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曹班走上前去,轻轻抬起那人的下巴。
  “……还有呼吸。”
  “先放他下来吧。”
  第115章
  这人眼神已经有些浑浊了,身上是血淋淋的鞭伤,行刑之人没有脱去他的外衣,破碎的布条混着血污,与伤口黏连在一起。
  曹班让人将他先送*回奉高县城的医堂,自己带着护卫,去追王匡。
  王匡新征来的步卒,因为这场骚乱,跑了近一半,他带着余下的千余人,烧了村寨,搜刮完村子里的粮食,担心引起矩平县令的注意,因此带人先往临近的成县方向去。
  他们抢夺的,都是百姓的冬粮, 虽然只是一个村落,也拉满了整整两车,但这还远远达不到军队口粮的需求。
  如果不是那个叫“于禁”的士兵惹麻烦,他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狼狈。
  他身后,士兵们拿着鞭子,驱赶着新征来的成丁往前走,成丁们手上绑了麻绳,队伍里不时传来哀嚎声。
  当他们行过一片小树林时,身后的队伍, 突然发生了异动。
  风在瞬息间改变了方向,马蹄声突然从后方传来,紧接着,几个手持鞭子的士兵,被人从正后方,一箭封喉。
  “停,停下!”
  王匡紧急调转马头,老兵们将他护在身后,新兵们慌乱间躲到了粮车的后面。
  几匹战马出现在队伍后方,为首一人面如冠玉,身着郡守官袍,袖口用绳带束起,手持一把轻弩,勒马后,居高临下看着他们。
  他身后的侍卫们,也随之勒马,弩箭纷纷瞄准了王匡。
  “听闻将军来我泰山郡征兵,既然来了,为何不打招呼,就急着走呢?”
  王匡还觉得自己没惊动矩平县令呢,哪里想到把郡太守直接招来了。
  他自知理亏,只能下马道:“不敢叨扰使君,我奉大将军的命令,来此征弩兵二千,既然任务已经完成,自然是要离去了。”
  曹班作恍然大悟状:“原来如此,竟是奉大将军的命令!”
  说完她怒而回头:“刚刚是谁不长眼睛,敢伤大将军的士兵?”
  她身后的许褚骑着马,往前走了两步,低垂着头:“是属下。”
  “回去领罚吧。”
  “是。”
  刚才对方明明有至少三个人放箭,却只站出来了一个人,王匡内心腹诽,却不敢说什么,还得帮着劝曹班:“曹使君莫怪,也是匡之错,没有来拜访使君。”
  曹班却笑道:“既然如此,那我在矩平县设宴款待,想必王将军不会拒绝吧。”
  王匡犹豫:“使君您看,我这人多口杂的,还是不要打扰县令大人比较好。”
  “不麻烦,不麻烦的,将军莫怕,”曹班一边摆手让人别怕,身后的弩兵却没有放下武器,箭矢都对着王匡,“我也是打心里仰慕大将军,只是离京多年,班人微言轻,想一睹大将军风采,却不知门路啊——”
  王匡一听,立刻道:“我虽是大将军掾属,平日在府里,大家也能给我分薄面,但想要见大将军,那确实不容易啊。”
  “大将军掾属啊——”曹班拉着缰绳,往前走了两步,身后的士兵们终于放下了武器。
  “那还请王将军不吝赐教,指点指点晚辈。”
  王匡擦着额头上的汗,心有余悸:“好说好说。”
  “那这些粮草……”
  曹班态度变得飞快,拍着胸脯道:“既然是大将军来募兵,我泰山郡自当全力配合,王将军有什么要求,尽管提!”
  王匡也放松下来:“哈哈哈哈,曹使君真是爽快人,是我误解你了,我与使君投缘,又虚长使君几岁,不如你我兄弟相称如何?”
  曹班笑不达眼底:“王兄。”
  “贤弟!”
  伴随着王匡爽朗的笑声,一行人回到了矩平县县令的府邸,难闻的味道已经被仆役们处理了,王匡不知发生了何事,只感觉鼻尖隐隐有奇怪的味道,但碍于曹班的面子又不好说些什么。
  县令第一次在府邸上设宴款待太守,按照曹班的喜好,没有准备丰盛的宴食,只有简单的稀羹和粟米饼,外加一道烤鱼。
  王匡显然对饭食不是很满意,在外行走多天,他还以为能饱餐一顿,至少有个炮豚吧。
  “陈县令很是节俭啊。”
  陈县令等的就是他这句话呢,他故意控制着食量,都没多吃几口:“王将军有所不知,我们曹使君不喜奢靡,对我们这些地方主政官吏们,都有食宿品次要求呢。”
  “我一开始也不习惯的,久了以后发现,不是这粗食,还真有些食不下咽啊,想到郡中还有百姓食不果腹,我,我就——”
  陈县令一边说,一边竟然垂下泪来,王匡都觉得他有些过了,曹班竟然一点反应也没有,看来这年轻主官确实不能当事,王匡暗子思忖着。
  一顿宴食吃得宾主尽欢,王匡也看出陈县令对自己有结交的意思。
  “大将军为天子近臣,大将军募兵,便是为天子募兵,我们身为臣子,没有不支持的道理,我说得可对,曹使君?”
