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接着!”孙家汉子将烤好的麂肉麻利切下,分成块状给大家,“山里的规矩,见者有份。”
火光映着众人脸上的泪痕。
跟着崔家一齐逃难的还有盐商,盐商的老当家饿得皮包骨,啃着香喷喷的烤肉,突然流着泪摘下翡翠扳指,颤巍巍递过去:“等出了山,老夫盐井里的卤水,必当......”
“留着你的卤水吧。”孙家汉子把麂腿塞进他手里,“先把腿肚子上的膘养回来,别让熊瞎子当干柴叼了去。”
第90章 “这才是真正的太平。”……
崔家车队就这么在山洞中安稳了下来,过了好些天安生日子。
一下子从先前担惊受怕的逃难日子,到如今山林静谧隐居,所有人紧绷的神经在慢慢舒缓。
起码能睡个好觉,不用提心吊胆了。
永和城内。
稻香村人聚在一起。李村长征集大伙的意见,最终都同意崔家的车队进永和城。
李村长举着锣鼓道:“城后还有一片没有闲置的房屋,收拾收拾也能住人,先让崔家人住在那,周边就是田地,进出也方便。”
城内的妇人听说崔家人要来,打听之下才知道这崔家不仅是世家大族,还是行善积德之家,队伍中必定还有许多女眷跟随,到时候必定会有许多可以交识的伴子。
且那些大家闺秀的技艺精湛,也能互相探讨。
想到这,妇人们纷纷去城后的屋子收拾去了,个个脸上都是期待的笑。
赵铁匠和李木匠也没闲着,想着崔家一大家子要来,定然需要许多物件。立即回到各自的铺子内开始叮叮当当地开始准备。
永和城一时间全都忙碌起来。
*
这几天潮湿,山洞顶端的水珠滴落而下,滴滴答答。
山洞内,崔家人已经收拾好了物件,今日就随稻香村来接应的汉子启程。
崔家车队跟着宋大郎钻出山缝。晨雾被利剑般的阳光劈开,露出前方弯弯绕绕的山林。
不知跟着稻香村几个汉子走了多久,爬过多少个山栈,攀过多少个岩壁,终于重新回到了平地上。
不得不说,就算是放出消息说这深山之中有一座城池,也难以有人难找到。
这座城池实在是藏得太深,位置太过隐密了。一行人都累得够呛,随行的几个丫鬟婆子腿肚子直打抖,也没人说停喊累,跟着一同往前去。
“还有最后一个坡,马上就到了,大伙再坚持坚持。”宋大郎抬头看着前方高耸的山坡,擦着汗说道,“上面就是平地,路也好走。”
一行人一鼓作气,终于爬了上去,触及平地。就望见了永生难忘的景象。
“这,老天爷啊......”
老账房踉跄着扶住石壁,远处山坳里,青灰色城墙像条盘踞的苍龙。箭楼飞檐挑起薄云。
巨大河流如银龙坠入深潭,水雾间横亘着天然石桥,桥头歪脖松上钉满箭矢。宋大郎吹响骨哨,对岸密林里突然竖起三十面藤牌,寒光凛凛的床弩对准来路。
他连忙举手示意,“是我们!”
“收弩!”李村长的铜锣震落松针。
崔家人这才发现所谓的“桥”竟是三根浸油麻绳,底下湍流不止。
眼前城墙高大巍峨,垛口野葡萄垂落如璎珞,护城河里游着肥硕的银鱼。更令人骇然的是城门,巨大的铁桦木包着青铜钉,门轴处流淌着滚烫松脂。
“开城门——”
朱漆大门“吱呀”转动的刹那,崔夫人的帕子飘落泥地。暮色中的永和城仿佛被晚霞浸泡过。
只见城墙裂缝里探出的野藤,忽听得一声清越鹤唳。十七八只丹顶鹤掠过护城河,雪白羽翼扫过正在耙田的汉子头顶。
“到了。”宋大郎解下腰间驱兽粉抛向空中,白色粉末惊散林间窥视的狼群。城墙垛口突然冒出几十个脑袋,孩童们挥着柳枝齐声欢呼:“崔家姨姨婶婶们要进城啦!”
