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第172章 年代文炮灰26
  李向红等人不是第一次来国营饭店,显然遇过类似的状况,几步走到厨房门口掀开门帘朝里面看去。
  “唉,你们!”
  服务员大姐一看着急过来拦人。
  “大姐,我看排骨什么的都有,你不会是想故意让菜剩下好私吞吧?”李向红挑着眉问。
  “少来扣帽子。说吧,要吃什么?”服务员大姐没好气地说。
  “饭还有吗?”
  “真没有。剩下些配菜,可以做面。”
  “我要大排面加荷包蛋。”李向红说完看向其他人。
  刘念和赵菲都要了同款,张静静点了碗素面。
  交过粮票,张静静另付了2毛钱,其他人都要5毛。
  刘念忽地想起数月前去办结婚证时分到的票,当时潘大壮说拿票去换钱还要分她5毛,她以为5毛很少,可照今天买东西的情况看,5毛真不算少了。
  农村赚钱的途径少,光靠地里的产出几乎赚不出钱,怪不得村里人都想进厂拿工资吃商品粮。
  饭店的大厨的确没在,但服务员大姐也会做,料都是大厨提前配好的,她进去稍微加工一下就能做出像样的汤面。
  赵菲看她进去了,跟着她进了厨房。
  “谁让你进来的!”大姐瞪她。
  赵菲也不恼,朝角落一指,“大姐,卤肉怎么卖?”
  “不卖不卖。”
  “怎么就不卖?”
  “其他客人订的。”
  “新中国人人平等,怎么其他人能吃,我就不行,你是不是看不起我们无产阶级战士?”
  大姐瞟了她一眼,重申了一遍:“有人订的!”
  赵菲猜是领导订的,也没有再扣帽子,免得真惹急了大姐。
  “总不能订那么大一块?匀一点呗~”
  放在角落陶盆里的卤肉有大有小,瞧着有十来斤,赵菲不信会有人订这么多。
  “大姐,你早点卖完,晚上不还能早下班嘛~”李向红帮腔。
  大姐一想也是,面上就有点松动。
  赵菲一看有门,又塞了一颗大白兔糖过去。
  大姐拿了糖,顺势就同意了。
  “行吧。”
  赵菲又说了几句好话,才从厨房出来。
  刘念对此也没有好奇,赵菲却主动小声跟刘念解释。
  “这里的大姐人挺好的。”
  “手艺好吗?”刘念最关心这个。
  “好。”
  回答的是张静静,反正比知青院平常做的好吃。
  饭店里两排桌子共有八张,她们坐在靠外墙的第二张桌子,却像是包了整个饭店。
  从厨房里传出的食物香气唤醒了胃的反应,刘念都觉得饿了。
  刘念已经很久没吃到细白面做的面食,吃面还得和面,她懒得动手。
  她一向不爱在食物上花太多时间,在潘家吃的都是简单炖煮后的食物,配的是做好的粉条。
  看到其他三人也吃得头也不抬,她想起某一世跟好友吃饭的场景。对方总说要减肥,吃东西总是吃一两口,她也跟着学,现在想来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她那时就应该多吃几盆麻辣拌!
  “好饱。”
  赵菲喝完最后一口汤打了个饱嗝。
  “你一个女孩子,也太不讲究。”李向红打趣。
  “又没有别人看见。”
  她下地时累成狗的样子李向红她们都见过,她还有什么不能让她们知道的,同样的,她也看了她们不少窘态。
  “上次你喝粥太急呛到喷一地,我也没有嫌你。”
  李向红一听脸上微红,“不许再提这个,不然下次不帮你的忙了。”
  “是是是。”
  她们吃完说笑了一会儿才顶着大姐嫌弃的目光带上打包的食物准备走。
  刚出了餐馆的门,远远就有一队人骑着自行车过来,李向红连忙拉了走在最前头的刘念一把。
  “饿了吧,进来吃个饭。”
  “啊?”
  刘念不明所以,顺着力道被拉回国营饭店。
  里面的大姐看到她们又回来了不由皱眉,正要说什么就听到外面的自行车车铃声。
  她的话顿时憋在了喉头,人也顺势低头盯着自己手上的毛衣,愣了片刻后她把毛巾往角落一塞,抬头露出了僵硬的笑。
  “你们想吃什么?”
  她们什么也不想吃,支支吾吾了半天确定外面自行车声远了才敢探头朝外面望了一眼。
  “没事,可以走了。”李向红招呼。
  大姐也跟着松了一口气。
  刘念不禁跟着鬼鬼祟祟起来,“怎么了?”
