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只是贾政见了贾母便告退了,没想起来看一眼他的儿子在干嘛,贾宝玉起都起了,索性来贾母这里请个早安。
贾宝玉哄道:“祖母慈爱,免了孙儿请安,但孙儿惦记着呢,一醒来便过来了,结果还是晚了,老祖宗别怪罪我就好。”
一句话把贾母哄得喜笑颜看,搂着他直叫乖孙儿。
正巧,琏二奶奶听了信过来了,远远的便听见贾母欢快的声音。
“我一听老祖宗这般开心,便知道是宝玉哄的,看来我这巴巴的跑来,老祖宗却要叫我先一边玩去了。”
王熙凤笑着走进了贾母的屋子,一时之间,整个屋子都热闹起来。
“方才我去看了林妹妹,咳症已有些好转了,过不了多久,便又能来陪老祖宗说话了。”
天气转凉,林黛玉不小心着了凉,倒是没生什么大病,喝了几日汤药连烧得没烧起来便过去了,只是一直有些咳嗽,所以有些日子没有来请安了。
京中最近生病的人颇多,连带着三春姐妹也一样着了些凉,虽然没咳嗽,但都有些不舒服的症候,贾母干脆都让她们歇着别来请安。
所以往日也就精明能干的王熙凤来得早,今日却不巧,王夫人因为昨日收到了薛姨妈的信,知道她们即将进京,兴致高昂,一晚上兴奋得没睡多久不说,今天早早的便跑到贾母这边来请安。
随后贾母又叫了贾政过来,安排了人给王熙凤传话去为薛家进府做准备,王熙凤自然不会没眼色打扰母子说话,又去往生了病得几个妹妹那里转了一圈才过来,自然迟了些,不过王熙凤知道贾母不会在意的。
解释了一番今日自己迟来的原因,王熙凤才道:“听说老祖宗今日有些头疼,我叫灶房熬了些暖茶,老祖宗喝点可好?”
暖茶一股子药味,其实就是给贾母治头疼的药,只不过贾母不爱喝罢了,往日都是鸳鸯这等房里人想方设法哄着贾母喝的。
贾宝玉一听老祖宗今日头疼,连忙关心道:“可是孙儿吵着您了?怎么头疼呢?是不是因为昨晚见了风?”
昨日贾宝玉睡得晚了,却并不是因为读书,而正是因为不读书被贾政撞见了,狠狠的批了一顿,要不是贾母急匆匆赶来,少不了一顿打的。
贾宝玉自然担心是因为昨晚贾母为了他出门见了风才头疼的。
贾母心中熨帖:“没有的事,不过是年纪大了,觉少,起的早,这才头疼。”
贾母伸手端过所谓的暖茶一饮而尽,王熙凤心道,还得是宝兄弟管用。
嘴上却说道:“那便叫鸳鸯伺候老祖宗等会儿午睡一会儿,觉补足了,便不会头疼了。”
贾母应了声好,贾宝玉这才关心的问道:“方才凤姐姐说,林妹妹的咳症可快好了?”
林黛玉这一咳嗽,他就是想去关心一下都不成,房里的人只管拦着他,不叫他去看看人,说怕他过了病气。
要他说,他这身体可比家中几个姐妹好的多了,哪里需要害怕过什么病气,但这事他说了不算,不管是王夫人还是贾母都会拦着他,他不敢反抗,也只好乖乖听了。
这会儿听到王熙凤说起林黛玉的消息,他自然十分关注。
贾母也道:“玉儿的身子可好些了?咳了有些时日了,若是药不行,再请一位来给玉儿瞧一瞧。”
若说贾宝玉是贾母的第一心肝儿,林黛玉就是贾母的第二心肝儿,王熙凤这样精明的人,哪里会犯这点儿小错误。
王熙凤道:“前些时日咳嗽停了,只时不时的还偷偷的咳两声,我瞧着那药吃着似乎作用也不大,便另请了大夫来瞧了,如今吃的这副药正是对症的,今早我去瞧林妹妹,她说已经不咳了,再喝上几日看看,真是不咳了,那便都好全了。”
贾母满意道:“还是你细心,她们小孩子家家的,对自己的身体也不见得多上心,还要劳你多照顾了。”
王熙凤笑道:“老祖宗这是说的哪里话,这都是我该做的,若是觉着我辛苦了,便将老祖宗指头缝里的漂亮玩意赏我几个,我要拿着去我家爷面前炫耀呢。”
一句话逗的贾母哈哈大笑:“你这破落户,鸳鸯,听见你琏二奶奶说的了吗,这是讨赏来了,等下你琏二奶奶走的时候,可别忘了看赏,不然指不定怎么说我这老婆子小气呢!”