崔家车队的人都新奇地看着这几个钻出来的小娃,个个白胖滚圆,看着就喜人无比。
这绝不是生长在乱世之中的孩童能有的样子。
再看到青石板缝钻出嫩黄蒲公英,穿补丁衣裳的妇人扛着新割的蜂蜜走过,某个窗棂突然泼出金灿灿的黍米酒,惊得货郎腰间的铜铃铛叮咚乱响。
稻香村人笑意盈盈站在门后,见崔家车队的人都惊在原地,眉眼之中全是惊骇。李村长最先开口,满脸笑意说:“大家都先进城来吧,这些天累着了,也好歇歇脚。”
“这是......”盐商少东家眼睫颤动。
他看见晒谷场边耧车上刻的歪诗,看见城墙裂缝里探出的野蔷薇,更看见每个来往的稻香村人眼里都汪着两潭活水,那是崔家人颠沛半生未曾见过的安稳笑意。
可见每个人对这里的生活都十分满足。
将人都迎进城来,城门再一次缓慢闭合。
李村长道:“长途跋涉,大家都累了,城后已经收拾出几间屋子,先去休息休息,有何事尽管说便好,不要客气。”
崔家人愣愣地随着稻香村人来到永和城后,在路过那一垄垄新垦的田地时,翠绿的秧苗随风摆动,不知名的小花开满遍地。
一切都美好得不像话。
在崔家人眼里,这些仿佛都来自于另一个世界,与衣着褴褛,逃难而来的他们格格不入。
“崔夫人这边请。”谢老夫人的鸠杖点过新铺的雨花石小径,十几户人家推开雕花木窗,窗台上晒的柿饼滴着蜜。
“东厢房给您备了艾草枕,西跨院的灶台今早刚糊了新泥,准备仓促,还有许多物件尚没有备齐,有需要的话直说便好。”
崔老夫人满脸的泪,感激道:“怎么会,能得收留就已经是我们不敢想的事,没想到竟还有这样好的屋子来住,真是......这天大的感激不知该怎么说了。”
孙家汉子摸着脑袋笑,“不过是费些力气的事,俺们力气都大,不觉得有啥。”
崔家人听
这接地气的话,瞬间被感动得两眼泪汪汪,心中又是感动又是宽慰。
崔老爷子满脸感激,当场就要行大礼,被稻香村人给拦了下来。
“哎哎,这可使不得,崔家是远近闻名的仁善之家,救过的命数不胜数,是当今的菩萨在世,我们只不过是运气好了点,先找到这一处荒城,尚能在乱世中活命。”
“如今咱们不过是一起抱团了而已,日后还要互相照料啊。”
崔家人听到这话,心中更为感激。
崔老夫人连声道:“我崔家定不会忘今日之恩。”
崔家人就这么在永和城住了下来。
*
安顿好之后,崔三小姐顶不住好奇,刚踏上主街时,就被热闹的市井气息扑了个满怀。
街角还有几个稚气的孩子在玩藤球,时不时笑嚷嚷的,闹做一团,增添了不少热闹气息。
孩童稚气对话惊飞梁间春燕,崔三小姐弯腰拾起滚落脚边的藤球。突然一个穿红肚兜的奶娃娃摇摇晃晃扑来,沾满口水的乳牙咬住她袖口流苏,抬起眼亮晶晶道:“姐姐香香......”
“使不得!”小奶娃的娘亲吓得脸色煞白,就要上前来拉着奶娃子。
崔三小姐笑着抱起小娃,起了逗弄的心思,“姐姐还有更好的,想不想玩呀?”
小奶娃听到这话,眼睛更亮了,“要,要。”
崔三小姐笑了,从袖口里掏出一只针线缝补的小熊玩偶,巴掌大,精致小巧,“喜不喜欢。”
“喜欢!”
崔三小姐将小熊玩偶给了小娃,看小娃那开心的笑,她有些恍惚,自从举家逃难以来,她都多久没见过这样明媚的笑了。
小奶娃的母亲连声对她道谢。
......
日头攀上箭楼时,二十口陶瓮在城主府前咕嘟冒泡。李大娘搅动着麦芽糖浆,琥珀色的甜香勾得经过的崔家小厮直咽口水。
她笑着舀起半勺:“尝尝?”
“使不得使不得!”小厮连连摆手,肚子却发出响亮的肠鸣。
小厮笃地红了脸,逃难路上的粮食有多贵重他是知道的,米饭都是稀罕之物,更别说这更加珍贵的糖。
李大娘直接掰开他的手掌,晶莹的糖浆拉出细长香甜的丝,缠绕在一根干净的木棍上,递过去:“咱们稻香村的规矩,新来的要甜嘴三日,去晦气!”
小厮看着手中的麦芽糖,红了眼眶,千言万语只能化作两句:“多谢!多谢!”
崔老爷子也闲不住得出门了。他望着街道下嬉闹的垂髫小儿,那些在逃难路上饿得啃树皮的孩子,此刻正举着竹筒接木匠铺飞溅的木屑玩。
“崔某蹉跎半生,竟不知太平二字要这样写。”
他颤巍巍抚过晒谷场边的耧车,木辕上还留着孙家汉子刻的歪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一旁的崔管家也满脸的感慨,“老爷,这战乱之中还有这样一处世外桃源,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