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染民国 第64节
上次她给粮食,是怕这些孩子肚子饿了又去偷抢。
这年头的农民日子也不好过,被他们偷走红薯后,说不定就要饿肚子。
但她不敢给太多,给他们太多,会让这些孩子觉得,可以一直不劳而获,或者抢东西是对的。
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干点事情,再给他们一点东西。
江来看了谭峥泓一眼。
其实他手底下的孩子里,已经有人从谭峥泓那里要到东西。
他也知道,谭峥泓已经给出去很多钱。
这是个烂好心的大少爷,现在一直不给钱,或许是身上真的没钱了。
而且这少爷明显是外地来的,说的话他听不太懂,身边还有两个一看就很能打的下人,他其实也怕得罪对方。
江来立刻答应了桑景云的要求。
桑景云对那个小少爷点点头,用普通话说:“我带他们去买东西。”
也是这时候,桑景云才注意到,这个小少爷长得实在好看,是她穿来这个世界后,见到的长得最帅气的男人。
现代时,有各种化妆品护肤品,人们穿的衣服版型也很好,大街上,俊男美女也就比比皆是。
但此时却不同。
如今旗袍尚未出现,男女的打扮,与清末是没太大区别的。
比如陆盈,她平日里就穿着宽宽的褂子,头发全部往后梳,露出脑门,然后在后脑上盘一个发髻。
她头发算多的,但因为发际线靠后,留这么个发型大大降低颜值。
女人都这样,不要说男人。
此时的男人喜欢留胡须,衣服宽大,还爱戴瓜皮帽,颜值更低。
这小少爷,当真是鹤立鸡群。
不过桑景云虽然来到这个世界之后,没怎么见长得好看的人,但上辈子,她见过无数帅哥。
这人对她来说,也就算不上惊艳。
她招呼了一声江来,就往卖柴火的地方走去。
江来一行连忙跟上。
上回抢了桑景云,桑景云竟然还给自己粮食,当时江来就觉得,桑景云是个好心肠的。
他还想着,以后没饭吃了,可以找桑景云,让桑景云接济一下。
不过这些天他们还有东西吃,他又没遇到桑景云,就什么都没做。
现在桑景云说要让他们帮忙干点活,然后给他们东西……他一口答应。
桑景云去了卖柴火的店铺,买了两车柴火,又让老板帮她雇了两辆车。
很快,车夫就拉着车来了。
“小姐你要拉柴火去哪里?”一个车夫问。
桑景云说了地方,这个车夫就道:“小姐,拉车去那里,要十二个铜元,或者一角钱。”
其实他们一般收十个铜元,若是有人还价,最低八个铜元也会拉。
但桑景云看着是个好说话的,他们就要的多了点,这样桑景云就算还价,也最多还到十个铜元。
桑景云同意了,她买的两车柴都是木头,非常重。
这时候的车是木头车,拉着本就非常费劲,再加上路上是泥路,那更是不知道要花多少力气,才能帮她把柴火拉到家里。
她知道收费略高,这两人应该等着她还价,但她想了想,还是决定不还价:“成,就这个价格。”
那两个车夫很高兴:“小姐,那我们去帮你搬柴火。”他们这些拉车的人,都是要帮着搬柴火的。
桑景云道:“不用你们帮忙搬,有别人帮忙,不过等到了我家,要麻烦你们帮忙把柴火搬到屋里。”
这两个车夫,自然是答应的。
桑景云就让江来带着那些小乞丐去搬柴火。
年纪小的,一次搬一根胳膊粗,大约一米长的柴火,年纪大的就多搬一点。
桑景云在旁边看着他们搬,指点着他们把柴火叠整齐,又道:“等你们搬完,我给你们一些柴火,我这里还有一包咸鱼,也给你们。”
她今天除了买新鲜的鱼,还买了五个铜元的,腌制好的三文鱼,毕竟三文鱼营养好,平常吃点挺好。
现在,这鱼可以给这些小乞丐。
这些人忙起来,桑景云这时注意到,之前那个小少爷也跟了上来,正看着这一幕若有所思。
见桑景云注意到自己,谭峥泓用自己生疏的北京话道:“小姐,你做得很对。”
他其实想学上海方言,但实在难学,再加上如今北京话用的人多,他就跟张先生学北京话。
他身边的人能听懂吴语,跟他说了桑景云和小乞丐商量的事情,他觉得桑景云这么做是对的。
可以让这些孩子知道,他们通过劳动,能换来食物。
桑景云用普通话道:“谢谢。”
“不用谢,”谭峥泓又问,“小姐,我想问你一件事,你知道大头菜吗?他是一个小孩,就像他们一样。”
桑景云没想到这人会问起大头菜,点了点头开口:“我知道。”
谭峥泓非常高兴,又问:“你能帮我打听一下,他葬在哪里吗?”
