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他一连喝了三碗,还觉得不够,但天兵说饿久了不能一下子吃太多,拒绝继续为他提供。
  尉迟信就看着他们分食了剩下的粥,洗了锅碗,然后就重新忙碌起来。
  玩家大半夜地跑到这荒郊野外来,当然不是为了野炊,而是有任务要做。
  见他们往一辆规模不小的手推车里装湖水,尉迟信就问,“你们这是在做什么?”
  “浇路。”玩家示意他去看那条之前一度让他以为自己产生了幻觉的、淡白色的平整道路,“这个路刚修好,还没完全凝固,太阳一晒容易裂开,所以要定时浇水维护。”
  要不是自己亲自跟了一期工程,他们还真不知道修路居然有那么多的细节。
  说到这个,尉迟信早就想问了,“此地没有人烟,怎么会把路修到这里来?”
  “不把路修到这里来,我们怎么取水?”玩家奇怪地问。
  尉迟信:“……”
  完全无法反驳。
  “再说只是现在没有人烟嘛。”玩家说,“以后都会有的。”
  那么多玩家进入游戏,粮食消耗量激增,势必要扩大耕地面积,湖边那么多肥沃的土地,当然不会被放过,回头就该组织人过来开垦了。顺便湖里还可以搞搞水产和水生作物养殖。
  ……
  “紧急军情?”半夜被白真珠叫醒的雁来呵欠连连地问,“哪里来的?”
  白真珠见她困得眼泪花都出来了,心下十分不忍,但这么重大的消息,也不敢耽搁,只能将浸了冷水的毛巾递给她,一边答道,“说是于阗王尉迟健派来的使者。”
  雁来接过毛巾往脸上一盖,顿时浑身一个激灵,整个人都清醒了很多。
  “于阗!”她将毛巾放回水盆里,语气振奋地道,“我的安西四镇最后一镇终于来了!”
  呃……虽然疏勒城目前也不在安西军手里吧,但是从葱岭去做生意的玩家天天从城门口经过,城里的纳尔罕始终装作没看到,想来早就已经失去了斗志,这回要去于阗,可以顺便把疏勒收了,让她这个安西四镇节度大使名副其实。
  几分钟后,雁来从玩家手里接过了那个油纸包。
  然后她拆了一层,一层,一层,又一层……虽然知道这些都是紧急军情的必要保护措施,但她还是拆得整个人都有点斯巴达了,白真珠见状,连忙领着人上前帮忙。
  最后,她们从包裹里拆出了一份文书和一封信。
  见此情景,雁来也松了一口气。还有心情按照格式来写文书,就说明事态还不是特别紧急。要是拆出一封血书,那就不太妙了。
  她先拆开信看过,总算弄清楚了事情的始末。
  话说安西四镇所在的位置,就是后世的南疆,也就是塔里木盆地,占地面积虽然极广,但整体格局却十分简单,整个盆地几乎都被巨大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占据,只在边缘环绕着一圈绿洲城市。
  从敦煌进入西域有两条路,北道是出玉门关,经焉耆、龟兹、疏勒,南道则是出阳关,经鄯善、且末、于阗,最终两条道路交汇于葱岭,翻过这里,就进入了中亚。
  没错,安西四镇有三个都在北道,只有一个于阗在南道。
  这一方面是因为安西四镇虽然有防御吐蕃之意,但因为西域与吐蕃之间隔着连绵的昆仑山,虽然间有小道,但大队人马想要入侵,要么从东边经过青海,要么就从西边,经过大小勃律,翻越葱岭。
  东边有河西走廊阻隔,西边有一个于阗就就足以镇守。
  所以安西四镇主要防御的目标,还是天山北面的游牧民族。天山之中有多条道路可以南下,因此三镇一字排,各守一处。
  也是因此,当河西走廊失守,西域的东大门彻底洞开,被吐蕃鲸吞蚕食自然也就只是时间问题。
  而首当其冲的,就是于阗。
  不过于阗本来就是四镇之中最亲近中国、国力也最强的,因此于阗王才兼任了“安西四镇节度副使”的职位,所以坚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当它被攻破之后,其他三镇也就成了瓮中之鳖,在几年之内陆续陷落。
  于阗虽然被吐蕃拿下,但是尉迟氏在国中的势力不小,所以吐蕃也只能让他们自治,只在当地驻军,而不涉及具体的事务管理。
  虽然换了一个于阗王,但尉迟健本来就是前任于阗王的儿子,也是预定的继承人。
  即便如此,吐蕃对于阗的压榨和搜刮也没有减少,反而因为不用考虑长远发展,征敛起来毫无顾忌。
