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马日磾交代出来的名单就放在曹班的书案上,反墨行动还没有结束,御史台会继续和情报部合作,对名单上的情况逐一核查。
曹班说完话,符柯却一反常态地没有立刻回应,直到她抬头,符柯才慢慢答道:“……是。”
这是有情绪了。
所有的工作都离不开人,姐姐一直说hr是核*心生产力,曹班这些年来也慢慢领悟了,她放下笔,看向符柯。
符柯是个直性子,这会儿嘴巴已经撅得可以挂茶壶了,她习惯了出外勤,这次坐镇后方,反而浑身不得劲。
来到这里后,曹班和符柯相处的时间,都快赶上上辈子和姐姐一起的时间了,符柯嘴巴一张,她就知道对方想说什么。
本来她也没打算让符柯在御史台待太久,她重新提笔,轻声道:“什么时候列出来,我就让你什么时候回军部。”
“是!”符柯大声回道。
这次情绪对了。
不用抬头,想也知道符柯现在的表情。
曹班有种自己在哄孩子的错觉,一想又觉得没毛病,自己来之前的岁数也没白活不是,于是将桌上的糕点推到符柯面前。
“吃么?”
符柯却猛摇头:“仲秋吃腻了。”
曹班无语:“你拿月饼当饭吃?”
月饼是她今年让东厨新捣腾出来的,五仁月饼是弄不出了,葵花和花生都在美洲,就算用甜瓜子代替葵花籽,没有花生,大过节的,她总不能做“四仁”月饼吧。
最后出来的成品,有两种口味,豆蓉和蛋黄,每一种她都分了一些给符柯,符柯吃了,又主动来讨瑕疵品。
她想起符柯第一次吃冰,也是连着当饭吃,拉了几天肚子才老实。
“留给阿荷吧!”符柯抛下一句话,小跑着离开了书房,得知自己能回军部,她的步子都轻快了许多。
曹班又看阿荷:“阿荷吃么?”
阿荷犹豫:“这是月前留的么……”
“新做的。”做月饼不可能不放糖,曹班喜欢甜食,但她的糖也是按量领取,她自己都舍不得吃呢。
阿荷泫然欲泣:“原是姐姐吃剩了,才留到我。”
曹班早就学会了她们那一套,心情好也愿意陪着闹,因此变了脸色,怒道:“吃不吃?一句话。”
阿荷不客气地拿起月饼,一口咬下一半:“呜呜,这月饼是咸的。”
曹班演技不如阿荷,一下没绷住,笑了:“鳄鱼的眼泪。”
阿荷吃了月饼,忙了一天,空空的肚子得了犒劳,心满意足道:“饿鱼是什么鱼?我只听过饿狼。”
-------------------------------------
曹班调符柯回军部,当然也不是单纯迁就她的喜好。
西边的长安,因为局势稳定,可以休养生息,但同在司州的洛阳,就处在备战阶段。
为了转移袁绍的注意力,作为盟友的公孙瓒不断在幽冀交界进行侵扰,但公孙瓒也不能完全信任,他和袁绍都是军阀,都不会甘心居于人下。
目前她和公孙瓒以辽河为界分治幽州,她靠着军事威慑逼迫公孙瓒将目标往西面放,青州的造船厂一日不敢停歇,青州半岛的稳固直接关系到辽东局势,稍有松懈,若袁绍与公孙瓒联手,自己将满盘皆输。
因此来自平原国的盟书可谓一箭双雕,既能让青州尽归,又能从南边抑制袁绍,间接给公孙瓒施压。
姐姐的军队控制了琅琊国,整个半岛已经写上了曹班的名字,马腾上任后,曹班会直接将半岛划为一州,游树的军队也已经集结完毕,她随时可以下令,向徐州发起进攻。
陶谦的兵马目前还在下邳,袁术和扬州世家联盟,算是烧了陶谦的后花园,加上逐渐活跃起来的孙策,陶谦仍然在往徐、扬边界增兵,眼下正是攻打徐州的最佳时机。
曹班和军部为此已经商讨推演多次,战机转瞬即逝,这次,她终于下定决心,将压在自己案头的那份刺史任命书公之于众。
可她心里,却总觉得遗漏了些什么。
第195章
初平五年, 曹班以游树为徐州刺史,从泰山、琅琊两地发兵三万,攻打陶谦。
当陶谦的求援信传到曹操营帐时, 游树已经连下五城,占据了前治所郯县, 兵临下邳。
曹操拿着信,二话不说,直接来到荀攸的营帐。
