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姜离想象不出来,但仍旧固执地继续想着、念着,好像除了这件事,他不知道现在自己还应当去做什么。
  他的思绪倒入回忆的深海,企图从无数个边子濯的脸上寻找各种各样的痕迹,然后将它们汇集在一起,重新组成一张边子濯的脸。
  不对,不对……
  边子濯是意气风发的,是胜券在握的,是气势凌人的,他怎么可能会露出这种表情。
  很奇怪。
  太奇怪了。
  可奇怪的到底是脑海里想着的那张脸,还是现在胡思乱想在大街上漫无目的走着的另外一个人,姜离自己都分不清。
  恍惚间,他忽然想起来了一些模糊的回忆。
  回忆中,他正躺在床上,来自胸口的疼痛几乎要将他整个人从内部生生剖开,他不得不攥紧床单,用被褥紧紧将自己裹住,他费力睁开眼,入目全是看不清的人与物,直到帘子被什么人拉开,一根银针刺入了他的人中穴。
  “……离……”
  “……姜离……”
  熟悉的声音。
  赏伯南似乎在唤自己。
  但姜离耳鸣严重,他只能断断续续听到一些声音,他被灌了不少药,也被施了不少针,当他再度睁开眼睛的时候,已是三日后。
  “明明你来天雍后已经不经常发病了,这次怎的会这般厉害?”赏伯南坐在床边,深色凝重,他看了看姜离,道:“发病前,你在想什么?”
  “我……”姜离扶着自己的额头,想了许久:“我烧了纸……”
  赏伯南脸色似乎沉了一沉。
  姜离看了看赏伯南,沉默了半晌,承认道:“我……我给边拓烧了纸。”
  赏伯南看了看他,半晌,突然叹了一口气。
  “我就知道。”赏伯南说道:“你想起了边拓,也想起了边子濯,是不是?”
  姜离侧过头去,不愿意提那人的名字。
  “姜离,我本以为,带你来天雍后,你的心疾会慢慢变好。”赏伯南说:“因为从病理上来讲,治疗心病最好的办法,就是换个环境,不让曾经的那些过往影响到你,将你与所有影响你的因素隔离开,让你在一个新的地方重生。”
  “就像你现在一样,有自己新的生活,有了新的环境,新的家人……这些按理来说,就能缓和你的心疾。”
  “但我似乎忘考虑了一点。”赏伯南收好银针,声音一字一句地,仿佛从天际而来:“我似乎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羁绊,是个多么深的东西,一不小心,便会引发其他的问题。”
  “姜离啊,我在想,如果边子濯真的从你的生命中剥离,对你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姜离恍然惊醒,他像是溺水之人,猛地倒吸了一口凉气,然后剧烈地喘息起来。
  他睁大双眼,这才发现自己似乎沿着长安街,走了很远很远。
  这里不是此次春节灯会主要的明灯区,但因为此次灯会盛况空前,整条长安街上都挂满了彩灯,河边每棵树的树梢上,都挂满了红绦。
  这里并没有受到刚才暴动的影响,坊间还有不少百姓来来往往,他们看着头顶的花灯,对着树上的红绦许愿,他们赏月,放烟花,过新年。
  这里,平和而安定,没有瞿都朝堂的尔虞我诈,没有那些过往的束缚,这里是天雍,离大大虞很远很远的地方。
  姜离的呼吸稍稍缓和了下来,他缓缓走到街边,靠在一间屋子的旁边站着。
  一个小女孩,手上拿着风车,坐在自己父亲的肩膀上,小手举地老高,正在不停地寻找风的方向。
  姜离微微睁着眼,他浑身已经快没有力气,只能在不远的地方静静地注视着那个小女孩。
  “爹爹,爹爹。”小女孩笑嘻嘻地说:“为什么长安街的树上挂了这么多红绦子呀?”
  男人笑了笑,解释道:“这是我们国家的习俗哦,将愿望写在红绦子上挂在树梢,这样愿望就会随着风被吹到天上,神仙听见了,就会保佑愿望成真。”
  “喔!”小女孩眼睛亮了亮,她看着绵延了满街的红绦子,大声道:“那这里挂了这么多红绦子,神仙都能实现吗?”
  男人笑道:“当然啦。”
  小女孩嘿嘿笑着,叫嚷着让父亲将自己举的再高一点,然后伸长脖子,细细观察着那些红绦。
  “唔……乐……?万……”小女孩认不得字,小脸皱成一团:“爹爹,这上面写的什么?”
