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奇幻玄幻>赝太子> 赝太子 第169节

赝太子 第169节

  在大部分人眼里,自己是沾了一点武事的文臣,而赵督监则是太监,与钱之栋这样大将比起来,后者本就更有可信度,而这精心推敲过的折子,更是让人看了深信不疑!
  想起在饿狼岭时,两人旦夕不保,唯恐城破就死,那是何等艰难,最后好不容易立下功劳,这可是拿命搏来的,谁争这功,那就是仇人!
  “不过,这倒提醒了我。”崔兆全站起身,在帐内转着,冷笑:“现在西南山寨都已归降,虽还在收尾,可早一日递了折子回去,也早一日让皇上安心,我们该上折了!”
  “是这个道理!”赵督监尖声说:“咱家有特快渠道,十天,十天保证就有皇爷的旨意答复!”
  崔兆全此刻也不去计较赵督监隐藏着这一手了,毕竟对方手里掌握着特快通信渠道,这事早就有所猜测,不然,之前册封山寨寨主跟木桑的圣旨,又是怎么来的?
  “那就立刻写折子!”
  “来人!备笔墨纸砚!”
  随着崔兆全的一声令下,立刻有亲兵整理了一张干净桌子,将上好的笔墨纸砚备上,崔兆全看向赵督监:“我先写了,赵公公觉得不妥的地方,再行修改?”
  “就依崔大人。”赵督监这次毫不阻挡,痛快点首。
  崔兆全好歹也是一榜进士出身,文采风流,铺就纸张,稍作思索,就直接挥毫,写就了一份折子。
  这折子,先为二人表功,接着就写了钱之栋的罪状。
  故意在进攻时怯战,导致两位钦差深陷包围,又不仅不救,反而退兵,并且阻碍别人来救。
  帅嚣张、将跋扈,钱之栋将西南当做自家后花园,当众纵容将士杀死跟着钦差来到西南的一名百户,还试图刺杀钦差,好杀人灭口,掩饰这事。
  又提到,钱之栋盘踞西南两年多,更纵容几支马队与山寨勾结,马队贩卖的不仅有着粮食,更有大郑军队的武器,而西南这里,只有钱之栋统帅西南军,再无别军,这事,就算不是钱之栋主观上叛国,起码也有着纵容之罪,说深了更就是养贼自重。
  林林总总,凡能给钱之栋扣上的锅,崔兆全一个没落下。
  不仅仅这样,写时,崔兆全想起了秦凤良刚才的幸灾乐祸,一阵厌恶,又顺笔给他也添了几处罪状,诚恳写着:“臣以为,西南既平,无论是钱之栋还是秦凤良,久居西南,盘踞日久,都不是朝廷之福,宜另派大将镇之。”
  墨迹未干,就被赵督监拿起,看了一遍,再看崔兆全时,已是带着一种隐隐佩服。
  “都说文人笔如刀,杀人不见血,今日咱家倒见识到了。”他暗想着。
  但这通篇看下去,却不见苏子籍的名字,赵督监身为首脑太监,虽也贪功,却并不指着这军功升官发财,毕竟他已是首脑太监,再升,也升不到哪里去,像他这样的无根之人又不能封爵,自然就没那么贪功。
  再加上苏子籍身份的缘故,他回去后必定要私下再向皇上仔细禀报,有些事,完全隐瞒了,到时反说不清了。
  因此,赵督监似笑非笑看向崔兆全,提醒:“这收降山寨的功劳,不分给苏子籍也就罢了,营救咱家与崔大人的功劳,总不好全抹了去,你说是吧?”
  “不然,到时候人家问起了,咱家与崔大人是如何突围,难道,要将功劳推给该死的老匹夫?”
