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想到这一场大霜灾,村里人又是长吁短叹了好一阵,感念李村长提早就已经敲钟提醒过,要尽早备粮食。
  大部分村里人都听进去了村长的话,提早就去镇子上买粮回来囤着了。
  霜灾没有预兆地突然袭来,天寒地冻,寒风猛刮,因着家里有粮食,也过了好长一阵安心日子。
  就是屋子不牢固,被迫来村舍里住。
  但是看着大家伙都好好的,村里人也都安心,心中更加感激李村长,默默决定今后只要是李村长说的话,一定紧紧跟从。
  *
  李大娘向村里人征集食盒,不一会便收到了几个。都是平日去地里干活的时候用来带饭的食盒,都较为简陋。
  李大娘笑呵呵拿过,将还热着的鱼肉和鱼汤小心放进里头,对着几个汉子道:“就麻烦你们再跑一趟,分别送去村长家还有赠粮的几家。”
  “咱们村舍里得了好吃食,可不能就这样藏着掖着,再怎么说那几家人也算是救了咱们一条命,尽些绵薄的感谢也好。”
  几个汉子纷纷答应下来,心中都清楚赠粮的是哪几家的人。
  稻香村的人家不算多,当年为了省出更多的地方来种地,屋子建得也算密集。当初雪灾,很容易就看出是哪几家躲过一劫,当时真是羡慕不已。
  汉子们各自穿着厚厚的衣衫出门了,每人手中都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竿子,方便探路。
  *
  宋家也做好了满满一桌丰盛的饭食,热气氤氲,衬着满桌的饭菜更加美味。
  宋明玉几个小娃早就被吸引在饭桌前,目不转睛盯着从厨房中端出来一盘盘香气弥漫的美味,口水直流。
  这些日子里,柳雪梅闲得慌,看着朱秀儿还有个针线活可以解闷,还读书识字,时不时陪着娃子一起读书,自个只能在火堆旁扒拉烤芋头,愈发也想要找一件事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想到灶上的手艺,一家人每日都会夸赞自己手艺好,柳雪梅心里高兴,索性也不烤火了,早上起床之后就兴致勃勃往厨房里去,根据家里每个人的需求做早食。
  早食吃完,和林老婆子几个聊会天,就迫不及待往厨房去,早早就开始准备起午食来。
  柳雪梅是个粗心的,但在吃食方面却细心无比。当初采山货的时候存了不少菜干和野果干,都收在了地窖里。
  拿水一泡发,仔细琢磨里头的味道,光是用这些零零碎碎的玩意儿,柳雪梅就琢磨出了不少新吃法。
  比如一些带有颜色的菜干,锤成粉末之后拿热水烫开,就能得到绿色的汤汁点缀菜品,或浓或淡都能自个调。
  不仅如此,还琢磨出了许多糕点,只需要一袋面粉,一些芸苔油和鸡蛋白糖之类的辅佐,再让几个娃子画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图案,照着图案做,次数多了,也能掌握糕点最合适的火候和熟度,越做越好吃。
  口味馅料都能够根据需求调出来,孩子们一看到柳雪梅要做糕点,都等不及要去厨房外候着。
  一家人便会拿此打趣发笑。
  这一手做菜的手艺愈发炉火纯青,宋家人脸上都明显能够看见肉了。
  就连时常熬夜苦练文章的宋三郎也都日日神清气爽,下笔有神。
  “最后一盘啦,准备开饭!”
  柳雪梅看着四个毛茸茸的小脑袋乖乖凑在饭桌前,口水都要流出来的馋猫样,忍不住笑出声,心中成就感满满,“先去洗手,洗手才能上桌。”
  “吃饭噜~”
  娃子们纷纷跑到一旁洗手。
  盆子放的地方离火炉近,水时常都是保持温热的,若是水脏了,也方便,往院子里一泼,再舀一盆雪回来即可。
  林老婆子笑着看几个娃子,先帮孩子们将饭盛好,照例夸了柳雪梅一句:“今日的饭做得香,手艺更好了。”
  朱秀儿也笑道:“是呢,我看这些小猫小兔儿糕点更加栩栩如生了,雪梅手真巧。”
  柳雪梅连声摆手:“哪有,不过是熟能生巧罢了。”
  “也别等着了,喜欢吃啥就说一声,我明儿还做!”
  柳雪梅面上不显,心中高兴无比,花了好长时间做好的东西得到夸赞,原来是这样幸福的一件事。
  也愈发感谢老天爷,让她遇到了宋家这样好的人家,生活安稳幸福,让人甘愿沉醉其中。
  柳雪梅浅笑,对着几个娃子道:“我在小动物糕点里偷偷藏了一枚铜钱,谁先吃到铜钱,就是谁的。”
  “听说吃到铜钱的来年会运气超级好哦。”
  宋知江三个小子听到这话,筷子争抢着伸向糕点的盘子。
  宋知江闪着亮晶晶的眼睛道:“我要成为运气最好的人,这样背书就能记住啦,就不会被孙夫子打手板啦。”
  宋知云一听这话,着急得站起来拿糕点,“我也要将书本全部记住,我要成为最幸运的人!”