作为谋主的荀攸,不仅有独立的帐篷,还有侍从服侍, 对于正在行进中的军队, 这些身材羸弱的侍从是纯粹的累赘, 曹操不理解,但他愿意对这位世家出身的谋士兼人力资源主管让渡适当的面子和尊重。
行军在外无法沐浴梳洗, 和其他营帐不同,荀攸的帐篷日日熏香,幽远绵长的味道格格不入,营造出一种令人敬而远之的氛围。
曹操在营帐门帘前, 连打三个喷嚏,巡逻的士兵纷纷侧目。
门口的守卫颤抖着手,替曹操掀开帘子,一股有形的烟雾从里面飘出来。
云雾中的荀攸从案间抬起头,见是曹操,连忙绕开书案,脚下却被案边堆放的东西绊住了,愣是在曹操面前跪行一礼,才略有些尴尬地爬起来,扶正衣冠。
“举着。”曹操皱眉道。
“啊?”荀攸愣了愣,乖乖听话,将手里的纸张举过头顶。
“不是说你,我是说帘子。”
曹操身后的士兵刚要放下帘账,闻言只能继续举着,空气流动后,曹操的头晕也缓和了不少,顺手拿过荀攸手里的纸。
很大的一幅纸,比他在兖州治所翻出来的舆图还大。
有风吹进帐内,书案上哗啦啦响动,荀攸看曹操手里拿着信,又不说是何事,想了想,便主动开口,介绍起这图纸。
“这是叔父托人送来的。”
荀攸的叔父荀谌从前是袁绍帐中从事,后来不知为何离开了袁绍,投奔了在济南国任国相的父亲荀绲。
荀攸以颍川士族的身份,帮曹操招揽了许多谋士宾客,他也向荀谌发过邀请,但一直没得到对方的正面答复。
直到姑臧君段宁以泰山郡为军事中心,接连拿下青州济南、乐安、齐王国,荀攸才得知,这其中有荀氏的帮助。
这之后,荀攸和荀谌的来信,就变成了荀谌问荀攸,要不要来青州。
——左右都是跟着姓曹的走,来青州,有朝廷的大编制。
荀攸收到信后,当着曹操的面读了,曹操大笑,言公达若是想回家,他绝不会阻拦。
荀攸热泪盈眶表示,他的家在颍川,主公的军队何时能抵达,他就何时可以回家。
曹操笑得更开心了,之后每次荀谌来信,曹操都表现得比荀攸还积极,催着问他友若说了些什么。
荀攸作为曹操的外置大脑,当然知道对方不是关心下属,而是想知道曹班的消息,但荀谌来信多为叙情,为此他不得不亲自操刀,结合手里的情报加以润色,再向上司汇报。
从信中,荀攸得知,荀谌的弟弟荀彧也在曹班手下任职,荀彧是荀绲的幺子,年龄小辈分高,从前在族里人人都宠着他,荀攸以前在颍川时,也很喜欢这个聪慧乖巧小叔父,常带他一起玩耍。
前阵子,荀谌告诉他,荀彧被曹班派到了洛阳。
也就是说,如果此行顺利,他和荀彧,就是敌人了……
曹班确实不拘一格,荀彧比他小了整整十岁,都能给予要职,荀攸可以肯定,自己如果投曹班,一定会得到叔父所言“大编制”。
但在看到叔父送来的这些,所谓“报纸”的东西后,荀攸又不确定了。
曹操扫了一下纸张上面的内容,又打了一个喷嚏。
报纸在他手里被猛攥一下,荀攸紧张地伸手,但喷嚏之后,这薄薄的纸张居然没有任何破损的痕迹。
“这都写得什么东西,粗鄙不堪。”
荀攸解释:“是不曾见过的文体,文字确实比寻常书册粗鄙,但无需注释,甚至刚刚识字的幼童也能读懂。”
荀攸伸手,将报纸展开:“主公看,这样大的图幅,里面都是工整排列的蝇头小字,就算直接记录口述内容,也放得下,而且其字虽多,却不是连篇累牍,每篇所论,均以大字标在一旁。”
“你叔父是从哪来的?”曹操心不在焉地问道,他似乎对上面的内容并不感兴趣,只随意看了看,就将报纸还给了荀攸。
“是托了一位商贾送来的。”荀攸察觉到曹操的情绪,有些疑惑,原以为曹操会对报纸感兴趣。
他收了自己的勃勃兴致,问曹操来找自己何事。
曹操将陶谦的求助一事告诉荀攸。
“公达料事如神,我着实没想到,陶恭祖这么不堪一击啊。”
曹操从冀州返回昌邑后,立刻召集众人,询问攻打洛阳的计策。
荀攸也立刻搬出谋士们早就准备好的方案。
——不要直接攻打洛阳,先发兵荆州。
曹班当年和段宁一起打董卓,董卓死后,残兵分散各地,这些年来已被曹班逐一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