  见曹班不说话,陈县令便认为他默许了,于是对王匡道:“矩平县愿意拿出府库里的粮食,支援大将军!”
  王匡乐呵呵道:“好说好说!”
  一直听着陈县令说,自己没怎么发言的曹班却在这时开口了:“等等,陈县令。”
  “这好名声怎么能全让你矩平县占了呢?你还把我这郡守放在眼里吗?”
  陈县令和王匡一时都愣住了,不知曹班这话的重点是在前半句还是后半句。
  “王将军,泰山郡当然愿意支持大将军募兵,这样,粮食不从县府里出,直接从郡府里拨。”
  说完,曹班取下了自己的印绶,交给了身边一个侍卫。
  王匡也没想到,事情会峰回路转,变得如此顺利。
  曹班果然信守承诺,第三天的时候,牛车一车一车拉着粮食来到了县令的府衙,不仅如此,临走前,陈县令也把王匡拉到一边。
  “王将军,这是下官的一点点心意,还望王将军,代为向大将军传达,多多提携。”
  陈县令摆了摆手,几个仆役抬着一只笨重的木箱,从侧院出来。
  陈县令只掀开了箱子的一角,阳光洒入箱子,箱内宝石五色光芒便折射了出来。
  这箱子还是他从自家私库里出的,原本他是想从府库里搬,奈何翻遍了府库,也凑不出这样一箱珠宝来,陈县令只好忍痛割爱。
  好在曹使君大方,粮草他郡府出了,这样自己县府里有存粮,日后他活动起来也方便许多。
  王匡对这种事见怪不怪,收下了箱子,又朝陈县令伸手。
  陈县令知道事成了,连忙送上名帖。
  王匡打开名帖。
  “颍川陈氏?”
  “旁支,旁支,”陈县令腆着脸,“但关系也不错,将军若是有需要的,下官也能说上话。”
  王匡自己还是琅琊王氏的旁支呢,两郡国就紧挨着,也几乎没有走动,更何况泰山郡和颍川隔着这么远?
  送走王匡之后,陈县令反思今日之事,对自己的门客道:“曹使君消息怎么如此灵通?”
  自己这个县令都不知道大将军的人来征兵了,他在百里之外的治所,怎么得到的消息?
  “县里一定有他的耳目。”
  “哎,这官是越来越不好当了。”曹班在泰山郡百姓中的声望很高,一些世家也开始投靠他了,陈县令却觉得,自他来以后,日子只有一天天变坏,吃喝享乐都要藏着掖着,所以他才心思活络起来,想着能不能通过这次,搭上大将军的线,回洛阳任职。
  泰山郡治所奉高县城,昏迷了一天一夜的于禁在一间纯白的房间醒来。
  一名穿着白色长袍,戴着白色头巾的小郎君端着一只木盘走进来。
  于禁看得愣住了。
  “……小仙童,我这是在仙境吗?”
  “小仙童”噗嗤一笑,放下盘子,给于禁身上的纱布拆下来,消毒,换药。
  于禁低头看着这孩子熟练的动作,心里更加肯定了他的想法。
  “我的尸首……”
  “噗——”
  小郎君终于忍不住了,连忙道:“将军莫急,好生休养着,是主公救了您,您现在还没脱离观察期,尽量少接触外人,等过了这几天,没什么问题,主公会来找您。”
  “主公?”于禁脑子浑浑噩噩地,一阵刺鼻但是不算难闻的味道传来,随即而来是伤口剧烈的疼痛。
  “嘶——”他攥着拳头,强忍着没有动,“这是……酒?”
  “嗯,差不多。”“小仙童”拿着一支深琥珀色的琉璃瓶,递到于禁鼻子前,“闻闻?”
  于禁皱眉,这比他从前饮过的任何一种酒都烈。
  况且什么酒,需要用琉璃瓶来装?
  “小仙童”给他重新缠上了干净的纱布后就端着木盘离开了,他就这么在这间奇怪的白屋子里住了整整七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