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这一趟下来,净赚两千两百文,也就是二两多的银子。
  将专门留下的那一斤油递到徐老爷子手中。
  徐老爷子笑呵呵接过,正想要掏钱,宋大郎急忙制止,“老爷子,这是事先商量好的,我可不能再多收您的钱。”
  徐老爷子
  也没多说,满脸笑收下了。
  一群人还围在煎饼摊子附近看热闹,煎饼生意也跟着火红起来,老爷子乐得扔掉自己的草帽,当场就用宋大郎赠予的黄花油来煎饼子。
  煎出来的饼子滋味香浓,口感脆甜,老爷子的煎饼摊也跟着被围得水泄不通。
  大爷不一会就将带来的饼子卖完了,笑呵呵地与宋大郎打着招呼,“收工啦,老爷子我也要回家去了,多谢小伙子赠油,这还剩下一些,带回去做菜尝尝。”
  宋大郎笑着,帮徐老爷子摊子收拾好。
  林老婆子感受着钱袋子中沉甸甸的份量,有些不可思议,“大郎,咱们这一趟赚了二两多银子啊!”
  “怪不得前些年村西头的老王家来了县城一趟,就不愿回去了,这县城里头确实赚钱。”
  宋大郎不愿泼她冷水,挑好听的话说:“娘,这县城费用也高,方才我打听了一下,一个肉包子平日里要卖4文钱,如今灾年,更是涨到了6文钱一个了。”
  “县城里头是赚钱,但花的也多,赚的还不够花出去的呢。”
  林老婆子惊诧不已,一个包子6文钱!
  这可怎么过活?
  立即点头道:“是了,这县城哪里是人能住的地方,物价这样高,活得束手束脚,还不如咱们稻香村实在。”
  将空罐子抬到牛车上,想起油布下面盖着的山货,急忙道:“哎哟,心思都在黄花油上面了,差点将山货忘了。”
  “得赶紧将山货拿去卖了,也好买些粮食早点回去。”
  宋大郎应声,收拾好后,正要牵着牛车离开,就听到福子从背后叫他一声。
  挑着两个空桶来到宋大郎身边,没了重担压身,福子脸上的笑更喜庆了,肥胖的腰身也不再被压得被迫弯着。
  “哎,方才忙着,现在才知道你竟是来卖油的,大老远就闻到了油香。”
  宋大郎嘴角上扬:“是家里人捣腾出来的,试着煮菜吃了几天,发觉味道不错,这才想到来县城里卖上一卖罢了。”
  福子点头笑道:“我叫福子,你叫啥?”
  宋大郎伸出手,俩人握了握:“叫我宋大郎便好。”
  福子笑得憨厚:“宋家大郎,下一次你再来,这黄花油可得给我留下一斤,我还在原来的位置。”
  宋大郎应下,林老婆子笑回他:“今日若不是你带着我们母子来西市,咱们还不知道县城做买卖的规矩,一斤油而已,下次必须带来。”
  三人就这么笑着约定好了。
  走出西市大门,福子和两个官差习惯性打了招呼。福子人嘴甜,两个官差都他颇有笑脸。
  宋大郎拉过牛车,俩人去了县城最大的酒楼,醉仙楼的后院,从后门进去。
  这些天来酒楼卖山货的人不少,有专门负责采买的酒楼管事在后院守着。
  看着宋大郎带来的野山药,根根完整粗长,品相又好,管事连连称奇,又叫来掌柜,两人商量了一番,给了宋大郎最优惠的价格,一斤32文。
  而牛车上,足足有两百多斤。
  算下来就是六两零四百文钱。
  管事干脆利落,付完银两后就命人将山药给抬了进去,让宋大郎要是再有山货,第一时间送到醉仙楼。
  宋大郎也笑着,“价格公道的话自然是原意的。”
  林老婆子怀里揣着六两多银子,走出酒楼脚步还有些飘飘然,不枉他们这些天早起贪黑去挖山药,竟然赚了六两银子!
  这下家里的粮食有着落了!
  林老婆子激动道:“大郎,得赶紧回家告诉这个好消息!”
  宋大郎牵着牛车,笑着说:“娘,咱们先买粮食再回去。”
  “这几日家里孩子们都很听话,不如买几个他们中意的小玩意回去,让娃子们也高兴高兴。”
  林老婆子乐呵着,哪有不同意的,大手一挥:“买!都买!”
