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她不是站在余南卿那边,只是看到余南奕为余听宜这样乱了心智,她尤为不满。
  她大胆开口:“恭亲王若真要谋害长公主殿下,怎么会留下这么明显的证据?那书信是东海呈上,这明显就是嫁祸呀皇上,还请皇上明察。”
  元和帝怒着眉头,对皇后的话十分反感,就是因为这样,他才不愿意到后宫来。
  唯有余听宜,他们兄妹之间的决策,永远都是一致的!
  然而,反感归反感,他其实也心知肚明。
  正是因为心知肚明,所以余南卿没有按罪臣处置,苏挽烟也只是下令查找,不是搜捕!
  “皇上。”刘公公这会儿战战兢兢的开口:“那些到宫门替恭亲王求情的百姓,都是……都是恭亲王妃曾救助过的百姓,来禀的人说,他们签下千人书,恳请皇上,彻查恭亲王府失踪一案,严查东海来使。”
  说着,便把手里的东西呈上。
  元和帝咬牙,不想看,却又不得不接。
  然而还没打开,一个士兵突然冲进凤祥宫。
  他一边跑一边大喊:“战报!八百里加急战报!皇上!大事不好了!”
  第307章 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
  元和帝太阳穴一突,就见那士兵还未进殿,便已经跪在殿门口急急说道:“皇上!大事不好了!西宁边境集结二十万大军进犯大晋,来势汹汹,势如破竹,短短半月,大晋连失两城,望皇上立即集结兵力前往支援!”
  元和帝脸色一沉,冷着怒眸起身:“你说什么?”
  那士兵重复:“西宁边境集结了二十万大军进犯大晋,如今大晋已失两城,请皇上下令,立即调派兵力前往支援。”
  元和帝宽袖一拂,急急走出凤祥宫。
  已经下了朝的百官,被紧急叫了回来。
  战报一路从城门到皇宫,有的朝臣不用元和帝下令,就已经集结在了朝堂上,所以当元和帝出现在金銮殿时,已经有大部分朝臣到位。
  不同以往的淡定,此时的大殿一阵嘈杂,无一不是在说西宁进军大晋的事。
  元和帝龙袍一拂,带着威严坐在了龙椅上。
  百官连忙排列整齐,正欲恭身行礼,元和帝一拂手:“众爱卿免了。”
  他拧眉开口:“想必诸位都已经知晓,西宁进犯我大晋之事,诸位爱卿对此有什么看法,尽管说来。”
  话落,众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一大臣率先出列:“回皇上,西宁与大晋一向井水不犯河水,两国边境已相安无事数十年,怎会突然进犯?臣以为此事有待查清。”
  “还需怎么查清?”刑部尚书凛着眉头怒:“那八百里战报难不成还有假,如今大晋已连丢两城,待你查清,那西宁的军队恐怕都要攻进京城了!”
  话落,又有一大臣出列相禀:“臣以为,如今当务之急,是马上派兵增援,夺回大晋国土,望皇上立做定夺!”
  此话一出,众臣齐齐请命:“请皇上立即调兵增援,夺回大晋国土!”
  “谁肯领兵前往?”元和帝看向殿中众人。
  一个武将出列:“臣愿请战!”
  众臣抬眸,立即就有人反对:“王将军就算了吧,你打过的败仗还少吗?”
  王将军名叫王善,脸上戴着一个眼罩,左眼因为受伤,已经完全看不见。
  早年在军中当前锋的时候骁勇善战,以一敌十,被封了将军。
  却没想到当了将军之后,反而是屡战屡败,对付敌人时空有一身蛮劲,丝毫没有战略可言。
  好在他对应的战役都是一些小打小闹,没出现太大的损失。
  自己一腔热血被浇了冷水,王善一脸不服气:“胜败乃败家常事,那贼寇狡猾,我能有什么办法,我只是缺乏些历练。”
  他请命:“皇上,这次让微臣去,微臣定会将那西宁老贼打得屁滚尿流,收复城池。”
  元和帝沉吸一口气,显然,他也觉得王善不靠谱。
  这时,苏时檐出列,恭首禀道:“皇上,西宁已破两城,收复国土刻不容缓,从京城派兵增援,难免要耽误许多时日,微臣建议,先从西南调兵支援,扼制西宁大军的步伐,再从京城派出军队作辅,震慑敌军。”
  “臣附议。”苏时檐的话一落,立即有大臣附议。
  “臣觉得苏大人此计可行,臣附议!”
  “臣也附议!”
  元和帝问道:“镇守西南的是谁?”
