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他们是兵,但是不是我们这里的兵,他们是后世的兵!是后世的战士!”
  “……不是现在的兵……不是现在的兵!”有人捂着嘴压抑地哭了。
  君臣们也被这一幕幕冲击了整个世界观。
  “行动力太强了!”嬴政赞叹:“这样的一支队伍还有什么不可战胜的?”
  王翦心中思绪莫名,他打了一辈子的仗,除了韩国以外其他的五国均是被他与他的儿子灭掉的。
  他太清楚那些攻占了城后,士兵的状态。
  疯狂、嗜血、如人间最凶残的野兽。
  哪怕是秦军纪律严明,这种事情也会发生。
  而作为主将,他不能因为这些事情而惩罚为他攻城的士兵,否则会寒了将士的心。
  对此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然而现在看到的后世的兵,超出了他的认知,那竟然是兵?那居然是兵!
  刘彻目光火热,这样的将士他也想要!
  绝对的忠诚,绝对的服从命令!
  一声令下即使是刀山火海也会毫不犹豫地奔赴。
  泥人一般的战士依旧在不停地扛着麻袋堵住堤坝,挥舞着一把把大铁锤将木桩子打下去。
  暴雨中没有一个人后退。
  在前线,一艘船带着200吨的石料,战士们8分钟就搬完了。
  累到极致的战士们直接倒在地上就睡去。
  因为长时间地泡在水里,很多战士外露的皮肤都被蚊虫咬得一身的疙瘩,有的人甚至出现了溃烂。
  他们搬得起一百多斤的麻袋,却在吃饭的时候连筷子都拿不起。
  有记者去采访前线的总指挥,说他两天都没有休息了。
  总指挥说道:我们的兵都不睡,我们睡什么!!
  百姓们依旧默然无语。
  但那一幕幕却时刻在震撼他们,刷新他们的世界。
  曹操忍不住叫好:有什么的将军就有什么样的士兵!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抗洪抢险到了决战的关键时刻,稍有不慎就会功亏一篑。
  长江的第六次洪峰再次向荆江河段发起强烈的冲击,水位达到了历史新高度。
  而荆江大堤一旦失守,洪水会毫不留情地扑向周边的城镇,这里是华中经济中心,人口足足有上千万!
  李世民倒抽一口冷气:上千万的人口!!
  整个大唐加起来也没有上千万的人口,后世的一个地区居然有这么多的人口!
  “这……这确实不能失守,失守的代价太大了。”长孙无忌艰难地张口。
  不仅有着百姓的性命,还有数不尽的财产。
  而且国内遭此大劫,万一周边不怀好意的国家蠢蠢欲动怎么办?
  到时候就是外忧内患更是糟糕。
  “炸堤坝!他们要炸堤坝!”有大臣惊叫起来。
  “还没炸,是一个预方案。将堤坝炸掉将一部分地区作为泄洪区,这个是没办法的办法。”有大臣分析。
  “但是一旦下了这个命令,十几万人将失去自己的家。这些人后面怎么安置?”另一大臣皱眉:“一旦安置不好就会出现动乱!”
  “可是如果不炸堤坝分洪的话,洪水将会冲垮上千万人口的城镇!孰轻孰重这还用说吗!当然是选择炸堤坝了。”
  “你可别小看十几万人,他们的动乱起来的话也不好处理。”有大臣摇头。
  就在朝廷上大家吵成一团的时候,天幕里的中央发令了。
  所有人顿时安静下来,他们要看看,后世要究竟会如何抉择 。
  中央向部队下令:要求全部的部队都上堤,迎接决战。
  夜幕降临,水位一直飞速上涨,是否分洪的决定迫在眉睫。
  所有朝代的君臣和百姓们都屏息敛气,紧紧盯着天幕,堤坝到底炸不炸?
  十几万人的家园和上千万人的家园孰轻孰重?
  然而不管是下达哪一个命令,都将注定背负着沉重的负担……
  最后,经过集体反复研讨和科学论证,中央最终决定:死守大堤!!
  立即有人大叫了起来:“愚蠢!现在的情况大堤如何守得住?暴雨根本就没有停,水位越来越高了!!再不炸堤,十几万上千万的人都得死!”
  也有大臣深深叹了口气:“他后世是打算两边都要。”
  “谁能不知道两边都要呢?问题根本就不可能!只能选择一边!”
