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高门寒婿的科举路> 高门寒婿的科举路 第128节

高门寒婿的科举路 第128节

  “沈大人会《周髀》?” 《周髀》是一本算学书。军器监的人见他在图纸上标注一行行的算式,惊问:“师从何人所学?”
  沈持脸不红心不跳地睁眼说瞎话:“幼时的启蒙夫子颇通算学,本官就跟着他学了一二。”
  好在别人没有追问下去,只啧啧称赞他的算学比他们好太多。
  ……
  就这么一连算了许多天,画了无数张图纸,一天夜里,沈持临睡前还在看图纸,忽然,他也说不清是数感还是怎么回事,就对比发现原图纸在弩机望山刻度的计算上出现了错误——准确地说应该是误差,大约是十分之一点二公厘,用后世的计量单位就是0.12毫米,对,就是这么一点点的偏差,让整个弩机的望山刻度错了,因而弩射出去的箭也有些许偏差,无论怎么调整都命不中目标。
  翌日散值后,他迫不及待地去了军器监,告知这一结果后,众人倒推验证,果然先前是弄错了。
  “若是弩机望山刻度偏差,这把弓弩不用重新铸造,仅打磨改良一下便好。”
  于是交给军器监的工匠来去改良,几日后果然好了。沈持试了试,果然是能命中的。
  七月初,这把弩送返史玉皎手中。是月中旬,她写信给沈持致谢,信不长不短,该说的话一句不少,不当说的话一句没有,从行文的措辞间可窥见她的稳重大气,非一般女子可比。
  第129章
  沈持把她的来信用镇纸压在书案上, 后来忘了收起来,一直摆在那里,他夜晚读书或写字前总是不经意要看上两眼。
  想来史小将军幼年时习的是魏晋名家的书法, 字间有秀逸之风,但她行笔又大多直起直落, 隐约添了几分大气刚劲,别有一番意趣。叫他每每看着都忍不住面带笑意。
  以至于清晨上早朝从兵马司胡同的史家路过时都会下意识地竖起耳朵听听有什么动静, 一般都是雷打不动的操练兵器声、打骂皮小子声,后来忽然一连多日阒无人声, 还怪不习惯的。
  沈持心道:史玉皎的堂弟, 那混小子听话安生了?
  一天在京兆府食堂吃朝食, 听见他手底下的功曹参军宋邺和司仓参军钱前正在说笑:“钱大人,你猜慈乐侯柳家这次向武信侯史家提亲的事, 能不能成?”
  慈乐侯柳家是皇帝萧敏生母贤懿太后柳氏的娘家, 他的娘舅家,他常常因为未能孝敬生母而痛心, 因而登基后待柳家甚厚, 封大舅父柳潭为慈乐侯, 给柳氏族中的子弟加官进爵,可谓荣宠至极。
  宋邺讶然:“柳家向史家提亲?不知柳家的哪位郎君向史家求取哪位女郎?”
  他还没听说这件事。
  钱前说道:“慈乐侯幼子柳季华柳四郎相中史家二房的史三娘,就是替她兄长去西南镇守那位,如今已官封镇西将军的。”
  宋邺啧了声:“谁乱点的鸳鸯谱。”
  那柳四郎是个十足的文弱书生, 史玉皎则是将门虎女, 就不怕嫁娶之后小两口彼此相互嫌弃, 他嫌弃她粗莽,她厌他迂腐。
  怎能过到一处去。
  “宋大人这就不知道了吧?”钱前说道:“听说柳四郎身子骨弱,常年离不开药, 柳家去玄都观给他算了,那里的道长说娶个健硕命格带煞有胆气的媳妇儿,才能旺他旺子孙旺柳家。”
  养在深闺的寻常千金定然是不行的,柳家就想到了史玉皎,话说上过战场的女将军,胆气没得挑。
  沈持:“……”
  “柳家挑儿媳妇的眼光还不错,”宋邺说道:“这史三娘虽是武将,但见过她的人都说其容色行止上佳,挑不出毛病来。”
  沈持听得莫名紧张,他端着餐盘走过来轻咳一声坐下:“二位大人,史将军还在西南领兵戍边呢,如何谈婚论嫁?”
