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寒门首辅养成记> 寒门首辅养成记 第103节

寒门首辅养成记 第103节

  “阮夫人可催你怀孕?”
  “没有,我和文嘉成婚还不满一年呢。”
  当初大嫂成婚两年才有孕,婆婆也没催过,渔娘不着急。
  “那你也该怀了。我不是催你,故意讲出来叫你心里难受,只是想提醒你一句,以后你们家来往都是官宦,京城又不比咱们这里清静,你如不赶紧生孩子,把门户守紧了,我怕外头那些不长眼的给你找不痛快。”
  渔娘知她好意,但是嘛,目前她对贺文嘉还是放心的。
  淼娘对贺文嘉可没那么放心,这成婚还不满一年到头还热情着,谁知道三年五年之后是什么光景?
  渔娘不耐烦听她说这个,就问:“张姐姐最近如何了?”
  “她呀,今年忙着呢,去年冬天她家收了一批橘皮,听你的话做九制甘草陈皮,做了些出来味道还不错,去年冬天里靠卖这个挣了几两银子。”
  “今年春天他们家租了后山脚下一片荒坡地,种了许多橘树,就等着把这小生意做大。”
  淼娘笑着说:“张姐姐给你家我家各送了些,我家早就吃完了,你家的我就不知道了。”
  渔娘没听她娘说,应该也是早就吃没了。
  渔娘:“我回来这几日,不是忙着跟我爹娘说话,就是出门赴宴,也没来得及去看望张姐姐,明日抽工夫去白水村瞧瞧她。”
  贺家前几日待客,渔娘也叫人请了张姐姐一家,张姐姐没来,只托人送了礼来。估计她忙,渔娘就准备明日得空去她家看看。
  淼娘赞同渔娘去一趟:“申家去年冬天有了新进项,今年开春后申二郎说了户人家,申二郎的新媳妇儿不是省油的灯,张姐姐虽能应付,却也不轻松。”
  若张姐姐嫁的不是家中老大,淼娘都劝她分家别过了,无奈她嫁的是申家大郎,长嫂如母,下面几个弟弟妹妹不能不管。
  “别说张姐姐,你呢,你过得可好?”
  淼娘脸上露出满足的笑意:“我不像你能折腾,没那么多想法。自我嫁给丁香,不能说万事都顺心吧,认真想来也没甚可挑剔的,我惜福得很。”
  能这般说,那就是过得很好了。
  渔娘不再提这话,笑着跟淼娘说起京中的日子,最让她印象深刻的就是冬天的寒冷。
  淼娘听她说起京中四月都还得穿棉袄,又是惊讶又是庆幸,还是他们南溪县好,山好水好气候好。
  两人许久未见,好多话说不完,渔娘在邓家留到傍晚,见过归家的邓老大夫和邓辛夷、邓丁香两兄弟后,这才告辞归家。
  渔娘惦记着张大娘子,隔日一早坐马车去白水村,半路上刚巧碰到背着孩子要进城去找她的张大娘子。
  得了,也不必去城里了,渔娘叫张大娘子上车,一块儿去她夫家。
  “哎呀,你难得去我家一趟,我都没割斤肉给你吃。”
  “想吃什么肉?”
  “猪肉呀,油水多。”
  渔娘笑着道:“后头小林氏嫂子坐的那辆马车上就有肉,三斤猪肉两斤羊肉,专程带给你吃的。”
  张大娘子笑着道:“又占你便宜了。”
  “我不缺银子花,花钱请你吃肉我愿意。”
  张大娘子笑着怪叫一声,打量渔娘:“当上官夫人就是不一样了,说话口气这么大。”
  渔娘大笑,攀着她肩膀:“你也可以,指望不上你家申大郎,我看还能指望指望你儿子。”
  申川小朋友年方一岁半,他坐在他娘怀里眨眨眼,什么意思?
