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三国时期。
  蜀国。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喃喃念着这两句诗,刘备再次潸然泪下。
  “大哥,我们定能重新光复汉室!”关羽一旁安慰道。
  “是啊,大哥,二哥说得对!”张飞附和。
  诸葛亮眉间则带着一股忧虑。
  魏国。
  曹操慢条斯理地拔出佩剑,喝道:“好诗!”
  但是国破山河在不会发生我魏国里!
  东吴。
  周瑜一边饮酒一边念着天幕上的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孙权一旁看着天幕不知在想什么。
  晋朝。
  司马炎有些着急,怎么一个我晋朝的人都没有?难道我晋代一个人才都没有?不可能吧。
  隋朝。
  “不知这个唐是什么时候的朝代?前面那个颜真卿也是唐的,这个唐倒是人才出众啊!”杨坚对独孤皇后道。
  “陛下不急,我朝的人才还没出现呢。”
  杨坚不语,心中隐隐有些不安。
  唐朝。
  李世民一开始看到唐很高兴,结果那首诗一下子给他打击得差点坐不住。
  “国破山河在?我大唐已经国破了?烽火连三月……竟是战争不断吗?”李世民觉得有点头晕。
  这大唐后面的皇帝是怎么当的?一个个都是废物吗!先是个安史之乱,现在又是国破山河在,这叫他情何以堪?
  “高明啊。”李世民看向李承乾:“子孙后代的教育是重中之重!你明白吗!”
  李承乾羞愧地站起来:“儿臣知道了。”
  难道是他以后的教育出了问题导致大唐的衰落?
  那他怎么对得起阿耶?
  宋朝。
  赵匡胤点点头:“杜工部确实大才。”入选后世人学习的课本实至名归。
  不知道那位苏东坡的诗有没有入选课本?想来应该是有的,天幕上可是念了的,要不然也没见念其他人的诗啊。
  元朝。
  “杜甫……前朝是有这么一个人。什么诗?后世人这么喜欢诗?”忽必烈想到当今朝堂上蒙人和汉人的纷争就头大。
  阿合马眯着眼睛,不过一介文人罢了,诗被后世学习又怎样?活着的时候还不是穷困潦倒,颠沛流离?!
  所以有什么好羡慕的!
  真金自小就受到儒臣教导的汉文化,因而对杜甫之名也是如雷贯耳,后世人记得杜甫倒也不奇怪。
  明朝。
  “杜甫啊。”朱元璋意味不明地拉长了声音,看向朱标:“标儿,文人自来傲气,你若礼遇他,他便得寸进尺。你若冷落他,他便说你不识忠奸。且文人的嘴比那将军的刀还要厉害。所以你对待文人的态度一定要慎重。”
  “父皇,儿臣明白。”
  清朝。
  康熙垂眸想着不知道抽到大清的人会是什么问题?
  乾隆倒是自信满满的样子,他笃定必定会抽到自己,要知道现在距离后世也就两百多年而已。
  后世毕竟还是我爱新觉罗的子孙当皇帝,朕身为他的老祖宗,自然是被抽到的人。
  自个想完一圈,乾隆便召集众位大臣商议要问些什么。
  至于没抽中,那完全不在他的念头里。
  看着天幕上的杜甫,众多读书人再次确定人生的目标不只有科考这件事情了。
  看看杜甫,那叫一个落魄,但是诗写得好啊!
  看看多久了,后世人都记得他,学的课文还有他的诗!
  这不是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名垂千古是什么!
  第22章 排排坐看热闹
  “第六位,宋朝高怀德。”周瑾玉话音未落,赵匡胤激动得站起来:“藏用!”
  “臣在。”高怀德站出来,向天幕行礼:“末将见过周姑娘。”
  赵普急忙上前:“陛下,看看高将军问些什么合适呢?”
  高怀德也向周瑾玉表示稍等。
  周瑾玉理解地点点头,心里却在嘀咕:宋朝啊……他们要是问宋代的历史的话不知道会不会被气死。
  赵匡胤脑子里瞬间闪过无数个问题,什么都想要问,但又不知从何问起。
  想到燕云十六州,赵匡胤咬咬牙,让高怀德问大宋将来是否收回了燕云十六州?
  高怀德一喜,他本就是将军,对与至今未收回的燕云十六州也是耿耿于怀。
  将问题向周瑾玉问出后,整个朝廷的人都屏息敛气盯着天幕。
  这个问题还真是直切要害啊……
  周瑾玉叹口气,找了个宋朝的视频:“整个宋朝的历史就在这里了,你们慢慢看。”
  看见周瑾玉叹气,赵匡胤心里顿时一沉,为什么叹气?宋朝没有收回燕云十六州?没收回就没收回吧,叹什么气……叹气我大宋是诸多王朝里没有大一统的朝代?