  钱前环视四周,放低了声音说道:“下官听说柳家打算请求陛下赐婚。”
  宋邺:“再怎么说史将军也是一个女郎,无论朝廷还是史家都不会让她领兵在外一辈子的,她总是要回来婚嫁的。”
  “史家不是还有个小郎君史玉展嘛,听说再过几年长大了,要去接替史将军的……”
  就那个天天挨打的小破孩啊。
  沈持:“……”
  她总是要回来婚嫁的。一句话如醍醐灌顶让他怔在那里,是啊,史玉皎二十岁了,待字闺中正是婚嫁之年,别人会给她做媒,遇到合适的郎君,史家也会应下这门亲事。
  史小将军出嫁。
  他越想越有点不是滋味。
  当年读到“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1”这句词时,沈持不太懂,明明每个字都认识,放在一处他却看得一头雾水,咂摸不出词人的愁绪来,可这几日,他时不时会想起她的十三岁那年秦州府初见时的狻猊银面,去年年初在通州府再见时风拂起她的帷帽,舒展英气的眉眼,还有在黔州府戍军大营时她的一身铁甲……终于懂了词人的种种“思量”是怎么来的了,唉,如今才知晓。
  史家这边。
  柳家上门来给史玉皎提亲,她两个叔伯竟觉得是好事:“柳家是陛下娘舅家,家风端正,族中郎君又多出仕,是门好亲事。”
  又说:“三娘老大不小了,能嫁给柳家郎君是她高攀。”
  “……”
  柳家何等富贵,这不比她在边关拿血肉之躯填进去挣功名强的多。
  然而史玉皎的娘,史家二房夫人姜秀宁说什么也不同意:“听闻柳四郎身子弱,从他屋中走出府都要大喘气,那浏国公周家骗婚舒五娘的事才多久你们就给忘了,万一他有个好歹,这不是要三娘嫁过去守寡吗?”
  她儿子史玉蛟身子骨不好,便不打算娶妻了,省得祸害人家闺女。
  大伯子小叔子要去找史老夫人说话,被武将之家出身的姜夫人操起软鞭吓唬一通:“你们愿意攀附柳家你们送你们的女儿去,想让我的三娘往火坑里跳可不行,别说柳家了,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也不成。”
  她的话原封不动被人传到了柳家,慈乐侯柳潭怒了:“史家二夫人真是这么说的?”他小儿子柳季华虽病弱,但哪里就要死了呢。
  嚼舌的小人:“是的侯爷,史家二房太不识抬举。”
  柳潭:“那只好请圣上下旨赐婚了。”到这儿已经不是非史玉皎这个儿媳妇不娶了,而是咽不下这口气。
  据说柳家给皇帝萧敏上折子的第二天,史二夫人一点秋水中带怒,直接拎着鞭子等在百官清晨上早朝的路上,拦着慈乐侯柳潭要抽他鞭子。
  她此举连皇帝萧敏都惊动了。
  帝一时兴起登上皇宫的门楼去看戏,远远瞧见史二夫人清素衣裙杏目含怒,另是一番俏丽,说道:“怪不得舅舅为四表弟求娶她女儿,见其母知其女,习武的女子自是不同。”
  眼看着她真格要动鞭子抽人了,萧敏忙叫御林军去拦下:“传朕的话,就说史家不愿意,柳家断然没有强娶的道理,这门亲事作罢了。”
  并让人赏给史家一匹黎锦,用来安抚史二夫人。
  大太监丁吉带着两个小太监去后宫找周淑妃要黎锦——儋州府进贡的黎锦很少,都存在后宫的府库之中,她问:“柳家与史家的婚事,说成了?”
  丁吉:“没成。陛下今日见到史二夫人改了主意,说史家不情愿便叫柳家作罢,另寻佳媳。”
  周淑妃品着“见到史二夫人改了主意”,面色难看:“……”
  这个朝代黎锦出产的特别少,但又比蜀锦精美许多,一匹价值十两金,她每年才舍得用它裁一套衣裳,跟宝贝似的供着。
  但又不能拂逆皇帝的旨意,只好不情不愿地让人去府库取出一匹黎锦赐给史二夫人。
  到了夜里,周淑妃卸下头上的金钗,问大宫女周枚:“你说,陛下不会看上她了吧?”
