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似乎是南青有意转嫁注意力。
谁让这帮文人天天盯着她骂,她都不知道收到多少封没胆的匿名信骂她让女人当家,败坏祖宗留下来的规矩。
开始她还会据理以争,渐渐发现文人只是想发泄不满,对于她有前瞻性的建议,忽略不计,非但不思考,反而变本加厉辱骂。
就是仗着她不会因为这点小事抓人。
让南青十分头疼,感觉这帮文人只会发牢骚,提出问题,而不提出解决的办法。
再加上荒北发展的越好,就越打文人的脸。百姓人人受益,连女儿都送进学堂,根本不顾文人的阻拦。
甚至骂他们只会臭读书,连草与稻苗都分不清。
还当场拿出来让他们对比,结果有个分错了。
文人们变得更无地自容。
现在南青有意让文人内部升级,主动淘汰一帮又蠢又坏的人,顺便拉一把还有点良知的人,好歹别让对方在前进的道路上掉队。
毕竟多一个敌人不如多一个朋友。
而南青的几次点拨,确实起到一些效果。
至少反对女子抛头露面的声音少了。
但对女子实施犯罪的案件多了。
比如离婚案。
南青收到江望上报的特殊案子,就是关于新婚姻法,夫妻和离对于财产的分割。
原因是有一个好吃懒做的人靠哄骗女工,生下孩子,故意编排女工,说她不贞出轨了。孩子也不是他的。
于是去府衙提出和离,要求女方带着孩子净身出户。
实际上是男方有了私生子,想趁机掠夺女方的财产,才拿了这个借口。
本来江望已经调查清楚,可以结案。
但男方硬是咬着妻子不贞,应该带着孩子净身出户,但他大人有大量,可以允许孩子留下。女方离开自己的家。
妥妥的吃绝户的案子。
要是不好好结,后续可能更多老鼠屎败坏新婚姻法。
南青为此专门指点江望:“以孩子还小,在未满八岁之前理应跟随母亲,若是八岁后,可以让孩子选择父母。”
“但财产分割,虽然夫妻共有,但具体以婚前财产为标准,比如两人婚房还在按揭,可查谁的账户在付款,谁买单多,或者邻居风评,谁赡养老人孩子多,作为在家贡献的评判标准,判谁分得多分得少。过错方少分,有家暴遗弃的嫌疑,也能纳入其中作为断案标准。”
“若离婚一方有经济困难,比如无房居住,丧失劳动能力,另一方也可以适当帮助。”
“尤其是发现有转移存款的一方,完全可以少分共同财产。”
江望得到几个查案方向,果真在男方身上发现转移财产的行为,而且还是不问女方就变现给小妾和私生子。
江望直接判男方品行不端,不配为人父,将孩子判给女方,还要求男方将转移的财产原数奉还,否则女方可以盗窃为罪名起诉他。
并且要求男方净身出户。
男方还不答应,当晚回家打了女方。
仗着自己是丈夫,决定打妻子是天经地义的事。以前老祖宗那辈就传来的。
即便是打死也通常不负法律责任。
然而现在荒北新社会气象自然不允许这种情况发展。
江望直接派衙差抓了男方,还将女方送到医馆验伤,发现女方失血过多有生命危险的迹象。
江望直接强行执行男方净身出户,并且以杀人未遂的罪名,拘捕了男方。
这桩案子一判,震慑了广大通过喜欢打老婆彰显男人气概的群体。
何况现在女儿在外面有工作的机会,动不动就跑,根本不用依靠他们。
还有男方通过哄骗女方吃绝户的案子,也给了广大女同胞一个警惕,婚恋市场迅速降温。
结婚热,让女工们意识到她们可以工作不必靠他们,被他们挨打,但他们却还可以改变策略,诱骗缺爱的女人,达到吃绝户的目的。
这个案子甚至上了香香馆头条,让荒北舆开始一场恐婚热潮。
各大家长都愁坏了。
尽管结婚的人少了。
但人至少在反思中进步。
同样让更多深受家暴的妇女敢站出来报官,让那些以打老婆为潮流的群体,不敢再明目张胆肆无忌惮迫害自己的妻子。
一些文人士子认为挑动的机会来了。大肆宣传妻子是男人的私有物,官府管不住的言论,想寻求舆论的主动权。
他们确实暂时占据舆论上风,但很快以另一批文人铺天盖地的批评潮开始反制,这些旧权思维不以人为本,违背人道伦理。
古墓派与新进派,再度争论起来。
文人都去评价民间的事了。
自然没人再注意南青。
她开始拆汾城来的信。
每次拆就心惊胆战,生怕里面的数字让她心肌梗塞。
不过这次赛牛花好像没要钱,而是描述了自己抓到一条国外的赌船。
信中描述船只:【铁舰巍然如山岳浮于水上,观者莫不骇其匪夷所思。其甲固若金汤,炮火交攻竟不能损分毫,可谓无物可摧。尤奇者,内藏火轮之器,以水火相搏而生雷霆之力,驱巨物乘风破浪,势若崩云,我等睹此神工,皆瞠目结舌,叹天地造化之诡谲,人力机巧之妙也!(注1)】
南青陷入沉思,火轮催动水火驱动?