  秦朝。
  嬴政眼前一眯:有问题!莫非这个宋的王朝并没有收回什么燕云十六州吗?燕云?可是幽云那边?
  汉朝。
  刘邦靠在椅子上:“燕云十六州?是幽云那地带吧。这个宋居然没有将其纳入版图?哼!废物!”
  张良一旁悠悠说道:“大一统不是每一个帝王都能做到的!”
  “哪是!我大汉也不是什么人能比得上的。”刘邦得意洋洋。
  汉武帝时期。
  “连自己的土地都没有收回?窝囊废!”刘彻鄙视这个叫宋的王朝,也不知道离他的大汉有多远,可千万别在他的大汉后面,他会觉得晦气的!
  连国土都不完整的小王朝!
  “那个宋没有个能干的武将吗?”卫青奇怪。
  “失去幽云那片地方的掌控,这个王朝就不怕很快就灭亡?”霍去病瞬间想明白燕云十六州的重要地理位置。
  三国时期。
  刘备又想要哭了,这个宋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而他呢?和这个宋又有什么区别?
  高祖啊……不孝子孙刘备愧对列祖列宗……
  曹操笑了一声:幽云如今是寡人的国土!
  “燕云十六州?是幽云吧。”想到那地方如今是谁的地盘,孙权干笑了一声。
  晋朝、隋朝和唐朝面对这个燕云十六州倒是坐下喝起了茶。
  作为大一统的国家是没有这种烦恼的。
  都端着茶杯看后面朝代的热闹。
  宋以后的朝代。
  元朝冷笑一声:“废物!”
  明朝哈哈大笑:“燕云十六州是我大明收复的!!”
  清朝:“朕的天朝上国没有这种烦恼。”
  视频开始播放。
  【纵览华夏五千年风起云涌,不难发现,300年是道坎,强盛如唐朝也不过289年的国祚。】
  等等!谁?谁才289年国祚?
  本来喝着茶和群臣们一起看后世王朝热闹的李世民,没料到头一把火就烧到了自己身上。
  “我大唐才289年国祚?!”一时之间不知道是在消化这个数字,还是被前面那句强盛如唐朝的话给惊喜到。
  “陛下,历代王朝更替乃正常的现象。”魏征说道。
  “我知道我知道……”李世民又想起前面的安史之乱,杜甫“国破山河在”诗句,长叹一声坐下来了。
  不过得一句强盛唐朝也不错,至少我的大唐还是好的!李世民这么安慰自己。
  【可人们眼中的弱宋,竟是唯一一个历史超过300年的朝代。】
  此话一出,所有王朝顿时破防了!
  秦朝。
  嬴政大怒:“寡人的大秦居然连300年都没有!扶苏!”嬴政看向他:“你的后代子孙败光了我大秦几代君主的基业!”
  嬴政的怒火让扶苏大汗淋漓,急忙跪下:“是儿臣不孝!”
  嬴政没看他,而是暗自思索:莫非是扶苏儒家那一套不适用?
  汉朝。
  早就知道自己的大汉国祚多少年的刘邦感兴趣地看着天幕:“弱宋?这可不是个好的称呼,一个被冠与弱的王朝能强盛到哪里去?可它偏偏是所有王朝里国祚最长的,子房,你说这是为啥呢?”
  张良分析:“莫非这个宋是依附于其他国家?”
  “其他国家?还有什么国家能比中原地区的王朝还要强盛?”萧何思索。想想天幕上那宋的人问到那没有收回的燕云十六州,那边靠北,而北边是匈奴的地盘……
  汉武帝时期。
  刘彻很不爽,既然都叫弱宋了,凭什么国祚最长?
  我大汉虽然分了东西两汉,但是两汉加起来足足有405年!所以要我说我大汉才是国祚最长的!
  至于什么东,什么西的,呵,那都是我的大汉!
  说起来后人也是不懂事,老祖宗的大汉好好的分什么东西!
  三国时期。
  刘备眼睛一亮:这都叫弱宋了居然还能有300年的国祚,我倒要看看这宋的君主是如何能干的!
  曹操嗤笑一声:“国祚再长还不是叫弱宋?既然弱,那就是他为鱼肉,而人为刀俎!一个鱼肉,再长的国祚也不过是煎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