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百合>清晨雪> 第130章

第130章

  “此次我只是顺水推舟,若是要谢,当是要谢瑞王。”
  文昌侯的眼睛转了转,道:“老弟的意思是……”
  孙继善点头,道:“通城之事,瑞王完全可以自己审结,直接上奏。但王爷却上奏请派刑部和户部的官员前往,看似合情合理,却是王爷想借机提拔犬子和小侯爷。”
  文昌侯不解的道:“王爷怎知朝廷会派继善和犬子前往?王爷就算是要提拔,也是要提拔继善,荣儿……”
  “二公子程柏可是和王爷有同窗之谊呀。之前含春阁的事……”
  文昌侯恍然大悟。
  孙言庆揣着手,道:“王爷也许并不确定朝廷会派继善和小侯爷前往,只是认为有可能。之前查官员贪污,继善就得了提拔,在皇上的心里留下了印象。而且,我这么些年在朝为官,没有功劳总有苦劳,皇上心中有数,多少会提拔一下继善。而我担任户部尚书,若是由我举荐人选,必会是小侯爷。”
  文昌侯道:“瑞王……可真是……佩服,佩服。”
  孙继善回府后,文昌侯就告辞了。
  孙言庆嘱咐了儿子一番,让他到通城后一切都听从王爷的吩咐,切勿擅自做主。孙继善一一应下,吩咐下人收拾行装,明日一早就出发。
  第116章
  文昌侯府。
  侯府管事迎了上去,道:“老爷。”
  “大公子呢?”
  “大公子正在收拾行装。夫人在大公子的院子。”
  文昌侯去了程荣的院子,见夫人正指挥着下人弄这弄那,把下人折腾得满头大汗。
  “夫人呐,这些事交由下人就好,何须你在此劳累呀。荣儿,敏儿呢?”
  程荣道:“敏儿日里回荣禄侯府看望老夫人。儿子已经遣人去接了。”
  程荣的妻子是荣禄侯之女,上官敏。这门亲事是文昌侯夫人亲自促成的。荣禄侯管着盐务,权利不可谓不大,还是个肥差。而文昌侯在朝廷只领了个闲职,彼时程荣科举不中,都说文昌侯府昌盛难继。虽然英勇公已经不在,但文昌侯夫人毕竟是英勇公的独女,费了一番功夫,终是让程荣娶到了上官敏。
  文昌侯夫人道:“等敏儿回来,指不定是什么时辰了。”
  程荣赶忙道:“母亲,老夫人受了寒,病了。敏儿作为小辈,理应回去看看,还请母亲勿要责怪敏儿。”
  文昌侯夫人白了他一眼,道:“我怎会责怪敏儿。这不是你突然要离京,她又刚好不在,只能靠我来为你张罗。”
  文昌侯笑呵呵的道:“你母亲就是着急而已,没有责怪敏儿的意思。平日里,你母亲最疼的就是敏儿。”
  程荣憨厚的笑了,道:“母亲,是孩儿瞎想了。”
  文昌侯夫人对书呆子一样的儿子真是没了脾气。
  文昌侯让下人先下去,将和孙言庆的谈话告诉了二人。
  文昌侯夫人何等精明,道:“荣儿,你到了通城,一切都要听王爷的吩咐,就算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也不可说出来。这次是你获得升迁的好机会,万不能错过了。”
  程荣没应话。
  “我的儿呀,你可千万别再实心眼了!”
  程荣不敢忤逆母亲,可又无法认同,道:“母亲,儿子为官,必是要事事为朝廷着想,时时尽到为官的本分,怎可……”
  文昌侯夫人气恼,道:“满朝文武百官,就你是为国为民的忠良!”
  程荣知道母亲说的是反话,抿着唇不吱声。
  文昌侯夫人眼睛一转,道:“罢了。荣儿,若是你有什么想法,先与孙继善商量一下,可好?”
  程荣想了想,与继善说也没什么不可的,和他说完一样可以再向王爷说。
  “是。孩儿记下了。”
  正这时,上官敏和程柏一道进来了。
  程柏道:“母亲,父亲。哥,我听说朝廷派你和继善去通城?”
  程荣点头,“明日一早就出发。”
  程柏发现自己和嫂嫂站在一起,向旁移了一步,道:“我刚到府门口就遇到了嫂嫂,便一起过来了。”
  上官敏穿着淡黄襦裙,衬得她娇美动人,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灵气十足。
  上官敏轻声道:“父亲、母亲,儿媳回来晚了,劳累母亲为夫君操持。”
  文昌侯笑着道:“无事,你母亲愿意干这事。”
  文昌侯夫人瞪了他一眼,道:“老夫人身体不适,你理应回府。老夫人可好些了?”