鸳鸯也接话道:“老祖宗放心,鸳鸯绝对将那不是老祖宗指头缝里能露出来的东西看紧咯!”
屋中又是一阵欢快的笑声。
贾宝玉高兴道:“我也有好些日子没找林妹妹玩了,林妹妹早点好起来我就开心了。”
贾母笑道:“你这混世魔王,只要姐姐妹妹们陪你玩才开心,如今家里又要来姐姐了,之后你们这堆顽皮的人儿,怕是又要在一起开心了。”
贾宝玉疑惑道:“哦?老祖宗说家里又要来姐姐一起玩,是谁家的姐姐?”
贾母笑着道:“正是你母亲嫡亲的妹妹,你叫她薛姨妈,她有个女儿,比你大上几岁,如今一家要进京小住。”
“我瞧着你母亲整日怏怏不乐的,便干脆请了她家住进府中,正好陪陪你母亲,这位薛家的姐姐,你该叫表姐,听说是个好相处的性子,正好也同你们一起玩去。”
贾宝玉自来爱热闹的,听到这话眼前一亮:“也不知道薛家表姐爱玩什么,是个什么样的人?”
贾母一开始并不乐意薛家住进来,其实也并不知道薛宝钗的性格如何,不过此时拿来逗了贾宝玉,自然也不会扫他的兴,只说她是个好性子。
“至于爱玩什么,等她们家到了,你不就知道了?到时候玉儿和家中几个姐妹的病差不多都好了,正好叫你们都一起交个新朋友。”
贾宝玉高兴道:“不知道她们何时上京来?”
王熙凤接话道:“听说太太昨日便接到了信,想来就是近些日子便到了。”
第17章
薛宝钗并不知道贾府中竟然还有人在惦记着她。
就算知道了,她也不会放在心上,她可没工夫陪贾宝玉他们玩。
自从有了齐州之事,薛蟠觉得搭上了宣郡王,还有那位水二爷,心情就已经放松了一大半。
但薛宝钗可没有那么乐观。
她始终对那位身份神秘莫名其妙的水二爷有着忌惮,虽然后面的事证实了他似乎就只是个纨绔子弟而已。
而他让薛家做的,也不过是牵线搭桥,交了一个盐商朋友,可薛宝钗总觉得这里面有什么事情?
但他们只是齐州的外来户,缺乏的消息太多,也摸不清楚齐州的门道,从表面上的消息来看,并没有发现什么不妥。
只是李家盐商的这个身份,总是让薛宝钗忍不住心里打个问号。
在薛宝钗的记忆中,盐商可是出事的重灾区域,没瞧见林如海的身份吗?众多同人作品里,总是对林如海的死因多有猜测,归其原因,不过是因为他涉及盐政而引发了诸多猜想罢了。
薛宝钗并没有什么证据能证明李家有什么问题,但心中这点怀疑总是挥之不去,于是便告诫薛蟠与李家公子不要走得太近,本来薛蟠与李家公子结交,也不过是为了替那位水二爷牵个线而已。
为这两位牵线的任务完成了,他就是不出现,也不会失礼了,何况合作的生意那方子是交给了宣郡王妃的。
薛宝钗直接嘱咐薛攀,他们在齐州过了一个冬便起身行动,动身时让薛攀将这分得的两成收益全部都交予了宣郡王妃。
这笔生意当初那位水二爷占了五成,李家公子占了三成,而真正提供香水方子的薛家,却只不过占了两成。
这五成的收益给水二爷,是李家和薛家共同达成一致的,那是给水二爷身份的孝敬。而剩下的五成李家本来推脱了一番,说与薛家平分,便是半成,这香水方子的利润也大的很。
所以薛宝钗对薛蟠说:“哥哥何必与他争这半成的利润,本来这方子就是献给宣郡王妃的,说起来都是全然送出去的,如今宣郡王府没有收下生意,但是这方子他们也没有退回。”
“我们本就是齐州的过客,李家是这齐州的地头蛇,而这赤蔷薇的原料在齐州遍地都是,想必以后齐州会成为香水方子供应原料的一个大的供应地点,既然如此,若要继续做这赤蔷薇香水,与李家打交道的地方就多了,我们何必与他争这半成。”
“再有一点,既然这位水二爷都毫无芥蒂的收下了五成的利润,那这本就是我们送给宣郡王府的方子,我们只当自己是个替人家做事的,将这二成利润送给宣郡王府又如何?”
这也正是薛宝钗对这位水二爷的身份十分摸不透的缘故。
按理来说,若这位水二爷真是一位皇室宗室的纨绔子弟,既然跟着宣郡王来齐州玩耍,那应当是要听宣郡王的招呼才对。
可偏偏在宣郡王拒绝了薛家献上的钱财之后,这位水二爷却又大大方方的接受了,如何能不让薛宝钗感觉到奇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