  *
  俩人先去了醉仙楼附近的大街,宋大郎想起儿子欢喜的那个木蛐蛐。
  驾着牛车上前,发现小摊贩还在原处,利落买下蛐蛐,又给另外两个小子各挑了其他的木头小玩意。
  看到一根样式精巧的桃木簪子,适合秀儿,宋大郎也一起拿了起来。还给宋明玉挑了一个精致小巧的小桃花手链,木雕后还刻着一个“福”字,喜庆无比。
  小摊贩也高兴,很少有这样爽快利落的客户,一番讨价还价,这些东西最终以200文钱成交了。
  宋大郎喜滋滋将买来的东西放在胸口,没忘记小孩子们出门前的叮嘱,又去买了几个胡饼。
  林老婆子笑他:“你啊,快和老头子一样了。”
  俩人继续往米粮店去,一番打听之下,得知如今一斗粮食要100文,且这方圆百里都一个价,买的人还不少。
  林老婆子听到粮价,只觉得两眼一黑。
  “知道物价都涨得快,没想到涨得这样快,一百文一斗粮食,这是成心不让人活命啊!”
  粮店伙计忙得不可开交,看见还有许多人驻足观望,喊着道:“这粮食一天一个价,明日还得继续涨!奉劝一句,要买粮的赶紧买咯。”
  有人犹豫,有人气愤:“前几天才85文一斗,如今已经涨到100文了,这…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官府还管不管了!”
  伙计冷笑:“官府?北边的霜灾就要南下了,到时候官府自顾不暇,那还有精力去管你,爱买不买,不买让开,别挡我们生意!”
  伙计这嚣张的态度引来不满,但也没几个人敢力争,纷纷在心里计较着,这粮如今适不适合买。
  “给我准备二十石粮食!”一个家丁打扮的人说道,“下午张家人会来取。”
  伙计一听这声,变脸比翻书还快,“哎哟,张家的老爷,早就给您准备好了,就等您来取了。”
  周围人一听这话,心中更为焦虑。
  一个布衣大爷擦着额头上汗,喃喃自语,“县丞张老爷都开始囤粮了,还是跟着官府比较妥当,这粮得买。”
  附近本还犹豫的人,一听到这话,也都开始动摇起来,毕竟100文一斗粮食,放在哪里都是天价。
  而且这天也丝毫没有要霜灾的迹象,很多人都存着侥幸心理。
  万一霜灾没有南下呢,到时候粮价不就自己掉下来了。
  宋大郎心里惴惴不安,没忘记出门时的打算,“娘,粮食每天价不一样,咱们多买点粮食囤着也安心些。”
  “咱们一家人整整齐齐的,还愁不能将银子赚回来?”
  林老婆子严峻点头,表示赞同。
  就算霜灾没南下,粮食也能存着慢慢吃。要是南下了,那可就是能救命的。
  卖山药所得的银钱全都买了粮食,一共买了60斗,也就是莫约720斤。
  米粮店的伙计帮忙将粮食搬到牛车上,两人驾着车离开此处。
  还有卖油的二两多银子,路过书肆,宋大郎买了些孩子启蒙的绘本,还有些笔墨。
  林老婆子则去收了些鸡毛鸭毛之类,棉花已经被炒上天了,但再怎么样也得准备些厚实毛绒做冬衣。
  七七八八算下来,刚到手的银子又花完了,林老婆子勤俭了一辈子,心中多多少少有些难受。
  但一想到家里头如今已经囤了将近三千斤粮食,还有一系列的山货,心中又安定无比。
  仔细将牛车上的粮食物品用黑色油布盖好,确保没有露出一丁点痕迹,这才放心回家去。
  牛车驶过朱雀大道,县城的大门就在眼前,宋大郎猛然瞧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挑着两个大木桶,踉跄走在小巷子中。
  宋大郎勒紧缰绳,正想和福子打声招呼,就见从角落里窜出来两个壮汉,肥头大耳,极其嚣张迈着步子冲着福子过去。
  其中一个上来就往福子的衣兜摸,将银钱口袋给抢了出来,皱眉在手里抛了抛。
  铜板碰撞声清脆作响,“死老头,今日才赚了这么点钱,还不够小爷我们两个塞牙缝的,没用的东西!”
  福子被推搡在地,俩人不解气还踹飞了木桶,在墙上刮出刺耳的声音。
  宋大郎沉着脸下牛车,“你们干什么?”
  两人回头瞥见宋大郎,吊儿郎当站直了身体,将钱袋子
  塞到自己腰间,不屑道:
  “干什么?老子是他侄儿,他赡养老子是天经地义的,来问点生活费,怎么了?”
  宋大郎捏紧拳头,“把钱还回去,不然……”
  其中一个人从腰间掏出一把匕首,在指尖转着,“不然如何?”
  福子从地上爬起来,捂着胸口艰难开口道:“宋大郎,让开,不要管他们!”
  林老婆子也赶紧上前来,将宋大郎扯到一边,摁住他的肩膀不让他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