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百合>清晨雪> 第259章

第259章

  顾晨缓缓抬手,道:“公孙大人,免礼。”
  公孙仪谢过,直起身,再次仔细打量瑞王,道:“长公主殿下一路舟车劳顿,需要好生歇息。”
  顾晨颔首,看向李礼。
  李礼上前,道:“陛下已经下令安排好宫殿静待长公主殿下入住。殿内已经摆设酒宴,由瑞王殿下为长公主殿下接风洗尘。今日请定国长公主殿下好生歇息,明日陛下会在宏德殿设国宴款待。”
  公孙仪面露为难,道:“让长公主殿下入住宫中,恐怕不妥。”
  李礼不解,问道:“这是遵照礼制做的安排,请公孙大人明示,有何不妥?”
  “若是长公主殿下和我朝国君一同前来,住在宫中是合乎礼制。但此次殿下是一人前来,住到宫中可就不妥了。而且,我南魏带了两千护卫,若是安排进宫里,怕是不便吧。”
  李礼真就没想到这些,一时不知该如何安排,道:“可依照礼制,就应是如此安排。若不住在宫中,依公孙大人所见,该是如何?”
  顾晨看了李礼一眼,李礼不是公孙仪的对手,被牵着鼻子走了。
  公孙仪笑了下,道:“依在下看,既然宫中不妥,便要另选他处。所选之地既不能委屈我们长公主殿下,也不能有损我们殿下的身份。”
  李礼犯了难,道:“除了宫里,还有何处能不委屈长公主殿下?”
  顾晨没有阻止李礼开口,公孙仪是在按照定国长公主的意思说,她也想知道定国长公主在打什么主意。
  公孙仪道:“依在下所见,比之宫里,瑞王府更加合适。”说着看向了瑞王。
  顾晨不动声色,心中却在细想。
  丞相闻言眉头一皱,让敌国的长公主住在手握大权的瑞王府,绝对不成。这定国长公主怕是有所图谋,若是和瑞王勾连在一起……即便瑞王对定国长公主的谋划不为所动,若是瑞王趁机挟持定国长公主,妄图阻止清滢和亲,后果将不堪设想。
  顾晨有心应下,想看看定国长公主会做什么。但又想到府里有雪儿,一旦发什么事,恐会伤到雪儿,有了犹豫。
  丞相走上前,道:“公孙大人所言在理。定国长公主身为女子,住在宫中确实不妥,是我们没有考虑周全。记得殿下上次来大周时是住在了宁国长公主府,此次便委屈殿下再次入住宁国长公主府。”
  公孙仪看向丞相,没有接话。
  丞相道:“宁国长公主府与瑞王府是同等规制,想来不会有损定国长公主殿下的身份。公孙大人觉得如何?”
  公孙仪想了想,道:“待在下向长公主殿下禀明。请瑞王殿下和诸位大人稍候片刻。”
  公孙仪行了礼,回到车驾旁躬身禀明。一刻钟后,公孙仪回来了,道:“殿下同意屈尊入住宁国长公主府。请瑞王殿下和诸位大人引路。”
  就这样,定国长公主住进了宁国长公主府。经过商议,三百南魏将士留在宁国长公主府守卫,其余的被安排在了康京内。
  至于随行回来的被俘的大周将领,皇上已下旨交由瑞王暂且安置在武神山,派刑部官员前去审理,务必要弄清楚战败的来龙去脉。将领之下,被俘的近一万士卒已经按照朝廷的旨意,被司徒将军直接留在了南疆边城。
  庞将军按照王爷的吩咐,亲自押送被俘的将领去往武神山,被俘虏的人中还有秦延。同时,庞将军派人去往雷神山传王爷之令,警戒周边,时刻待命,护卫京师。
  靳忠带着王府的一百府兵,郑重的将杨志的棺椁护送回了杨府。
  顾漪澜在府中设了宴,她和定国长公主算是旧相识。二人言谈之间亲疏得体,一切甚是融洽。
  有姑母主持大局,顾晨少了份重担,她还在琢磨定国长公主到底想干什么。宴席结束,顾晨回了王府,立即让甄惠回国公府,叮嘱甄衡让巡城兵马司时时留意南魏的那些将士,若有不对,即刻报给她。
  宋雪见她愁眉不展,轻声询问缘由。顾晨没有隐瞒,将定国长公主想要住在王府的事说了。宋雪听后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她明白这些事不是她能想通的,便没有再多言,留下顾晨一人继续思索。
  顾晨心绪不宁,总觉得明日的国宴会有大事发生。
  翌日,皇上在宏德殿设宴,皇后和皇子公主,以及朝中重臣纷纷到场。在宁国长公主的陪同下,定国长公主带着公孙仪等南魏官员踏入了宏德殿,拉开了国宴的大幕。
