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朱友贞采纳亲信赵岩的计策,将魏博镇一分为二,想要将其分化瓦解。】
  【但魏博将士都不愿意被分到其他地方背井离乡,他们聚众哗变,投降李存勖的晋国。李存勖喜出望外,亲率大军接收了魏博镇的军政大权,梁晋形势从此发生逆转,也让晋国的兵锋直插后梁的心腹开封!】
  评论区
  “916年,李存勖为了引诱梁军出战,留大将李存进驻守魏博,扬言自己即将返回太原,梁军果然上当,率军出击,正中晋军的埋伏。此战,梁军大败,仅步兵被歼灭的就有七万之众。”
  “晋军还乘胜进击,连下邢、洺等州,从而使河北之地尽数归于晋,与后梁形成夹河(黄河)对峙的局面。”
  “得到魏博银枪效节军的效命,李存勖的军事实力得到了增强,他们被李存勖收为亲军,在灭亡后梁的战争中出力甚大。”
  【在此之前,李存勖趁着后梁宫廷内乱的时机,攻破幽州,杀了刘仁恭、刘守光父子,结束了幽州自安史之乱后一百五十一年的割据局面!】
  再次对号入座的李隆基:……
  评论区
  “李存勖抓住了最好的时机,后梁正在内乱无力威胁晋国,而原幽州节度使刘仁恭被他的儿子刘守光囚禁,自立为燕王的刘守光统治的法理性荡然无存,幽燕之地人心动荡!”
  “李存勖用骄兵之计,联合成德、义武、昭义、振武、天德五镇,遣使奉册,尊刘守光为尚父,以滋长其野心。”
  “刘守光却以为六镇是畏惧幽州兵威,更是骄狂,不可一世。他不顾部下的反对,悍然称帝,国号大燕,史称桀燕。”
  “一个‘桀’字,就知道这个政权是什么德行了!”
  “同年,李存勖联合成德镇、义武镇一同征讨刘守光。刘守光不敌,向后梁求救,可是后梁正在忙于宫廷政变,哪有余力救援他人。”
  ……
  【当是时,李存勖南破后梁,北定桀燕,威震天下!】
  曹操:“他能统一天下吗?”
  郭嘉:“天幕只说了他军事才能,尚不知其秉性,不过后梁已是强弩之末,不堪一击!”
  曹操有些可惜,为何他没有生在唐末,而是与刘备、孙权争夺天下!
  李世民也在可惜,唐末的诸侯似乎都没有隋末的能力。
  给朕一个机会,朕能迅速消弭战乱,迈向统一!
  【收复了幽州,李存勖得到了更多势力的青睐,在部下的支持下,李存勖在太原开设霸府,建立行台,以唐朝皇帝的名义承制任命官吏。】
  【是的,李存勖依旧用唐朝的年号,打着为唐朝复仇的旗号,与后梁争锋。】
  【而后梁在末帝朱友贞的骚操作下,后梁各军镇纷纷自立,李存勖兵不血刃便得到了后梁大片土地。】
  评论区
  “王朝末年,后梁皇室内部的矛盾也越来越激烈,朱氏诸子互相猜忌,时刻都想发动宫廷政变,以夺取皇位。”
  “朱友贞根本不敢亲近宗室兄弟,越发倚重宠妃的家人赵岩等人,军国大事,多与他们商议。”
  “而赵岩、张汉鼎等人却是十足的奸佞小人,倚仗权势,卖官鬻爵,离间将相,搞得朝中乌烟瘴气,人心涣散。”
  “忠于后梁的忠臣只能称病辞官,躲避灾难,后梁朝政越发昏暗。”
  ……
  【在李存勖一心攻略后梁之时,寿州刺史卢文进叛附契丹,引契丹军南下。契丹国主耶律阿保机亲率五十万大军入寇幽州。】
  【李存勖立刻回师,亲临幽州城下,大破契丹,驱逐契丹人出境。晋军俘斩以万计,缴获牛羊、辎重无数。】
  评论区
  “这个时候,中原王朝打游牧民族还是很轻松的,不过短短几十年,怎么就到了宋朝那种情况了呢?”
  “因为失去了燕云十六州!”
