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时间一长,他就又习惯了这种相安无事的状态,甚至从中获得了几分乐趣。他会数自己今天又遇到了几个人,几个是之前见过的,几个是生面孔,每个人最喜欢的藏身处又是哪里……
虽然从来没有靠近过、交谈过,但他原本冷清的生活,似乎也在这样的过程中,变得热闹了几分。
以前张籍对什么都无所谓,衙门里有衙门的无聊,回家也有回家的冷清,都一样。现在他开始跟其他同僚一样,期待起每天散衙回家的那一刻。
但是今天,他从衙门里走出来,一直到回了家,都没有遇到任何可疑的家伙。
就连街道似乎都比平日冷清了几分。
不,不是似乎,而是真的冷清了。
进门的那一瞬,张籍终于恍然记起,今天就是那位雁帅离开京城的日子,天兵当然也会跟她一起离开,长安城里会有很多人去送他们。
都是与自己无关的事。
天兵从来没有走进过他的生活,所以什么都不会变,以前是什么样,以后还是什么样。
但张籍发现,自己竟无法再适应此刻的冷清。
这一刻的长安城,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空。
张籍回到自己的书房,坐着出了一会儿神,才打开桌旁的书箧,从中取出一封帖子。
其实他并不是真的完全没有跟天兵有任何接触,比如手中这封帖子,就是某一天,某个天兵突然跳出来塞给他的,还急急忙忙地说了很多话,然后又慌慌张张地跑走了。
这是一封辟书,邀请他去西域,为那位雁帅做事。
它来得太奇怪了,充满了不真实感,所以张籍将它收入箧中之后,就再也没有拿出来过。
后来他才知道,因为那位雁帅上书要求,吏部专门为她组织了一场考选,参与的人不少,安西四镇的所有官职都已经有人了。
张籍又在箱子里里翻了翻,翻出来了前两年写的那首《节妇吟》。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坊间也有人点评,说此诗虽然叫节妇吟,然而既然垂泪、有恨,则动摇之意可见,哪里有节妇的样子?
然而这就是实情。
张籍这一生,好像都在生不逢时,所以也一直都在动摇,他从未被人坚决地选择过,也没有坚决地选择过什么。
心潮起伏,思绪不平,张籍铺纸磨墨,挥笔写下了一首新诗。
等墨迹干透了,他本打算将之收入箧中,视线又落在了另一张纸上。看了半晌,他伸手将那张纸取出,跟刚刚写好的新作一起封好,叫了家僮进来吩咐,“送去白学士府上。”
……
白居易今天在禁中值了一天的班。
虽然没什么事,但因为整天都要绷着弦,也叫人感觉疲惫。所以交了班,他就打算赶紧回家休息。
结果一进门,发现家人都聚在院子里,定睛看去,却见庭院里竟支起了一顶青庐。
跟新婚夫妇所用的青庐不同,这个帐篷很小,只能容一两人坐卧,看着十分别致,精巧可爱。白居易一眼看到,就喜欢上了,快步走过去问,“这是哪里来的?”
“天兵送来的。”妻子杨氏听到他的声音,回头笑道,“说是给郎君的谢礼。”
“谢礼?”白居易不解。
杨氏道,“还有一封信,我放在书房的桌子上了。”
白居易点点头,又看了一眼那顶青庐,忍住亲自钻进去尝试一番的冲动,走去了书房。
桌上果然放着一封信,他拆开一看,就见上面写道:归路虽遥,故乡可反,他日若能奉骸骨以归故土,再请白学士作先慈碑。
白居易微微一怔,才想起来,去年咸安大长公主的死讯传回宫中,的确是他代陛下做的《祭公主文》,其中便有“故乡不返,乌孙之曲空传;归路虽遥,青冢之魂可复”的句子。
想不到她竟也读过。
中原朝廷与异族联姻之事,虽然源远流长,但直到安史乱后,才以嫡亲的公主和亲。按照之前的旧例,丈夫死后,公主就可以上书请求回归大唐,不必遵守异族的收继婚制度。但是咸安公主维系着西域、回鹘与大唐之间的关系,是大唐联合周边各国共抗吐蕃的关键人物之一,所以她选择了留在回鹘。
她去世的消息传回之后,朝中也有人上书请求派遣使者迎回公主骸骨,只是最终不了了之。
现在看来,那位雁帅打算自己去做这件事了。
这封短笺语意看似平淡,实则激昂,白居易看完,免不了又勾起心头的激愤。
皇帝最近矛盾的态度,他当然也感觉到了,只觉得既可笑,又失望。陛下登基之后励精图治,看起来很有明君之姿,面对天兵的事却是昏招迭出,实在叫人不解。
但想到德宗当年刚刚即位时,也是雄心勃勃、满怀壮志,又觉得理所当然了。
正愁闷间,忽听有人来报,说是张太祝送了新诗来。
白居易一愣,他跟张籍这时关系还不是特别亲近,只是他很喜欢张籍的乐府诗,自己这两年也做了一些乐府诗,因此主动结交,但张籍表现得并不算热络,今日怎么忽然让人送信过来?