  “刚刚是革委会的人。”李向红小声说。
  赵菲不禁害怕了起来。
  “我们快回去吧。”
  “那邮局还去吗?”
  来的路上她们就说要去邮局寄信拿包裹,总不能因为害怕就不拿了等着下次来,下次又得走一个多小时,来回就得快三小时,谁能吃得消走。
  赵菲是吃不消的,犹豫了没有半分钟她就有了答案。
  “去。你们会陪我一起去的吧?”
  “去。”
  她们会躲起来也是看到革委会的人后的应激反应,其实用不着那么怕,她们身上又没有见不得人的东西,也没有值得人图谋的东西。
  要钱没有,要人……也没有必要,她们很普通,跟村里的姑娘又没区别,可能还没有她们长的水灵。
  去邮局的路上她们虽有些战战兢兢的,但进了邮局神经就松了一半。
  家人的邮件抚平了她们内心的不安,镇上其他人的平静也在提醒她们无事发生。
  刘念并不懂她们在紧张什么,对这个时代她经历的还不够,所有了解都来自原主的记忆和以前看过的一些小说。
  但她可以学习,学习这个时代的人的生活方式,借鉴她们的情绪。
  见赵菲寄信要买邮票,倒是提醒了她可以收藏一些这个时代的邮票,听说以后会涨价。
  “我也买点备着吧。同志,有完整一版的吗?”她问。
  邮局的工作人员是个年轻的圆脸姑娘,看着挺好说话,听到有人问也不觉得麻烦,从柜子里拿了几版完整的邮票出来。
  “有的,你要哪一种?”
  刘念也不知道到时候会涨价的是哪一版,就挑了自己觉得好看的,有书法有海报还有伟人像。
  “就这三版吧。”
  “两块七毛八。”
  好便宜,她要不要再买点?而且也不是整数——刘念总觉得付钱的时候还带个分心里刺挠。
  “再买两张8分的两张3分的,你看着给吧。”
  “好。”
  圆脸姑娘帮她凑了一下,收了她三元钱。
  张静静看得贼心疼,忍不住说她:“你怎么买这么多邮票?”
  “反正要用的。”
  这话一说,张静静都不知说什么,倒是圆脸姑娘看了刘念一眼。
  她以为对方买邮票是为了集邮,镇上还是有几个喜欢集邮的人,有时会来打听有没有新版的邮票。
  “你今天不寄信吗?”李向红发现了华点。
  “不寄。”
  李向红本来想问她结婚的事有没有跟家里人说过,忽地想起刘念从知青院搬出去时说的话。
  那话太吓人了,她都不敢记,生怕哪天漏出去。
  万一那是真的,她是指刘念家里人真为刘念是煞气重的短命鬼,以前肯定对她不好,也难怪刘念连件合身的衣服都没有就下了乡,刘念不想跟他们联系也不奇怪。
  身边有一个恨不得饿死自己补贴家人的张静静,再来一个想与家人断绝关系的刘念以及一个深受家人爱护的赵菲,李向红忽觉得人生挺丰富,就是她自己有点过于平平无奇。
  平平无奇的李向红这次来邮局收到了家里人寄来的包裹,她没有拆,隔着厚实的包装捏了一下猜测是给她寄了毛线。
  “刘念,如果有毛线你要不?你得做件毛衣。”
  “真不用。我不冷。”
  “这两天是不冷,过两天下雪了就冷了。”
  “下雪我就躺床上不出门。”
  “你这人……到时候挨冻可别哭。”
  李向红说是这样说,心下已经准备回去把毛衣织好,等刘念冷得受不了了再甩她脸上。当然也不是白给,到时候让刘念拿东西来换。
  刘念是真不觉得冷。
  她们买好东西回村的路上天气已经起了变化,看似浓烈的阳光被乌云一遮像是被放进了冰箱里再发不了热,哪怕呼啸的风想帮它把风吹开些,积厚的云却岿然不动。
  “降温了,我看晚上要下雪。”
  李向红担心,缩着脖子像是连说话都打颤,怎么看都比刘念更需要加件衣服。
  “早晚得下一场,幸好我们在变天前来镇上一趟,这雪也不知下多久呢。”
  第173章 年代文炮灰27
  南方的雪不像北方一下起来能把村庄冰封,一般下到小腿深就算是暴雪,当然要是防范不足也会冻死人或者压塌房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a>|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