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不过,原来在长安也能触发任务吗?
“可以。”唐一点头应下,又问,“你们有多少人?”
“很多,大概有几十个商人,加上从人和奴隶就更多了。”一个胡人道,“大家都很心急,又怕打扰唐长史,就推举我们几人为代表过来。我等已经在西市置办好了宴席,还请唐长史和诸位天兵能够赏光。”
胡人的态度很客气,因为他们很清楚,如果三方会盟和互市真的能谈成,这条商路也必然是在安西军的控制下了,他们这些人不管是想回家,还是想继续经商,都要跟安西军搞好关系。
唐一打量着这几人,他们高鼻深目,留着络腮胡子,长相完全是胡人的模样,身上穿着的却是唐装,开口也是十分流利的唐音,看来已经本地化得很好了。
参加胡人的宴会,一听就是玩家会感兴趣的。
唐一想了想,没有拒绝,点头道,“稍等,我要先休整一番,也通知一下其他人。”
“唐长史请自便。”几人忙道,“我等先回去操持宴会,留一人在此听候吩咐。”
唐一本想婉拒,但想到这时候的商人跟官府的关系就是这样,不答应他们可能还不安心,便道,“那进来等吧。”
……
听说有人请客,玩家不管在忙什么,全都热烈响应。
只有跟着李贺投书的小组期期艾艾地问,能不能把李贺和白居易兄弟一起带过去。
唐一说,“你可以问问他们。”
他心想但凡是稍微有点政治嗅觉的人,就不会答应吧?被天兵找上门来没法拒绝是一回事,但是主动去参加私人宴请就是另一回事了,白居易好歹也是个天子近臣,应该有这样的自觉。
然后她就在设宴的酒楼看到了白居易、白行简和李贺。
皇帝知道估计要气死了。
不过唐一才懒得管皇帝的想法,反正白居易这谏官也当不了两年,等蜜月期过了皇帝也会让他走人的,可不关玩家的事。
她将这念头抛开,凑过去听商胡们讲这些年在大唐的经历。
原本长安才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聚集在这里的商胡更多。
不过商路断绝之后,胡商们没了货源,只能各自设法。相比于天子脚下的长安,专门用来安置闲散官员、世俗氛围更浓、商业又极为繁荣的东都洛阳,反而成了更好的选择。
所以大部分商胡都搬迁了过去,搞得长安城的胡姬酒肆都少了很多……
说着说着,又说到了胡人的习俗,眼看马上就到十一月了,每年这时候,他们都要“泼寒”,因为是胡风,中原也谓之“泼寒胡戏”。
其实就是胡人的泼水节。
该说不说,胡人是真不怕冷啊,十一月互相泼冷水。但能加点的玩家更是无所畏惧,一个个踊跃报名,都表示到时候一定会去参加。
这种热闹怎么能少了玩家!
一个玩家报完名,回头看到安静坐在角落的李贺也目露好奇向往之色,有些为难地道,“弟啊,你就别去了吧?”
这小身板,回头再病了可咋整?
使团因为都是玩家,根本没带医生——也怪医生玩家都不能打,争不到名额。雁帅的队伍倒是肯定会带上,但还不知道要赶多久的路才能到呢。
但看到李贺眼中的光芒黯淡,她自己又不忍心了。
孩子不过是想玩水而已,有什么错呢,遂安慰道,“不就是泼水节嘛,等春暖花开了,咱再搞一回。”
云南的泼水节就是在四月,多合适啊,安排上!
第131章 天兵不止没走,还把他们的靠山招来了!
前行的队伍渐渐停了下来。
裴三郎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看前面的人放慢了速度,早就示意自己这一队的人跟着减速,等到停下来,有让众人倚着旁边的马车歇一口气,用这种方式节省一些体力。
尽管出发的时候已经做足了准备,可是到了路上,天气一天天冷下来,才发现还是不足。要不是队伍另外还准备了许多物资,沿路的城池又都主动送来粮草皮革等物,队伍里的许多人恐怕根本熬不住。
为了能减少在路上的时间,只能每天多赶路。可是每天多赶路,又更加消耗体力。
天兵只能自己背一部分物资,将车腾出来给坚持不住的老人、妇女和孩子乘坐。至于剩下的人,只能靠那一口想要回家的气撑着,咬牙继续走了。
在这种长途的赶路中,休息的时间很宝贵,每一刻都要抓紧。
没人抱怨,因为大家都能看得出来,天兵已经承担了最繁重的那部分工作,扫雪开路、维持秩序、分配物资、处理矛盾、救治伤病……要不然,这样的天气在野外赶路,早就冻死饿死不知多少人了。
每每看到他们骑着马来去巡视的身影,都让人安心。
很快前方的队伍又骚动起来,这次裴三郎听清了他们口中呼喊的那句话,不由得一呆。
他们在喊,“到了,我们到了!”
