赝太子 第158节
“若是阴阳怪气损钱之栋一顿,不肯轻易罢休,说不定证明能化解,可这样轻飘飘放过,怕是有鬼了。”
这时,两位钦差请进去说话。
两方面都有点心不在焉,钦差不过是承诺,会在递交给朝廷的文书里,给苏子籍记功,而苏子籍在思考,不忘秦茂的功劳,随口提了一嘴。
“秦茂还算忠勇。”崔兆全点点头,对方虽是戴罪之身,但在到了西南,就被交还给了其父秦凤良,在秦茂又跟着苏子籍来救援,崔兆全对其印象好了不少,又想到在海上时,秦茂曾自告奋勇要诛杀海怪,就觉得这是一员可以培养的武将。
“这事我会记得,倒是你,听闻还剪除了些吃里扒外的马队,这几日着实辛苦了。”
“山寨被毁,很多房间已不能住人,现收拾已来不及,你就在秦部营地先休息着,有两千人在,便是住帐篷,应该也比在山寨内安全。”似乎又想到了之前的事,崔兆全自嘲一笑。
一旁的赵督监,已经收到了孙百户的报告,望着苏子籍的眼神透着欣赏,也笑着说:“苏举人,班师回朝的早,或你还能赶上会试,现在回去就可温习下功课,到时能金榜题名,必有你的好处。”
苏子籍与他目光一碰,心里一动,忙道谢。
直到离开了大厅,在亲兵护送下,回到秦部营地,入了帐篷,苏子籍才算松了口气。
“唧唧!”自到了西南就撒欢到处跑的小狐狸,竟恰在此时冒头,不知道从哪里钻入帐篷,还立起半身,仔细打量着苏子籍,似乎在检查是否负伤。
苏子籍立刻将其抱起来,摸了摸它的头,吩咐:“小白,我正要找你,没想到你就来了。”
“唧唧!”
“对,我有事要你去办。你在这山里可算是无冕之王了,帮我去问问你那些朋友,钦差为什么会遇袭?”
“这敌人情报也未免太准,两位钦差可不是酒囊饭袋,不可能不提防埋伏,可依旧中招,这里面怕是有什么隐情。”
“唧唧!”小狐狸应了声,从苏子籍怀里跳下来,从钻出的洞里走了。
“还真有洞啊,这是怎么挖的?”苏子籍忙用椅子将这洞遮掩,恰在此时,外面又响起亲兵的声音:“苏公子,崔大人请您过去一趟。”
不是刚回来,怎么又召唤,苏子籍顿时一怔。
与此同时,回到大帐的钱之栋皱眉,原本放松下来的他,在回来的路上,免不了又细想起来。
此时天色麻昏,却见别的幕僚已散去,只有简渠仍在灯下,钱之栋虽沉思,还是取笑:“你也四十多了,有年纪的人,跋涉了几十里,不休息,还在想什么呢?”
“大帅!”简渠没留神钱之栋进来,听见问话,忙站起身:“我在想,就算是寨民打仗,一样要粮草军械,以及情报,大山四周被围得水泄不通,为什么至今敌酋还有粮草,还有军械可用?”
“要知道,刀还罢了,磨磨就能用,可箭的话,射几次箭头就可能弯曲,必须工坊修补,他们凭什么有新箭?”
“最重要的是,两位钦差是冒进了些,可这短暂的错漏,只要大军跟上就可弥补,前后不过一二个时辰的空档,为什么敌酋就能抓住机会,难不成还有千里眼?”
钱之栋听了前半段,面无表情,听了后半段,瞳仁里闪阴郁的光,咬着牙说着:“是呀,这本将也是不解,我屡次抓了机会,可敌酋总能料敌于事先,难道是有内奸?难道是秦凤良捣鬼?”
简渠皱眉:“大帅,可不对呀,我们几次行动,还是避着秦凤良,他不应该知道我们计划!”
钱之栋背着手踱了几步,见一人进来,吩咐:“你去传我的令,对秦凤良的监督加强些。”
等着出去,又说:“简先生,这事先不论,你说说钦差的反应,是不是在哄骗本帅?”
说着,就将刚才的对话和场景复述了一遍,问:“你觉得怎么样?”
