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臣等附议。”富察傅恒和刘统勋紧随其后表态道。
  军机大臣兼领六部,朝中大臣大多与他们交好,就算不交好的,也知道他们是离皇上最近的朝臣,最懂圣心,说话做事不说为其马首是瞻,至少会格外考虑他们的态度。
  如今三位军机大臣明确表态,金銮殿下的众臣们如何还看不出朝局的走向,当即纷纷附议表态。
  有了军机大臣的带头,加上魏嬿婉这些年主理六宫、代皇帝处理朝政积累的一部分政治资本,表态支持皇帝圣旨的朝臣们很快便超过了反对的人数。
  但是,沉默的依旧是大多数。
  毕竟太子监国,皇后垂帘听政这样的事太过匪夷所思,大家都是混口饭吃,不想当任何一方的出头鸟。
  屏风后,魏嬿婉露出浅浅的笑容。
  三位军机大臣,早就被她逐个击破了。
  首先是刘统勋。
  天朝明面上说满汉一家,其实在前朝后宫中,满汉隔阂由来已久。
  自富察琅嬅薨逝,魏嬿婉发迹,如懿与后位失之交臂之后,整个后宫逐渐成了汉军旗嫔妃的天下。
  但是前朝,尤其是事关生死的军中,满军旗的地位依旧稳如泰山,岳钟琪死后,能够独当一面的统军之将就再也没有汉军旗的身影了。
  岳濬进入军中,是魏嬿婉一手推荐的。
  刘统勋久在军机处,近年来与魏嬿婉接触颇多,知道魏嬿婉的能耐。他能够猜得到岳濬赶在入冬前打的那一场漂亮的胜仗,背后少不了魏嬿婉的指点。
  助她掌权,或许能够改善汉人在朝中的处境,让更多的有识之士不必被压在那些不学无术的八旗子弟下面郁郁不得志。
  第618章 英雄造时势
  刘统勋并非心存反意,也从不觉得魏嬿婉能够做出什么翻天覆地的事情,他如今已经干出了一番事业,接下来就是激流勇退的时候了。
  若是君明臣直,他混个尊荣富贵的晚年不成问题,但是如今皇帝昏庸乱智,眼看着他们这些兢兢业业一辈子的大臣说不定哪天就要晚节不保。
  如今皇帝自己生了退隐之意,他求之不得,倒不如顺着他的意思,送他哪凉快哪呆着去。
  兆惠与刘统勋的想法有相近的部分,他早已被皇帝那句“废物”伤透了心,而皇帝至今也丝毫没有要悔过改正的意思,兆惠那份死心蹋地如今也动摇了。
  太子监国,对他们这些老臣自然会更加敬重,与其在一个色令智昏的老登手下唯唯诺诺,倒不如顺水推舟送皇帝退隐幕后。
  至于垂帘听政的魏嬿婉明显心向汉军旗这一点,兆惠并不十分担心。太子总是要长大的,他可是纯纯的满军旗血脉。
  况且如今魏嬿婉势大,但难保日后不会生出来嫡子,那可是带着汉军旗血统的孩子。
  皇帝日渐衰老,太子早一步掌权,也能少些风波。
  而傅恒的想法,则在与兆惠重叠的基础上,又更另一层促进富察家血统上位的私心。
  永琮毕竟是富察家的外甥,他早日掌权对于富察家无疑是好事,但魏嬿婉的手段傅恒也是知道的,这个女人贪权,扶助永琮上位,她必然有自己的条件,若是惹了魏嬿婉不快,永琮也别想安心当这个监国太子。
  现在富察家势大,皇帝很难对一个手握兵权的国舅做到君臣不疑,若魏嬿婉再从中作梗,富察氏别说富贵,连平安都很难保证。
  既然魏嬿婉想过一把垂帘听政的瘾,那富察氏与她暂时合作也没什么,说到底她不过是一个连外戚都没有的女人,能翻出什么大浪来?
