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百合>孤不想当皇帝> 第160章

第160章

  不仅如此, 就连有钱人都渐渐改吃土豆。
  他们大米的市场萎缩的速度很快。
  甚至已经有人打退堂鼓了。认为与晋王打价格战简直是自寻死路。
  赵家眼看那些巴结自己的商人, 又开始见风使舵,当个墙头草。
  赵家直接命令首府和西北其他两个府, 封锁官道,宵禁, 严查低价粮。再将低价粮打上劣质粮的标签,说土豆是毒豆,说红薯是毒薯,玉米是毒玉米。
  还让人抬着所谓中毒的人招摇过市, 企图唬住不知情的人。
  起码有钱人的市场可以保下来。
  可是赵家和他们的拥趸不仅错估形势,更低估西北的贫富差距与民生状况。
  乡民们听说有毒,宁愿试着多煮一边, 多晒一会,都不愿意都掉土豆与红薯。
  甚至已经有人无师自通发现土豆晒干可以磨成粉,然后变成粉条煮着吃。
  本着只要毒不死就吃,比饿死好的心态。
  先试毒的人发现好像没什么事, 除了有的人吃了不消化闹肚子,基本没什么大事。
  于是很多乡民纷纷把自家的土豆红薯磨成粉, 运气好还能抓田鼠兔子来炖,变着花样吃,连续吃了半个月。
  终于有荒北商人下乡过来收购粉条, 开出十文钱一斤的价格,令乡民们大为吃惊, 心想,土豆粉和红薯粉,居然那么值钱!
  不过要制作粉条确实需要很多红薯和土豆,有时候一百斤也就能有个二三十斤的粉。
  乡民们纷纷拿出自家晾晒的粉条,卖给荒北商人。
  荒北商人秤好后,按个给了钱,然后定下几天后再来收一次,有多少就收多少。
  乡民们捧着手里沉甸甸的铜板,忽然感觉不可思议,就好像在做梦一样。
  直到荒北商人坐着马车离开,乡民们才发现是真的!
  他们能通过卖粉条赚钱养家!
  还是一条让大家都发财的通道!
  乡民们纷纷奔走相告邻村,邻县的穷人们,很快高州两府迎来更多乡民抢购土豆和红薯。
  高州县令都被他们吓到,还劝他们谨慎购买,现在的土豆只能储存三到六个月,发芽了就不能吃,容易中毒。
  结果乡民们相视一笑,有德高望重的老者拿出粉条,接着路边摊子煮了一碗土豆粉和红薯粉给高州县令。
  高州县令捏着鼻子看着糊叽叽的东西,根本不敢吃。
  还是有个衙差自告奋勇过来试吃,他还拿着食堂的卤子浇一遍粉条,然后当初嗦了起来。
  一口就滑落喉咙,让衙差惊了。等舔了舔嘴巴意犹未尽才报告:“好糯,好丝滑的粉!”
  “再给我来一碗。”
  高州县令本身就是个吃货,他见手下吃了没事,自己也要一碗,加料加醋加辣椒面,当场嗦了一碗,整个人眼神都放光了。
  “好!好东西!这是何物?”
  “大人,这是荒北商人都抢着要的粉条,十文钱一斤。您不知道?”一个乡民没忍住说漏嘴。
  让其他乡民暗戳戳将人拉下来,生怕说太多,买不到土豆和红薯。
  高州县令闻言,默默观察一下。
  随后下令开铺放豆子。
  毕竟吃人嘴短,这一批货就便宜他们了。
  当成筐成筐土豆像不要钱似的拿出来,各村乡民的青壮年都抢着要土豆,其次是红薯。
  不到一个时辰就被抢购一空。
  吴泰府也是同样的情况,当地县令发现乡民们都有组织地抢购土豆和红薯,力度不比西北商人差多少。
  甚至西北商人前段时间吃了太多存量,现在明显有点消化不良。说白了,钱包瘪下去了。
  要不是赵家下了死命令,只许买不许卖,西北商人早就按耐不住把购买的土豆红薯抛售出去,以此减少损失。
  他们此前怎么都想不明白,晋王为什么要将如此珍贵的粮食放到西北,难道真的只是为了惩罚一下背叛商务府的商人?
  现在赵家都反应过来了。
  也许没有那么简单!
  晋王对付西北商人扰乱粮价市场,可能只是其中一个目的。
  但另一个目的是什么?很多自诩七窍玲珑的门客,猜来猜去,基本都是一些晋王威胁论。
  也有人认为晋王是故意填补大姚日渐出现的粮荒。
  不然前几个月怎么会出现叛军?还不是因为欠收闹得?
