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最开始的白莲教曾遭到南宋官方禁止,茅子元还被流放到江州。但白莲教还是如同病毒一般流传开来,甚至甚至远播到蒙古统治下的草原地区。】
  【元朝统一中国后,采取宗教自由的政策,白莲教也得到了朝廷的承认,进入了全盛时期。】
  【白莲道人组成的堂庵遍布南北各地,聚徒多者千百,少者数十,规模堪与佛寺道观相比。上为皇家祝福祈寿,下为地方主办佛事,也有一些修路筑桥之类的善举。】
  【堂庵拥有田地资产,主持者往往父死子继,世代相传,堂庵的财产实际上是主持者世传的家产。有些道人甚至勾通官府,交结豪强,成为地方一霸!】
  曹操:“这些白莲教众与地方豪强有何区别!”
  【经过长期流传,白莲教的组织和教义都发生了变化,戒律松懈,宗派林立。一部分教派崇奉弥勒佛,宣扬“弥勒下生”这一本属弥勒净土法门的宗教谶言。另一部分教徒则夜聚明散,聚众滋事,还有的武装反抗元廷统治。】
  【元朝中后期,由于白莲教势力膨胀过大,被朝廷明令禁止,因此白莲教彻底演化为一个反朝廷的组织。当元朝社会矛盾激化后,信封白莲教的底层百姓就成为了反抗元朝的先锋军!】
  【红巾起义领导人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邹普胜等人都是白莲教徒,他们以明王(即阿弥陀佛)出世和弥勒下生的谶言鼓动群众,以民谣聚拢人心。】
  评论区
  “贫极江南,富夸塞北!”
  “塔儿白,北人是主南是客。塔儿红,南人来做主人翁。”
  “天雨线,民起怨,中原地,事必变!”
  “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
  这些简单直白的民谣对大字不识的普通百姓触动极大,很多迷茫麻木的百姓高高抬起了自己的头颅。
  【当然,白莲教反抗元朝并不是因为他们有什么汉人的民族情节,而是因为白莲教的教众都是最底层的百姓,在吃人的封建社会中,底层百姓在任何一个朝代想要活下去都是极为艰难的。】
  【因此,一定程度上代表底层民意的白莲教在宋朝反宋,元朝反元,明朝反明,清朝反清!】
  评论区
  “真是头铁的反对派!”
  “谁让封建统治者不做人,但凡他们能多为底层百姓着想,也就不会有这么多人想着拉他们下马了。”
  朱元璋气不过:“朕给他们安稳的生活,不遗余力地打击贪官污吏,朕做的还不够好吗!”
  朱标:……
  【元末大起义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起义阶层的全面程度都是空前的。不同于之前的所有王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元末不仅是阶级矛盾的爆发,还有民族矛盾参杂其中。】
  【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等人首举义旗,以红巾为号,杀黑牛白马,誓告天地,被后世称为红巾军起义!】
  【韩山童出身白莲教世家,他的祖父就是白莲教主,因宣传教义被谪徙永年白鹿庄。韩山童继承了祖父这份十分有前途的职业,他行走天下,到处宣称天下将乱,弥勒降生,明王出世,因此起义后便被推举为明王!】
  【为了扯虎皮充大旗,刘福通宣称韩山童是宋徽宗的八世孙,当为中国主,并自称南宋名将刘光世的后代,当辅佐明王。】
  【韩山童当即发布文告,打出“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的战旗,表示推翻元朝,恢复大宋的决心!】
  评论区
  “怎么想的,居然自认是宋徽宗的后代,不觉得晦气吗?”
  “普通百姓哪里知道皇帝是谁,是明君还是昏君,宋徽宗名气最大,不管是好名声还是坏名声,在百姓口中知名度最高。”
  “而且,宋徽宗曾经被俘虏到金国,生了好几个孩子,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他们的下落,最大的可能就是散落民间。以宋徽宗为幌子,没有人能够追述族谱,辩明真假。”
  “还有刘光世,他虽然名列中兴四将之一,却是面对金军畏缩不前,虚报战功,随时准备临阵逃跑……这样的人有什么值得宣扬的。”
  “恢复大宋也大可不必,怎么就不能打个重扬汉唐雄威的旗帜呢!”
  ……
  刘彻:“后人的话深得朕心啊。”
  李世民:“汉朝太过久远,为何不能重回大唐!”