  对魏嬿婉既忌惮又轻视的矛盾心理贯穿在所有人心中,包括皇帝。
  皇帝是真的懒,也是真的蠢。
  他一直不喜欢承担皇帝治国理政的责任带来的劳累辛苦,他觉得龙椅上孤独、束缚、年月无休、殚精竭虑,他所向往的,是做一个享天下之养又清闲适意的富贵闲人。
  他会在魏嬿婉的引导下,想出这么一个太子兼国、皇后垂帘听政的绝妙主意便再正常不过了。
  永琮再聪明也只是个十岁出头的孩子,虽然天朝世祖、圣祖一个六岁登基、一个八岁登基,也都是一代明君,但是皇帝没忘了,那时还曾有过两个权臣,一个叫多尔衮,一个叫鳌拜。
  皇帝自信,魏嬿婉爱他入骨,又是深宫妇人,野心和能力都有上限,让她扶助永琮,既可以与大臣们制衡,又绝对不会欺瞒他、敷衍他。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量,所有麻烦的解决对策都指向一个人——魏嬿婉。
  这似乎是时势所迫。
  但是英雄造时势,为了营造出今天这样的时局,魏嬿婉穷尽了两世的智慧,耗费了将近四十年的光阴。
  屏风被缓缓拉开,珠帘后,一身明黄凤袍的魏嬿婉缓缓跪倒,接过皇帝亲手递来的圣旨。
  “臣妾领旨,谢恩。”
  第619章 属于她的世界
  魏嬿婉殚精竭虑,终于踏着仇人们骨血搭成的台阶上走到了龙椅面前,而她最大的敌人已经未老先衰,撑着嶙峋的瘦骨隐匿在金光熠熠的龙袍里。
  皇帝比她以往的任何一个敌人都要强大,也比她以往的任何一个敌人都要弱小。
  他没有金玉妍道意志和智慧,也没有如懿那棘手的懿症,甚至连凌云彻顽强的生命力也比不上。
  魏嬿婉双手捧着圣旨站起身来,睥睨的眼神掠过金街下心怀不忿却低头不言的大臣们,从乾清门望向太和殿高耸入云的重檐,又透过那重重红墙黄瓦,看到了遥远时空中,这个世界的尽头。
  她现在无比笃定了,这是一个属于她的世界。
  ------------
  “皇后娘娘,皇上传您和太子殿下去宝月楼一起用早膳呢。”进忠赶上魏嬿婉的肩舆道。
  魏嬿婉刚下朝,正要回永寿宫,永琮相送。
  她回头吩咐永琮道:“永琮,毓庆宫太远,你就随我去永寿宫更衣吧。”
  “是,皇额娘。”永琮道。
  魏嬿婉封后以来,璟瑟和永琮对她的称呼就改为了皇额娘。
  西苑,皇帝站在宝月楼檐下,眺望着太液池北岸的隆福宫。
  “嬿婉。”皇帝朝楼下的魏嬿婉招了招手。
  魏嬿婉回以微笑,上楼来到皇帝身边:“臣妾给皇上请安。皇上今日兴致不错。”
  “儿臣给皇阿玛请安。”永琮跟在魏嬿婉身边行礼道。
  皇帝摸了摸永琮道脑袋,问了他些理政的心得和功课进展。
  吃过了早饭,魏嬿婉将永琮打发回宫去上课,又和皇帝说起了西北战局。
  开春之后,岳濬连战连捷,魏嬿婉便没再派傅恒前往前线,让岳濬一个人包揽了所有的功劳。
  如今战事逐渐明朗,寒集占垂死挣扎已经不成气候,天朝大军大获全胜只是时间问题。
  饭桌上闲谈,魏嬿婉旁敲侧击地为岳濬请功。
  皇帝喝了杯茶道:“岳濬忠勇果敢,机敏睿智,连战连捷功劳不小,封为三等公,授参赞大臣,待战事结束后,让他先留在寒部参赞军务,综理政事,磨练磨练。”
  “遵旨。”魏嬿婉微笑应下。
  见皇帝对军政诸事兴致缺缺,魏嬿婉不再继续有关的话题,话锋一转问道:“皇上,这过了端阳就入夏了,您今年还去圆明园避暑吗?”
  “这西苑住着挺舒适的。”皇帝起身拉着魏嬿婉来到露台,指向不远处的隆福宫问道,“嬿婉,你看那隆福宫如何?”
  没头没脑的一句,魏嬿婉却能猜到皇帝的想法。
  她笑道:“那隆福宫本是圣祖皇帝修建给孝庄文皇后安享晚年的宫苑,虽然舒适雅致,但若是皇上想要常住在此,确实小了些。”
  皇帝哈哈一笑道:“还是你懂朕。”
  魏嬿婉笑道:“是臣妾的想法与皇上不谋而合了。皇上如今长居西苑,宝月楼虽好,但您还需要一个单独的住所,这样永琮和臣妾来面圣也方便些。况且皇上这大半年极少回宫,宫中嫔妃们也有些日子没见皇上了。”
  第620章 嫔妃们的心思
  永琮监国后,皇帝便彻底搬到了西苑隐居,住在宝月楼中。
  魏嬿婉面圣讨论国事,或者永琮来请安,都在宝月楼的书房。
  这倒还好说。
  麻烦的是皇帝接见大臣和召嫔妃侍寝这两件事,宝月楼里还住着个寒香见,就不是很方便了。
  皇帝只是命太子监国,又没有退位,军机大臣和各部大员面圣虽然不如过去频繁,但隔三岔五总是有的。
  还有嫔妃们。
  皇帝搬入西苑之后,魏嬿婉就再也没有侍寝过,包括按照祖宗规矩皇帝必须宿在皇后宫中的初一十五,她也主动想办法让出了皇帝。
  魏嬿婉已经不再需要依靠皇帝的“宠爱”获取任何东西,也不需要子嗣稳固自身的地位,她没有继续侍寝和生育的打算了。
  虽然很想念前世亲生的三个皇子,尤其是长在她膝下的永琰,但是那一份思念比起和仇人同床共枕的恶心、怀孕分娩带来的巨大风险比起来,倒也不是不能舍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