  “你们没听到吗?他们反复讨论了很久了,而且应该是后世专精水利工程的官员们得出的结论。”
  依旧有人摇头,并不看好死守大坝的方案。
  实在是风险太大了,就怕到头来一个也保不住。
  第116章 死守大堤
  忽必烈缓缓开口:“太子,你认为他们会成功吗?”
  真金恭敬回答:“父汗,他们会成功。”
  “为何?”
  “因为后世的强大不光是军队强大,国库充盈。
  最重要是的他们拥有很多不可思议的技术,就是这些技术让他们能制造建设出现在的人无法制造的东西。
  而那些掌握着重要技术的人员更是人数众多。”
  “刚刚天幕上说下这个决定是基于集体反复研讨和科学论证,是不是说明那些建造设计堤坝的人也在里面?
  因为也只有他们最熟悉堤坝的情况,这才能得出可以死守大坝的结论。”
  忽必烈赞赏地看了真金一眼,继续看向天幕。
  在荆江大堤的防线上,一块立得高高的牌子上写着生死牌,军人们在上面一笔一划地写下军令状。
  我向……和人民保证:
  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人在堤在,誓与大堤共存亡!
  下面是将士们写下了一个个名字。
  这一幕无声地震撼着所有的人。
  “最上面的名字为什么画着白框框?”有人不解。
  半晌,有人低声说道:“白色的边框,是不是说明那些人已经死了……”
  百姓们陷入了沉默。
  黑暗中,上万枚的火把犹如一条火龙烧裂了黑夜。
  同时也烧到了无数百姓的心里。
  又是一天过去,洪峰达到了45.22米,比分洪警戒线足足高出22公分。
  战士们手拉着手,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抵挡那咆哮的洪水,他们不时消失在洪水的冲击中,然而冲击过后,却依旧看见他们不屈不挠的脸庞,还有死死拉在一起从未松开的手臂。
  帝王们和大臣们震惊到失语,这是什么样的军人啊……
  他们没有看见一个逃兵,没有看见一个人畏怯。
  无数的战士带头跳江用自己的身体堵住缺口,保护绳被冲断,刚下去人就没影了。
  而后面的战士依旧继续往下跳。
  远处的乡亲们边哭边喊:别跳了!别跳了!!
  房子和地我们都不要了!
  武将们简直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为什么啊?
  居然真的有人能面不改色的冲上去,明知道九死一生。
  有战士因极度劳累倒下来后再也没有站起来,他的父母赶来后处理完后事之后却不走。
  母亲含泪帮其他战士们洗衣做饭,父亲毅然决然穿上儿子的军装继续儿子未完成的事情。
  成千上万的荆江人自发来为他送行。
  浩浩荡荡的人群中悲痛的气息在弥漫。
  各个王朝里的君臣们、百姓们都陷入了沉默。
  朱元璋喃喃自语:“这就是民心。”
  民心……
  是怎么做到如此得民心的?
  百姓们眼泪落了下来,为自己,为后世。
  有一老者癫狂地大笑起来:“哈哈哈哈哈!这是后世的兵!他们为百姓赴汤蹈火,他们为此不惜牺牲性 命!!而我们的兵……”
  “我们的兵……”老者几乎说不下去:“我们的兵恃强凌弱,搜刮百姓!!”
  旁边的人急忙捂住他的嘴巴:“小声点!别让那些人听见了!”
  “听见又如何!”老者拿开他的手:“不就是老朽的一条命吗!我早就死了,我妻儿被那些兵杀害的时 候我就死了!又何惧其他?”
  说着又笑,笑得满脸泪痕。
  身边的人再次沉默起来。
  灾后人们清理现场,发现了一条尼龙绳,拉起来一看:是一串军人的尸体。
  他们在上游结成人墙抗洪,被冲走后漂了几十上百公里,而他们依旧紧紧拉着彼此……
  而此时的全国人民,无论男女老少纷纷踊跃捐款支援。
  灾区里的百姓则拖家带口去给战士们煮饭,包饺子吃,更有百姓和战士一样亲身参加抗洪抢险。
  战士们开着船,将老人从受灾的家中抱出来;母女俩坐在简易的木船上,周围是一圈泡在水中紧紧拉着 木船的战士;走在浑浊水中的战士双手紧紧将一个红色塑料盆顶在头上,塑料盆里稚嫩的婴儿目光懵懂 清澈,旁边的战士撑着伞为婴儿遮雨;战士们离开时百姓流着眼泪依依不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