一直以为这些都只是噱头,难道还真的能影响茶叶的品相和味道?
“何止,采茶的少女还要留长指甲,只能用指甲掐尖,不能接触到皮肤。”薛涛道,她还真是此道行家,知道得十分详细,“蒸茶时也要用最好的木柴、最好的水,如此才能出最上品的茶。”
高泠听得叹为观止,难怪只有上层社会才流行只加盐,能尝出本味的茶。
民间可吃不起这种排场的茶,如果次品茶叶的涩味确实更重的话,确实需要加更多调料去中和,不然根本没法入口。
“等等……”想着想着,她忽然一顿,“蒸茶?”
“是啊。”薛涛理所当然道,“茶叶都是蒸制之后再发酵,最后做成茶团、茶饼。”
“茶叶不是炒出来的吗?”高泠下意识地反驳。但旋即她就反应过来了,对啊,这个时期的大唐,连铁锅都还没普及,食物的烹饪方式也多是蒸、煮、烤,炒菜也好,炒茶也罢,自然都没有条件。
听到她的话,薛涛也有些好奇,“茶叶要如何炒?”
“用铁锅炒。”高泠答道。
薛涛失笑,“民间哪得那许多的铁器。”
民间没有,但玩家有啊!
高泠忽然意识到,这似乎也是一个商机,不但能够喝上自己熟悉的茶,也能将茶叶的价格打下来。毕竟只听说采茶要在明前雨后,从来没听说过只能在太阳没出来之前采茶的,没了时间限制,成本也会大大降低。
不过她自己对做生意没什么兴趣,回头把这个商机告诉游悠悠,让她去操心吧,那家伙似乎很缺钱的样子……
见她又开始出神,薛涛自顾自地喝起了茶。
大唐人喝茶,跟后世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不尚细品。
《红楼梦》里妙玉说,“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驴了。”
但唐朝人喝茶却是豪饮,只有喝得够多,才能领会茶中真趣。
卢仝有一首诗写得十分详细:“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喝得够多,甚至能成仙。
既讲究又豪放,或许这就是大唐吧。眼看薛涛一个人喝完了一壶茶,高泠不由得心下赞叹。
至于茶和酒一样,喝多了也能激发诗性,就更没什么好奇怪了。
高泠被薛涛指使着帮忙磨墨,看着她挥毫赋诗,感觉十分有趣。
“小娘子解诗否?”薛涛忽然转头问她。
高泠老实摇头,“音韵美、意境美这些还是能看出来的,至于平仄格律,乃至用典用事,大都不懂。”
薛涛目露可惜之色,“你这样的人物,怎么竟不懂诗?那你会什么?”
“乐器都会一点。”高泠尽量矜持地说。毕竟年轻,被人这么褒贬,还是有点不高兴的。
薛涛来了兴致,“我这里大多乐器都有,可要试试?”
高泠选了古琴,净了手,坐下来时,薛涛已经在一旁焚上了香。
乐声泠泠,香烟袅袅,薛涛一开始还有心点评高泠的造诣,后来就渐渐神思浮动,目光迷离朦胧,陷入了自己的思绪之中。
她已经不年轻了,人生中有太多的经历可供回想、品味。
直到一曲终了,薛涛回过神来,看向高泠,笑着问道,“天兵之中,都是如你这般有趣的人物么?”
高泠认真地想了想,还是点头道,“虽然不知道你说的有趣是什么意思,不过天兵确实都挺有趣的。怎么样,要不要去我们那边看看?”
薛涛注视着她,见她表情认真,也说不清心里是什么样的情绪。
她生于蜀中、长于蜀中,似乎也该老于蜀中。不只是薛涛自己这么想,别人似乎也都是这么想的。所以许多年里,有那么多人来来去去,却从来没有人对她发出过这样的邀请。
要不要跟我一起走?
孔夫子说:四十不惑。薛涛本以为,到了她这个年纪,应该什么都看清了、看淡了。
可是听到这句话,心中竟还是会如同少女时期那样,涌起无尽的期望与畏惧。
不是无望地留在原地等待,不是无力地看着别人来了又走,而是自己走出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看一看……不曾见过的风景。
……
开启了北口守捉所的复活点之后,雁来看着再度归零的气运值余额,不免有些心痛。
大电影转化来的气运值增长已经逐渐停滞,以后就没法再快乐地躺着数钱了。
好在目前的地盘也足够消化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