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宋大郎气得下牛车来,对着看热闹的众人道:“明明是她故意撞上来的,现在却倚老卖老来讹人!大家伙可都看到了,就请帮我做个凭证,我现在就去报官!”
  说着就要往署礼房走去。
  如今科考报名的重要环节,署礼房中有许多前来监考的大官,每人都带了不少官差,将署礼房围得跟铁桶似的。
  这个时候要是敢在门口闹事,少不了要挨十几大板。
  老妇人以不给钱就去大闹考场的缘由讹了不少银子,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不怕事的人,狠狠瞪了宋大郎几眼,胡乱从地面上抓起香囊,匆匆离开此地。
  此时宋三郎几人也报完名一同出来,看到宋大郎怒气未消,仔细询问了经过,眼尖看到老妇人落荒而逃,连声让宋大郎消气,这才平息下来。
  宋大郎道:“没事,我本也不想在这种时候去打搅官差大人们,不过是吓吓那老妇罢了。”
  气氛缓和,几个学子报完名,都有些意兴阑珊,商量着要去吃一顿酒去,庆祝庆祝。
  宋三郎婉言相拒,拱手抱歉:“还有两个月就要考试,心中觉得不甚踏实,还是回家继续复习好,这酒我就不吃了,各位兄台尽兴。”
  林安揽住宋三郎的肩膀,拍着他打趣道,“你小子整日当个书呆子,世界上哪还有你不会的东西,听哥的,吃一顿酒放松放松。”
  这话让几人皆是一笑。
  宋三郎犹豫,看向宋大郎。
  宋大郎连声说:“三弟想去便去吧,一场饭食而已,大哥今日无事,有的是时间。”
  宋三郎也开怀,索性也放纵一回:“那便去!”
  几人去了最近的一家小饭馆,林安大手一挥点了一一盘接一盘的菜,几个学子凑在一起,畅谈甚欢。
  当谈到兴宁书院,五人凑巧都已被兴宁书院给录取,大声谈笑着,约定好过些时日一同前去报道。
  免不了聊到文章,几人趁着酒意,交流各自对文章的感悟,越发交谈深入,几人就越觉得对方人为品行样样都好,都有意深交。
  最后谈到今年的科考,林安道:“我打听过了,今年的主考官是一位大学士,乃欧阳文先生也。”
  “欧阳文先生!”其他四个学子皆是惊讶,“听说欧阳先生文章观
  点犀利,剑走刀锋,且个人思想新颖,最重要的是,他不会全然只推崇圣上的意思判卷。”
  名为‘齐理’的一名学子犹豫片刻,也开口:“若是如此,今年的策论可就不能光是猜测圣上的意思而答卷了,多突出个人观点,或许更能得欧阳先生青睐。”
  另一名为‘杨喻’的学子点头赞同:
  “当今朝堂上的几位侍郎大人都是当年欧阳先生主考时高中的,那几位大人治民观点新颖,听说朝堂为此还分了新旧两派,时常因为各自观点不同而闹起来。”
  “而新派的大人们在民间也颇得赞誉。”
  几人点头,大致了解欧阳文的喜好之后,也都坐不住了,提议要去书肆看看有没有最新的欧阳先生的策论著作,好买来研究一番。
  大顺朝重视科举,相应的关于科举的一系列衍生行业也十分发达。
  每到科考的日子,朝廷公布各地的主考官后,各地书肆就会想尽办法搜罗主考官曾经做过的文章与策论,还有往年得他们青眼而推荐的文章,将其装订成册出售,供不应求。
  几人来到书肆时依旧人满为患,掌柜高声大喊:“最新的欧阳文先生集已经在装订中了,大家莫要拥挤!”
  人群一听掌柜这话,恼怒开口:“我昨日来问的时候也在装订,到底什么时候能好!”
  “对啊对啊,什么时候能好!”
  掌柜汗颜,“诸位莫急,若是有新上架的著集,还能不拿出来?要不这样,各位留下名讳和地址,若是有货了,第一时间派人送去。”
  众位学子一听这话,嚷嚷片刻,纷纷上前写下各自的地址与所需的数量,这才渐渐散去。
  宋三郎等人也上前将所需的数量记下,为了方便,林安自告奋勇,地址都填了平安医馆。
  几人各自寒暄了好一阵,这才各自离去。
  无人注意到,角落里,一个怨毒的眼睛紧紧盯着宋大郎驾着牛车离开的背影,狠狠往地上‘呸’了一声。
  “敢砸老娘的摊子……”
  第52章 初到小镇,馄饨摊开张……
  牛车一路驶着,回到家中已经下午。
  初春的阳光清澈。
  林老婆子三个女人搬出一张大桌子放到院子里,手下不停捣腾馄饨的吃食用料,时不时说说笑笑,院子中宽敞,光线也足。
  宋老汉和宋二郎则扛着锄头去田地里看庄稼长势去了。
  宋大郎将牛车牵回后院,路过大桌,瞧见上面一盆盆的各种东西,不由好奇:“这盆绿色的东西是什么?”
