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经此一败,明朝廷如惊弓之鸟,内外矛盾立即激化,并日趋严重。武将功勋集团几乎全军覆没,文官集团的势力迅速上升,形成了文官集团一家独大的局面。】
【这直接导致了明朝中期以后皇权与文官集团的对立,以及明朝中后期阉党和文官集团党争现象的出现。】
朱元璋:“权利的斗争永无止尽。”
朱标:“天幕曾提及的宦官之祸,就是因为朝堂之上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制衡文臣集团,皇帝也只能提拔宦官了。”
朱元璋:……
【此后,明朝的边防政策由主动进攻转变为被动防守,并修建了大量的军事防御体系,最终形成了著名的九边防御体系。】
评论区
“洪武、永乐两朝,采用对外强硬的对策,北方蒙古各部都臣服于明朝,形成了万邦来朝的盛景。”
“但仁、宣二朝后就转为保守防御。”
“明朝在辽东、宣府、大同、宁夏、甘肃、云南、广西、福建、浙江等九个边疆地区,设立了军事重镇,以点控线、以点制面,由总兵官、都司、巡抚等文武官员共同管理,以抵御外敌的侵扰。”
“到了明朝中期,蒙古与明朝的关系逐渐缓和,北方边境以互市贸易为主。但是,由于明朝内部的腐败和动荡,以及外部的新兴势力的崛起,明朝的边防压力日益增大,九边军镇的防御能力也日渐衰落。”
“明朝后期,为了加强对九边军镇的控制,明朝在军镇的统率制度上,增设了巡抚和太监,形成了总兵官、巡抚、太监三堂共理的格局。”
“到了晚期,为了整顿九边军镇的统率制度,明朝又设立了总督这一官职,负责节制巡抚和总兵官,统一军事指挥。但由于总督的权力过大,又容易引起皇帝的忌惮和其他官员的反对,因此总督制度的实施并不顺利,也未能挽救九边军镇的衰败。”
……
李世民:“这些军镇不就是没有财权与人事权的节度使吗?”
他恨不能扭着李隆基的耳朵让他好好看看,看看人家都是怎么做的。
【朱祁镇对于也先来说,是个意外之喜,这可是明朝的皇帝,他挟持皇帝,不就可以命令明朝臣民了吗!】
【于是,朱祁镇就被也先当做了筹码,好生招待着,朱祁镇居然也厚着脸皮待在也先军中,还真心的将也先兄弟当做了自己的恩人。】
朱元璋:“e=(#>д<)?他怎么还没死啊!”
朱棣:“都被俘虏了,怎么还好意思活下来!”
朱瞻基:“老朱家没有这么窝囊的子孙!”
他们忽然想起天幕讲解靖康耻之时,他们对赵宋皇室的嘲讽,如今所有的回旋镖转了一圈都又扎到了他们自己身上……
【八月十七日,也先挟持朱祁镇来到宣府城南,要求守将杨洪等人迎驾,被守军拒绝。】
【八月二十一日,也先又挟持朱祁镇想要叫开大同城门,又被大同守将郭登拒绝。也先的军队在这里搜刮一番,得到二万余两黄金和宋瑛、朱冕、郭敬的全部家产,才施施然离去。】
【当天晚上,郭登还曾与被俘的袁彬联系,想要暗中营救朱祁镇,但朱祁镇却担心计划太过危险,没有同意。】
评论区
“叫门天子!”
“自私自利,毫无担当!”
“土木堡无辜枉死的二十万大军和五十名大臣难道就不觉得危险吗?他们就该死吗?”
“若是守将打开城门,瓦剌人进城后,必会烧杀抢掠,不仅是这几座城池,到那时整个中原都完了!”
“可惜,后来朱祁镇重新登基后,郭登担心遭到清算,就投其所好,向朱祁镇投诚,却还是被朱祁镇定了个死罪,最后将功折罪被流放甘肃……”
【土木堡之变的消息传回北京,百官在殿廷上号啕大哭。以徐有贞为首的一些朝臣主张南迁,兵部侍郎于谦,吏部尚书王文等人坚决反对。因为一旦迁都,大明就会变成下一个南宋。】
【在于谦等人的坚持下,负责监国的郕王朱祁钰决定坚守北京城!】
朱瞻基眼前一亮,心中升起了一丝希望:“是祁钰!”
朱元璋:“那些胆敢言南迁者,都死不足惜!”
此时最破防的要数赵宋皇室了。
赵光义:“靖康耻后,我大宋也有李纲,有宗泽,还有岳飞,怎么就没有坚持下来,弃城南逃了。”
赵匡胤:当然是因为皇帝无能!
