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其实都是受底下野心之辈怂恿,好高骛远,不知民间艰苦。
开始跟粮商勾结。
无论邓永祥怎么压制,他的亲戚都跟着出问题,要抢镇北府好的产业。
邓永祥一气之下直接晕过去。
沈宝珠独自抗下所有压力,与商务府支持私营的人打成平手。
邮局更别不用说,为了各地能够正常运转,并没有像源城火车站那样猫哭耗子,停掉所有业务,继续支持底层人民求生计的交通来往。
西北那边赵家有卷土而来的趋势,但怪异的是行动没多久,京城传来一个噩耗赵家被卸权了。
新帝宠幸上高才人。扶持高才人当了贵妃,与赵家抗衡。
西北这才没有任何变化,当地百姓还能够享受低价粮和平价的商品。
高州府和吴泰府的县令收到王爷是女人的消息,刚消化没几天,又传来王爷已经役了的噩耗。
县令们已经关门谢客好几天没出门。
反而原本唱衰南青的一批读书人,在真的听说晋王死了的消息,他们一改态度开始歌颂晋王的功德。
对现在身边发生的事端,渐渐积累了阅历与提高认知。
原先他们认为女人不可以干政,认为男人在晋王这个位置肯定也能做到,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地步。
然而晋王一死,对于他们的优惠全都没有了。
可他们的优惠,仅仅是因为低价粮与降低读书成本的补贴,还有就业岗位,也就是公塾夫子。
他们此前还在各大公塾,调侃晋王,觉得她就是一座大山压在大家身上,让大家永远无法出头。
但晋王从不在意任何人的批评,也不会伤害他们。
这三年来荒北几乎成为言论自由,生活成本最低的天堂。
现在大山被挪走。
读书人们才意识消失的不是晋王,而是自己的港湾。
大多数有良心的读书人纷纷悔恨,除了歌颂晋王的丰功伟绩,他们还总结出晋王生平治理政策的各种管理制度和市场经济调控的办法。
更新了荒北旧有的垄断权力的制度。
仅仅几天内,读书人就以晋王生平惠民的举措命名为荒北民制。
荒北民制经过香香馆,流传到各个角落。
而香香馆与各地邮局和说书楼都默契不提晋王役了的消息,仿佛晋王还活着一般,只要没传到偏僻的地方,那些地主乡绅就暂时不敢欺负老百姓。
不过镇北府的人大多数都知道了。
岐南岐北也不例外。
六县中,晋华兰没有受到丈夫刘衡回来的消息,可六县其他地头蛇势力却蠢蠢欲动,在挑拨突族平民与中原平民的矛盾。
她当即毫不客气提刀上衙门,找到彩香,广发公告:六县不会因为晋王出事,而推翻晋王留下的政治遗产。
南县令与她这位自治乡主,会继承晋王的遗产与制度,继续保留低价粮与相对的公平,绝不使百姓再收到任何大小富农大小乡绅的欺负。
此次公告受到六县百姓的强烈支持。
有了南彩香与晋华兰,文武两官在,六县的地头蛇势力顿时意识到,六县不比其他地方,是晋王留下影响最深的地方。
甚至晋王已经培养出可以维护所谓荒北民制的实权官员!
六县刚浮出水面的恶意,全被两人打下去。
六县百姓们也意识到县令与乡主是唯一还向着他们的好官。无论两位是不是女人,在百姓看来已经不重要了。
她们就是六县的衣食女官!