简渠听了,惊得心一颤,冷汗蓦浸出,看了看大帅,感觉到了危险,想了想,口中却说:“大帅,真对您有芥蒂,他们为何不趁此刻?毕竟您已认罪,完全可以顺势而为。”
“既然没有这样做,反安慰大帅您,就说明您立刻救援,让他们消除了大半疑心。”
“他们应该也不想在战事紧要的关头,先起内讧。”
“可似乎有点太容易过关了,是我多疑了么?”这话合情合礼,可钱之栋还是拧眉,心里实在是有些不安。
第276章 不可久留
“只有崔大人唤我过去?”走出帐篷,此时天色更晦暗,沙沙的雪撒落下来,打得簌簌作抖,苏子籍看了看天色,直接问了亲兵。
亲兵这次不敢多说,只回了一个字:“是。”
“好,我明白了。”看来,这是崔兆全有什么事想单独问自己,需要避开赵公公。
虽说两个钦差在对付钱之栋、秦凤良等西南军将帅时,属同一个阵营,但在私下里,崔兆全是兵部尚书,正经一甲进士及第,如何会看得起赵督监这样一个太监?
二人间,必定话不投机半句多。
不过,对于这二人私下官司,苏子籍没有兴趣,但路过正在扎营的更靠近山寨一片帐篷时,目光微微一凝。
“这是谁的营地,刚才过来时,似乎还没有这么多帐篷。”苏子籍问。
亲兵对这个神态就坦然多了:“是钱大帅的先锋营在此驻扎,您过去时,先锋营才刚刚扎营,自然不会有这么多帐篷。”
“原来是钱之栋大军的先锋营……”苏子籍暗想:“将帐篷扎在山寨外,看似是为了弥补之前过错,对两位钦差加强保护,毕竟连着钱之栋大帐也设在了这里,但实际上,何尝不是一种隐隐的控制?”
“钱之栋看似恭谦,实则狠辣傲慢又多疑,就算一时相信两位钦差的话,事后也必会更加谨慎。”
“这样小心,可惜对文心雕龙来说,都是无用。”
心里盘算着,苏子籍正从大帐旁路过。
“他就是苏子籍?”只有以前匆匆见过这个太学生的钱之栋,此时踱了几步,刚掀开帐帘朝外看去,就这么巧,正看到了不远处随亲兵而过的少年。
军中多烦乱,苏子籍迈步不紧不慢闲适自若的神态非常显眼,一下就吸引了钱之栋的注意。
“应该是,虽换了装束,但读书人身上的酸儒,可不是换了身衣服,就能掩盖住。”
大帐内有诸将议事,有个参将也朝外面看了一眼,随后咧开嘴回答。
苏子籍带秦部两千人先抵达山寨,救了两位钦差,使钱之栋救援之功直接打了折扣,钱之栋的诸将,没有对苏子籍有好感。
也因此,哪怕是邵思森这样都很少有着酸儒迂腐,苏子籍更看起来出色,说话之人还是出言诋毁。
整个帐中,除简渠,就再没有一个读书人,本就文武容易起矛盾,与苏子籍又有着夺功之仇,自然不会因顾忌简渠这个“自己人”中的读书人,而放弃羞辱苏子籍。
说到根本,就是不服,我们拼了命才得的官身,为什么读书人念几本就有?
简渠眼中闪过一丝不满,但因大帅并不制止,只能低首退了一步。
钱之栋如鹰的眸子,死死锁住身影,等走远了,这才收回目光,放下帐帘,重新走回上首位置坐下来。
见他这样,就有将领压低声音,提议:“大帅,这苏子籍不过是个随员,连品级都无,是不是可以……”
随后做个抹脖子的手势。
钱之栋看了一眼,也没说同意还是不同意,越过几人,目光直直落在了曾与苏子籍有过接触的简渠身上。
“简先生,你怎么看?”钱之栋声音低沉:“之前你说,这苏子籍可以拉拢当一内线,大概也没想到,转眼立下这等大功吧?”
大功二字几乎是钱之栋牙缝里挤出来。
简渠心里一凛,忙垂眸,拱手说:“大帅,是我之过,没有早早察觉到此人狼子野心,但……”
他随后说:“苏子籍不过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出身寒门小户,也不曾上过战场,怎么可能和传言所言,降服秦部,吓退敌酋?”