  男人宠溺地抬起头,看了看道:“写的是,平安喜乐,万事顺遂。”
  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伸手又去抓另外一个。
  “咦?”女孩有些疑惑:“爹爹,这两根红绦上面写的一样!”
  女孩说完,又让男人带他去另外一棵树上抓来一根,道:“爹爹,这些树上都是一样的欸?”
  在一旁听着的姜离顿了顿,随即,眼睛缓缓睁大。
  “唔,爹爹,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嗯……”男人想了想,背着小女孩慢慢走远:“应该是对一个人最好的祝福吧。”
  直到父女俩走的远了,姜离猛地一个箭步冲到那棵树前,双手颤颤巍巍地扯住了那条红绦子。
  他嘴唇微张,随即,在同一棵树上又扯住另外一条……然后又在不同的树上扯住另外一条……
  红绦之上,俨然是方才边子濯说出口的话:“平安喜乐,万事顺遂。”
  一条,两条,三条……
  平安喜乐,万事顺遂。
  十五条,十六条……
  平安喜乐,万事顺遂。
  三十二条,三十三条,无数条……
  平安喜乐,万事顺遂。
  姜离跌跌撞撞在长安街上跑着。
  沿街千百条红绦迎风飞扬,在彩灯的照耀下,犹如天际散落的晚霞,随着风的浮动,一层又一层,一浪又一浪。
  一望无垠,绵延无际。
  姜离随着红色的浪潮不停地奔跑,他眼前恍惚不堪,好几次撞到了行人,好几次差点跌倒在地上。
  但他依旧没有停下,眼前似乎只有那一层又一层的红,直到所有的红绦汇聚在了一起——
  耳边传来他刚见到余易安时他说的话。
  姜公子,瞧,十条够不够?
  或许一条愿望太轻没有回应,那就一千条,一万条,上天会听到你的声音的。
  眼前,余易安的脸愈发清晰,只见他缓缓开口,说,那就祝姜公子——
  “平安喜乐,万事顺遂。”
  “哗啦”一声。
  夜风骤起,古榕树的枝叶被吹的劈啪作响,万千红绸,万千祈愿,皆向一人。
  就算我将离去,就算我们再不相见。
  红绸万千,为你而已。
  第117章 宣战
  咸宁第四年春。
  瞿都。
  一匹精瘦的汗血宝马,驮着一个浑身是血的信使,从安德门一路疾驰过朱雀大街,最后行至紫禁城门口,马儿终于支撑不住,嘶鸣一声,重重倒地。
  执勤的禁军从已经断了气的信使怀里掏出一封染血的信笺,以最快的速度禀告了咸宁帝。
  很快的,紫禁城发出诏令,命令各地紧急召集重兵,剑锋直指大虞最后一块未曾归顺的疆土,北都。
  当日稍晚些时候。
  皇极殿。
  “此之一战是必然。”太傅管叔伯坐在软垫上说着,这三年,年近高龄的他身体衰老了许多,如今上朝已是颤颤巍巍,作为咸宁帝边子濯的肱骨之臣,他获得了不少优待,并被允许坐在软凳上教宫人抬着面圣。
  “皇上,您可要想清楚了。”管叔伯道:“北都之所以孤悬多年,一是因为地势险要,二是因为曹汀山手握重兵。如今姜党余孽只剩这一支独苗,他们为了自保,势必是要与皇上斗个鱼死网破。”
  站在一旁的秦攸听罢,道:“太傅大人莫要忘了,当年推翻姜回雁,也有曹汀山一份功劳。末将以为,攻打北都不一定要采取强攻,更何况,北都百姓向来更尊敬定北侯一脉,与曹汀山本就存在一定的矛盾,北都是皇上的故乡,或许可采取怀柔政策。”
  还不等管叔伯开口,一旁的宛舂辅先对着秦攸怒道:“什么怀柔!秦将军,你难道不明白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道理?曹汀山就算没有北都民心,但他手握重兵,现已有南下之势,老臣问你,你要怎么挡?”
  秦攸回敬他一眼,冷声道:“听宛大人的意思,是想要本将调集重兵与曹汀山硬碰硬了?皇上刚登基不过三年,朝堂内部还没来得及喘口气!”
  “那你说的怀柔要如何怀柔?定北军早已与禁军整合,北都剩下的百姓又能做什么?怕不是等你反应过来,都要直逼瞿都了!”宛舂辅向来看不起武将,此番更是对着秦攸吹胡子瞪眼。
  秦攸轻飘飘瞄了他一眼,哼了一声道:“宛大人,您自己的事情都没有捋清楚,武将的事,便更不用您操心了。哦对了,不知令郎离家出走,如今有没有回来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