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在解决元和帝之前,他不敢出差错。
他怕一松懈,就错失了这样难得的机会。
他生怕错过一丝消息,让苏挽烟与他这些天的努力都付诸东流。
累的不是身体,而是精神,那根绷紧的神经,在此刻才得以稍稍放松。
然而,这才是开始,还有许多后续的事等着他。
苏挽烟闻言也不再追问,拍了拍他的背:“到床上躺着,我给你按一按。”
余南卿勾唇:“好。”
褪下鞋袜,解下内袍,余南卿缓缓躺在了床上。
苏挽烟从他的胳膊开始,小手轻轻的给他揉按着。
“你身上有烟火的味道。”是从皇宫带出来的,像是被火舌轻轻划过一般,很淡的味道。
余南卿闻言一笑:“烟儿鼻子好生灵敏。”
“那可不,我辨别药物,放鼻子闻一闻就能闻出来,再无色无味的药也不在话下。”
余南卿忽而好奇:“那若是奇臭之物,烟儿闻着岂不难受?”
“也不会,就是正常的味道,只是对于细微味道比较敏感,并不是把味道放大。”
“……”余南卿突然抿唇不说话,蹭的一下从床上坐了起来。
苏挽烟吓了一跳:“怎么了?”
余南卿下床:“我去洗洗。”
“……”苏挽烟哑然:“这么晚了,算了吧,大冬天也不出汗。”
然而余南卿已经穿好了鞋,没理会苏挽烟的话,执意要去洗。
苏挽烟见状也忙下床:“那我……给你打热水。”
“不必。”本来已经走出两步的余南卿一个回头便把她按在了床上:“府中又不是没有人,如今已是深夜,你快歇下。”
若不是为了等他,寻常这个时候苏挽烟早就睡下了。
第330章 夺位之争
苏挽烟张了张嘴,还想说什么,却被余南卿打断:“烟儿乖,我很快。”
“……”苏挽烟无言:“好吧。”
她不再纠结,往后一倒就躺在了床上。
望着他离开的背影,苏挽烟忍不住勾唇笑了笑,她抬头,伸手去拿床头桌上的药草集,躺在床上边看边等。
然而,才没看一会儿,那书“啪”的一声砸在了苏挽烟的睡脸上,如此,也没把她砸醒。
翌日,破晓时分。
宫中清心殿的大火才被扑灭。
与其说是扑灭的,不如说是已经烧剩下骨架,烧到没有东西烧了,大火才自己停下来的。
所有救火的太监宫女都灰头土脸。
赶来一探究竟的妃嫔均一夜未睡,远远的看着宏伟的清心殿渐渐变成一堆废墟。
不多一会儿,两个太监从里面抬出一具尸体,尸体焦黑,已经辨别不出模样,根本没有办法确认那是元和帝的尸体。
林贵妃是第一个跑上前的,然而在看到尸体的时候,还是不敢相信的掩着鼻子后退了两步。
不止是她不相信,跟着她匆匆上前的妃嫔都不相信,因为那具焦尸已经完全看不出模样。
直到,一个公公拿着一块绣着龙样的绸布盖在尸体身上,林贵妃才心头一怵,直接瘫了下去。
“娘娘!贵妃娘娘!”林贵妃身边的宫女连忙将她扶住,只见林贵妃的脸色已经煞白一片。
“不可能的!”贤贵妃拧眉,根本不相信元和帝会就这么死了,他可是一国之君,怎么可能一场大火就没了。
她上前气冲冲的一掌扇到那太监的脸上:“没用的狗奴才,你知不知道你们现在在干什么?还不快把这破布拿开!”
那太监捂着脸,哪敢啊!
相比林贵妃跟贤贵妃,皇后简直心慌得不行,特别是那焦尸,她根本连看都不敢看。
那香炉中的香料……可会被人发现?
然而下一秒,她又安慰自己,不打紧,大火把一切都烧没了,断不会再留下什么证据。
而且苏挽烟都说了,那不过是普通的熏香而已。
再害怕,夏云裳也不得不稳着心神上前:“贤贵妃,本宫知道你不愿相信,本宫也不愿相信,可是……”
可是事实却摆在眼前。
贤贵妃回头冷瞪了夏云裳一眼,打断了她的话:“即便宫中染疫清心殿也有御林军把守,更有贴身御前侍卫守候,宫中失火他们怎么可能不救皇上!这根本就不是皇上!”