  “倒是我忘了,这就给他添上。”崔兆全神情一僵,随即淡淡说。
  赵督监看他这做派,也不在意他是真忘了,还是假忘了,只在旁监督着。
  崔兆全只能重新又写了一份,这一份折子,给苏子籍的功劳添上了,虽十分功劳,只写了三分,更隐去了苏子籍献计收服山寨的功劳,赵督监看了,也没再吭声。
  说到底,圣意未明,能帮了上次,就还了大部分人情,这时再帮衬一句,赵督监觉得已经到了火候。
  再多,要是给圣上觉得,自己私下倾向苏子籍,那自己就祸端来了。
  看完,赵督监尖声吩咐:“孙百户,你立刻用渠道,把这份折子送回京城,我要看钱之栋怎么死!”
  不远处军营,木桑连同仆人被软禁在一处大帐,虽不限制出入,但凡是出去,都会有着多人跟着,这样情况下,想要私下与人联系,几乎是不可能。
  他出去几次后,便歇了这个心思,而是老实待在帐中。
  这时天空传来一阵鹰鸣,有老鹰在军营上空盘旋了几圈,又飞远了。
  仆人仔细倾停,才停下,就见木桑迫切的问:“鹰鸣,传递了什么话?”
  木桑与仆人对视了一眼,都知道,这是桑女在通过老鹰传递消息,这种暗语,非常简单,可是有时足了。
  “信息、京城、快传。”仆人立刻说了暗语。
  “看来是有折子被送回了京城。”木桑有些可惜低声:“就是这渠道与炼丹士有关,虽可试着袭击,得知内容,但得不偿失。”
  “大人,我看这次钦差送了折子回去,未必是为了山寨,之前钱之栋的人当众杀人,这可着实让我们看了一场笑话,怕是这折子,就是为了此事!”
  说起酒宴上发生的事,仆人不禁面露幸灾乐祸。
  让他们不得不归降又如何?
  一个百户,没死在他们的手里,却死在了西南军自己人手里,钱之栋这厮,怕是要倒大霉了。
  木桑却反倒摇了摇头,皱眉:“钱之栋这个人,有能力,有私心,更有执行私心的力量,他倒霉了,未必与我们有利。”
  “下代西南提督,就是因没有执行私心的力量,怕与我们更不利。”
  第295章 总督
  西南·安州港口
  又有兵船抵达,远远看见舰上甲胄林立,十分森肃。
  在靠岸前,这次来的官员,就已派人来送信,提前了一天,西南大营内的人早就已做好了准备。
  也因此,当十几艘兵船抵达时,岸上立刻响起了鼓乐吹打之声。
  当初苏子籍抵达安州港口时,就曾听过这样鼓乐吹打,中间隔了一个新年,再听时,已是获胜准备离开的时间了。
  苏子籍也忍不住有些感慨。
  身钦差的随员,无官无品,这种去迎接新钦差的事,苏子籍还不够资格,因此就站在看热闹的人群中,与一些兵卒及商人、百姓一同,朝前看去。
  在一侧站着是野道人。
  “这次来的其实不算钦差,是上任的官,一个是总督褚遂,而新来的提督焦慎,不知道来历。”
  “不过,十七艘兵船,并没有运输多少粮草、军械,全部是人,每船400人,有6500人以上,来者有点不善。”
  野道人压低声音说,就听到苏子籍嗯了一声。
  “这事不急,能这么短时间,就得到这样的情报,你已做的很好了。”
  想到曾经孙百户看向野道人时的眼神,苏子籍此时也不禁感慨,幸当初自己收下了野道人当门客。
  因着混迹江湖多年,除去所谓的屠龙术,这野道人结交底层帮派并收集情报的能力,也同样出色。
  野道人不太满意,叹:“只怕耽误了公子的正事。”
  “这倒是不必担心。”苏子籍胸有成竹。
  “对了,桑女又派人和我接钠,想和公子您见上一面,您见不见?”
  “不见!”苏子籍冷冷的说着,这时西南已平,归心似箭,又是敌非友,见什么见?
  这时官船靠岸,两拨人簇拥着两个四十岁左右男子上岸,港口岸鼓乐吹打之声已停了,被簇拥着的两位新官,笑盈盈看着迎接他们的人。
  “崔尚书,赵公公,多日不见,你们清减了不少,可见西南一行,你们可是吃了不少苦。”总督褚遂跟崔兆全、赵公公都认识,寒暄着。
  “这是焦提督。”
  焦慎,崔兆全认识,算是新生一代,很能打仗的悍将,这时话未说完,焦慎已向两位钦差行礼。
  “不敢,不敢!”
