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郑玄正色,先给曹班介绍道:“还不曾介绍,这位是袁隗袁次阳。”
  哦,袁京的三子,袁绍的叔叔,袁家四世三公有他一公,他后来官至太尉、太傅。
  这会儿看起来还挺年轻的嘛,不过袁家家学这么宽松?这个点都宵禁了,他今天是要住在书舍了吗?
  郑玄刚好也向袁隗介绍曹班:“这位便是此间格物堂的主人,谯县曹府的二公子,曹班。”
  袁隗没有因为曹班年龄小而看轻了曹班,反而按照同辈相见的礼节行礼,只能说人以群分,能和郑玄谈得来的人,也不会是迂腐之人。
  曹班也很上道,主动邀请袁隗留宿。
  接下来的几天,曹班发现,袁隗真的很喜欢这家书舍,用袁隗自己的话来说,“此间藏书,远胜于袁氏代代相传之学。”
  袁隗不光在这里看书,还经常参加郑玄的论经,经过曹班书舍的宣传,郑玄的论经也已经扬名汝南郡,甚至有之前在相县没赶上听郑玄讲经的人,专门追着郑玄来到了汝南郡听经。
  曹班时不时会在最角落的位置旁听,但是不会发言,袁隗则不一样,经常就一些观点和郑玄探讨,甚至还会当着所有人的面,直接打脸反驳郑玄。
  袁隗是本地人,有知道他身份的,就会在这时候喝彩欢呼,但是郑玄平日里脾气急躁,这会儿却是能面不改色,只说:“次阳言之有理。”
  曹班还以为这是学者的气量,心里还在敬佩郑玄呢,谁知郑玄讲经一结束,直接袁隗来找曹班。
  “君实!我说不过他!你来!”
  好吧,原来是祸水东引。
  一回生,二回熟,时间一长,袁隗对曹班的称呼,就从“小郎君”变成了“曹二郎”,在到后来,变成了“君实兄”,甚至还拉着曹班,要拜把子。
  曹班当然是拒绝的,尤其是她亲眼看见袁隗将鸡血滴在了三个碗里。
  郑玄却不满,非拉着她一起。
  曹班犟不过两个人,最后在她的建议下,将鸡血换成了“能溶于水的纸”——这是格物院捣鼓出来,逗未成年学子的糯米纸,三个人在汝南格物院前面,曾经堆满牛粪的空地上,拜了把子。
  “以后,我就唤康成兄长,唤君实贤弟!”袁隗笑道。
  曹班直到听见他这句话,才猛然想到了什么。
  ——第二天,袁隗亲自领着自己的义兄义弟,回到袁府,将他们介绍给了家人。
  袁绍看着自己的叔叔,一手牵着自己,一手牵着他曾经的蒙学同学——比他小一岁的曹班,笑道:“这是我的义弟,你们年龄相仿,可以多交流交流。”
  曹班主动走上前,贴着袁绍的耳朵,如魔鬼低语。
  “以后我叫你袁兄,你叫我叔叔,咱们各论各的。”
  第39章
  袁绍也听过最近在汝阳城内传得神乎其神的“格物堂” ,得知曹班就是格物堂的主人,他打定主意,第二天就带着书童,去往市集南门处的书舍。
  和他记忆中,臭气熏天的场景不同, 此处不知何时已经被打扫得干干净净。
  远远就能看见一家肆舍前,放着排排横倒的木桩,衣着各异的男女老少,就坐在那些木桩上交谈着。
  夏日炎炎,好在肆舍旁有一棵老槐树, 投下阴影让大家纳凉。
  ?
  话虽如此,这些人为什么不进去?
  袁绍按下心中的疑惑,带着书童,来到肆舍门口,抬头看招牌,“格物堂”几个墨色大字。
  熟悉的笔迹,熟悉的胃疼感。
  他抬脚就要进门,被门口一个仆役打扮的人,伸手拦下了。
  “公子,进书舍要先取号。”
  ? ?
  “什么取号?”袁绍不懂,但是他袁氏家族嫡长子,也没有询问的必要,且不说这市集最大的几间肆舍就是他袁家的土地,管理市集治安的尉官也是他袁家的姻亲,他来自家地盘,需要问谁的意思?他挥开那人的手,就要硬闯。
  “哎!”“这小郎君,看着衣冠楚楚,怎地这么不讲规矩?”“这人怎么回事?”
  坐在木桩上纳凉的人们突然站起来,纷纷上前,阻止他。
  见对方人多势众,袁绍一时有点拉不下脸面,那仆役一脸亲和的笑容没有变化:“公子不如先取号稍等,正午酷热,此刻排队的人不多,很快就能轮到的。”
  得了台阶的袁绍只能借坡下驴,勉为其难的接过一张四方的麻纸片,上书“五十九”,这应当就是他的排号了。
  想来着曹家确实不如他们代代积累的世家,放任自家晚辈如此胡来,曹班在太学不是还常得经师夸奖吗,怎么突然就要离家从商了?
