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而且在汾城的大梁商人,似乎还是其他商人的中转站,尽管不碰大宗商品,但商品却会通过他们的手。
“流动驿站是吗?要用在战乱时,肯定会很吃香。”
“如此发挥这些驿站的作用,只要引起战乱便可。”那个永远拥有辩证言论的女人终于出现了。
两天没见了。
南青闻声赶忙抬头,看看消失了四十八小时的女人。
江幽菲还是御卫军的打扮。
“去哪了?我还以为你生气了。”她轻咳一声,掩饰下自己的担心。
江幽菲果然很可靠:“替你查、色、胆包天的人。”
她扔下一柄竹筒里面没盖塞子,装着张纸条,都不知道她是从哪里获取的情报。
南青迫不及待打开阅览,里面写着:吴府的马官,广驹。与赵家有密切来往,又与赵地辖区的大梁商人称兄道弟。
她不由好奇道:“你怎么查到的?”
江幽菲:“我当时就在现场。”
南青小小无语一下:“当时干嘛不说?”
江幽菲居然大言不惭道:“殿下不是想要立威吗?臣女只是配合你。”
南青顿时急了,差点拍桌:“我根本就不想管他们的事好吗!你这样会让我觉得,我很被动!”
才不见两天,江幽菲好像跟吃了火、药、般,脾气也不佳道:“晚被动不如早被动,与其等汾城乱了,影响您的治理,不如早点管好。”
“你非要替我选?”
“错过了,就再没有机会。”
两人显然生了分歧。
“那你有没有先问过我的意见。”南青实在不喜欢被人擅作主张,还想多说她两句。
结果,江幽菲脚尖一点,直接上屋顶了。
南青见她逃避,气得举手指:“等等,你下来,我还没说完。”
江幽菲也是铁一般的女人:“我需要在暗处安静地保护殿下。”
话末。还用她听得见的声音:哼。
“你你你。还哼我。”南青郁闷不已。真是心凉了。明明在路上还像个知心的小姐姐开导她。
现在上岸了。也翻脸了。
她不由碎碎念起来,不忘将纸筒收好,叫刘衡进来。
“派个机灵的人盯着吴府的马官,广驹,记录好他的行程。”
刘衡记下后,又转告她:“殿下,萧公子还没回来,而且杨武这两天也音讯全无。”
南青差点忘记自己手下人:“他们有没有危险?”
刘衡摸不着头脑道:“倒是没有,昨天杨武的手下还回来传信说他们在汾城四处搜寻萧公子,可能暂时无法回来侍奉殿下。”
“还有赛大姐,昨晚莫名其妙来找我,让我照顾婷儿,然后整夜都没回来。包括她那嫂嫂。”
南青闻言有些诧然,两天时间,她的手下就经历那么多?
不过听到他们还会回来报道,应该是暂时因为别的事缠身,她倒是相信他们的能力。
“嗯,反正后天我们再回荒北,让他们先处理吧。”
只是她没想到,下午的时候,草进那边传来消息,西北两州来战事了。有突族部落不守信用冲破了好几个城池。
朝廷已经派赵家的将军去镇压。
赵家为了燕王能够入驻东宫,使尽浑身解数,动用赵家的财力大肆囤粮,有要和突族硬拼的架势。
各地的人听说要抗突,都非常积极捐钱捐粮。
现在汾城的商人们都在行动,想要屯粮高价卖给赵家。
而南青听此消息却陷入了沉思,总感觉哪里怪怪的。
她不经意问附近:“现在到处囤粮可不是什么好事。”
“殿下不去抓色、鬼、吗?”江幽菲的声音幽幽从上方传来。
南青脸色一黑:“你给我下来。”
江幽菲还真的跳下来,环抱双臂,盯着她:“何事?”
“就我们因为要不要收汾城的意见,好好商谈一下,我觉得——”
江幽菲淡淡道:“殿下没别的事,臣女要回房歇息了。”
噎得南青整个人没了脾气。
“你真霸道,咱们就不能走王道!”
她还要继续说下去,院外,人未见,已经有郡王妃随架而来的声音,并且郡王妃的声音,特别不似之前那般稳重淡定。
“皇兄,皇兄,汾城出大事了。”
“臣妇需要您亲自亲自出马。”
郡王妃火急火燎赶来,仔细看,还穿着男士的长袍,显然是有备而来。
但她的表情是真的紧张。
南青转个身,江幽菲就不见了:“什么事?”
