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两年后,巴尔斯博罗特被逼迫退位,博迪在朝臣支持下,登上了蒙古大汗的宝座,号“阿剌克汗”。】
【然而,巴尔斯博罗特所统率的右翼势力并不愿听从其号令,巴尔斯博罗特之子阿勒坦(即俺答汗)逐渐崛起,成为新的部落首领。】
【游牧经济的单一性和脆弱性决定了其对中原经济的依赖性,要想解决生产生活上的不足,就必须与中原农耕文明互通有无。】
【想要得到中原的物资无非就是两种途径:战争与和平!】
【仅靠战争掠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蒙古内部资源困乏的状况,蒙古各部落都在积极与明朝进行互市,但正常的贸易却经常被战争中断,甚至遭到了明朝的经济封锁!】
【蒙古各部只能挥兵南下,以战争的方式掠夺物资,但蒙古的战力并不必明军强大多少,明朝也会对蒙古的掠夺采取对等报复!】
【譬如,每年秋季,明军派兵深入草原纵火焚烧草场,谓之“烧荒”,牧区的牲畜因缺草料而无法过冬。明军还经常偷袭蒙古的营地,赶走大量的牲畜,谓之“捣巢”。】
【明朝与蒙古如此对立,陷入了恶性循环。】
刘彻:“好法子,对匈奴也能如此来上几番!”
【俺答汗目光长远,看到了战争的弊端,在他成为右翼三万户实际上的领袖后,便在积极谋求与大明的互市。】
【当时的蒙古有三支势力,俺答是其中兵力最强大的,小王子(成吉思汗的后代都被称为小王子)占据名义上的大汗之位,俺答的兄长吉囊等部落则占据了水草最丰美的河西走廊。】
【俺答所在的开原、上都附近,十分贫瘠,想要养活自己的部落,就必须与明朝互市。】
【若能得到明朝的封爵那就更好了,到时候什么小王子都要靠边站,借着明朝的认可,俺答汗便可以与小王子分庭抗礼!】
【自嘉靖十三年,俺答就开始谋求与明朝的互市。】
【但嘉靖朝政治腐朽,在加上他们奉行的民族歧视政策,担心土木堡事变重演等一系列问题,对俺答汗的求贡贸易一概拒绝,还多次杀了俺答的使者,迫使俺答不得不以武力获取必须的生活用品!】
朱棣:“怎么着,人家求着你互市,你都不同意,还杀了人家的使者,你要是有这个武力倒也罢了,可你能用的大将都在忙着抵抗倭寇,哪有人防守北疆!”
【嘉靖二十六年,小王子去世,他的儿子继承汗位,因畏惧俺答汗的势力,他带着部众东迁,原本的土地也被俺答汗占据。】
【俺答汗成为蒙古最大的势力,他再次派遣使者前往明朝请求互市,嘉靖帝再次拒绝。】
【嘉靖二十九年,六月,鞑靼首领俺答率领所部数万精兵犯大同,总兵官张达和副总兵林椿皆战死。】
【因贿赂严世蕃得到宣达总兵的仇鸾惊慌无措,只能用重金贿赂俺答,希望他不要从大同进攻,俺答听劝,先去攻打宣府,遭到守军抵抗,又以声东击西之计佯攻古北口,他则亲率主力偷袭古北口西边的黄榆沟。】
【俺答顺利通过古北口,自怀柔、昌平、通州,进抵北京!】
【史称庚戌之变!】
【自土木堡之后,北京城一百年也没有遇到这样的兵祸,敌军突然濒临城下,京城上下一片震骇。】
【当时的京营只剩下四五万人,其中有一半是老弱,剩下的则被京城各衙门的老爷们当做了私兵,没有兵器,没有训练,战斗力极差!】
【嘉靖帝忙召集各地勤王,就连来京参加武举考试的考生都没有放过,戚继光就以考生的身份参与了这一场大战。】
【但是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京营的官兵毫无斗志,各路“勤王”之师也怯懦不敢战。】
【仇鸾暗通敌军,不仅没有被治罪,还被嘉靖帝拜为大将军,负责节制诸路兵马,保卫京城。】
【仇鸾不愧是能与敌军暗通款曲的人,蒙古人还没有到,他就纵兵劫掠了一番京师的百姓。老百姓对他们比蒙古人还要恨,“民苦之甚于虏”!】
【兵部尚书丁汝夔问严嵩他们该怎么办,严嵩说在边塞打仗,败了还可以掩饰,可是在京郊打仗,败了便无法掩饰。俺答不过是想要抢一些财物,只要他抢够了自会离去的。】
【丁汝夔立刻会意,命令诸位将领不要轻举妄动,于是,所有将士都守在北京城内,不敢发一矢,眼睁睁的看着俺答的大军在京郊烧杀抢掠,整整八天!】
【八天后,俺答得到了足够多的财物,又得了明朝允许贡市的承诺,这才从古北口安然退兵,满载而归……】
天幕下的观众们都惊呆了!