  商者贱业也,难道曹家是想放弃这个次子,专门培养长子了?
  也是,比起这个徒有一副牙尖嘴利的曹二郎,还是敢作敢当,颇有男儿气魄的曹大郎更让他看好。
  袁绍不愿意木桩脏了他的衣摆,坚持站在书舍门口,端着架子左等右等,就听前面一个个号叫过去,在耐心即将耗完时,一个扎着头巾的小童,端着一个长木盘,掀开帘子出来。
  “解暑凉汤,一枚五铢钱一碗!”小童在门口吆喝。
  同他一起等待的,有衣着整洁家境不错的,似乎早就等着这个了,不等小童说完,就掏出钱币买了一碗。
  袁绍学着那文人,给自己和书童也一人买了一碗,接过手时,居然触手冰凉。
  端起碗,凑到鼻尖,闻起来冰冰凉,带着丝丝甜香,似乎是泡过什么果子,但是喝起来尝不出甜味,不过确实冰凉解暑。
  另一边,曹班躺在格物堂后院的竹椅上,看着将袖口卷到肩胛骨的江芜,一边精准控制倒水速度,一边飞快转动一支铁制转筒的轮毂。
  这铁筒里面是加了硝石的水,水流过铁筒表面经过降温,变成带着细细碎冰的冰水。
  符柯蹲在地上,小木勺挖走最后一口甜冰奶送入口中,咂咂嘴,意犹未尽。
  “吃这么急,小心拉肚子。”汝南格物院得到的羊奶不多,膻味还有些重,这天气实在太热,曹班让江芜做了冰淇淋给大家尝尝鲜,她自己吃了两口就不敢吃了,符柯倒是很喜欢,自己那一份吃完不算,还把曹班的那一份也要去吃了。
  “不会不会,我是“铁胃”!”符柯舔舔嘴唇,拍拍肚子道。
  书舍外面,等了快一个时辰的袁绍不知不觉已经五碗凉汤下肚。
  “......公子,要不我们回去吧。”书童见袁绍表情不好,以为他等得不耐烦了。
  ......袁绍怎么可能告诉书童他想如厕了......他现在感觉肚子里翻江倒海啊!
  这个曹班,该不会是等着他来,在这里给他下药了吧?
  “......公子?”
  可是他刚刚听到,已经叫到五十七号了,不是说好一盏茶的时间就到他吗?他感觉自己绝对等了不止一个时辰!现在回去,岂不是前功尽弃?
  好在,在袁绍左脚踩右脚,膝盖发软,脚步发虚之前,门口的仆役终于叫到了他的五十九号。
  奇怪的是,一轮到他了,肚子却突然又不难受了?
  一个年纪看起来不过六七岁的小郎君出来,领了他进去。
  今天不是郑玄将经的日子,前院偌大的正堂安安静静,只有时不时响起的翻书声。
  这个时间,居然这么多人坐在正厅的小案前看书。
  有的人浑身上下衣服补丁无数,颜色也是未经染过的样子,经过反复搓洗后皱皱巴巴的,有的人穿的整齐一些,头上包着读书人时下流行的浅赤色头巾。
  这些人形色各异,看得出家境不同,却都因为书籍而来到此处,同处在一间屋子下面。
  另外还有一片区域,被竹帘隔开了。
  “想必那处是要额外收钱的。”书童与袁绍小声耳语。
  走在前头的小郎君闻言回首,解释道:“竹帘内是“雅座”,不需要额外付费,但是使用时间有限,而且先到先得。”
  穿过屏风后,是一个楼梯,小郎君站在楼梯口等他们,袁绍跟在后面,路过屏风后的一个布帘,隐约听见布帘后传来奇怪的声音。
  “有人打架?”袁绍不由好奇,想掀开布帘看一眼,被小郎君两步走下楼梯,将布帘拉了回来。
  “公子,这边。”小郎君微笑的样子,总给袁绍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他咳嗽两声,跟着小郎君上了楼梯。
  二楼是好几间房间,房间非常大,之前在肆舍外面看,根本看不出来内里乾坤,这些房间里时不时能传来人声,袁绍经过第一间房间,往里面瞄了一眼,见一个文士打扮的中年男子,手持书卷,盘膝坐在地上,眼泪汪汪地哈哈哈大笑。
  ? ? ?
  袁绍退后一步,看一眼房间门口的牌子。
  ——诗赋略
  “此间书舍共藏书四千卷,按照《六略》划分,公子可自行取阅。”小郎君说完便转身下楼了。
  四千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