  张大娘子摸摸儿子的圆脑袋:“端阳节我带着他回娘家,村学的先生看到他,也说他机灵,以后送去读书一定能读出名堂来。”
  “那你们当爹娘的就要好好努力了。”
  “那是自然。”
  她张大娘子自小就帮家里做事,她不怕辛苦,只要付出有收获,她就能一直坚持下去。
  梅家的马车停在申家门外,张大娘子的弟妹看到马车后跟随的护卫很凶,还有后头那辆马车上下来几个一看就不好惹的婆子,不禁有些害怕,赶紧躲到厨房去喊她婆婆。
  张大娘子的婆婆看到马车有点熟悉,又不敢认,站在院子里歪头看,看到她家大儿媳抱着大孙子从马车上下来,她一拍大腿:“哎哟,大媳妇儿,你怎么坐贵人的马车回来了?”
  渔娘扶着阿青的手下马车,微微一笑:“我记得您是张姐姐的婆母吧,我姓梅,两年前我来过,我是张姐姐的好姐妹。”
  “呀,梅家小姐呀,听说你前些日子你家有喜事,本来我家大郎要带着我大儿媳去你家的,可惜有事耽搁了,没想到您亲自来了。哎哟,这真是……快里面请。”
  看到厨房门边露出半个身影,张大娘子嘴角不经意露出个讥诮的笑。
  “老夫人真是会说话,若不是听您亲口说,我还以为张姐姐不认我这个妹妹了,我叫人亲自过来请都请不动了。”
  老太太尴尬地笑了笑,不接话,只请人进门坐。
  说话间的工夫,申家大门口围了许多人,渔娘叫人给院子外头的小孩儿散糖,申川自然得了许多,衣兜装得满满当当的,小孩儿可高兴了。
  申家的男人在地里干活儿,家中来了贵客,他们本是想赶回来,听说来的是梅娘子,怕冒昧,于是只叫人带话回家,叫家中妇人们好好招待,他们就不回去了。
  半中午,张大娘子的小姑子背了一背篓柴火回来,渔娘看她身上的衣裳虽打补丁,干干净净的,整个人气韵却很好,一看就是勤劳聪明的小娘子,渔娘对她笑着点了点头。
  小姑娘红着脸道谢:“听我大嫂说,那个甘草陈皮的方子是您给她的,多谢您肯帮我们家。”
  “张姐姐是我从小认识的手帕交,帮她我自然是愿意的,你不用道谢。”
  渔娘来申家给张大娘子撑腰来了,她那个不是省油的灯的弟妹,都不敢大大方方走到渔娘跟前来。
  渔娘在申家用了顿午饭,张大娘子从始至终脸上都带着笑。
  渔娘要走时,拉着她的手道:“张姐姐,过几日我要去京城,等我到了就给你写信,你可要记得回我。”
  “你放心去吧,你写信我肯定回。”
  渔娘笑着点点头,转身跟她婆婆告辞。
  白水村的路没怎么修过,坐马车摇摇晃晃,阿青笑着说:“您这回来了一趟,张大娘子那个弟妹吓破了胆,只怕不敢再给张大娘子不痛快。”
  “嗯,希望张姐姐日子过得顺遂些。”
  说话间,马车前头拐弯就是王家。
  马车路过王家大门,马车没停下,王家的门房认出了梅家的马车也没多招呼一句,等人走了才去禀报主子。
  陈氏听后笑着说:“没想到梅夫人跟村妇也能交朋友。”
  她婆婆赵氏没说话。
  王苍笑着接话:“交朋友只看合不合得来,若是只看身份交朋友,那就没意思了。”
  陈氏放下手中绣框:“夫君,咱们不跟贺榜眼夫妻一块儿走吗?”