裴三郎有些茫然不解。
虽然归心似箭,但回乡的路还是要一步一步走。这一路每天走多少路,在哪里歇宿,都是有安排的,天兵得空了就会召他们这些临时队头去开回讲解,然后他们再讲给队伍里对其他人听。
距离唐蕃边境的陇州还有多远,又要走多久,每个人心里都有数。
怎么算,都还要再走两三日的功夫。
旁边也有同样不解的人,正在大声发问,只是闹哄哄的好一阵子,都无人回应。
队伍却是渐渐停下来了,他们也只能在原处站定,等着安排。
没过多久,就有天兵骑马过来,举着喇叭大声喊道,“通知一下!前面马上就要到秦州城了!那里有我们安西军先遣部队驻扎的地方,队伍会留在营地暂时休整!”
队伍“轰”的一声炸开了。
裴三郎听到有人迷茫地问,“不是陇州城吗,怎么又成秦州城了?”
举着喇叭的天兵已经往后面去了,裴三郎这个队头只能站出来替大家答疑解惑。
好在跟很多一辈子没离开过本地的人相比,他作为商贾,算是见多识广,对地理也更明晰,想了想,道,“陇州城是大唐的地盘,秦州城是吐蕃的,想来我们安西军的营地,应该就在两城中间,离秦州近些。”
“不是该离陇州城近些吗?”
裴三郎道,“听说安西军、大唐和吐蕃议和,要在秦州城开设互市贸易,想是为了方便,安西军的大营就扎在了秦州城附近。”
“那陇州就不去了?”
“是啊,休整要休整多久?”
“我还是想赶路,还熬得住!”
“是啊,都到这里了,咋能不走了呢?我还要送我阿翁阿婆和阿爷阿娘回乡安葬呢。”
裴三郎下意识地按了按怀中的包裹,摸到那圆圆的形状,这才安心了些。
天兵准备了足够的车,马车、驴车、牛车,甚至连骆驼车都有,他们的行李也都放在车上,好多些力气走路。但裴三郎还是将阿爷的骨灰单独背在了身上。
队伍里几乎家家都带着骨灰,回到大唐,不仅仅是活着的人的期望,也是代代相传的念想。
所以一路上再辛苦,都咬牙坚持住了。这眼看就快要到了,这时候突然说要停下来休整,大家当然都不乐意。
抱怨的声音越来越大,裴三郎连忙爬上了一旁的车辕,大声道,“大家听我说!”
队伍本来就是按照乡里编的,都是熟人。裴三郎平日里就有本事,又当了一路的队头,大家对他都还算信服,渐渐安静下来。
“我知道大家心里着急,我也急,但天兵既然这么安排,自有道理。”
“那你说说,有什么道理?”
裴三郎噎了一下,不过急中生智,他立刻就找到了一个需要停下的理由,“咱们不能光想自个儿,也想想那些老弱妇孺,一路上遭了多少罪?我们这些青壮还熬得住,她们可熬不住!”
这下大家都不说话了,谁家里没有妻儿老小呢?
要不是天兵给腾了车出来,他们也不可能抛下家小自己走到这里来。
裴三郎却是一下子将思路都理顺了,继续道,“再说,我听阿爷说过,这边疆过关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我们这么些人,就是到了陇州,人家也不会放我们进去的,得先上报朝廷,拿到了文书才行。”
“这消息一来一回,还不知要耽搁多久,与其去陇州附近干等,不如先在这里休整,安西军的营地,怎么也比雪地睡起来舒服些!”
最后一句话引得众人都笑了起来,也都觉得他说得有理。
裴三郎从马车上下来,才发现负责分管他们的天兵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过来了,也站在下面听呢。
这中年汉子不由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道,“郭娘子,我没说错话吧?”
“说得很好!”玩家比了个大拇指,“就是把我的话都说完了,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