赝太子 第729节
胡怀安立刻禀告:“皇上,太孙府自太孙离京,基本上闭门不出,日常买卖米粮肉菜,以及经营的商铺都在监督下,并无可注意的消息。”
这时,离得远一点的一个太监亦是躬身,说:“皇上,太孙本人还在运河,由期门卫保护,每日一报,也无明显消息。”
说着,在场的人都低垂下了头,没人敢再抬头说什么。
胡怀安心中一寒:“皇上疑太孙竟至如此!”
出了这样的事,第一反应竟然就是太孙?”
但问题是,谁都看得出,就算皇上不喜太孙,但太孙处境还不算糟糕,甚至目前还能跟皇上角力,有储君之位,有着正统名分,根本没必要搞出这么一出,这对太孙来说,除了能出一口气,并无一点好处!
而对掌握了权势的人来说,短时间内出一口气,这又有什么用?
太孙又不是傻子,怎么会做出这样一个损人不利己的事?到时不但遇到皇帝雷霆之怒,渔翁得利了的人可是不少。
无论怎么看,这造谣的人,都不太可能是太孙。
虽有些自作聪明的人会觉得,太孙会不会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来反其道行之?
但问题还是那个,图什么呢?
拼着两败俱伤,甚至此彻底完蛋,就是为了给大家一个“惊喜”?
皇帝听了这话,站着沉吟,脸色灰白了一瞬,又转成铁青,眉微蹙,胸口憋着郁气更大了。
不是太孙?
“那会是谁?难道是齐王?”
“总不至于真是蜀王干的吧?”
皇帝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儿子真有这么蠢,慢慢走回到马顺德的面前,居高临下看着这个奴才:“你继续封锁城门,动员皇城司的民线,务必要知道,谁在传播谣言。”
“还有,传旨顺天府和九门提督,谁敢传谣,立刻正法。”皇帝阴森森的说着:“务必在天亮后,听不见一句。”
“是!”马顺德立刻应着。
“皇上,赵旭赵大人和钱圩钱大人,已经紧急吩咐顺天府出动带刀巡营,对传谣进行镇压。”胡怀安垂手说着。
“办的好。”
皇帝阴沉着脸,咬着牙,继续吩咐:“传旨,蜀王管家不严,将其暂时禁足!”
“别的只管彻查,有谁敢隐瞒,一概问罪。”
“是!”
此时,天色渐渐明了,因天阴,殿里还是有点暗,雨已经不大,但仍没完没了下,随风飘进的雨珠落在脸上,带着冰凉。
皇帝却仍有疑惑。
“不是太孙?”
“他的确不可能知道内情,可是,会不会有遗书什么告之?”
想到这里,皇帝忽然有点眩晕,回到了榻上。
“不,也不至于,福儿要是知道内情,岂会这样束手,这事是机密,别说是当年,就是现在,也没有几人知晓。”
“到底是谁窃了朕的机密?还闹的众人都知?”
“这实是可诛,诛其九族!”
皇帝一想到这个,就心一紧,不由把目光转向外面,但见乌云密布,使得一片漆黑,风吹得发着细声。
这才细细想着刚才的话。
赵旭和钱圩已经动员了?
一方面,皇帝略有赞赏,办事,还得靠大臣,不是内宦能比,马顺德已经使自己屡次失望,胡怀安虽会伺候,可也只是伺候的奴才,别的地方未见其能。
“可赵旭和钱圩都知晓了谣言,那百官……”
皇帝有点不敢想下去,阴沉吩咐胡怀安:“这等谣言,不可传之于内宫,特别是皇后处,去看看。若是有人敢这样做了,剥皮填草!”
“……是!”胡怀安接了口谕,立刻就要去办。
“马顺德如此无能,唉,实不可用!”皇帝想着这些,再次开口:“胡怀安。”
“皇上。”正要走的胡怀安,立刻又弯着腰折返回来,等候着皇帝的吩咐。
皇帝皱眉:“传旨,让赵秉忠再次入值。”
“……是!”胡怀安和马顺德都是恭敬应声,却微微变了色。
“你们,还不去快去办差?”两人心思,皇帝都看在眼里,却一哂说着:“朕被你们惊荛,还要休息一会。”
“是!”马顺德脑门带血,眼里含着泪,磕头,看了皇帝一眼,倒退着踉跄退了出去。
前段时间马顺德要多得意,现在就有多落魄,就像是霜打的茄子一般,整个人都蔫了。
皇上让赵秉忠再次入值,不必明说,这就是要让赵秉忠再次成为亲近太监,甚至掌控皇城司?
赵秉忠要是重回帝侧,还有自己马顺德什么事?