  赵匡胤:“石敬瑭,我#&%
  第392章 五代十国
  天幕之下,最高兴的就是李克用和李存勖了,依附他们的势力也十分兴奋,为自己押中一支潜力股而庆幸。
  其他位面的观众却在冷眼旁观,他们还记得“五代十国”,中原地区七十年换了五个政权的事。
  【公元918年,李存勖从魏州举兵南下,想要一举灭亡后梁,直捣汴州,晋军与梁军相持于濮州一带。晋将李嗣昭、王建及率骑兵冲击后梁的步兵,梁军惨败,伤亡近3万。】
  【但晋军也因此战元气大伤,大将周德威战死,虽然占据了濮州,却无力继续南下,梁晋之间的战争沉寂了一段时期。】
  【公元921年,李存勖正准备先称帝,再灭亡后梁,投靠晋国的镇州节度使王镕被部下张文礼所杀。张文礼勾结后梁与契丹,意欲反叛。晋军进围镇州时,梁军袭击晋军,却反为晋军所败,死伤2万多人。】
  【梁晋之间的战争,是一场长时间的拉锯战,持久战。梁军胜少败多,晋军也不断损兵折将。但,胜利的天平还是慢慢的向着晋国倾斜,后梁自毁长城,忙于内斗,已奄奄一息!】
  【公元923年,四月,三十八岁的李存勖在魏州正式称帝,国号唐!】
  李渊:“朕的大唐又续上了……”
  刘邦:“嘿嘿!”
  【李存勖沿用“唐”为国号,改天祐二十年为同光元年。追赠父祖三代为皇帝,与唐高祖、唐太宗、唐懿宗、唐昭宗并列为七庙,以示自己是唐朝的合法继承人,灭亡十七年的唐朝又续上了,虽然李存勖与李氏皇族没有任何关系。】
  【因此,为了区别两个唐朝,史家将其称之为后唐。】
  李渊:“他不是沙陀人吗?”
  李世民:“只要认可大唐的人都是唐人,只是,他的李姓是赐姓啊!”
  李治:“他居然给自己换了个祖宗,他的祖宗真的不会揭棺而起吗?”
  武后:“他怕是不知道父祖之前的祖辈叫什么。”
  【后唐建立的同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契丹不断侵扰幽州,兵锋直逼河北。潞州守将李继韬叛附后梁,梁将董璋急攻泽州(今山西晋城),意图吞并昭义镇,直接威胁后唐西都太原的安全。】
  【李存勖为了扭转战局,决定趁梁军东面防守空虚之机,出兵奇袭郓州,切断梁军右翼,再伺机进图汴州。】
  【李存勖命李嗣源率五千步骑,连夜冒雨渡河,一举袭破郓州。朱友贞听闻郓州失守,命王彦章率十万精兵阻止唐军西进。】
  【李存勖亲自率军与梁军苦战于杨刘,两军互有胜负,后唐军队据城死守,外有皇帝亲自来援,王彦章被两面夹击,最终不敌,只能退保中都。】
  【朱友贞接受不了这样的结局,很快便组织起四路大军,分别进攻后唐四个军事重镇,想要毕其功于一役!】
  【但朱友贞没有想到,这样分散的兵力,却让自己都城所在的汴州防守空虚。】
  【为了阻止唐军南下,他再出昏招,掘开了河南滑县的黄河大堤。先不说,这会造成多少生灵涂炭,古代的统治者很少能顾念普通百姓。只说他能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吗?】
  霍去病:“不能!黄河并不是只有一个渡口!”
  卫青:“若是信没记错,后梁的大军已经被派到黄河以北了吧。”
  刘彻:“朱友贞本就是个蠢货,此刻只怕已经昏头了。”
  汉武朝的武将:突然意识到,有一个不乱来的陛下有多么重要!
  【这样一来,虽然唐军无法及时跨过黄河,但他派出去的四路大军也被挡在了黄河以北!】
  【再者,黄河并不是只有一个渡口。】
  【后梁降将将汴州的情形尽数告知了李存勖,建议唐军趁虚袭取汴州。】
  【李存勖率大军自杨刘渡河,以李嗣源为前锋,攻破中都,俘杀王彦章。李存勖暂时放弃山东大片地方,倍道前进,兵锋直达汴州开封!】
  【梁末帝朱友贞的臣子见大势已去,纷纷逃离,连传国玉玺也被部下偷走给李嗣源当了见面礼,朱友贞众叛亲离,束手无策,急得日夜哭泣。】
  【朱友贞自刎而死,梁将王瓒开城投降,后梁正式灭亡!】
  评论区
  “李存勖打着为唐复仇的旗号,对抗后梁,在灭梁后毁了朱氏宗庙,将朱温、朱友贞贬为庶人。他还打算对朱温劈棺戮尸,被部下劝阻,只毁了他的墓地阙室。”
  “李存勖对后梁的忠臣以唐之逆臣的名义诛杀殆尽,但对于愿意归附他的人都予以承认。就连挨着盗掘唐陵的温韬,也没有追究,很快便收复了后梁的人心!”
  ……
  唐朝的皇帝急了:“遍掘帝陵!”
  他们的陵墓都被盗掘了!
  还是被乱世的军阀盗的!
  唐朝中晚期的很多浑浑噩噩的皇帝见此惨状,才终于有了国破家亡的实感。
  跟他们说百姓,他们不在意,讲江山国祚,他们会将所有罪过推到李隆基身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