  最近不见萧敏来后宫,连郑才人那头也不去了,也难怪周淑妃想些有的没得。
  周枚:“娘娘您想哪儿去了,史二夫人和咱们陛下差不多年纪。”
  周淑妃:“……”
  别说,皇帝见过史二夫人姜秀宁后,还真来了兴致:“姜家武将之家,竟生出那般美貌的女儿。”可见先帝只点文官之女进宫亏大发了。
  先帝说武官之家的女子又粗俗又好动手,免得后宫不安宁,于是就不让他们进宫选秀,错过了史二夫人这样的佳人。
  那风韵,那气度,姿容,比宫里头的女子都好,皇帝顿时觉得他这个皇帝吃的太差了。又逢郑才人在养胎不便侍候他,旁人提不起兴致,又一连数日没进后宫。
  随侍的小太监丁逢听他夸史二夫人姿色好,献计道:“万岁爷,要不奴去将史二夫人请进宫里头来?”
  只要她进了后宫,有的是手段让她跟皇帝春风一度。
  皇帝被他的话气笑了:“你当朕想要染指她?”他摇摇头:“朕无此意,不可混说。”
  想是后宫娇弱的莺莺燕燕看腻了,乍然看见武将之家的巾帼风姿,有些遐思罢了。怎么落到太监眼里,成了这么下作的事。
  吓得丁逢连连磕头告饶。
  ……
  但柳家四郎柳季华又病了,而且这次病的很重,每次咳一声要带出半口血来,柳家仗着皇亲国戚的势,偏执地以为娶了史玉皎他能好转,于是再一次请求皇帝赐婚。
  这可把史二夫人给气坏了,她甚至做了个牌子,上面写着“半死病秧子好死好投胎,冲喜害人害己不死也得被骂死”,在柳家的大门前横刀立马,让京城人围观看笑话。
  这史二夫人也太惹不起了吧。有人则说道:“柳家明摆着仗势欺人,柳四郎都病成这样了,想娶史三娘给他冲喜吧,坑人家闺女,缺德。”
  还有人给柳家门上扔臭鸡蛋:“哼,缺德。”
  ……
  皇帝得知后,让太医去给柳季华瞧病,又命柳家不准再提此事了。史二夫人才作罢。
  得知柳、史两家的事之后一直悬着心的沈持也跟着她松了口气。
  虽然柳家后来再不提这件事了,但他后怕。
  他心道:史小将军也是要说亲事的,万一哪天出来个比柳四郎身体好,家世差不多的提亲,史家会不会就答应了。
  等她一订亲,还有他什么事儿啊。
  他不能再傻等下去了,得择个日子去向史家提亲。不过也不能跟二愣子似的轻率上门求亲,还是要精心准备一番的。
  一日休沐,沈持对着铜镜整了整衣冠,穿的是去年的旧袍子:“赵大哥,你说我是胖些好看,还是精瘦些看着顺眼?”
  赵蟾桂从头到脚看了看他:“大人,你裁两身新衣裳吧。”
  人靠衣装,马靠鞍装,这身袍子穿旧了,看着不够光鲜。
  第130章
  沈持自言自语:“没那么快。”也不是立刻马首就要去史家提亲, 等一切准备妥当,择了吉日,到时候再裁新袍子也来得及。
  但养体态需要时间, 他心道:打明儿起还是要把剑练起来的,习武会让人看起来更昂藏挺拔, 一表人才或许更能入武信侯府长辈的眼。
  赵蟾桂茫然不解:“大人,什么没那么快?”
  做新袍子吗?京城的裁缝手快, 量了尺寸后一两日便能去取的。
  沈持:“……”哦对了,他还没告诉别人要向史家提亲的事。因为在此之前, 他得先向史玉皎倾诉一下爱慕之意, 让她知他的心思。
  可这有些难办, 当朝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嫁之事由父母做主, 写信吧叫她怎么回, 应了叫私定终身,难逃一个“私”字, 侯府的教养大抵不允许她这么做的, 这是给她出难题。
  “赵大哥, ”苦思半晌,终于想到了个办法——赠她兰草,古代的文人士子爱养兰,他们称之为“艺兰”, 常以兰自比或者寄以心曲。男女间也以赠兰草表思慕之意, 这或许正是古人讲究的一切尽在不言中但我的心思你知道的体面的含蓄吧, 若一方有情另一方无意的,丢了便是,大抵不会叫她为难, 于是沈持说道:“走,咱们去一趟京城的花市吧。”
  赵蟾桂当他是作为京兆少尹要去体察民情:“大人,换官服吗?”
  沈持:“不用。”去买盆兰草穿什么官服,旧袍子自在些。
  赵蟾桂:懂了,大人这是要去暗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