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二来,她与晋华兰的三掌之盟,意义重大,不仅仅是安置那么简单,更是为了以后要收服其他突族奠定一个好的政治基础与民间基础。
于是南青选在了比较富裕的六县,麾下一个水草充足的城镇。
六县百姓听说强盗民族住在自己隔壁,都恐慌不已,纷纷上信请求南青将人搬去其他地方。
南青直接宣布:“开采煤山,只要黑山的突族去哪,那个县能包容,就给与此县低价并上好木炭作为补贴。”
“因为突族将黑山赠送给本王,无路可去,本王有责任保障他们的生存。”
南青发话还是让不少百姓没有那么无脑排斥突族人。
他们也不是为了点蝇头小利,而是南青口中说的煤山?到底多么值钱,才会让王爷如此下重本?
南青觉得空口无凭,立即让突族人拉开辆车煤,由工坊加工,立即开始让人在各地演示如何运用蜂窝煤?通风,还有一些关于煤产生的气体的常识,生活运用。
首先用的当然是有钱的人。
他们用过后,都淘汰了银炭。改用煤。
尽管价格是银炭的三倍,但他们出得起。
香香馆和蒸拿房的露天厨房到处都是烧煤做饭做菜,省了不少木材。
于是有商务府的人终于发现煤不就是可以代替乱砍乱伐的新能源吗?
发现商机后,以邓永祥为首的商人,纷纷下了订金,要拉回自己本县销售。
煤可以代替木材的消息瞬间传遍大街小巷。甚至有的饭馆都开始用。
南青起初还担心煤不够用,毕竟不好开采。后来派人去勘查,发现黑山的煤矿就跟山西那样,遍地是宝,很好挖。而徐胜男烧出来的铁做成开采工具,更为方便。
于是在邓永祥等人的推动下,产生了挖煤矿工的岗位。
晋华兰等三千突族人也因为成功入驻六县。
当天不少百姓好奇这支突族人,是不是吃生食,茹毛饮血的种族?结果发现他们和自己一样吃五谷,还常吃扁食,烤肉,和他们大差不差。
唯一特色就是打猎的本领和喜欢饭后喝奶茶。
渐渐恐惧感也消失不少。
南青将突族安排在大姚人口多的地方。还划了一座山给他们狩猎。
这件事让边羌府的人非常恼火。
尽管在蓝采渊的治理下,边羌府已是东部最富裕的地方。可谁能想到不到一年,最富裕的地方变成中部,镇北府。
边羌府无论经济与实力,都被镇北府削弱。
之前边羌府的人还嘲笑岐南岐北迟早会被吞并,现在发现他们也不可能幸免。
此刻蓝采渊的府邸已经聚满一些突族老爷,商量此事。
蓝采渊自从自己的父亲镇北王的牌位被送到海兰珠山顶供奉,他就对南青的为人感到折服。所以南青做生意,他是第一个上去帮忙的。
可没想到他自作多情了。
人* 家根本不需要他助力。无论是杀胡尚风扬威,还是现在接纳突族笼络信号。每一招都是阳谋,都是上策。
现在边羌府底层的突族人都在蠢蠢欲动想投靠雁南王。
他们已经不堪突族老爷的压迫,想效仿黑山的突族同胞。
他们没有煤,但是有一身本领。
边羌府跟边境靠拢,还能如此富庶不被劫掠,就是因为在南青到来之前,他们的边羌突军是最强大的。
现在南青火器大炮,武力政治都已经是第一。
就差一战除掉不听话的世家和突族老爷,就能控制整个荒北。
有人建言:“不如我们早点与岐北,阿塞北帖木尔王子联盟,彻底与荒北割裂。届时东部才能独立。”
蓝采渊不语,瞥了那中原人一眼。
旁边有位突族老爷却道:“不可,我们读圣贤书已有三代人,再打回原形,怕是埋没祖宗的心血。”
“宗主,您可是镇北王血脉,切不可辱没祖宗门第。咱们东部好不容易与蛮荒切割,再无法回到往昔颠沛流离的日子。”
谁都没想到一个突族人反而不赞同独立。
那位中原门客则道:“雁南王贤明不假,但燕太子与当今朝廷就并非如此,他们已经私下要求我们再加重税。”
“我们东部的百姓已经不堪负重,要是闹起来,乱得还是我们。”
谁都没想到雁南王都代缴了一整年重税。
就边羌府还被大姚区别对待索要加税。分明是有心削弱他们,不拿他们当自己人。
大姚朝廷的昏招,让本来就认同南青政策的突族老人彻底闭上嘴。
因为一百万两,已经占了边羌府两成税金。边羌府才八十万人,居然要缴纳那么多税。分摊下来边羌府百姓每个人要交一两二钱五。
而百姓早已经没有余粮,现在都只是勉强维生。过冬的困顿还迫在眉睫。
与此同时。
镇北府与岐南岐北,已经共同建立了联系,共同执行民间防寒政策。
入冬后,荒北白雪皑皑,瑞雪兆丰年。江河几乎都结冰。
南青披着赤色羊毛大氅,将自己裹成一个球,手里捧着奶茶喝得非常舒服。
江幽菲靠在她身上,妻妻装,捧着南青定制的马克杯,喝着奶茶,觉得今年过得日子比往年舒心。
“青儿,爹在大梁发来信件。”
南青转头替她捋了捋发丝,关心道:“他在大梁那边有没有被人苛待?”