  在这种情况下,于阗国内的反吐蕃情绪自然十分高涨,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时机。
  直到安西军的消息传来。
  安西换了一个主人,她是神女的化身,能够召唤天兵护佑西域,就连所向披靡的吐蕃大军也不是她的对手,出征的大军被彻底剿灭,只剩一些残兵败将逃回。
  这消息听起来太夸张,反而具备了可信度。
  要是真说是郭昕率领安西军反击吐蕃成功,大家反而不敢信呢。尤其于阗是个非常虔诚的佛国,在传言之中,雁来“天神之女”的身份也就渐渐变成了佛教天女,更让于阗百姓深信不疑。
  当然,这样的传言无法说服于阗王。
  但问题就在这里,经他多方打听,发现它居然是真的。不管是鄯善、且末那边的动静,还是从疏勒城传来的消息,都证实了这一点。
  传言非但没有夸张,反而因为遮遮掩掩,显得不够震撼,安西军真正的战绩,可是覆灭了论洛丹的十万大军,从回鹘手中夺回了西州城,又让驻扎在疏勒城的葛逻禄将军纳尔罕束手无策。
  那位天女化身,是以一己之力硬抗三大势力,还占据了上风!
  这于阗王还怎么按捺得住?
  他相信,要不了多久,安西军的队伍就能打过来,收复于阗。而为了让这个进度更快一些,他也开始在国内做一些准备,只等安西军一到,就举旗响应、里应外合。
  结果安西军它不动了!
  于阗王心里苦啊,眼看曙光就在眼前,却卡在那里不动的感觉,实在是太让人难受了。
  虽然他也可以理解,不管打仗还是治理地方,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安西军肯定也有自己的考虑,但是于阗却被架在了半空,不上不下。
  原本这也不算什么大问题,于阗王相信,安西军的脚步不会停止,尤其于阗的地理位置如此紧要,肯定不会被放弃。
  只要再等等。
  等待虽然煎熬,但是从于阗陷落到现在也有十多年了,已经等了那么久,他们有足够的耐心。
  然而就在前不久,吐蕃人发现了于阗王私下做的小动作。
  要说于阗王的小动作,其实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只是无伤大雅,以前的吐蕃人不会在意,但现在,吐蕃人早已成了惊弓之鸟。
  于阗王能想到的事,吐蕃人当然也早就已经想到了。
  同样是等待,但吐蕃人的心情跟于阗人却是截然不同的。面对一个随时都可能出现,却又迟迟不出现的敌人,吐蕃人所感受到的折磨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能引起他们的过度反应。
  于阗王就这样撞上了枪口。
  得知吐蕃人打算拿自己开刀,于阗王当然不能坐以待毙,安西军虽然还没来,但他已经等不下去了,只能提前发动各种布置。
  但是光靠他们,或许能抵抗吐蕃人一时,却是不可能获胜的,所以于阗王派出了自己的亲弟弟尉迟信,前往安西军报信。只要能够及时搬来救兵,那就还有一线生机。
  ……
  雁来看信这段时间,唐一、赵猫猫等玩家,以及从京城跟来的安西军属官也都被人以各种方式叫了过来。
  明亮的灯火之中,众人汇聚一堂。
  那封信在众人手中传递,雁来也简单介绍了一下情况,然后问道,“情况大家都知道了,说说你们的意见吧。”
  安西军的属官们还是头一回参与这样的重要会议,一个个虽然精神振奋,但都很谨慎地没有开口。
  唐一现在跟着雁来,算是充当了幕僚的角色,见没人开口,便主动道,“于阗王一心向着大唐,即便身陷敌境也从未放弃,反而一直在寻找机会拨乱反正,一片忠心,感天动地,我们可不能让这样的忠良寒心。”
  一番话定下了调子,其他人便也都开口附和。
  一个老成的官员更进一步道,“这位于阗王不仅忠心可嘉,能力也十分出众,想必在国内很得民心。”
  在敌境组织人手反正,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不仅要应对吐蕃人的高压管理和监视,还要从吐蕃的横征暴敛之中抠出物资来。
  于阗王能做到这些,殊为不易。
  但也正因如此,一旦他的行动失败,甚至他本人身死,就必然会给整个于阗国带来沉重的打击,也会让安西军彻底失去于阗的人心。
  分析到这里,结论也就很明显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