  “劳母亲挂心了,祖母好多了。”
  文昌侯夫人柔声道:“那便好。老夫人身体不适,你这孩子也不与我说,去时也瞒着。我理应与你一同去看望老夫人。”
  “祖母只是脾胃不适,并无大碍,母亲不必跟着劳心伤神。儿媳替祖母谢过母亲。”
  “一家人怎么还谢来谢去的,你这孩子呀……荣儿明日一早就要启程,你帮荣儿收拾吧,更合他的心意。”
  上官敏应道:“母亲放心,儿媳会收拾妥帖的。时辰也不早了,父亲和母亲早些歇息吧。”
  程柏受不了他们这么墨迹,插话道:“母亲,父亲,我也要去通城!”
  文昌侯夫人道:“胡闹,你去干什么?”
  “我去……游山玩水呀!诶呦,母亲,别打头呀。”他揉着脑袋道:“我是想照顾兄长,去通城的路程可不近,我跟着兄长总是好的,就当我是随从呗。而且,到了通城,有什么事,我还可以帮着出出主意。”
  这话让文昌侯夫人动了心。
  程荣道:“柏儿,我是去办差,不用带随从。你留在家里照顾好父亲和母亲。”
  “不用带又不是不能带,就带上我吧。我在京里都待烦了。再说了,家里有嫂嫂照顾父亲和母亲,用不着我呀。”
  程荣道:“这……”
  上官敏看了母亲一眼,明白母亲是怎么想的。她深知自家夫君的性子,也怕他处事不周,不仅得不到好,说不准还会惹恼了瑞王。
  “夫君,就让柏弟去吧。路上有个照应也是好的。府中有我在,必会照顾好父亲和母亲的。”
  程荣重礼重孝,从不会忤逆父母,但若说对谁最是言听计从,那就是他的妻子。见爱妻如此说,他也不反对了。
  文昌侯夫妇对视一眼,也都同意了。
  程柏乐得跳了起来,一路跑回院子收拾东西。
  文昌侯夫人无奈的道:“这孩子呀,可真是……”
  文昌侯笑着道:“荣儿能得了这次机会,多亏了瑞王念着柏儿的同窗之谊。”
  文昌侯夫人心念一动,道:“柏儿和瑞王……”
  上官敏心思敏锐,知道母亲是什么意思。但她觉得母亲是想多了,她虽与瑞王不熟,可就凭听闻到的,也知那可是个不一般的女子,杀伐果决,心思难测。就说前阵子,还和含春阁的头牌不清不楚的。而程柏性子跳脱不羁,风流成性,二人能成为挚友已是不易,若是更进一步,真是不敢想象。
  文昌侯被吓着了,道:“夫人呀,你可别瞎想了。天色已晚,咱们回去歇着吧。”
  文昌侯夫人看着夫君和儿媳的表情,也知自己想多了,颇为失落的和夫君走了。
  程荣拉着上官敏的手,道:“敏儿,母亲和父亲是什么意思?”
  上官敏笑靥盈盈的道:“你呀,榆木脑袋。母亲是觉得柏弟和瑞王……”她用手比划了下,“是一对儿。”
  程荣瞪大了眼睛,道:“这……这……”
  上官敏柔声道:“这什么这呀。这事没谱,你就别操心了。来,我帮你收拾行装,该带上的都带上,路上可不能缺了短了。等到了通城,有什么事,你要多和柏弟商量,多听他的。”
  程荣心里尽是暖意,道:“好,都听你的。”
  灵山这里一搜就是二十多日,一无所获。不仅是灵山,连旁边的南山也搜了个遍。顾晨不死心,下令再将两座山搜一遍。
  城外在搜山,城里该料理的事还要料理。进入通城三天后,朝廷从周边调拨的粮草到了。因为南疆战事,能调来的粮食实在有限。顾晨早料到了这个情况,并不着急,命人在城内搭棚施粥,让被困了许久的百姓能吃上饭。又将从灵山山寨里搜到的粮食发给了山下的村落,这应当也是灵山众人愿意看到的。维护城内治安,鼓励商户重开店铺等等措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通城内外总算是安定了下来。
  对通城官员的审问也没有停下。负责审讯的将士之前可是审敌国俘虏的,那手段比之刑部和大理寺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没多久,这几个官员就受不住了,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吐了个干净。厚厚的一叠纸,罗列着条条罪行。只是几个地方官员,掌管着巴掌大的地方,所犯的罪行却让人触目惊心。
  庞如意和甄惠也看了,虽然心中早有准备,却还是被惊到了。但对比二人之前的表现倒是冷静了许多,特别是庞如意,未再口出怒言,很是稳重。也许是灵山大营的经历,让二人都有了变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