说完她指着一堆宫女太监:“不知是哪里搬来的一具焦尸,怎么敢称是皇上!真正的皇上在哪里!你们还不快去找!”
说着,她猛然惊醒:“是了,刘公公呢?他不是应该伺候在皇上身边吗?他在哪里?还不快去找!”
“是……”
贤贵妃怎么可能相信,元和帝若不在了,那她日后要如何在那后宫生存?
皇后有夏家,林贵妃有太后,她有什么?
她什么都没有,元和帝给她的宠爱就是全部,如今元和帝没了,她和她的儿子什么都得不到!
皇后紧了紧袖中的拳头,还是忍不住问了声:“你们确定,这就是……皇上?”
其实她是想确认元和帝是不是真的死了。
事情太过突然,就连她也产生了怀疑。
那太监匍匐在地上战战兢兢:“回皇后娘娘……这是,奴才们在龙床上找到的……”
龙床的位置他们不可能找错,而躺在龙床上的,除了元和帝还有谁?
林贵妃顾不上皇后与贤贵妃的争执,强稳着心神紧扶着贴身宫女的手,惊魂未定的转身,轻声吩咐:“走,带本宫去找太后……”
太后这些天身子虽不利索,但大部分时间都是清醒的。
此事定已传到了太后宫里,接下来便是夺位之争,太后定不容她放弃那空悬的位置,她不能自乱阵脚,需先去探探太后的口风。
元和帝之死,不过一个时辰便传遍京城,顿时满城震惊。
疫情加上元和帝身死,百姓的恐慌瞬间抵达了一个新的高度,离开京城的欲望更加强烈,然而此时已经没有了下达命令的人。
就在城中百姓闹得不可开交之时,一则消息如甘霖一般在百姓间浇灌而开。
昌顺两家国公已派人寻得治疗疫病的方子,如今两家国公府中的府医正联手研方,如今正于府内染病者试用,若能祛疫,将与民共勉。
此消息一出,本来躁动的百姓瞬间调转目标,像是看到了希望般,所有人都开始一股脑的涌向国公府。
而此时的国公府大门紧闭,府内听不到一丝动静。
本来慌乱的百姓来到国公府门前,应该是大喊大叫,一问究竟才是。
然而其中却莫名有这么一群人,指挥着百姓稍安勿躁。
国公府都说了,那方子若能祛疫,将与民共勉,意思便是国公府断不会丢下百姓不管。
所以,在这些人的安抚下,许多百姓都默默的等在了国公府门前。
下午时分,一个不起眼的小厮从顺国公府的后门悄悄离开。
他是来送方子的。
祛疫的方子没有,那是固本培元,补血补气的方子。
之前下的到底是神经一类的药物,这个方子能助百姓缓解药物带来的不适感。
还有一点便是,药虽然能随着身体的新陈代谢排解,根本不需要解药,所以即便没有这个方子,随意拿点什么东西糊弄过去也行。
但苏挽烟考虑到日后要是有人查这件事,所以还是谨慎些好,在方子中确确实实加了不少好东西,为的就是叫人看不出端倪。
延寿宫。
太后今日反常,明明平日白天都是清醒的,但偏偏今日一直在昏睡。
不知是不是染病的缘故,太后的脸色看上去极其虚弱,花白的头发盘着小髻,静静的躺在床上。
林贵妃代替着嬷嬷的位置,尽心的伺候着。
方才见元和帝身死她慌了神,如今来到延寿宫,她反而冷静了下来。
如今太后昏睡也是件好事,她能冷静的捋捋整件事的始末。
第331章 皇帝崩逝
她觉得最近发生的所有事都太过巧合也太过突然,没有任何的征兆。
似乎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暗暗推动着这一切。
太后昏睡不醒,宫里没有了下命令的人,皇后被迫在此时站出来主持大局,先稳住前朝后宫。
元和十二年正月初五,元和帝崩逝,皇后率前朝后宫设几案焚香,跪奠酒,举国哀悼。
皇帝丧仪期间,朝臣百官哭临三日,三月内禁婚嫁,鸣乐,通派各观,寺,庙,敲钟七日不停,以为先帝举哀。
元和十二年正月初八,昌、顺两家国公府,广施布恩,提供祛疫之药,百姓欢腾。
元和十二年正月初十,京城疫病去,百姓暴动平息。
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十,不过才短短十日,从疫情,到元和帝崩逝,再到疫病祛除,城中所有百姓宛如了却了一个世纪。
昌、顺两家提供的祛疫的方子,自然也流传在皇宫与朝臣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