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那问题来了:“与竹简相比较,这纸张会不会很难制作?”
  房玄龄觉得这个问题口头上回答有些废人,直接把一开始就准备好的图片拿出来道:“比起竹简的制作,纸的制作简单点。”
  他拿出一张长长的纸展开,向众人展示何为造纸术。
  大幅的画面把造纸术的流程展示的淋漓尽致。
  众人看到了匠人把一大堆的竹子浸泡在水中再一起处理成水状,到最后筛出纸张。
  看到那一张张的纸张被筛出晾晒,众人只觉得自己的心在砰砰乱跳,因为他们发现能够大批量造纸。
  廉价。
  批量。
  那代表只要时间紧凑点,他们一年就可以造出许多许多的纸!
  房玄龄道:“纸张非常适合教化百姓。”
  “秦用法严苛的同时崇尚愚民、弱民。百姓无知,不知法度,只余惶恐。”
  “或许可以请法家深入地方与百姓交流,察百姓为何犯法,是否不知法?之后创造出一份能让百姓
  理解的秦法,以廉价造纸术所造之纸,与活字印刷之术进行印刷。”
  “做到百姓每户一本。”
  说着,房玄龄刚刚让人拿过来的东西终于全部过来了。
  众人只见一个个大家伙被搬到宫殿的正中间。
  房玄龄带着众人走到一个大家伙身边,开始给众人科普什么叫做印刷术。
  于是,所有人看着这个被命名为雕版印刷术的东西懵逼了。
  纸张放置在这一个个倒模字的上面,一盖一印,一页律法就成了。
  和印章的原理很像,但是……
  “同样是人,同样使用竹简,拥有印章,我怎么就想不到这种造纸术和印刷术呢?”
  被惊到的众人,真的头晕了。
  人和人怎么就不一样呢?
  他们现在也知道为何房玄龄会说教化百姓不是梦了,当人人都有一本秦律的时候,教化自然不是梦。
  但淳于越还是有疑问,道:“大秦百姓识字者寥寥无几?法、儒等家不过千人如何教化大秦近三千万人?”
  是的,这个问题确实是问题。
  房玄龄对想解决问题的人总是会报以善意的态度的,他道:“只要请儒家贤者出山,写两三本通俗易懂的《蒙学》。”
  淳于越懵懵然,但写书这种东西还是知道的。
  哇,出书,他双眼放光。
  房玄龄接下去的话才是重点,房玄龄声音柔和,充满蛊惑道:“陛下再让五十郡每郡送来十人进行蒙学启蒙,教导半年助他们识字,之后再把他们送回原郡,他们回郡县,一人再向五十人传播蒙学……”
  桃李满天下?
  天下开蒙祖师?
  淳于越脑袋真蒙了,他不由自主接话道:“不过两年几乎天下之人皆启蒙?”
  房玄龄觉得虽然不太可能天下人皆启蒙,但其实也差不多。
  他点头道:“对。”
  若只启蒙,差不多了。
  这哪里仅仅是淳于越听得飘飘然,他身后的儒家人更是觉得气血上涌,他们喃喃:“天下皆是儒家人?”这这这,这是可以实现的梦吗?
  “啪!”
  嘻嘻傻笑的淳于越被陡然出现的农家人推了个踉跄。
  嘻嘻。:)
  不嘻嘻:(
  此刻站在房玄龄面前嘻嘻笑的是农家人。
  农家许子。
  农家许子满脸沧桑,但因为会下地干农活的缘分,身强体壮的,站在房玄龄面前直接把他挡了个满怀。
  许子脸上带着与以往不一样的笑容,不好意思道:“房贤士,不知你这个蒙学和推广可否有我农家的一份啊?”
  “啊啊啊,可否有我墨家一份!”
  墨家博士直接一个飞奔,飞到房玄龄面前想要把许子挤下去,但无奈没挤下去自己还被许子钳住命运的后脖颈。
  人被拉走,眼神仍在,墨家博士的眼神充满了期盼。
  房玄龄笑道:“想要让天下遐荒之地百姓知陛下圣明政令,看到大秦君臣志在忧人,锐精为政的勤奋姿态,只有儒家自然不能达成这个目的。”
  他向臣子们介绍其他新拿上来的大家伙。
  “如我之前所说,左相还说了陛下对百姓行动不足之过。”
  “粮食不足,那陛下就当长期休养生息,轻摇赋税,不夺农时。”
  上首的李世民早就看过这些东西了,故而他还耐得住,在上面等待臣子们看完东西。
  听到自家亲亲臣子提到点子上了,他连忙点头应是:“对,国以民为本,民以农为天,确实得注重‘农’。”
  农家许子满意了,农家人也满意了,房玄龄看向许子:“故而当请许子书写能提高粮食产量的农书,传给天下百姓。”
  许子眼中满满的都是兴奋,拍着胸脯保证道:“自然没问题!”