  至于南青什么目的,也只有她自己知道。
  皇宫内的新帝听严公公汇报上次拿铁木兰镇压叛军一事,高兴得合不拢嘴。
  原本杀死一些狼子野心的逆贼,已经是极大的胜利。
  幸存一些乱民,都是为了一口饭反朝廷,朝廷可以作为正义之师杀了他们。
  可乱民毕竟是大姚人,即便有罪,杀了也容易影响人心。不杀,又留着那么多嘴,哪有粮食养他们。
  朝廷也因为乱民一事,两派吵得不可开交。
  此事就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然而现在不同了。有了大量便宜的土豆和红薯。
  新帝只需要大发慈悲给乱民一些路费和土豆红薯,他们就能回家乡自己种红薯种土豆,起码不用再担心饿死。
  有口饭吃就不容易被人蛊惑造反。
  一举多得。
  “皇兄真是当世奇才!”新帝开心的时候没忍住多喝两杯。
  严公公提醒道:“陛下,以奴婢之见,您也购一些土豆和红薯,还有玉米预防灾荒。”
  “据说土豆和红薯还能做成粉条,如今在市面上都买到二十文一斤。”
  新帝感到惊讶:“土豆和红薯,还能成为一桩生意?”
  “是啊!要不说荒北的商人各个都如星宿下凡,他们脑子都不知道哪来这么多奇思妙想,竟然能用土豆红薯变成一道美食。”严公公毫不吝啬夸赞道:“现在荒北手头有点宽裕的人,都爱吃这口,无论是拌着吃,炒着吃,就着饭吃都美味。”
  “如此神奇,那朕今晚也要尝一尝了。”新帝立即让御膳房的人去准备。
  随即他觉得这是个商机,于是命令严公公:“此事就由你负责采办宣传,尽快在京城打开一条做粉条的生意。”
  新帝现在特别缺钱,就算是蚊子肉,他也不嫌小。
  很快京城也要收购土豆和红薯的消息,不胫而走,有了京城这个圣地带头,土豆红薯开始被人大肆抢购。
  很快几文钱就能买到的红薯,被炒到十几文,还有粉条更是被炒到五十* 文一斤。
  西北商人手头都有几十吨红薯土豆,见眼前出现一波赚钱风气,他们已经按耐不住想要投放出去。
  赵家还是命令人不许投放!希望他们顾全大义!为了西北未来的市场着想。
  可商人只顾着眼前的利润,哪里顾得了长久。
  有人不怕死先投放出去,赚回老本,还有一点利润。
  赵家还没来得及抓人,其他商人开始挤破头投放囤好的土豆和红薯,市场上,顿时充斥着大量的豆子。如山洪一样滚滚挤压仓库。
  没出一天就跌破到一文钱三斤的价格。
  后面跟风的商人连老本都赔进去了。
  导致大量的西北商人破产,囤积大米的米铺价更是被土豆和红薯冲击到关门,损失惨重。
  街道一夜之间大量关铺,倒闭,贴上转让的通告。有积蓄的回乡下,没积蓄的只能流落荒北打工。
  赵家商人前期投入最大,现在因为西北商人的投放,造成大量的通缩,使得商人自杀的自杀,卖田填补亏损。还有的已经沦落到需要本家补贴才能在西北站稳脚跟。
  同样一夜之间,荒北商人和京城的商人大肆进驻西北,低价收购所有铺子和产业,快速填补整个市场,代替了当地的商业生态位。又通过水泥玻璃,还有新建立起的惠农粉条产业。纷纷开始大量招工,制造了不少就业岗位。
  这一波清晰直接打破西北商人和赵家的垄断。
  也让赵家的门客们,惊世骇俗发现,晋王居然能通过这种方式卷走大家辛苦依旧积累的财富。
  还有的人已经意识到,谁做生意都无法越过晋王。
  晋王只需要略微出手,就能整死所有敌对的商人。
  没有人在商场上能胜过晋王。更别说已经拼尽权力的赵家都无计可施。
  于是,南青一战成名,她在西北有了个新的绰号——荒北吞金王,青貔貅。
  同时也让商务府那些蠢蠢欲动的商人,熄灭了转移资产的心思。
  因为西北现在的市场,都是晋王说了算。
  就算赵家利用当地官府继续不择手段对付荒北商人,都不可能赢。
  因为荒北商人掌握了市场,荒北商人一旦撤走,短时间西北的农业经济会陷入混乱,造成更大的损失。
  而没有人会愚蠢到去接这个烂摊子,也没有能力和资金。
  只能咬牙切齿承认吞金王,青貔貅晋王在西北经济的主导地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