  “是杨陲杨将军。”
  “甚好!”杨陲也是领兵打仗的一大好手,元和帝很满意:“传旨杨将军,立即集结十万兵力前往中延,支援边城军,夺回城池,另……”
  他指了一名帅将:“赵泽将军!”
  赵泽是名五十多岁的老将,身体看上去还很朗健,他出列恭首:“微臣在。”
  “朕赐你虎骑军军符,立即前往军营,集结十万人马,五日内,前往中延增援。”
  中延就是西边边境,边城军如今退守的城池。
  边境有边城军十万,杨陲领兵十万支援,又从朝廷派出虎骑军十万,在兵力上绝对能压过西宁大军。
  此番,便能看出大晋国力并不弱。
  然而,这才是刚刚开始。
  西宁向大晋发兵不久,南国与北越像是嗅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双双向大晋辞别。
  南国与北越走后,东海也莫名的起了返程之意,前不久东海还因为余南卿打伤他们的事,跟大晋闹得不可开交。
  现在走得那么干脆,元和帝总觉得隐隐有股风暴,在他看不见的地方酝酿着。
  元和帝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
  八月十六,边疆来报,西宁进犯大晋,连夺两座城池。
  九月十五,据上次战报一月后,南国与北越边境也传来消息,有大军正在集结,是否会进攻大晋,还不得而知。
  但在这种时候集结军队,只怕没什么好事。
  与之相差前后不过五日,东海送来战书,因余南卿打伤凤凌霄与凤瑶一事,大晋未妥善处置,东海正式向大晋宣战。
  一时间,临近大晋的四个国家,突然像商量好的一般,一起给大晋施压。
  这些天元和帝脸色没有一天是好看的,心情比看见长公主余听宜死的那天还要差。
  东海暂且不论,但西宁为什么要跟大晋开战,他们相安无事数十年,两国贸易也从未断过,为何突然之间会朝大晋发兵?
  也正因为与西宁相安无事多年,所以那边的兵力部署最为薄弱。
  南国与北越蠢蠢欲动,不知是想分一杯羹,还是只是在观望。
  边境的消息传到京城有时差,元和帝一时愁白了头,大晋再强的兵力,也抵不住四国联手进攻。
  九月底,临近十月。
  又是个初冬将临。
  元和帝最终收到确认消息,南国与北越这次来大晋的目的,是因为收到东海的去信,信中有道大晋京城事变,所以他们才特意派人来一探究竟。
  东海如何得罪京城事变?
  余听宜的事是否是他们其中的一环?
  寝宫内,元和帝看着眼前的秘信心口烦闷,总觉得有什么事呼之欲出,却又找不到答案。
  蓦地,他靠在椅背上,沉沉的吸了口气。
  刘仁才端来补身子的参汤:“皇上,这是皇后娘娘命人送来的,皇后娘娘嘱咐,要皇上保重龙体才是。”
  第308章 只有你能迎战东海
  元和帝默了半晌,缓缓起身,背着手走出了寝宫。
  刘公公见状忙把参汤放下,赶着脚步跟了上去。
  皇宫,大牢。
  关了三个月,余南卿还是那个模样。
  只是相比之前,神情更加颓废,牢中送来的饭菜他也不吃,下巴已经长出了胡渣,身上还是当初抓他时的那件云锦蟒袍。
  他依旧是窝在角落里,手脚拷着锁链,一副生无可恋的模样。
  再次见到余南卿,元和帝没了当日的怒气,神情反而十分平静。
  不仅平静,他还让狱卒把牢门打开。
  元和帝走进牢房,看了一眼四周的陈设,关押皇室的牢房,要比普通牢房干净一些。
  牢中有一张木板床,床上铺着的是一层薄薄的被单。
  牢里阴气重,初冬未到,元和帝在这里站这么一会儿,就已经感觉到脚踝一片寒凉。
  他看了余南卿好一会儿,忽地坐到了木板床上,身上的龙袍与座下的木板床极为不搭,开口感慨:“三皇弟,你别怪朕,朕是皇帝,有些事情,朕不得不为。”
  余南卿靠在角落里,双眼无神,元和帝在说什么,他一点都不在意。
  元和帝见他没反应,终究还是把话题引到苏挽烟身上:“东海的使臣已经回去了,苏挽烟没有找到,朕也尽力了。”
  这一层他没说话,颁布笑辰生的海捕令的同时,他就派人去找苏挽烟的下落,但哪里都没找到。
  余南卿说是东海的人将苏挽烟抓走了,虽然他不信,却还是让人盘查了一番,最终什么蛛丝马迹都没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