“汾城大肆囤积,米菜价格上涨,百姓围城抢购,不出三日必定会闹得全城粮荒。臣妇怕出事,干脆将整个汾城出港口都封闭。暂时杜绝各地船只来往。”
“还请皇兄,协助臣妇,稳住人心。”
此话一出。
南青盯着低着头的郡王妃,有那么一秒,她觉得眼前的女人变得太快,甚至有点诡异。
但很快就明白,这是要借东风办事。
她正愁没有借口。
与此同时,杨武和萧成被人困在港口的某个船舱,包括赛牛花和她的嫂嫂,只是赛牛花一直抱着她的嫂嫂。
她嫂嫂因为太有安全感都睡着了。
看守的船只上挂着大梁的金龙旗帜,船员们都晦气道:“不知道大哥怎么想的?大费周章抓这几个大姚人!现在搞得我们耽误开船的时间,港口又被封了。”
“特么的,听说汾城不是鲁郡王说的算,是他家婆娘说了算。”
“说封就封,女人真是想一出是一出。”
就在所有人抱怨时,上好的麒麟玉佩悬挂在男人的腰间,他的手还不忘宝贝护着上船,听见声音,也不恼,反而淡声道:“有什么意见,不妨当我面说。”
“可别惊扰到我的两位贵客。”
身后的马官广驹则不满道:“大梁的世子爷,是不是少算了一位?”
男人闻言笑呵呵补充道:“广兄近日表现良好,已是我方船人,待回大梁,我定会为广兄请功。”
第18章
南青没想到郡王妃下那么大血本,趁机利用战事制造封城的理由。
她想在没有完全搞清楚大梁人的目的之前,封城倒不失为一个计策。
而且她怀疑米价那么快炒起来,可能跟大梁商人有关,倒不如将计就计。
“弟妹,以后可能影响汾城以后的生意来往,你确定要伤其根本?”她不免好奇问道。
郡王妃却满脸坚定道:“臣妇心知想为自己讨回公道,便总要付出点代价。”
南青:“包括民意吗?”
郡王妃毫不犹豫袒露真心:“皇兄,实不相瞒,民意于臣妇来说可有可无,何况现在用不上。”
“先王昏庸,将驻兵权交给老三,老三虽有魄力,驻兵都愿意臣服于他,但他过于鲁莽行事,我家郡王不擅政事,可仁慈之心人尽皆知,汾城的读书人都愿意追随他,奉他为明公。”
先不说鲁郡王有没有能力,给丈夫戴一下高帽,这操作很正常。
南青再次严肃问道:“你确定要牺牲一直以来积攒的民心和威望吗?”
郡王妃目光决然:“不破不立。”
“很好,那么接下来你就按照本王说的去做,不要多问,更不要怀疑。”南青终于拿到主动权,她擦掌磨拳准备大干一番。
不过她也没忘记故意朝屋顶瞥一眼,好似在说,你看这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南青整理一下衣冠,大步踏出圆林。
“弟妹,汾城有多少粮食可供你把握?”
“你又能控制多少商人?”
郡王妃心中一喜,知道自己赌对了。
连忙叫上门槛守候的蒋升。
蒋升熟练插话:“三成商人都是蒋氏和郡王的亲信。* 粮食,还有三大仓库。至于城内的粮食都是各户地主自行分配,他们大多数人都是两边站的。”
面对那么多信息,南青并不太关心,只问:“他们贪吗?”
蒋升:“做商人的唯利是图,岂有不贪的道理。”
他没看见,
南青嘴角已经露出善意的微笑了。
“那我们就给他们一点甜头。”
很快以吴府为首的商人们,纷纷登门拜访,开起这次发赵家财的会议。
为首的是三公子南敞。
南敞就住在吴府,自从那晚摆脱嫌疑后,他总感觉自己被鲁郡王压了一头。心里头一直不舒坦。
又总是梦见郡王妃。
他莫名产生别样的心思,以至于商讨期间走了神。
还是吴宪开口提醒他:“赵家为了燕王肯定会不惜高价采购粮食,汾城的水里正好通幽都渠,只要把粮食运到那里,驿站会想办法直接运去西北两州。”
南敞回过神咳一声问道:“现在粮价炒到多少?”
有粮商乐呵呵站出来伸出一双手:“此前十文一升,如今翻到二十五一升,已经有突破三十文的迹象,估摸再等两天能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