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所以他第一个行动,便是向王允讨封。
  曹班向天子表奏,封讨董有功的姑臧君段宁为大将军,王司徒手下没有其他武将,他统领洛阳之兵,同等封个大将军,按理来说不过分吧。
  只可惜,王司徒实在不识趣,孙坚递了两次奏章,都被王允压在尚书台了。
  所谓事不过三,让孙坚拉下脸求人第三次,那是不可能的,可他又实在拿王允没有办法,董卓死后,王允在洛阳的声望得到进一步提升,士族之间通过联姻形成了一张牢不可分的关心网,站在网外面的孙坚能得到别人尊敬,只是因为畏惧他手中持利刃的士兵。
  但是会领军打仗的将领又不止孙坚一人,听话的士兵才是好用的兵刃,军队只需要听令即可,有汉以来,有自己想法的武将能有什么好下场呢?
  孙坚自认为这辈子,行得端、走得正,违背道义的事情他是宁死也不会做的。
  所以孙坚才让自己的手下去司徒府试探王允的态度。
  到底给不给封,或者怎样才给封,你给个准话吧!
  只可惜,他没有等来王允松口的好消息,反而先从陈留郡,听到了流传出的另一个消息。
  袁绍向王允请封曹操为东郡太守,王允已派使者携印绶前往兖州。
  王允居然答应了,那可是曹操,曹班的兄长啊!
  好你个王司徒,这边我给你卖命,陈留的世家大族几乎得罪了个遍,好不容易给洛阳换来了粮食。
  那边你转头,就向士族们示好是吧?合着好人都让你做了,坏人就让我来当?
  孙坚被这个消息气得不轻,手下人也很是愤恨,程普劝孙坚道:“将军,我们一路走来,凡是跟从他人的时候,总是落不到好处,在皇甫义真帐下也是,在袁公路账下也是。”
  “我们和这些士族,终究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如此,何必再护着洛阳这些缩头乌龟?左右他王允有了袁氏庇佑,也不会看重我们,我们就像从前那样,跟着将军,自己杀出一条生路来,岂不快哉?”
  程普的意思很简单——憋不住了,想打架!
  将士们见有人出头,也纷纷站起来,表示愿意为先锋,攻打长安。
  而让孙坚下定决心出兵的,是王允的请封。
  王允最终还是给孙坚封了将,但不是他要求的可以统领军政的“大将军”,而是一个杂号——“破虏将军”。
  这个封号可一下点炸了孙坚的脾性,他连夜调动虎符,当天就下令拔营。
  原本负责宿卫宫廷的虎贲军和羽林军在孙坚入洛时归入了他军中,统领北军的校尉在贾诩迁都企图叛逃,被王允下令斩杀后,新上任的北军校尉也投奔了孙坚。
  这么大的动静自然惊动了司徒府内的王允。
  曹班在长安另立新朝后,王允几乎没有一夜是能安睡的,他枕边日常放一了一把小匕,以防有刺客暗杀,孙坚拔营这晚,因为等来了袁绍的回信,他好不容易睡实了,却被人连夜从榻上叫起来,府中嘈杂慌乱的声音令他还以为是叛徒杀进司徒府了,衣服都来不及换,光脚就往后院跑,被几名仆人带着哭腔拉住。
  “司徒大人,是孙将军,孙将军跑了!还带着兵!”
  说话间,王允已经跑到了后院处,院门打开着,几名戎装的士兵手持兵刃站在院外,和院内的护院们对峙着,见王允衣衫不整地跑出来,士兵们相互耳语起来,王允老脸一红。
  为首的一名士兵前进一步,王府的护院们如临大敌,士兵没有再往前走,抱拳遥声道:“司徒大人,末将来传孙将军话!”
  “'破虏将军这就去为司徒大人讨伐长安逆贼,请大人留在洛阳,静-候-佳-音!'”
  于此同时,长安以东,弘农郡华阴县,骠骑将军皇甫嵩正在对军队,进行出征前的最后一次检阅。
  一驾轻骑沿着河水,向军营的方向疾驰而来,士兵在营帐前急急勒马,出示了令牌后,军营放其入内。
  这名哨兵来自前将军武宽的军队,武宽的军队已经行至河北县一带,急行军不足一日便可抵达弘农郡治所弘农县城。
  王允派人刺杀董卓之后,立刻任命了新的弘农郡太守,曹班为了占据长安,落后王允一步,只能将势力范围划到弘农郡和三辅交界的华阴县和临晋县,同时在两地派遣驻军。
  三天前,曹班下令以前将军武宽为先锋、骠骑将军皇甫嵩为中军,卫将军郭泰为侧翼,发兵十万,攻打弘农县城,武宽先行一步,哨兵传回来的,是洛阳出兵的消息。
  皇甫嵩得到传话后,还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曹侯难道真有预知未来的能力?