皇上这是厌弃了啊。
对于内侍来说,再没有比上位者厌弃更令人绝望的事了。
寝宫里,原本还满是人的宫殿内,就空空只剩下了皇帝一人。
门口虽然立着宫人,但无皇帝的命令,此刻无人敢入内。
皇帝倒退了几步,一下就坐回到了榻上。
马顺德和胡怀安其实还没有意识这事严重性,皇帝却心中清楚,他坐在那里,呆呆的,这一瞬间,那张本就显露出了老态脸上,突然更是憔悴了许多。
眉眼哪里还有年轻时的刚毅坚韧?
“是谁,谁在传谣?”
“谁刺了朕这一刀?”
第1236章 我与你不共戴天
“此言动摇我大郑不足,动摇朕或有。”
皇帝坐着,眉眼带上些焦虑。
只要一想到当年的事竟就这么败露了,皇帝忍不住猜疑。
“当年的人,朕都已经处置了,怎么突然之间就泄露了?”
“难道……蜀王当年真的在窥探朕?”
皇帝忍不住回忆着当年的事,恍惚记得,那段时间,蜀王的确总想要亲近自己,有共处的场面,还小的蜀王就忍不住悄悄看自己。
难道,这个才十几岁的孽子,当时就已知道了这些,窥探到了这些?
“不可能,如果真是这样,蜀王心有山川之险,胸有城府之深,端是深谙阴谋之术。”
皇帝突然之间浮现出一丝寒意,对自己的判断有了动摇。
“胡公公?”
皇后所住的宫殿,大门以及走廊处有几只宫灯,照得黯亮,这是日夜不熄,随时准备呼应主子的召唤。
门口站着宫女,偶尔也有巡查的太监来往,无论是谁,都穿着平底软鞋,脚步轻盈无声,以免打搅贵人。
一个青年太监出来,跟着几个小太监,都一同站着,抬首看了看天,只见尚自寒星满天斗柄倒旋,不解看向胡怀安一行人。
虽是凌晨了,可这时间也太早了吧,宫里这一夜看似还太平,胡怀安这时间点过来,还是带着贡果来,就显得特别奇怪。
这几个太监诧异不解的模样,倒让胡怀安心里一松。
这说明什么?
皇后宫里的人感到不解,不正说明了这里的人,尚都不知道外面的流言么?
也是,皇后早就不理政务多年,这里又是后宫,昨晚才传出去流言,怎么可能传入早就关闭了宫门的皇宫里来呢?
就连皇上,不也是刚刚才知道么?
这么一想,胡怀安的这任务,若要达成,其实还是挺容易。
若皇后这里知道了,本就大怒的皇上必是越发不高兴,到那时,自己估计都要被迁怒。
现在他能顺利完成任务,皇上估计也能松一口气,自己也就不会凭空落了错。
这么一想,胡怀安脸上的笑容越发真切。
“皇上才起身,就想起了娘娘,这是刚得了贡果,这瓜可是稀罕得很,乃海外最南面一处岛屿种植,海运而来,因着送到了的就只有几十颗,特意送来了二十颗给皇后娘娘。”
虽不知为何要在这时来送东西,但皇上抽风其实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能有这样的解释,且看着也不是来者不善的事,皇后的宫人就都没多问,将胡怀安给让了进去。
这种御赐之物,胡怀安肯定是要见一见皇后娘娘,不过,这时也太早了,青年太监将胡怀安领进去,先等着,太监则进去通禀。
过了一会,青年太监走了出来,对胡怀安说:“娘娘让胡公公过去。”
直接就将人领去了正殿,才进去,就发现皇后已穿戴好,端坐在凤座之上。
两旁站着女官跟嬷嬷,还有值班的几个宫人。
看他们的模样,都是略带一丝疲惫之色,明显是早起了,看着就挺正常的。
胡怀安一路走过来,发现皇后这里的气氛很正常,既不热闹也严肃,还带着一点冷清。
这与他过去来皇后宫殿的感觉是一样,并无不同。
胡怀安可不敢怠慢这位后宫之主,忙上前几步,跪倒叩拜。
“起来吧。”坐着的皇后很冷淡地说。
对他的态度,完全不热情,甚至若不是他代表着皇上过来,必须要见一面,怕是连面都不想见。
这种敷衍的姿态,都不必仔细揣摩了,都摆在了明面上。
但胡怀安却越发放心了,皇后娘娘对自己这样的态度,这才是正常的,若对自己和气起来,那才不正常呢!
他将刚才在外面对青年太监说的话,用更华丽辞藻跟更委婉的语气,对皇后说了。
“皇上对娘娘的关心,我等奴婢听了,都深受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