【在坚守北京之前,对于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王振的罪过要给个定性,如此才能安定朝野民心。】
【八月二十三日,郕王朱祁钰亲临午门左掖门主持朝议,都察院右都御史陈镒上奏,请求抄灭王振全族。陈镒情绪激动,声泪俱下,引起了在场廷臣的纷纷响应。】
【如此混乱的场面,让当时年仅22岁的郕王朱祁钰心中为之一颤。】
【他只是名义上监国王爷,却没有任何实权。朱祁镇为了限制这个弟弟的势力,成年后也没有放他去就藩,朱祁钰就是一个代替皇帝哥哥坐镇北京的吉祥物,如何能够决定皇帝宠臣的下场,这不是为难我胖虎吗!】
【于是,朱祁钰采用拖延策略,想把这件事往后拖拖。但朝臣们不干了,土木堡之变必须要定下一个罪魁祸首,才能安抚失去了家人的军民,统一北京的民心,还有比王振更好的人选吗!】
【朱祁钰无奈,只得下令籍没王振全家,并派遣锦衣卫指挥马顺前往查抄。】
【但马顺本就是王振的同党,帮着王振做了许多不法之事,朝臣们不同意马顺负责此事。已经犯了众怒的马顺还站出来呵斥群臣,如此嚣张跋扈的作态让朝臣怒不可遏!】
【户科给事中王竑突然冲出人群,一把揪住了马顺的头发,在大殿之上暴打马顺,他不仅手脚并用,还用嘴在马顺的脸上咬下了一大块肉。】
程咬金“嘶”了一声:“这才是生啖人肉啊。”
尉迟恭点头:“太勇了!”
他默默地离魏征等文臣更远了一些,毕竟大唐的文臣可是文武双全的。
【看到了有人带头,群臣纷纷跟上,一顿拳打脚踢之后,马顺当即毙命!】
【王振的党羽毛贵、王长随两人也被愤怒的朝臣当场打死!】
【朝臣当庭群殴血溅朝堂,这场暴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史称为“午门血案”!】
明朝初年的朝堂上一片寂静,他们都不知道自己应该对此事做何反应。
自认为武德充沛的秦汉唐三朝观众也有些瘆得慌,自从周公建立礼仪后,就没有人敢这样做了。
但兔子逼急了还会咬人,更别说是人了!
【热血上头的时候,所有人都在发泄愤怒,但打死人后,朝臣才感觉到害怕。这可是皇宫大殿,是整个国家最讲究秩序和尊卑的地方,他们当庭打死人命,众目睽睽之下,不知会有什么下场。】
【郕王朱祁钰也被群臣的战斗力惊呆了,书上也没有说过这种时候该怎么办啊。于是,他决定当作什么都没有发生,下朝!】
朱元璋无语,朱棣险些闪了腰……
第541章 土木之变
【关键时刻,兵部侍郎于谦越众而出,他一把拉住朱祁钰,请求朱祁钰给这些朝臣正名,以免有人秋后算账。这下子,所有人都冷静了下来。】
【朱祁钰是个有正常思维的正常人,他自然知道谁对谁错。朱祁钰当场下令,肯定了百官们的正义行为,所有人都没有罪过,至于马顺三人,自然是罪有应得!】
评论区
“封建社会,能遇到一个有主见的正常人做皇帝,也太难了!”
“于谦是所有人中最冷静理智的,也是看的最远的。”
“在朱祁钰的命令下,王振的党羽都被罢免,王振被抄家灭族,籍没家产。”
“王振内外勾结,专权八年,积攒的家产多达六十多个库房,可见其贪婪之极!”
……
【午门血案后,明朝中央将王振的党羽彻底清除,统一思想,众志成城,一起准备北京保卫战!】
【但在北京保卫战之前,还有一个麻烦需要解决,也先手里抓着一个大明的正统皇帝,到时候只要将朱祁镇往阵前一摆,谁还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对着皇帝挥下大刀!】
【于是在朝臣的拥戴下,监国的峸王朱祁钰成为新的皇帝,改元景泰,史称明代宗,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
朱元璋:“什么太上皇,直接废为庶人了事!”
朱标:“祁钰是臣也是弟,他不能直接下令废黜兄长。”
朱棣:“若是要论名正言顺,那皇太后呢?”
孙太后自然不会废黜自己的儿子,扶持其他女人的儿子上位!
宣宗朱瞻基看着跪在眼前楚楚可怜的女人,只觉得曾经的爱意都已经随风而逝,只剩下了满身的疲惫:“将孙氏废为庶人,废黜朱祁镇的太子之位,押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