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没什么,这些天麻烦你照顾她一下。”
“这个不用你说,但是你要是不说实话我可直接去找你了。”姐姐的话周瑾玉才不相信,没事的话婷婷都能跑到她这里?
“……过两天我去找你。”
“行,有事记得给我打电话。”挂了电话,周瑾玉走出来,就看见外甥女一边吃泡面一边看电视。
“你明天几点上学?”周瑾玉问。
“8点要到学校。”
“行,明天我送你去学校。”
孙曼婷点点头。
“你过来了,你妹妹呢?”
“妹妹妈妈带着。”
“那你爸呢?”
孙曼婷沉默了。
孙国兴出问题了?周瑾玉蹙眉。
“行了,吃完早点休息。,毛巾和牙刷牙膏我都放在你房间的桌子上了。”
“嗯,谢谢小姨。小姨你还不休息?”
“我还要忙呢,你先睡。”
“好。”
古代各个王朝,除了宋朝,都在讨论之前的视频。
而百姓们却对天幕上周姑娘的事情感兴趣。
“这小姑娘是周姑娘的外甥女?长得真高,看起来也到了说亲的年龄了。”年长的妇人说道。
良好的营养让孙曼婷面色红润,身材高挑,目光清澈。
有妇人羡慕地看着周瑾玉的厨房:“要是我也有那样的厨房多好啊。做什么都太方便了!”
周围的妇人连连点头:可不是嘛!柴火都不用去烧,只要手一拧,火苗立马就窜出来了!还可放大关小,烟都没有。
你看看那周姑娘,一开火,才这么一下子两个鸡蛋就煎好了,油亮金黄,一看就很好吃!
还有那个圆形的饼子,怎么开水一冲就变成面条了?真不可思议。
除了两个简单,还有一个大大的鸡腿!
怎么后世人都不缺吃的吗?随时都能从那个黑色的大柜子里拿出肉。
大晚上的,看着小姑娘吃着面条,一些人看得都饿了。
一般家庭的百姓们忍着饥肠辘辘看着,一些有钱有权的人就开心多了,直接吩咐厨房也做碗面条过来,也要两个煎蛋加一个大鸡腿。
赵小芽惊讶地看着天幕上的孙曼婷:“嫂子,周姑娘的外甥女看起比我大啊,她居然可以上学?她不需要嫁人吗?”
祝大娘还没说话,旁边的秦嫂子嗤笑一声:“哼,你可别拿你自己去比人家周姑娘的侄女,你和她是一类人吗!”
赵小芽不吭声了,目光依旧紧盯着孙曼婷。
读书人被一句上学给整破防了:“什么?上学?这么大的女子居然不嫁人上什么学?”
“我看是上的女戒、女德之类的吧。”
“这女戒、女德早就该学了,那女子都这么大了,总不能还在学女戒、女德吧!”有人不满,开始指指点点。
“要我看就应该早早嫁人了!”
在一旁一直不吭声看天幕的妇人终于忍不住了,跳起来唾了那群读书人一口:“啊呸!嫁不嫁人关你们屁事!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这么喜欢女戒、女德你晚上抱着它睡觉啊!少在这里满嘴喷粪!”
“你!!简直粗鄙!野蛮!”读书人瞪大了眼睛,指着妇人气得直哆嗦。
“你不粗鄙!你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你的秀才是不是写女戒得来的?”妇人毫不客气。
“成何体统!你的夫君呢!叫他过来!!”
“你找我夫君啊,我来跟你说,你记住了,黄泉路上他等着你呢!要说什么亲自去和他说去!”
“……”读书人被气的倒仰,一甩手,愤愤离开了。
看着那群读书人狼狈的背影,妇人冷笑一声,搂过小女儿继续看天幕。
那小姑娘长得真好啊,目光还稚气满满,人却已长成了大人的模样,一看就是吃穿不愁的,还能去念书……
抚摸着女儿干枯暗黄的头发,妇人心底酸涩:她的小女儿投错了胎,她应该投胎到周姑娘的后世里。
周瑾玉将孙曼婷的书包拿起来,手上传来的重量让她吃了一惊:“现在学生的书包都这么重?”
孙曼婷笑笑:“小姨,里面是我全部的书还有作业,当然重了!”