思及此处,他想到最近的事,心下一动,连忙起身去开门,接了信,等不及回到桌前就拆开读了一遍,发现果然不出自己所料。
张籍寄来两首诗,一首应该是旧作,也是一首乐府诗,想象了安西军在西域征战的过程,写得慷慨激昂,甚至都有点不像是张籍的作品。
另一首墨迹才干,应是今日新作,是一首送行诗,就完全是张籍的风格了。
情辞婉转、清丽可爱,将那种“一人离去,长安尽空”的情境写得动人极了,结尾却又一转词调,写春风万里相送,到了玉门关外,却发现这里也尽是故人,顿时将离情别绪彻底冲淡。
白居易吟咏数遍,也忍不住有些手痒,立刻动手写了两首和诗,再把自己这段时间积攒的旧诗都收拾了,一起让人送去给张籍。
是的,他这段时间其实写了不少以天兵、雁来和安西军为题材的诗,只是没有传扬出去,家里也只有弟弟和妻子读过。今天收到张籍的诗,他忽然意识到,或许其他人也是这样。
如此一来,他就不用再憋着,总算可以找人交流了。
第141章 这就是玩家的实力吗?
张籍是猜测白居易应该会跟自己有一些共鸣,但收到回信也有点傻眼。
这共鸣是不是有点太多了?
自己就送了两首诗,还回来一大摞。
但看完之后,他也不得不叹服于白居易才气之高、手笔之捷,对方不仅写了很多首,而且都是长诗,给人一种洋洋洒洒,述之不尽的感觉。
张籍即便写乐府诗,也往往是选取一个视角、一种情绪,顶多八句就写完了。白居易这种叙事诗,打死他也写不出来。
虽然夜已经很深了,但张籍心潮澎湃,毫无睡意,便点起灯烛,将所有的诗全都读完了。
读到最后,看到了那首和自己的送别诗。
嗯……是乐天诗风,柔情款款、平白晓畅,深情处略不如我。
不过天兵送的青庐又是什么东西?
张籍更加睡不着了。
雁来离开之前,天兵在城里到处送礼,他是听说过的,之前没觉得与自己有什么相干,此刻却忽然生出了几分莫可名状的委屈。
别人都有,就我没有?
这想法毫无道理,张籍自己也很快自失一笑。
本来就不是别人有的东西他也一定会有,这道理难道他这个年纪还会不明白吗?
只是思之无味,令人意绪低沉。张籍放下手中诗稿,只觉屋内有些憋闷,索性起身推开了窗户。谁知这一推,点点雨丝落在他的手背上,凉意沁人,原来外面不知何时下起了雨。
雨并不大,但随之而来的凉意却侵入夜色之中,又顺着窗户钻进了房间里。
冷风袭人,张籍打了个寒战,不知飞到何处的思绪也被拉回,连忙关上窗户,见已是深夜,便也不回卧房,就在书房的胡床上躺下,听着雨声入眠。
虽然睡得很晚,但第二日还是要早起点卯。
张籍官卑职小,俸禄微薄,租赁的这处院子也十分狭小,院中只种了一棵枣树,再无他物。一夜过去,雨已经停了,冷意却还残存着,地面也满是湿痕,越发冷清了。
他推门而出,最后一点睡意立刻被风带走,人也清醒过来。
他牵着马出了院子,正要上马,忽然心下一动,抬头望去,就看到了一道熟悉的身影,对上他的视线,就慌慌张张地躲开了。
张籍一愣,试探着继续往前走,果然又陆续看到了许多熟悉的、不熟悉的身影。
她们不是已经离开长安了吗,怎么还在这里?
但细细回想,确实从来也没有人说过,那位雁帅走了,天兵就会全部撤出长安。
何况……张籍这时也终于回想起,之前确实听人说过,雁帅似乎在京兆府廨做了什么布置,如今满城的天兵,都是自那处召唤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