赛牛花描述的东西好像有点眼熟。
水火驱动不就是烧开水的意思吗?还有铁船——想到这,南青瞳孔一震,迅速得出结论。
莫非是蒸汽轮船!!!
第52章
与赛牛花惧怕海洋岛国不同, 南青反而觉得兴奋,她想的是如果对岸更先进,自己完全可以节约研发成本。
起步可以仿制人家的机器, 取得后发优势, 然后本土一步步研制和改进, 能让荒北提前进入蒸汽时代。
现在荒北的发展已经是农业时代巅峰时期,再继续发展空间都有上限。
除非材料的升级, 比如炼铁技术,能够研发基础支撑蒸汽轮船, 或者蒸汽火车的诞生。
之前南青还不敢想,现在发现原材料已经有了。
她确实可以敢想一想!
于是她决定带着江幽菲亲自去汾城一趟。
如今从周天城到汾城,只需要一天时间。
她只需要坐萧成的马车就能到达周天城。好在周天城发展的不错,路段四通八达, 再修一条通往荒北边境,以后从陆地上可以半天到达周天城,再走水路, 打造水陆集合路段,就会形成一个以大荒北为主都的交通大枢纽。
到时候名义上的荒北可不止一百二十万平方公里,包括汾城和周天城的水路航线,加起来起码达到一百八十万平方公里。
路上, 南青一直在构思要是真的能打造出蒸汽轮船,那么蒸汽火车她也敢要!
真正研发成功。
以后荒北正式进入半工业半手工的时代, 水陆交通更是能一天可以走完整个荒北。
想到这个美好的前景,南青几乎带着兴奋的情绪入汾城。
江幽菲却陷入疑惑,她的情报其实已经扩张到海外, 之前与牛氏主母交好时,便曾窥见过海上小国给牛氏主母赠送一艘铁上轮船, 但惋惜的是并不能快速行走,宛如海龟般在近海往返。更多的时候是失灵,只能浮起变成一座岛招待外来宾客。
一般等宴会散了,铁船便没了作用。
她曾经去内部看过,确实有烧水的铁器在举托铁船,但火力并不足。
再看妻子一路上兴奋得手舞足蹈,她有些无奈,只希望她看到成品别过于失望。
南青并不知道自家亲爱的已经开始心疼她了。
当到汾城时,蒋升与郡王妃来接她,怀里还抱着一个二岁的女童,被大人教得咿咿呀呀喊她:“皇叔,黄淑。”
南青搭了一天的船,本就疲惫,听见孩子软软糯糯叫自己,她一扫倦意过去抱抱孩子,欣喜道:“自回荒北后,我们都快两年没见了。”
“孩子都那么大了。”
“皇兄,岂止孩子,汾城的变化也很大。”郡王妃谈起汾城,表情藏不住的自豪。
南青十分赞扬:“汾城一年创收都快赶上荒北的三成,无愧于西域桥头堡之称。”
现在汾城在西域一带非常出名,常常让有些外洋商人以为汾城是西域的内海城,结果真到汾城,会发现汾城只是另一个国度,名不见经传的小城。
最近才因为水上交通才闻名。
不过外洋商人向来只看武力,对他们来说西域的兵马十分可怕,可真到汾城却发现这里的军船都带着三门重型炮,而且还有十艘。
小小的汾城都有如此武力,那么汾城隶属的国度岂非人人都有陆上大炮。
外洋商人基本被汾城一行吓到了。
“土豆,红薯,玉米已经在荒北种好了,待秋收,所有人都可以知道它的优势。”南青抱着孩子逗弄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