  皇上强撑着身子,与定国长公主寒暄一番。两国朝臣按照礼数相互行礼,各自入座。紧接着,丞相和公孙仪出面,开始对彼此的君主歌功颂德。
  顾晨对这些无关紧要的话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很快,她注意到南魏的一名武将一直盯着自己这里。
  顾晨看了过去,与其对视一眼,不甚在意的移开了视线。
  作为战败的一方,也是为了尽地主之谊,顾敬主动敬了第一杯酒。定国长公主含笑举杯,饮下佳酿。
  歌舞起,大周的官员看着歌舞,脸上强装出笑容。见南魏的官员一个个严肃非常,只有公孙仪面带笑容,心中添了忐忑。
  一曲歌舞结束,定国长公主礼节性的夸赞了几句。
  皇上得体的应和,正要再传歌舞,南魏那里站起一人,走到殿内,躬身行礼。
  “臣乃南魏神武将军,久闻瑞王殿下威名。提笔落字,妙绝天下;骑马上阵,骁勇善战。今日得见瑞王殿下真容,臣下不才,想请瑞王殿下赐教一番。请长公主殿下和大周国君俯允。”
  第225章
  南魏有两大名臣,文有公孙仪,武有南宫盛。神武将军便是南宫盛。
  这些年,大周和南魏还算太平,大周朝中许多官员只是听说过神武将军南宫盛,并没有见过。他们不禁惊讶,眼前这个四十上下,其貌不扬的男子竟是赫赫有名的南宫盛。更惊讶的是定国长公主竟然将南宫盛带来了大周,而不是让他留守南魏。
  南宫盛在国宴之上公然向瑞王挑战,分明是在向大周挑衅,别有用心。众人纷纷看向瑞王。大周的官员既愤怒又不安,南魏的官员则是满眼轻视。
  顾晨看向南宫盛,面无表情。
  顾清滢看了一眼顾晨,手摸上腰间的玉佩。
  定国长公主轻笑一声,道:“南宫将军是我南魏有名的武痴,如此贸然,还请国君不要怪罪。”
  顾敬脸上挂着笑容,道:“无妨。只是此等场合,南宫将军提出此请,不合时宜吧。”
  定国长公主不以为然的道:“习武之人,相互请教乃是常事。大周的瑞王可说是当世第一奇女子,本宫也是久闻瑞王盛名。”看向顾晨,道:“不知瑞王殿下可否让本宫一睹风采?”
  顾敬维持着脸上的笑容,眼神却变了。定国长公主这是存的什么心思?竟要在大宴之上闹这么一出。难道是要借机再羞辱大周一番?
  顾晨和定国长公主对视,然后看向皇上。
  顾敬呵呵一笑,道:“瑞王,南宫将军有意请教,你看如何?”
  顾晨站了起来,躬身道:“陛下,南宫将军乃当世第一智勇双全的武将,运筹帷帐中,决胜千里外。臣初出茅庐,怎敢与南宫将军相提并论,更遑论赐教。”
  南宫盛成名已久,年长瑞王许多。瑞王与之相比,确实算是初出茅庐。瑞王这番话很是体面且恰当,既赞扬了南宫盛,又化解了比武的请求。
  顾敬颔首,刚要接话,只听南宫盛道:“瑞王殿下过于自谦了。天下谁人不知,瑞王殿下率领大军横扫了以武见长的北齐,令北齐闻风丧胆,草木皆兵,向大周俯首称臣。此等战绩,令人拜服,非我所及。能与强者比试,乃我毕生心愿,还请瑞王殿下不要推辞。”
  定国长公主笑看向顾敬,道:“难得神武将军如此诚心,希望国君可以成全。”
  顾敬沉下了脸,心知南魏这是不达目的不肯罢休。
  顾晨道:“我大周能战胜北齐,靠的是将士们浴血奋战,不是本王一人所能。统兵打仗,靠的也不是本王的刀剑功夫。南宫将军想要与本王切磋,怕是想差了。南宫将军莫不是想让本王率军与南宫将军所率的将士演练一番?那在这殿上怕是施展不开。若南宫将军有此意,可择一日,带领将士到校场演练,本王愿意奉陪。”
  大周的官员听了这话,不约而同松了口气。顾敬的脸色也好了许多。
  南宫盛却直起身,面向瑞王,道:“本将军听闻,瑞王殿下骑射俱佳,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在北齐陪都外,百步穿杨,一箭射穿北齐大皇子。大周的戚先生铸成名动天下的雁翎刀,据说瑞王殿下的刀法出神入化,用上此刀可杀神佛。今日,本将军若是不能与瑞王殿下切磋一二,会抱憾终身。请瑞王殿下赐教。”
  殿内的大周朝臣再次变了脸色,这南宫盛分明是得寸进尺,非要逼着瑞王与他较量。
  顾清滢也变了脸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