  两人看去,见这四十刚出头的人,白皙面孔,看起来很文雅,唯一双眉笔直挑起,透着一股杀气。
  “都是为朝廷办事,谈不上辛苦不辛苦。”崔兆全打了个哈哈,说。
  心里暗暗想着,不过十天,圣旨居真到了。
  从京城出来到这西南,他们可是花费了二十日左右,这第二波来得这样快,怕是朝廷早就做好了准备。
  可他作兵部尚书,这次西南之行的正钦差,竟直到接到褚遂将抵达的消息,才知道了这事,对隐瞒部分情报不说的赵督监,心里自然是不满。
  赵督监笑呵呵,与这褚遂说:“褚大人到了,咱家这心也就放了下来。”
  冲着京城拱了拱手:“能办好差事,让皇上安心,咱家莫说是清减了,就是殒命在此,也是应该。”
  戴罪来迎接的钱之栋,这时过来向褚遂见礼。
  “钱帅不必多礼,西南的事,也多亏钱帅主持、周旋,才能平定。”褚遂亦是客气了一句。
  看着并不倨傲,态度自然,钱之栋先松了一口气。
  这也算是官场的一种潜规则了,身钦差,手里旨意针对着谁,对那人往往态度冷淡,这是因宣读之前,就是代表着朝廷,代表着皇上。
  “看来就算给我治罪,应该也只是御下不严的罪。”钱之栋暗暗想。
  这二人到了,钱之栋直接恢复了自由,不仅不再被拘押着,还被允许自由活动了。
  看着寒暄,苏子籍利用视力,遥遥望着,清楚看到了这二人与钱之栋说话的模样,心立刻就落下了。
  “这二人很和气,对崔兆全和赵公公还正常,但对钱之栋更是态度客气,这就很不正常。”
  毕竟,两位钦差既看到了折子,势必会报复,给钱之栋罗列的罪名,也绝对不会轻。
  而朝廷大策,就是压制骄兵悍将,别说有罪,就是无罪,总督也难这样和气说话。
  正常情况下,新来两位钦差对钱之栋不假颜色,说明会在旨意宣读上给予治罪,不必藏着掖着。
  但现在这样,必定比明着治罪更严重。
  “让上官必须花心思麻痹钱之栋,他死定了。”苏子籍冷冷说着。
  二人低声交谈,由于涉及自己,褚遂遂把旨意交给赵督监:“赵公公,既然香案已经准备好了,朝廷十万火急,让本官携来圣旨,还请赵公公立刻宣旨就是。”
  迎接前,就在岸上设下香案,可以宣读圣旨。
  “褚大人说的是。”赵督监手捧黄绫盖着诰谕庄重走到香案上首,南面而立,一站定,包括崔兆全以及这次同到西南的焦慎、钱之栋、秦凤良等,都一起伏地叩拜:“臣等恭请圣安!”
  “圣躬安!”赵督监对这套非常熟悉,朗声:“有旨意!”
  字字清晰的徐徐宣读着内容。
  “褚遂成了西南总督,而让我与秦凤良那老匹夫一同进京,焦慎接替我驻扎西南?”
  听到圣旨上对自己安排,钱之栋眼睛转了转,能理解。
  他在西南已待了两年多,皇上必不会允许自己继续在此掌兵,姓焦过来就是来接自己的兵权。
  “罢了,事已至此,多想无益。”起码皇上并无治罪,钱之栋的心,算是略微放了下来。
  “钱帅,可以的话,请立刻交割兵权,你们也好早日回京。”总督褚遂恭敬叩谢了圣旨,对钱之栋说。
  钱之栋只能应下:“这是自然,下官已准备好军中花名册,将士也都随时听令,只待大人一句话,立刻能交割。”
  “赶晚不赶早,就现在吧!”褚遂点首:“正好交割完毕,可以立刻开宴,皇上可是等得急,交割宴就直接回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