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康斯坦斯见他沉默不语,只好又提了一句:“还有四百名在沙漠里的英国钻油员工。”
  聪明人说话从来都是说一半藏一半,好像这样就不会留有把柄给别人。
  麦考夫并非不懂她的话,只是胸中烦闷,他并不喜欢康斯坦斯这样先斩后奏的做法,至少——至少理应跟他商量一下,他以为他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比之前要更近一步。
  这样的结果,麦考夫甚至无法跟汉弗莱爵士交代——告诉汉弗莱他的孙女即将要去利比亚跟一个极度危险的人打交道吗?
  他想再呷一口酒,但酒杯送到嘴边时,却发现杯内早就空空如也。
  康斯坦斯没有察觉到他的失误,这时的她跟他想到了同一个问题。
  “汉弗莱那边,就麻烦你帮我遮掩一下。”
  对此,她只能求助于他,别无他法。
  “你不了解莫里亚蒂的手段。”麦考夫蹙眉,他简明扼要地将一个罪犯的严重性放在她面前。
  他说她不了解,但他了解,他十分清楚地明白莫里亚蒂的可怕之处。
  有那么一瞬——康斯坦斯望着眼前严肃的麦考夫,似乎将他与脑海里一段模糊不清的人影相重合。这番话让她想起在霍格沃茨读书时,有人对她说过——斯莱特林野心勃勃,对力量无限崇拜,对追求利益不择手段,但绝非是逃避现实的胆小鬼。
  她想,她正好就是一名斯莱特林。
  康斯坦斯转过头,她不认为眼下麦考夫还能改变这既定的事实,她目光微动,轻声细语,似在宽慰:“有你在,不是吗?”
  “你不会让我身处险境的,麦考夫。”
  对于男人而言,改变他们的想法实属不易。但如果想激起他们的保护欲就再简单不过了。
  而她不需要别人的保护,只是需要麦考夫的一个首肯。
  但麦考夫听到这话,眼中却没有流露出她所期待的自信与坚毅——而是一闪而逝的痛苦——她从未见过的那种,抓不住,无法描述的情绪。
  康斯坦斯不知道这番话哪里触动了他的神经。
  “麦考夫你……”
  “康妮,或许你可以考虑一下汉弗莱的提议。”麦考夫背靠在软垫上,他将空酒杯放在一边,试图引开话题。
  但这随意挑起的话题脱口而出后,却令自己都愣了两秒,他立刻敛起不自然的神色,再次摆出一副冷静自持的模样。
  即使自觉失言,福尔摩斯大人也能面不改色、恢复原貌,这或许就是一名上位者应有的心理素质。
  汉弗莱的提议?他一天就能提出几十个建议,康斯坦斯哪能将这些都记得清清楚楚。
  难道——她猛地抬头,直勾勾地盯着麦考夫——不可能的——她在心里安慰道:不过是汉弗莱的一次无心之语,在座的谁都没有当一回事,包括她自己。
  康斯坦斯慢慢道:“我们现在不合适。”
  她点明了「现在」与「不合适」两个关键点。
  外交部的副常务次官跟军情六处的掌权人,这在所有政客眼里都是极不般配的一对,两个都是手握实权的人,没有人能为他们自己担保——永远对大英帝国忠诚——政治的世界里不应有这样的情爱,这是常识。
  如果他们都还想在政府里继续工作的话。
  麦考夫说不清楚自己现在是什么心情。
  两个理智的人即使对彼此有爱慕,有眷念,有占有欲,但也很难踏出失控的那一步。
  这样的真相,本该令他松了一口气——他不该让感情凌驾在决策之上,他是喜欢康斯坦斯。但不代表因为她而要做到事事让步。
  在他心里,康斯坦斯不应该达到这样的重要性。
  “嗯,你说得对。”麦考夫的理智终于占了上风,他佯装无恙,还是一派优雅自得。
  “今晚去蓓尔美尔街,还是骑士桥?”康斯坦斯并未受到此事的影响,或许说,悬坠在她心间的那块石头终于落下,“我觉得你卧室的香氛可以换一换了。”
  她抬起头,笑得一如往常那般明媚。
  “你喜欢哪种?”麦考夫顺着她的台阶下,却有点心不在焉。
  只不过他的心不在焉看起来都像是万分认真,或许这就是聪明人善于哄骗的妙处。
  康斯坦斯喜欢这样冷静聪明的麦考夫,一如从前。
  第16章 的黎波里的办公日常
  位于的黎波里的英国驻利比亚大使馆,是一座相当漂亮的白色地中海风格建筑大楼。
  正值春天,这个港口城市并未因连连战火而减轻它的美丽。