“他在大梁很好,来的信件都在夸赞大梁蒸蒸日上,遇上明主。若我同他一起去,说不定就另选了夫婿。”江幽菲故意道。
南青果然吃味了。
她撇了撇嘴:“那是岳父不知道荒北的发展,你等着瞧,等我弄出蒸汽机一定会让他另眼相看。”
她们待在一起的日子,江幽菲早就熟知她口中未曾见过的稀罕物。
比如水泥,据说已经煅烧出来了。等开年,直接拿去修水渠。
“那我就等你造出来,我们写信告诉父亲。”江幽菲幸福笑道。
两人依偎在一起,其乐融融。
荒北各地的百姓同样过了一个不必担心被冻死的新年。
每家每户一大清早就排队在邮局领木炭和小米,每家可以出来两个人领二十斤小米,和三十斤炭火和五十斤柴火。
以往大家都是想都不敢想自己能在温暖的地方渡度过新年。
凡事领到的人都会不由自主朝雁南王府的方向,拜一下,没有房屋的,王府在入冬前就盖好了猫冬瓦房。虽然里面都是大通铺,可新式暖炉能让整个屋子暖和,还能做饭煮汤喝,比住在自己家还舒服。
这些都是为无家可归的人设置的。许多人反而羡慕上这些无家可归的人。
但看到自己手上领的过冬救济物,突然又释怀了。
至少他们是有户籍的,连流浪的人都受到照顾,雁南王肯定不会不管他们。
只要他们有手有脚,盖瓦房迟早的事。
每家每户都燃着柴火,其乐融融,喝着白开水都自在。原本村庄每年都在等死的老人同样过了一个舒心的年。
南青特别为老人妇孺提供保障,通知妇孺来领物资,一边又派御卫军和衙差管理治安,使得一些保有陋习的村里不得不开始重视起女人。
她之所以这么规定,是知道老人孩子女人才是这个社会真正的底层,要是让青壮年来领物资,扎堆很容易闹事,尤其是一些过激青壮年仗着体力可能欺负老人女人,抢他们的物资很容易闹出隐患,增大治安成本。
让老人女人和孩子来拿,就相当于排查一次人口,知道哪户人家有老有小,避免单身懒汉诓骗多余的份额,一旦有人多领一份,那就有人少领一份。同样容易出事。还可能无法及时照顾本该需要的人。
所以这次御卫军得到诸多信息,比如镇北府开始聚集大量的青壮年,很多都闲着,处于无业状态,还喜欢在郊外打地铺,时不时就容易拉帮结派,互相打起来。
南青直接叫来刘虎开年后就征兵,将这些不稳定因素转变成稳定的力量,还能维护荒北的治安壮大队伍。
靠军队管理这些不安定的因素。
而老人和女人领到物资就能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即使分到一点也能过冬。
只不过这种和谐过了三天就被打破了。
边羌府那边传来消息,突族大肆入侵劫掠,比往年还恶劣。边羌府无法抵御只能自保,于是大多突族兵直接劫掠到中部边境。
若不是杨武带着十门改良的铁木兰大炮震慑住突族,怕是突族会长驱直入直接威胁镇北府。
也就是雁南王府。
有官员吓得直接上报南青,希望她终止修路,甚至要封路,破坏路段,避免突族以最快的速度入侵。
南青看着消息,觉得这些官员真是被吓破胆,可也不能责怪他们。
一直以来荒北都是这么被突族烧杀抢掠,军队都没办法,靠一些文官又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