  手指移动,“还有红色的,紫色的…”
  他挠挠头,从未见过做馄饨还有这么多讲究。
  柳雪梅揉着面皮,连声道:“这是用来染色的菜汁,将面皮做好后,浸在里面一段时间,面皮就能染上色。”
  “这样就能有好几个颜色的馄饨,好看也新鲜。”
  宋大郎‘嚯’了一声,凑往前仔细看了看,赞叹道:“给馄饨皮染色这主意是头一份的,到时候别人就算想要仿制,也不一定能想到。”
  柳雪梅笑着,手下动作不停,“大哥若是无事,就帮忙剁肉去吧。”
  宋大郎点头,“奔波了一日,冲个澡后换身干净衣裳就去。”
  朱秀儿瞥他一眼,略带嗔怪:“新收回来的衣服都在柜子里,说了多少次了不能乱扔,就是不听,到处乱糟糟的…”
  宋大郎往澡房去,“知道啦,下次一定放到柜子里。”
  朱秀儿瞪他一眼,嘴角忍不住上扬,手下忙活的动作不停。
  林老婆子和柳雪梅相视一笑,没有出声打搅。
  柳雪梅心中艳羡,她和宋二郎的相处从未这样和睦轻松过。
  不过她也看开了,自己过得舒心才最重要。
  柳雪梅擦掉额头上的汗,将面皮越翰越薄,直到拿起来能透过面皮瞧见对面的东西,这才满意放下,将面皮一张张裁好,叠放在一块。
  朱秀儿负责将先前做好的面皮染上颜色,林老婆子则将各种馅料按照比例混合好,都先准备起来。
  宋三郎也想下手,林老婆子笑着让他回屋继续复习去。就他那书呆子的样,都担心弄到一半,突然灵感来了,就要急吼吼回屋提笔写文章。
  吃饭的时候也常是这样,一家人都习惯了宋三郎拍着脑袋就要找笔将灵感记下的操作。
  宋三郎看着确实没有需要自己的地方,这才回了屋,继续温习两个月后的府试。
  宋大郎冲好澡,索性也将剁肉的砧板拿到院子中来,大砍刀笃笃笃剁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西下。
  终于将所需的东西都准备好了,林老婆子站起身来抻了抻腰。
  忽然觉得几个娃子开学后,家中安静无比,对着宋大郎道:“大郎,时辰也差不多了,你小妹几个也该下学了,等会去将娃子们接回来。”
  宋大郎停手,将已经剁好了一整盆肉馅端到大桌上,擦着汗应声:“这会就去。”
  各自收拾好之后,柳雪梅清点所需的东西,确保都齐全了,这才安心拿来几个大篮子,将馅料面皮之类的都吊到井里去冰着。
  刚擦着手回到堂屋,就见宋老汉和宋二郎都扛着锄头回来了,两人脸上都挂着笑,宋二郎还拿着一个网兜子。
  柳雪梅迎上去,才发现网兜子里全是活蹦乱跳的鱼,惊讶问:“去哪抓到这么多河鲜?”
  宋二郎笑,“你不是总念叨着馅料种类少吗,这不,听到娃子们说河鲜剁碎包馄饨也好吃,今天路过清谷河便抓了一些。”
  柳雪梅将满兜子的河鲜拎过来,感受到沉甸甸的重量,脸上的笑容更大了,连声道:“先帮我将河鲜整理后剁碎,拌肉之后做成新馅,就叫‘鱼丸鲜肉馅’。”
  宋二郎点头,拎着河鲜就下去了。
  宋老汉将锄头往院墙一靠,眯着眼看天色,“太阳都快要下山了,大郎和三郎怎么还没回来。”
  林老婆子正张罗着做晚食,笑着回他:“早就回来了,三郎就在在屋子里呢,大郎去接孩子们了。”
  宋老汉了然,将一兜子野果放到一边,就去冲澡,“这都是我带回来给囡囡的。”
  林老婆子闻声扑哧一笑,“你个老小孩,家里谁会惦记着你那些野果,放那吧。”
  宋老汉笑容满脸,看着漫天的晚霞,浓浓的,将半边天都染成火红的赤色,整个小院都融暖无比。
  习惯了娃子们吵嚷的嬉闹声,这会不在家,总觉得过于安静。
  一阵车轱辘的声音由远及近,孩童的笑声也越来越清晰,宋老汉赶忙将那袋小野果子揽在怀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