  康斯坦斯的办公室在这栋大楼的第二层,位置紧挨着大使詹姆斯办公处。从办公室的窗口望去,可以看到如宝石般散发光泽的海滩,那是短暂的从未属于过她的静谧,她没想到前半生自己见过最美的大海居然是在利比亚。
  地中海与英吉利海峡相隔甚远,而利比亚政府与英国政府也积怨已久。
  她想,这样的积怨甚至可以追溯到二十二年前年的洛克比空难。这桩造成了二百七十名无辜魂灵的恐怖袭击曾一度让利比亚政府的国际声誉跌到谷底,汉弗莱退休前暗中操纵的最后一条指令就是对联合国安理会通过748号决议一事推波助澜——必须对利比亚政府进行严厉制裁,除非他们交出嫌疑犯。
  “我们绝不接受他们的任何推辞。”
  汉弗莱从来都不是手腕强硬的内阁秘书。面对纳德酒店爆炸案时异常沉默的他,为何在面对洛克比空难时,情绪是这样的难以控制。他留下的工作备忘录里,只有这条针对利比亚政府的措辞尤为直接。
  现在想起来还有点不可思议。康斯坦斯端着咖啡,仍然没能想通。她的视线落定在桌上的会议报告。
  昨天她在会议室里与驻叙利亚英国大使詹姆斯、国防部任务部队指挥官还有跨部门协调小组成员进行了首次关于撤侨行动的部署会议。
  詹姆斯在提到情报机构应及时提供情报时,不经意地看了康斯坦斯一眼。他暗示她,有关支持撤侨任务计划和实施的相关材料,军情六处并没有帮上多大的忙。
  “这是大使馆的应急行动计划,上面包含了不同威胁环境下的可能的行动过程、重要任务名单以及最佳的撤离站点位置等事项。”
  康斯坦斯没有直接回应他,而是将手里准备好的预案推给了在座的中年男人们。他们自她一进会议室,眼睛就没有离开过她的脸,平心而论,她确实长得相当漂亮,就算坐在那里沉默不语,可抬眼的那一瞬也能照亮大半个办公室。他们理所当然地把她视为一个政治花瓶,字面意思上的外交部吉祥物。
  而她早已习惯这样的目光:贪婪、鄙夷、趾高气昂、分外不屑,一个个都是饿虎饥鹰,但却偏偏要在人前装作正人君子。
  “使馆预定三天后关闭,所有留守的英国公民和使馆雇员必须在一周内撤离。”大使詹姆斯是这次撤侨行动的最高负责人,他沉思片刻,最后敲定了撤离时间。
  会议结束后,其他人都离开,詹姆斯叫住了康斯坦斯,他想起桌上那封神不知鬼不觉的警告信,脸上浮现一丝错杂复杂的情绪,但想到什么,又转瞬即逝。
  “我——我只是想问问,潜在撤离报告里的撤离人数是否准确。”
  她难得露出诧异的目光。詹姆斯这是什么意思,潜在撤离报告难道不是大使馆每年递交给政府的评估报告吗,什么时候轮到她来置喙。
  “我的意思是,”他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又急急忙忙地提及另一个话题,“此次撤离的信息和数据还不完善,军情六处应该派遣专业人士来处理。”
  这是在说她并不专业吗?康斯坦斯皱眉,没有察觉到他目光里隐藏的一丝恐惧。
  “如果大使真的那么迫不及待想让mi6介入,我相信您很快就能实现这个愿望。”她扔下了这句话。
  康斯坦斯收回思绪,她今天早上收到了一份匿名文件。那份文件详细记录了自1990年至今一个代号为owl的政府高官与利比亚政府的各项暗中交易。包括出售了多少枪支,提供了多少炸药以及制造了多起恐怖袭击事件。
  交易的次数不多,但往往都是大型事件的导火线。
  报告批示者是外交部现任常务次官菲利普爵士,他默认这样的交易长达二十余年。
  谈起菲利普爵士。他跟康斯坦斯的父亲帕特里克八十年中期进入文官系统,两个人都被分进外交部,互相扶持十余年,也算是关系不错的老朋友。六年前,康斯坦斯初进外交部,也是在菲利普爵士的亲手教导下,她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长足的进步。
  她心里是不愿意相信这份报告。
  比起这份报告的内容,她更想知道是谁将报告送来的,目的又是什么。
  这时有人敲门,听敲门频率——是加文。
  他还是老样子,见到她第一句话就是:“阿普比小姐,距离午餐时间已经过去两个小时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