  她说洛阳会出兵,洛阳就真的出兵了!
  “他们什么时候出发的,有多少人?”
  哨兵行了个标准的军礼后道:“昨夜戌时出发,五万人,先头部队已经过了黾池。”
  就连人数,居然也是分毫不差……
  皇甫嵩内心中震惊,但他毕竟是老将,众人都等着将军的指令,他很快调整状态,命令大军稍作休整,一个时辰后拔营。
  大战在即,作为大后方的三辅,在曹班的指令下,全速运转起来。
  长安城内的工坊加紧赶制冬衣,凉州的战马和粮草源源不断通过水路运至渭桥码头,曹班将政务交给尚书台,工作中心转移至军部,今年新上任的官吏也全部运用起来,宫内几乎灯火通明。
  事实上,并不是曹班预言了时间,而是她谋定了时间。
  为了防止王允和袁绍联合,曹班暗中和陈留郡太守张邈联络,虽然张邈并不完全信任曹班,但是袁绍逼死韩馥后占据了冀州,客观上成为了张邈卧榻边的威胁,因此曹班能在一定程度上与张邈进行合作。
  袁绍因为和袁术争权,几乎是抱着地图拉盟友,辽东的公孙瓒和张邈的处境类似,但张邈是袁绍的朋友,袁绍打公孙瓒的主意,就不得不将视线望向南方——拉拢徐州的陶谦和豫州曹操。
  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因此公孙瓒和张邈,就成为了曹班的合作对象。
  至于曹班为什么要针对袁绍,原因也很简单,和她要对付王允的理由一样——
  你想保住第一的位置,那第二名,或者潜在的第二名,就是你的敌人。
  历史在转了一个圈后,似乎又回到了起点,为了防止曹操势力继续扩大,段宁也在青州加快了动作。
  按照姐妹的计划,接下来,段宁要在青州,和北海国的孔融联合,将黄巾军控制在泰山郡以东,避免曹操借黄巾军刷战绩,扩充兵力,同时,也牵制住袁绍一部分的注意力。
  弘农郡、泰山郡、青州方向来的文书和情报,每日要用牛车来运送,就连曹班身边的秘书官阿荷也撑不住病倒了,吏部改将秘书官扩充为一个单独的部门,岗位增加至四个。
  迁都后的第一场战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朝廷还是长安的百姓,亦或是曹班本人,都需要一场胜利,来定心。
  -------------------------------------
  孙坚的出兵,一下令王允陷入了被动的局面。
  孙坚带走的五万人,几乎是洛阳的全部兵力,袁绍的援兵没来之前,他只有两个选择,倾尽全力支持孙坚,或者放弃洛阳。
  若是支持,他就必须冒着极大的风险守住洛阳这座空城,并且向孙坚提供粮草支援。
  可若是放弃,他之前的所有努力,便都白费了。
  走投无路的王允,做了两个决定。
  一方面,他接受了董卓余部李傕的降书,封理解为车骑将军。
  另一方面,他将刘虞的儿子刘和从狱中拉出来,给少年换上了十二章纹冕服,将他推上了皇位。
  初平二年秋,刘和在洛阳称帝,东西二京的局面自此确立。
  同年11月,长安发出讨贼檄文,由骠骑将军皇甫嵩统率十万大军攻打弘农郡。
  第169章
  面对几乎倾巢出动的洛阳军队,长安方面,司隶校尉曹班却没有召回姑臧君段宁,而是派出老将皇甫嵩迎战。
  “司徒大人,逆贼曹班和段宁之间必然生了嫌隙!我们只要挺过了这一遭,待孙将军得胜归来,长安人心一散,不需要我们动手,他们必然不攻自溃!”
  段宁威名在外,曹班没有派段宁来对付孙坚,算是这段时间唯一的好消息了。
  朝堂上, 有说司隶校尉和姑臧君离心的, 有说姑臧君是凉州野狼, 野性难驯的,也有说这是司隶校尉的阴谋, 让姑臧君在东面挑起祸事的。
  焦虑中的王允所有的信息都来自于投靠他的士族们,这些士族各怀鬼胎,未必就真的服王允,太原王氏虽说也是大族, 但并州士族和中原士族可不是一个阶层的。
  士族们只是舍不得在洛阳的田产和利益,又听说曹班在长安,允许庶民当官参政,比起倒行逆施的曹君实,还是王司徒的作风更能让人接受。
  王司徒却并没有因为这个好消息, 而感到轻松半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