始皇不敢置信:“这便是当朝的三公、大将!”
刘彻大呼离谱:“这样的人在朕这得九族不保!”
李世民痛惜不已:“京郊的百姓何辜啊!”
朱元璋骂骂咧咧:“嘉靖,你这个……%¥&*#¥*这可是大明的国都,你在西苑炼丹又不是死了,就不怕京城的百姓也给你来个壬寅宫变吗!”
【庚戌之变暴露了明朝边防的虚弱和内部政治的腐败,也向后人昭示了一个事实:游牧民族与农耕文明之间的经济联系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人力不可分割的!】
【事后,严嵩为了逃避罪责,将所有的责任一股脑推给了执行他命令的丁汝夔,丁汝夔被杀。】
【俺答汗兵临城下的时候,仍然希望能够与明朝通贡,他再次派使者持书入城求贡:“予我币,通我贡,即解围,不者岁一虔尔郭!”慑于俺答汗的兵威,明朝只得答应开放马市。】
【但开放的马市仅限于大同、宣府两地,且贸易的种类和数量都有严格的限制,这远远不能满足蒙古方面的要求。】
【俺答汗要求扩大贸易的范围,但以嘉靖皇帝为首的顽固派非但拒绝所请,甚至连仅有的马市也关闭了。】
【明蒙再次贸易中断,双方战争又持续了二十年!】
朱棣:“你是在玩呢?北疆的百姓不是大明的子民吗!”
依着朱棣的意思,那自然是绝不妥协,直接打到草原上。
可嘉靖朝并没有这样的兵力,也没有堪用的大将,就得适当妥协,积攒实力。
评论区
“开门,自由贸易!”
“人家只是想跟你做生意,你非得搞得兵戎相见。(狗头)”
“明朝一答应互市,俺答立刻撤兵,可见俺答并不想打仗。”
“嘉靖帝所谓的贵中华贱夷狄,就是在他的奏折上写‘夷狄’两个字的时候用小一号的字体。_(:3」∠)_”
【直到隆庆年间,俺答以其孙把汉那吉投明事件为契机,与明朝达成隆庆和议。隆庆五年,俺答受封“顺义王”,开创了明蒙友好往来的新局面。】
评论区
“这是一个毁三观的故事!”
“简单点说就是外祖父和孙子都看上了外孙女,为了争夺这个女人,孙子负气出走,投靠明朝。”
(ΩДΩ)……
“把汉那吉是俺答的孙子,他迎娶了他姑姑的女儿,也就是他的表妹三娘子。但不幸的是,俺答也喜欢上了他的外孙女三娘子,三娘子转投外祖父的怀抱,把汉那吉一气之下投降明朝。”
“俺答就以营救孙子的名义,与明朝开启了谈判!”
“史称:隆庆和议!”
天幕下的观众三观都被蹂躏了。
这些汉字他们都认识,可是连起来怎么就读不懂了呢!
李隆基嘴角抽搐:“果然是蛮夷,居然如此乱伦!”
能被李隆基这般鄙视的人,其他皇帝都不想给出评价,怕脏了自己的嘴……
第569章 回光返照
【隆庆和议的达成,不仅确保了长城沿线的长时期和平,也扩大了明朝与蒙古的通商贸易,增加了明政府的收入。】
【明朝在大同左卫的威远堡、宣府的万全右卫、张家口等关口陆续开放了多处马市,定期交易。蒙古人则以牲畜、皮毛等货物换取内地商贩的铁锅、布匹和绸缎等物。】
【俺答汗还在汉人的帮助下,建筑了库库和屯城,也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这座城市也成为蒙古地区手工业和商业的中心!】
【北虏问题至此告一段落,封贡换来了北疆近百年的和平,直到满清崛起,九边烽烟再现。满清和蒙古人一拍即合,在战略上挤压明朝的生存空间,互通款曲,曾经强大的明朝在这样的内忧外患中风雨飘摇,一直到灭亡……】
朱元璋咬牙:“满清!蒙古!”
【公元1567年,嘉靖四十五年,嘉靖皇帝朱厚熜在长期服用含有砒霜,水银,雄黄,朱砂的丹药后,终于去世了,享年六十岁。】
朱棣:“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
朱瞻基:“他要是不吃丹药,得活多久啊……”
【嘉靖皇帝是个极其聪明的皇帝,他将权术阴谋玩弄于股掌之间,即便二十多年不上朝,依旧能牢牢掌握朝局,压制百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