谁都没想到女官打出名气最有影响力的地方反而是六县。
镇北府却成了真空地带。
明明是最多女管事女工人的地区,却没有一点影响力可以压制那些牛鬼蛇神。
这让很多私底下正在读书的少女,意识到现今一切的公平都来源于晋王的监督,她们从商从工虽然获得经济实力,却还是会因为晋王的倒下再度面临失去地位的危机。
于是她们意识到,当今世道,从商从工不如直接从政掌握话语权。
她们开始私下建立读书团,要趁荒北还没换人,换制前,把握公塾学到的一切。
已经有人从三年免费教育考到启蒙教育,在底层看来已经算是高级知识分子,再熬过三年到义务教育,中考,就能直接考进府衙。
公塾的夫子们在读了其他同僚的文章,都十分赞同里面列举的荒北民制。
他们之前还反对女人入学,现在大家都意识到,女人入学入商入政,反而是达到盛世的标准。甚至他们有了荒北民制还敢做一做天下大同的美梦。
这一刻所有人心中的大义都被点燃。
公塾夫子们自发系上白条在手臂,算是为晋王举丧,但手头上没听过继续给孩子们讲课。
原先拒绝女童进来的夫子,破例允许女童进课堂,甚至自掏腰包,都要供穷苦家庭聪明的苗子读书。
因为在他们看来,晋王役了,自己已经没有靠山了。
他们唯一能够做的事就是自强自立。
事到如此,不少读书人如梦初醒,幡然醒悟,意识到团结就是力量,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意义。
读书人们无论男女都开始自发上街,站出来,抗议震慑那些趁机发晋王财的粮商和乡绅,地痞。
粮商们确实害怕了。只能暂时关掉米铺,或者将价格涨得没那么快,才能避免自己被针对。
只有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人才敢明目张胆涨价,甚至要收路费,强买强卖,遭到读书人们集体围殴。
虽然读书人们打不赢雇来的市井流氓,但后头农夫们举着锄头进城,听说读书人是为了他们出头才被打的,集体愤怒地冲进粮铺打砸。
伤了死了几个人,才让牛鬼蛇神吓破胆不敢在晋王发丧期间闹事。
同时早就荒北埋伏的人不止大梁,还有田家。
田家人把消息传到京城。
田相连夜宴请宾客,庆祝晦气的晋王死了。
他大摇大摆的样子被不少清流唾弃,但田相早就垄断了朝廷,不怕一些不服从自己的人的辱骂。
第二天上朝,他只要用点手段就能让这些清流轻则倾家荡产,重则流放岭南。
相反赵家和皇宫却毫无反应。
明明之前启光帝才立了高才人为贵妃,之后就一直没动静,称病不上朝。
惹得赵国公天天在皇宫门前撒泼,要进去见启光帝。
但今天赵国公还是没见到人。
“燕儿你再讨厌外公,你母后病了,你不能不去见!”尽管赵国公以孝的借口欺骗过启光帝很多次。
但启光帝每次都很有孝心去探望太后。
可最近已经一个月没动静。
他送进去的美人不是被打入冷宫,就是赐死,完全得不到启光帝近日的状况。
甚至连严公公都见不到。
这引起赵国公的怀疑,毕竟严公公曾经与晋王来往,关系不错,就算晋王女子的身份暴露,可还是继续给严公公开后门做生意。
严公公虽说光想着给自己赚养老钱,没什么野心,但对皇室到底是尽心尽责。所以赵国公和启光帝都没有把他踢出皇宫。
就是知道严公公还跟晋王有联系。
大姚是缺点什么,至少可以通过严公公这个传话筒得到一些及时的援助。
毕竟晋王说是女子,对启光帝却没话说。该给的钱和资源基本都给了。
无奈大姚内部自己不争气。
赵国公想继续当领头羊拉着国家前进,都无以为力,因为党争和贪腐已经严重拖累了大姚前进的步伐。
“我是自私,但我自始至终都认为大姚是南氏的江山,也是我赵家的江山。”赵国公跪在地上,满头白发,整个人沧桑不已:“保南氏就是保我赵家。”
“但今天连我也要...”
赵国公忍不住落泪,无尽的悔恨,让他始终下不来决心,带着周凡冲破皇宫,杀死妖妃和妖相,还朝廷一个正常运转的秩序。
“陛下,那就别怪外公狠了。”
赵国公擦干泪,站了起来,眼神阴戾看向皇宫。
这时严公公的义子小公公过来,匆匆给了赵国公一封信便离开了。
赵国公疑惑之余打开一看,发现是荒北传来的消息。
晋王役了!
赵国公陷入震惊之余,他很快揉碎信纸,明明是他假传圣旨想趁机逼死晋王,此刻却没有半分喜悦。
因为他想的是吞掉荒北至少能解决这几年的国库空虚。
当然他假传圣旨时并不认为晋王会乖乖束手就擒,她那么一个聪明的女子,定是知道他赵家要什么?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晋王跟他赵家协商,在荒北的利益分他一半就行。
那样就可以息事宁人。
对国库来说多一个女王爷又如何?至少不用担心她靠着皇室嫡系血脉篡位。
崇王也没有了嫡子这张王牌。对赵家来说相当于少了一个心头大患多了个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