  这可是宣扬他们农家的机会,自然要好好把握!
  房玄龄没有漏下被李世民漏掉的墨家人,对他们道:“墨家自然不会遗漏,没有墨家那就是闭关自守,自断手足。”
  不提笑得见牙不见眼的墨家博士,开怀的许子拉着房玄龄走到另一个大家伙面前:“房贤士,你能给我们介绍下这些是什么吗?”
  “是不是就是让百姓免于担水,能昼夜不休,照顾百亩无忧的水排、牛排、筒车,耕地便捷之曲辕犁?”
  墨家人从旁边探出头:“那个红红的砖头是不是就是廉价且仅六天可成的红砖。”
  房玄龄和人开始介绍这些东西的作用。
  听到这些砖头和青砖的差距众人不淡定了。
  墨家人呆滞:“青砖烧制至少要两三个月甚至一年,而且产量极低。这个红砖竟然只需要烧制六天,加上开采泥土也就两个月流程,而且能和纸一样大批量产出???”
  到那时到那时……
  房玄龄这拿出来的东西真是惊呆了众人了。
  蒙恬目瞪口呆:“你好厉害。”
  淳于越喃喃自语:“这就是……陛下想要的回答方式吗?”
  房玄龄淡然一笑:“我现如今拿出来之物,纸是一姓蔡的贤者所改造;印刷术是匠人研造的;筒车、曲辕犁、水排等物也不是我所做。”
  他看向农家人的方向温和道:“此物皆是经验丰富的农家人所做。”
  “这些东西皆为我游行中看到的,我只不过是个把这些物品拿到朝堂上的人而已。”
  他看向李世民道:“若陛下往后能够给发明出能利国利民之物的匠人们些许奖励,相信这些东西的出现会更加频繁。”
  农墨两家人的视线随之看向李世民,
  等看到李世民赞同的颔首时,他们有种自己终究要翻身把歌唱愉快感。
  房玄龄的东西展示完了,但给众人的震撼却久久无法离去。
  就当众人都以为这位给他们带来巨大惊喜的房贤士已经说完,他们已经在思考论功行赏当给这位拿出造纸术、雕版印刷术、筒车、曲辕犁、红砖法的贤士什么官职和奖励时。
  房玄龄却在心中打了个草稿。
  其实不仅仅魏征想要有话要说,他也有一件事情想说说。
  毕竟他可能这一辈子可没几次有想这种冲动。
  想他上辈子唯有一次上谏,那就是在临死前说了个劝他家陛下不要去攻打高句丽的谏言。
  想到前几日遇见陛下时的情景,房玄龄就害怕。
  他珍之爱之的陛下次绝对不能再遇见这种事情!
  于是,本以为可以顺利进行下一步封赏步骤的李世民就听见他家房玄龄又开口了,道:“但最后,臣却有一事想要上谏。”
  嗯?
  李世民:“什么?”
  风太大,他好像听差了,他家玄龄说的是上谏?
  那个与他君臣一生,都没几次上谏的玄龄竟然说要上谏?
  李世民突然有种不妙的预感。
  他的玄龄不会被魏征给带歪了吧!
  第27章 开门,田家给二凤做心腹来了田家:二……
  在众人的瞩目中,房玄龄说出自己的谏言:“陛下本该高居深视,事惟清静,心无嗜欲,但昨日却只带尉迟将军和章邯将军出门,置近卫于数百米之外。”
  房玄龄的话让在场大臣倒吸一口凉气。
  “嘶!”
  昨日陛下遇刺的情况众人或多或少有听到,但听到的版本无一例外是那些贼人很快就被斩杀了,没想到这很‘很快’是指数百米?
  再晚来一点点就去收尸体碎片把!
  房玄龄最后道:“陛下您无虑不虞之变和不测之险。”
  “故而臣奏陛下立危墙之过!”
  房玄龄在大秦的第一道谏言获得几乎所有人的认同。
  “对对对对!房贤士说得对!”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更何况是掌一国的万金之躯!”
  “陛下您下次可千万不要再如此行事了!”
  听到耳边赞叹玄龄之声和批驳自己之声四起,坐在上首的李世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