“苏子籍虽是先锋,但秦凤良之子秦茂才是主将,只是兵部尚书是一甲进士及第,比起武将,当然更喜欢读书人。想必正是因为这样,才让苏子籍占了首功。”
“而秦凤良有所不满,就放出了这等风声。”
“要是我们因此针对这个苏子籍,就中了秦贼的计,大帅,哪怕冲着救援之功,两位钦差此刻也必在意苏子籍,若现在杀他,钦差很容易就会想到是大帅派人下手,这就更得罪钦差了。”
“您实在不喜此人,大可等上一段时间,等这件事平息了,再杀不迟。”
几个副将参将原本对苏子籍很敌视,但听了简渠的话,又觉得简渠说的很有道理。
是啊,苏子籍不过是个随着两位钦差来西南的太学生,一个寒门小户出身的读书人,既不曾见过大世面,也不曾上过战场,怎么可能在战场上抢了他们的功劳?
说是秦凤良在背后捣鬼,就立刻信了,这本是他们自己的想法。
大帅跟秦凤良针锋相对,二人本是敌对的关系,秦凤良统帅一军,秦部在西南也有着势力,这样老奸巨猾心肠都黑了的家伙,才有可能,也有这实力,与大帅争功。
坐在上首位置的钱之栋,就将帐内几人的神情看在眼里,点了点首。
“简先生,你说的很有道理。”他缓声说:“这次救援之事,应该就是秦凤良在背后捣鬼,想要坑我一把,又能让儿子立功,呵,这对于他来说,的确是一箭双雕的好事。”
想到金鸡口就落到了秦凤良手里,他偏偏还没理由索要回来,脸上的神情就更显阴沉。
目光再次落回到简渠身上,钱之栋淡淡一挥手,说:“好了,我也累了,你们且都下去,简先生,你也先回去,有事我再让人去唤你。”
“是。”简渠一拱手,退了出来。
但他走出一段路,回头去看,却不见几个将领出来,不由本来渐渐干的一身冷汗又沁出,一团冷风挟着雪花袭了进来,吹得简渠打了个冷颤,遍体生寒。
“难道是大帅对我起疑了?令我出去,才继续谋事?”
“不,仅仅是我是读书人,我有功名,天生有些不对路。”
简渠收回目光,往自己帐篷而去,心中却想起了当日,自己考取了举人,欣喜若狂时,大帅的那一丝神色。
“当时不觉得,现在想来,大帅的神色让人发寒。”
“也是,我没有中举前,大帅是亲而近之,我中了举,大帅是重而厚之,但无形中有了隔膜。”
“是呀,不怪大帅,刚才听见了大帅与钦差的对话,明明自己立刻想到了大帅当局者迷,这钦差的话,粗看去亲,细看去疏,推敲起来令人不寒而栗,读书人要杀人,多半这样先瓦解戒心。”
“但我却不敢说,说了,不但钦差要杀我,就连大帅也要杀我。”
“这略远了,钱之栋为人狠辣,若失去信任,哪怕只是心中存疑,怕都不会留下隐患。”
想到曾经也有过共事同僚,在失去了大帅信任不久就出了事,因为是幕僚,并不算台面上的人,就算毁了容,后来病逝了,也没有引起波澜,可有同样身份的简渠,此时心里越想越怕,已有了去意。
“看来此地不可久留了啊。”
第277章 重而厚之
苏子籍又进了山寨,没被领去大厅,而转去了大帐。
帐篷外面围一圈甲兵,见他过来,掀开帐篷的亲兵低声提醒:“大人一直在等着苏公子您。”
苏子籍点首,走了进去。
崔兆全此刻背着手,面朝里站着,不知道在想着什么,听到声音,这才转身。
“你来了,坐。”
跟着进来的亲兵,忙将圆凳搬过来一个,苏子籍道谢就坐了。
崔兆全这时也坐下来,看着苏子籍,直接问:“其实,有一件事,老夫一直都想问你,你与赵督监赵公公,是不是旧识?”
没想到崔兆全突然问起了这事,苏子籍心中一叹,知道崔兆全还是起了疑心,以此人的权势,真想查一些消息,回去自能查到,他也没必要为了这种事去隐瞒说谎。
“是,学生以前在省院时,曾见过赵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