  王苍摇摇头:“不方便。”
  陈氏很想说你们是从小长大的朋友,都是回京,一块儿上路也没什么。
  赵氏:“不用再说,你们不顺路。”
  陈氏见婆母冷着脸,微微低头应是。
  陈氏忍不住扭头看夫君,王苍笑着安抚地摸摸她的手:“别绣了,做了一下午也累了,休息休息。”
  “嗯。”
  贺家跟王家保持着微妙的默契,贺文嘉和渔娘坐船离开南溪县后,过了五六日,王苍夫妻二人这才出发。
  王苍离开南溪县的前一日去孙家拜访孙先生,孙浔没什么好教他的,只告诉他,别忘初心,也别把万事都看得太重。
  王苍明白先生的话,点头应下。
  王家的船行到武昌府时,贺家的船已经到淮安了,渔娘的堂哥梅羡谨亲自来码头接他们夫妻。
  “孙家族长和他孙子孙允来咱们家了。”
  贺文嘉不高兴:“孙家人来你家做什么?”
  梅羡谨道:“孙允去岁没有中举,后头又来淮安考淮安府学,没考上,就回安东县县学读书了。”
  “听贞娘说,堂妹夫在家跟先生读书,偶尔会去县学一日,堂妹夫好几回从县学家去跟贞娘讲,孙允读书不用功,去各家文会跟人交际倒是挺乐意。”
  “前两月文嘉中榜眼,孙家那边知道,又想把孙允送去孙先生处读书,叫人送了急信去南溪县,前些日子带回信来,孙先生好似没答应。”
  贺文嘉扭头问渔娘:“先生没提过这事儿吧。”
  渔娘冷笑:“先生没提,说明没放在心上,咱们更不需理孙家。”
  孙允得了好处却不承情,渔娘至今都记得他跟温子乔说贺家得罪了贵人,贺家梅家会连累他,他立刻就要撇开关系的那些话。
  “堂哥,可把人赶走了?”
  梅羡谨苦笑:“到底都是安东县的人,孙族长到处跟人说两家的情分,还托人去我爹跟前说情,我爹几次拒绝人家听不明白,不好撕破脸,只能叫人进门。”
  贺文嘉和渔娘再不想看到孙家人,到底还是在梅家看到孙族长那张皱巴老脸,还有身宽体胖不少的孙允。
  孙族长看到两人走到院门口,隔得老远就亲热地喊两人过去。
  堂叔和几位梅家的长辈在里头,两人自然要进去的。
  进去后渔娘也没给孙家祖孙好脸,规规矩矩给堂叔和几位长辈见礼后,渔娘说要去拜见堂婶,就先走了。
  渔娘转身时,悄悄给了贺文嘉一个眼神,叫他看着办。
  贺文嘉心领神会!
  童氏早就等着渔娘了,渔娘给堂婶见礼,又给几位婶子嫂子问好,抬起头来时没看到两位堂姐。
  童氏大笑道:“恐是知道你今年气运壮,两个孩子为了早点见到你这个官夫人,提早出生了。你的两个堂姐呀,如今都在坐月子,来不了,还请你见谅。”
  “都是一家人,婶子说什么见外的话。”
  渔娘随堂婶坐:“我记得大堂姐比二堂姐的孩子小一个月,算一算日子,还没到吧。”
  “早半个月晚半个月也是有的,薇娘生的是个小娘子,孩子好着呢。”
  “呀,我最喜欢小娘子了。”渔娘跟阿青说:“我给两个堂姐和孩子准备的礼你一会儿找出来,给大堂姐的礼多加一块玉,就是我藏在梳妆盒第二层里面的那块红玉。”
  阿青笑着应下:“奴婢这会儿就去?”
  “快去吧。”
  童氏心里赞渔娘会做事,笑着跟身边几位族中媳妇儿说:“我就说渔娘喜欢小娘子,前几日孩子洗三我去齐家看薇娘,薇娘还说我胡说。等渔娘的礼送过去,不仅薇娘知道了,齐家人也知道渔娘喜欢小娘子。”
  渔娘轻笑:“香香软软的小娘子谁不喜欢?堂婶是知道的,我舅舅家四个儿子却只得了一个女儿,从小爱护得跟什么似的。”
  “正是这个理,咱们这样的人家又不穷的吃不上饭,指望生儿子卖苦力干活。我就觉得养女儿好。”
  “可不是么,我看齐千户也是喜欢小娘子的,偏齐家有些没眼色的亲戚不懂礼,说些什么讨人厌的胡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