周瑾玉翻开书包,将里面的书拿出来:“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地理、生物学、华国历史、道德与法治……”还有许多课外辅导的书,再加上作业本这书包当然沉了。
“什么,他们上学学的什么?孔子呢?大学、四书呢?”有儒士大惊失色。
刚刚骂了读书人的妇人看到那小姑娘读的书,并不是什么女戒、女德,而是一些看起来很厉害的书籍。
历史……法治……妇人虽然没念过书,但也知道这些书并不是讲什么女戒女德的,反而看起来像是能当官的人要学的东西。
她搂紧了小女儿,泪落下来。
秦朝。
嬴政吩咐道:“赶紧记下来,看看他们都学的是什么!”
数学可是算数?为何要学算数?
道德与法治……李斯心中一跳继而狂喜:这可是我法家?后世居然要学习法家!
看来我法家连是后世都承认的!
汉朝。
刘邦顾不上刚刚的泡面了:“后世连女子都学习这么多吗?华国历史,这是要培养官员吗?”
吕雉更是不顾仪态地站起来,满目渴望。
汉武帝时期。
“这物理是什么?生物是动物?怎么后世连动物也要学?学来做什么?”刘彻不解。
卫青对那个地理感兴趣,地理是不是指地形?那是如何学的?学会了不是对行兵打仗有很大帮助?
想到这里,卫青恨不得钻进屏幕去翻翻看那个地理书里面讲的什么。
第27章 朝气蓬勃
三国时期。
诸葛亮对生物学很好奇。
生物似乎是动物,可是动物为什么会成为一门学科?
刘备则想看华国历史,想看看蜀国的历史。
不知他的蜀国最后能否光复汉室?
曹操沉思:女子竟也可以学这些知识吗?后世对女子似乎是很宽松。
孙权也想看那本华国历史,一看到历史就心痒痒,这历史肯定也有他吴国的历史吧。
不知上面是如何评价的?
晋朝。
司马炎叫人将书名都记录下来,周姑娘说明天会送她外甥女去学校,到时候再好好看看后世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他的晋朝能不能借鉴一下。
隋朝。
杨坚惊讶:看来后世的女子要学的东西很多啊,学的这些什么历史,法治,道德的,是要为官吗?
后世女子可以为官?如果不能为官,学这些不是祸根吗。
独孤皇后的眼里不自觉露出一丝羡慕,她作为一国皇后,身份至高无上,按理说不需要羡慕什么了,可是她看着周姑娘和她的侄女,她内心有股蠢蠢欲动的心绪。
东宫。
元珍心情愉快的看着天幕,时不时和身边的侍女说着什么。
若有来生,她祈求上苍能让她投胎到周姑娘所在的后世。
唐朝。
李世民震惊于后世女子所学之多:“怎么学这么多?而且怎么没有看见儒家经典?”
长孙无忌思索:看来后世学的东西和现在的完全不一样,难道说他们将儒家完全抛弃了?
李承乾也一脸严肃,只有李泰满脑子都是周瑾玉做的那碗泡面,感觉肚子又饿了。
宋朝。
除了专门记录天幕的起居郎,赵匡胤和其他大臣都在商议如何避免大宋后期的遭遇。
元朝。
忽必烈忧心忡忡地看着天幕上拿着书的女子,不知道后世是只有汉人女子才能读书吗?其他民族的人能不能读?
阿合马则无所谓,后世距离现在实在太遥远了,操那个心做什么。
真金同样忧虑地看着天幕。
清朝。
康熙想不通怎么才几百年,后世就变得如此翻天覆地?
也不知对他满人是好是坏。
乾隆心中涌现出一股深深的危机感,他厉声呵斥:“一个女子不在家里相夫教子,念什么书!什么历史,法治是女子能读的书吗,后世的皇帝都在做什么,莫不是连祖宗的法度都给忘记了!”
越说越气,他吩咐道:“不管是谁被抽到,都给朕问后世是哪一个爱新觉罗的子孙!!问问他为何不遵守老祖宗的法度!!”
跪成一片的群臣只得战战兢兢的领旨。
宁波府,四明山。
形容落拓的张岱望着天幕哈哈大笑:“后世绝对不是大清!不是!绝对不是!汉人,是汉人!”
一边笑一边饮酒,笑着笑着眼泪落下来。
嘴里喃喃自语:“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之。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国破家亡啊~~~~”
声音悲戚,闻之落泪。
孙曼婷的到来让周瑾玉的时间一下子紧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