桑景云满脑袋疑问。
这是她虚构出来的人!
第44章 读者
桑景云面对谭峥泓单纯的目光, 无奈开口:“我是通过《新小说报》知道他的。《大头菜的一生》是一部短篇小说,大头菜应该是杜撰出来的人。”
“他是杜撰出来的?实际上没有这个人?”谭峥泓觉得不可思议。
桑景云突然就想到了曾经的自己,以前她也以为闰土是真实存在的, 然而并不是。
当然闰土有原型,就像她想写大头菜的时候, 参考了上海诸多小乞丐的经历。
桑景云看向江来等人:“就算大头菜不存在,这些小乞丐是真实存在的。”
确实如此。谭峥泓看向那些乞丐, 然后发现搬柴火的乞丐,比之前围着他的, 多了两个。
谭峥泓对桑景云道:“这两个孩子, 我曾见过的。”
这话像极了贾宝玉初见黛玉时说的话, 桑景云问:“当时你给钱了?”
谭峥泓道:“一个给了钱和肉包子,一个只给了个馒头。”
这两个孩子, 一个是他最初遇上的小乞丐之一, 他给了肉包子外,还给了几个铜元。
另一个, 是后来和其他人一起围着他讨饭的, 当时他买空了一家包子铺, 分给他一个馒头。
桑景云道:“怪不得他们围着你不放。”
谭峥泓闻言,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桑景云在听谭峥泓提到大头菜后,便知道谭峥泓是自己的读者。
她很好奇谭峥泓对自己写的小说的看法,就问了几句。
然后, 她就听到了来自谭峥泓的, 滔滔不绝地夸奖:“云景先生是一个伟大的作家!我非常喜欢他写的《双面魔君》, 这是我此生看过的,最好看的小说!我现在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他写的小说……”
谭峥泓的北京话说得并不好。
但因为他时常在张先生面前夸奖《双面魔君》这部小说, 这些话说得特别顺。
桑景云还能通过他的言语、表情和神态,感受到他对云景深深的崇拜。
桑景云对他好感大增。
对自己夸夸夸的读者,谁不喜欢呢?
谭峥泓夸完,问桑景云:“你呢?你喜欢云景先生的小说吗?”
“当然喜欢,他的小说,我看过不止一遍。”桑景云道。
谭峥泓当即问:“你最喜欢哪一段?”
桑景云便把自己觉得写得最满意的地方说出来。
那都是她带着强烈的情绪写的。
谭峥泓更加激动:“我也觉得这些地方,非常好看!很打动人!不过最打动人的,还是《大头菜的一生》,看完,我哭了许久。”
桑景云听完有些惊讶地看了谭峥泓一眼。
这个小少爷说话是真的直白并且朴实无华,此时别的男人,就算真的看哭了,也不会跟人说。
“我来这里,是想给大头菜修坟。知道他是虚构的人,我挺高兴的,但看到这些孩子,又觉得难受,”谭峥泓看着江来等人叹气,“我还遇到了两个患有血吸虫病的孩子,他们真的很可怜。”
桑景云听到“血吸虫病”四个字,心里一惊。
长江流域水网密布,为血吸虫的传播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一直都有血吸虫病传播。
桑景云上辈子,就听自己奶奶,讲过五六十年代,他们到处灭钉螺的事情,还让他们这些孩子,见到钉螺就弄死。
她这人好奇心旺盛,后来就专门查了一下相关资料,这才知道,建国时,我们国家血吸虫感染者的总数多达千万。
民国时期,因为血吸虫病,还出现了灭村乃至灭镇的情况,一些乡镇,感染人数高达百分之九十。
这也就算了,此时的人根本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感染上血吸虫病的。
如今西医尚未发展起来,没有抗生素,没有各种医疗器材,药物也非常少,对很多病症,都无能为力,也不知道病因。
她之前了解了一下,发现如今西医使用的退烧药,就只有阿司匹林,这种药只能进口,价格非常昂贵,还不一定能买到。
这个年代,医疗条件太差了。
桑景云道:“江浙一带乃至上海郊区,一直都有血吸虫病存在,偶尔还会爆发,江西、安徽、湖南等地也很严重,这种病,暂时没有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