  赵匡胤:……
  【不过,韩山童出师不利,起义后不久,当地县令就得到了消息,调集数千军队围剿起义军。韩山童被俘,很快被杀。韩山童虽死,但他点燃的起义火种却熊熊燃烧!】
  第493章 元末起义
  【韩山童牺牲后,刘福通等人冲出重围,重新聚合起义军,再次占领颍州城,红巾起义正式爆发!】
  【元朝立刻派出朝廷军镇压起义,但负责镇压的将领沉迷酒色,元军上下剽掠成性,毫无战斗力可言。刘福通顺利击败前来镇压的元军,迅速占领安徽、河南许多城镇。】
  【刘福通首义一举,四方群起而响应,义军迅速扩充至十万人!】
  【在红巾军的影响下,全国各地农民纷起响应。人数较多的有蕲水的徐寿辉部、萧县的芝麻李部、南阳的布王三部、荆樊的孟海马部、濠州的郭子兴部等。】
  【面对如此局面,脱脱一方面加紧防汉措施,将汉人隔绝在军事机密之外。一方面依赖地主富豪的捐献及其组织的“义兵”来对抗红巾军,造成了元末军阀混战的恶果。】
  【脱脱任命他的弟弟也先帖木儿为统帅,率领十万大军镇压起义。在大军压境之下,义军占领的许多郡县再次失守。】
  【但也先帖木儿的能力远不能与他的哥哥相比,刘福通率领红巾军夜袭元军,手握三十万大军的也先帖木儿大败而归,溃逃而去,战后只剩下了万余元军。】
  【当时的天下流传着这样一首诗:“天遣魔军杀不平,不平人杀不平人,不平人杀不平者,杀尽不平方太平。”红巾军所到之处,开仓放粮,赈济贫农,深得百姓拥护。百姓纷纷加入红巾军,起义军的队伍迅速扩大到几十万人!】
  【在徐州,芝麻李带着自己的部下攻克徐州城与周边郡县,彻底切断了江南到大都的漕运,掐住了元朝的经济命脉。】
  【公元1325年,脱脱亲率大军出征徐州,攻破徐州后,脱脱在徐州城进行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芝麻李也被杀。元朝廷却在徐州为脱脱建设生祠,以宣扬其功绩。】
  诸葛亮:“何其讽刺啊!”
  刘备:“但凡徐州百姓在天有灵,也得生吞活剥了那些屠城的畜生!”
  曹操:……
  评论区
  “原本芝麻李已经逃跑,一个月后才被俘虏。但脱脱早在攻破徐州的时候就忽悠皇帝说他抓到了芝麻李,将贼首送到京城明正典刑。因此后面抓到的这个真正的芝麻李就被悄无声息的杀掉了。”
  ……
  【徐州红巾军被镇压后,元军联合各地地主武装对北、南、西各部红巾军进行了疯狂的镇压,使各路红巾军被迫转入低潮。】
  【元朝廷取得了短暂的胜利,便迫不及待的开始庆祝,以皇帝为首的统治阶级进一步腐化堕落。于是,我们们最熟悉的宫廷内斗又开始了——】
  【脱脱复相得益于元顺帝的宠臣哈麻,但脱脱对哈麻的回报却没有让他满意,于是哈麻对脱脱怀恨在心。】
  【哈麻是个纯粹的奸佞,善于媚上的小人,为了取悦皇帝,他诱导元顺帝沉迷房中术。脱脱对此极为痛恨,他一心在北方发展农业生产,以期在漕运不通的境况下保证大都的粮食安全,却没有想到暗中早已有一条毒蛇盯上了自己……】
  【公元1353年,正当红巾军暂时败退,元朝中场开香槟之时,泰州白驹场(今江苏东台)盐贩张士诚起兵反元!】
  【张士诚,原名张九四,出身贫苦,以贩私盐为生。至正十三年,张士诚与其弟张士信、张士德等18人,因不堪富豪的压迫,元兵的凌辱,带领盐民起义。他们首先攻占了泰州,随后又攻下兴化,逐渐在江淮地区声名鹊起。】
  【次年,张士诚以高邮为都,自立为王,国号大周,改元天佑!很快,张士诚再次攻破扬州,元朝的南北漕运再次阻塞。】
  【元朝对待起义军的态度便是,谁称王就打谁,更不要说张士诚还掐住了元朝的经济命脉,自然就成了出头的椽子。】
  【元顺帝命脱脱亲自挂帅,集结了全国精锐军队,共计四十万人马,号称“百万”,对张士诚的高邮城进行了长时间的围攻。】
  【元军抵达高邮后,双方于高邮城外大战一场,张士诚大败,退入城中不敢轻出。元军则分兵攻破六合、盐城、兴化等地,张士诚的处境岌岌可危!】
  【然而,所有坚强的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脱脱出兵之前,命弟弟也先帖木儿代理朝政,他的亲信早就提醒他先除掉哈麻,以防后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