  宋知文不甘落后:“我也要我也要!”
  一家人笑起来,林老婆子连声开口:“不能浪费,要吃完才能夹下一个。”
  娃子们点着头,再加上糕点本就好吃,更是快速吃完一个又一个。
  “哎哟!”宋知江嘴里一硌,心中大喜,连忙放下筷子往嘴里掏去,得出一枚崭新的铜板,又蹦又跳喊着:“我吃到铜钱啦!”
  宋知云等人嘴一撅,眼里全是羡慕,“不行,江哥儿,你得把运气给我们分一点,不能一个人独占了!”
  宋知江宝贝似的将铜板揣在怀中,听到这话,仔细思考了片刻,来到宋三郎身边,顶着诧异的目光,将铜板塞到宋三郎怀里。
  “三叔,明年你就要去考试啦,三叔一定会运气好好,考上秀才的!”
  “爷爷答应我们,等三叔金榜题名,就带我们一起去大酒楼里面吃酒!”
  宋三郎一听这话,心中高兴,又欣慰摸了摸宋知江的小脑袋,笑道:“那三叔就收下这枚铜钱咯。”
  “三叔多努力些,让江哥儿早日去大酒楼吃酒,好不好。”
  “好!”
  宋大郎也笑着道:“臭小子,只惦记着那两口吃的。”
  宋知江骄傲:“是三叔考上秀才之后的庆功宴,当然要去大酒楼好好吃一顿啦~对不对嘛爷爷。”
  “对,对!”宋老汉笑呵呵的,连声道。
  一家人都笑起来。
  一顿饭食吃得畅快,再加上今日小年,屋子里里外外都打扫了一遍,整齐干净,还贴上了明艳艳的对联。
  饭后,宋老汉和宋大郎宋二郎闲来无事,索性来找两根竹子来做灯笼。
  几个孩子看着柔软的竹条渐渐编织成一个大圆灯笼的模样,心中好奇,叽叽喳喳围着道:
  “爷爷,灯笼原来是这样做的呀,这是什么形状呢?”
  “这……算是个圆吧。”
  宋知云疑惑:“可是孙夫子和我们说过,圆形是像球那样的,但这是略扁的。”
  宋大郎回他:“那也是一个和圆差不多的形状。”
  “哦…那这个和圆差不多的形状,叫什么呢?”
  “呃…”
  宋二郎快速用竹编做成了一个简略的小兔子,塞到几人手中:“一边玩去。”
  几个娃子很快又被竹编兔子吸引了目光,个个神色新奇,抱着竹兔子蹦跳着:“还要还要,还喜欢小猫的!小狗的!还要大灰狼哒!”
  宋二郎面色一囧,宋大郎哈哈大笑,调侃着道:“别折磨你们二叔了,当年学竹编的时候,折坏了不少竹子,却总也学不会,还差点……”
  “大哥!”宋二郎面色窘迫,拿起几根竹条继续编,“那都多少年前的旧事了,也就只有你还记得这么清楚。”
  说着,不忘又拿起几条竹编塞在宋大郎手中,嘴唇一勾对着娃子们道:
  “我记得那时候大哥竹编手艺最好,任何东西只要经过大哥的手都能栩栩如生,还知道编大房子呢!”
  “大房子!”三个小子齐声:“要大房子,爹爹/大伯给我们编嘛。”
  宋大郎一头黑线:“我哪里学过竹编,不过是看过你们爷爷会编一些,也勉强会一些罢了,要说还是…”
  “哎!爹!你跑什么!”
  宋大郎看着宋老汉远去的背影,又扭过身子看向宋二郎,发现板凳上空空如也,人也不知道哪去了,“二弟!你人呢!”
  宋知江几个锲而不舍,每个人各拉着宋大郎的手臂摇摇晃晃:“要大房子嘛!要一个很大很大的,这样小兔子就能住进去啦。”
  宋大郎本来还愁着这大房子该如何建造,一听这话,灵光一闪。
  大房子他不会,但鸡笼还是会的,反正几个小娃也想让兔子有个住处,这好办。
  这边兴致勃勃看着宋大郎编大房子,那边林老婆子统计了地窖里的粮食剩余,道:“霜灾一个月过去,咱们大概吃了三袋粮食,也就是三百多斤。”
  “送出去三袋,再加上王老爷当日送了十多袋来,地窖里的粮食估摸着还足够吃上一年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